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遍益明镜——劝勉修习圣教根本调伏正法▪P5

  ..续本文上一页者加以破斥,于是此戒统未能流传。汉地是否有清净的比丘尼戒统也不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昔室利那迦比丘尼曾问汉地比丘尼:“你们唯由大僧可传尼戒依据何在?”诸汉比丘尼引用佛的姨母大世主出家之事作为理由,然而这并不合理,因为她们唯承许断除八重罪即得到比丘尼戒。若此说可据仪轨无失,唯由大僧可授尼戒是出自佛制或佛授记,那么我们藏地诸执律者也会非常高兴地传授比丘尼戒。以其不可作为依据所以无传。沙弥尼的戒统也同样,然却可以由大僧授,这也是如今现行的方式。

  如今的传戒,其能令未得戒者得戒的羯磨辞,前段是授沙弥戒,后段是授比丘具足戒。其初授沙弥戒时,和尚于屏处向一适合的比丘求助,得到同意后,在处所(如寺院)等条件具备时,足成舍事比丘之数,择一吉时,和尚阿阇梨集会一处,陈设诸所需物品,行布萨三常念、四诵、施食、回向,出家者依法忏净,或诵总忏文并问见罪否今后是否守戒等 。然后唤欲求戒者入内,和尚使一合宜的比丘观其能否出家,讯问遮障。为令于教法次第修学,先授居士戒。此后托付求许比丘,此比丘向僧众请求许可此求戒者出家,得僧众许可后祈请和尚,由和尚或和尚委派的比丘为求戒者剃发、沐浴。由和尚授予标识着出家相的郁多罗僧 、安陀会 、钵、敷具、滤水囊等,应其所须给予五种资具。此后当转其心念,和尚为求戒者说在家的过患与出家的功德,令其生起无论如何当在无比释迦法王教下出家的强烈心愿,为令不忘,和尚取自名中一分为他取出家法名。完成三种更换后,出家正体必须断除三种违犯作出三种承诺方能得到,其次出家戒呢,也是断除三种违犯之戒。所谓三种违犯,即违犯舍俗人相、违犯取出家相、