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醒世无常歌开示暨无常禅修▪P2

  ..续本文上一页苦都来自我们对今生的执着,之后便创造出各式各样无量的痛苦。举个例子,当我们对身体非常执着贪爱的时候,就会为了要保护自己的身体产生无数苦恼,心有几分执着在这上面,苦就有几分。因为认为身体是自己的,执着此生,却不知道将来有一天,身体是要跟自己分离的。

  或者又因为执着,而衍生出另一种“这是我的”的执着。因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的念头,有“我”的存在,所以会分别这是我所喜欢的朋友,或是讨厌的敌人。开始有这种分别的时候,各种苦痛就产生了,而且会开始划分权力范围,说这是我的传法中心,那是他的寺院。这边,那边,各种的分别,各种的对立,各种的苦痛,都是因为执着此生,认为今生是常的,是不变的,是真实的,因此各种心的造作、各种的混乱、各种的幻象就产生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不了解死亡无常的道理。所以,这个死亡无常的修持,是消除此生执着痛苦的最快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法。

  总结起来,执着此生是所有苦的根源,因此,大家要想想每天生活当中,或者是今生一生当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苦?这些苦在那里?我们往自己心上一看,反观自己的一生,就会发现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一百的是因为执着。所有的痛苦,都是由于我们执着此生而起的。甚至在修学佛法时,也离不开此生的执着。再举一个例子,像平常供养念诵供养文时,可能会念诵宗喀巴大师祈愿文,在念诵同时,也要观察自心是不是真正对宗大师有信心,还是念诵时有傲慢心,因为觉得自己是格鲁派的,很了不起,所以要念宗喀巴大师祈请文?如果是这样,就是没用心在法上和虔诚的信心上,而是在名声上、权位上,以我执来念诵的,那么,这样的念诵是不如法的。如果刚才在念诵宗喀巴大师偈文时,心仍缘在世间法上的话,就是对名声有执着,也就容易产生教派的分别,本来清楚的法,会变成不如法,转变为世间法了。

  要对治对此生的耽着、贪爱,消除的方法就是思惟死亡无常了。透过对死亡无常的修持,就能够减少痛苦甚至消除我们的各种苦痛。虽然,没有刻意造作很多善,但因为对死亡无常有认识,在未来各种善法便会自然地生起。

  有一位噶当派大师也特别提到说,思惟死亡无常跟修持佛法这两者是完全同步并行的,所以,看一个人观修无常的程度,就可以知道他在佛法上修持的程度了。反过来说,一个认为自己是不会死的人,他就会不断的造作各种罪业。思惟无常的利益非常大,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无常醒世歌》来了解无常真正的内涵。

  “呜呼哀哉具恩师,伏祈大悲作瞻视,

  苦恼若我众行径,一生自欺似无心。”

  这一偈提到,我们心中所想的都是各种烦恼,因为心中充满烦恼,就造出种种恶业行为,因此,第一句就教我们虔诚哀求“呜呼哀哉”,哀求具恩上师。

  哀求什么呢?如下一句提到“伏祈大悲作瞻视”。瞻视什么?就是“苦恼若我众行径”,指的是我们各种从无始劫来累积的苦恼,就像刚才提到的,我们心中永远充满各种烦恼、三毒,行为上也都是伤害别人的恶行,所以要苦恼自己这些行径。接下来一句“一生自欺似无心”,在我们一生当中,常常在欺骗自己,以为自己好像在修持佛法,好像跟随一位上师在精进。可是扪心自问,看看真实的状况,大部分时间我们并没有将佛法运用在心上,没有真正在修持。因此,首先一开始就要哀求,“呜呼哀哉”哀求上师,祈请上师大悲来瞻视我们。

  想要对无常生起真正的了解与证悟,在开始必须先具备一个基础,也就是积聚功德资粮、净除罪障,并且迎请皈依境。而因为每个人的传承不同,依止的上师、根本上师也不同,譬如,以《解脱庄严宝论》而言,根本上师是冈波巴大师,道次第的根本上师是宗喀巴大师,普贤上师言教的根本上师就是巴竹仁波切等等,大家可以观想自己传承的上师,并向他祂祈请。因此,《无常醒世歌》中,第一句“呜呼哀哉具恩师”,恩师指的就是根本上师,视各自传承而向各自的根本上师作祈请。

  对根本上师祈请哀求后,希望生起对无常真正的了解与证悟。虽然已观想根本上师在我们的前方,但这是不够的,因为最重要、最主要的救护者就是你自己;最可怕、最主要的敌人也是你自己。总归来说,全部都要回归到自心上,自己要努力去修持。

  虽然,在外相上三宝是我们的皈依处,但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救护我们的,还是得依靠个人的修持,从自心上做起,因此,第二个偈子就提到:

  “劝告自己衷心语,心匙心中当牢记,

  萦绕心髓不散乱,思维自身之本性。”

  如同前面所说,光靠一个外相上的上师是不够的,也是不行的,最主要的依怙仍是来自于个人的修持与自心的转变。透过观修死亡无常这个方法,就能帮助我们脱离此生的苦痛,脱离苦海,脱离轮回,也能够消除来世的各种苦痛。所以,不是光靠外境上的皈依,还是要回归到自心真正的转变,透过譬如刚才观想的皈依境对上师祈请后,我们去思惟无常的道理。可能有的人是希望透过真正的皈依,解除来世的痛苦,有的人是希望透过对四谛、对苦的了解,能够脱离轮回,或是更深一层,希望证得圆满佛果等等,不论所愿为何,一切都掌握在自心上,必须回归到自心上来谈。

  所以,此偈特别提到“劝告自己衷心语”,是告诫自己,不论是何种修持,如无常的修持,统统通通都是要在自己心上来修。接下来,这一句“心匙心中当牢记”。心匙是指一根尖尖的东西,它像刺一样刺在我们的心上,由于平常我们心都是混乱、愚痴,甚至是疯狂、糊涂的,但是透过这尖尖像刺一样的心匙刺在我们心上时,我们马上就能提醒起来,像是醒过来一样。“心匙心中当牢记”就好像说,随时有根刺,刺在心上,提醒自己。心匙是什么呢?就是后面上课时陆续会提到的:思惟无常的道理。

  由于对此生执着,我们日常生活便不断耽着现世中的一切,可以说,心因此变得非常混浊、迷惑、愚痴,就像一个喝醉酒、糊里糊涂不醒人事的人一样,但是,透过像刺一样的心匙,去思惟死亡无常的道理,就能够帮助人们从睡梦中或酒醉中清醒。

  如此殊胜的教法,无常的观修,应“萦绕心髓不散乱”必须时常忆持。“思惟自身之本性”,自身本性是什么

  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迷惑跟愚痴,让我们对于自身真正的本性,也就是世间真相并非常法,而是一切都是无常、没有可执着的本体自性,这一个道理,没有真正认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思惟自身本性无常的道理。

  “无始轮回至今生,已经无数生死轮,

  虽受种种乐与苦,于自未办少分利。”

  这个偈子是很容易理解的,等一下就按偈子一句一句的来禅修。如何思惟禅修这个偈子?首先,针对第一句“无始轮回至今生”,想到“无始轮回”,我们就想,自己已经回到前一生,前一生观完,还有前一生的前一生,就这样慢慢的一个一个追溯,前一生的样子可以是什么呢?也可以想,不一定还是出生在这里,有可能是出生在别的国家,有不同的人身,如此一生一生的去推想,就可以体会“无始轮回”。

  大家禅修几分钟,不要觉得每一生都可以投生为人很开心,也有可能投生到其他道,因为我们是在六道中不断转生的,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每一世都可以投生为人。

  接下来“无始轮回至今生,已经无数生死轮,虽受种种乐与苦”这一段的观想,大家可以先假设一个范围,将心收摄在这个范围内,譬如,在观想献曼达的时候,提到世间的情况有日、月、四大洲等地形,这些就像地图一样观想出来,然后我们就去投生在地图上各个不同的点,不同的地方。投生到某一地后,就观想经历生、老、病、死,各种的痛苦,一直到往生以后,又到另一个地方投生,同样再经历生、老、病、死各种苦痛,一世一世的观想下去,这样子的观想,在刚开始观修是比较容易的。

  另外,也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把人抽离出去,让自己像是在天上,从较高的位置观看着自己在如此狭小的地方,在世间不断流转,受如此多的苦,那我们就会想:为什么还要在这样的地方轮回、流转呢?于是,在心中生起很大的难过,很大的伤心,这种无法再忍受下去的心会生起来。所以,“无始轮回至今生,已经无数生死轮,虽受种种乐与苦”但是“于自未办少分利”,这样我们才会在这个世间无数次轮回,无数次投生,不断地领受各种苦,完全没有利益到自己。

  现在就依上述所说,作一段禅修。

  (献曼达)

  透过观修之后,各位应该认知到暇满人身的获得是十分困难的。在六道中,投生人道的众生很少,而投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众生数量却非常多。投生为人已经十分困难,再加上投生为人后可以听闻佛法,那更是少之又少,思惟人身难得的道理就是在此。

  现在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已经非常幸运得到难得的暇满人身,既然已经得到了,我们就要想:从今以后,不要再浪费暇满难得的人身了。在今天以前,我们的每一天事实上都浪费掉了,没有意义地虚度光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有认知及醒悟,必须从小范围的轮回捆绑中逃脱出来。逃脱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开始修持善行,这也就是以下偈子的大意。

  “难得暇满昔虽获,皆未受益而虚掷,

  如今若能自爱者,当修善行久乐藏。”

  针对这个偈子,现在一起来禅修。

  刚才这一段禅修中,有一句“皆未受益而虚掷”,可以说,我们过去那些无意义的行为,令我们虚度了光阴,非常可惜。现今这个时代,如此殊胜的佛法依然存在,连“即生成佛”如此的法门,我们都曾听闻过,甚至不须一生,只要几年当中,精进不懈的修持就都能够得到成就。以我自己来说,今天我已经34岁了,以前的那些岁月,我也是虚度了。但是,从现在开始,我可以想:所有这些珍贵的法,不论…

《醒世无常歌开示暨无常禅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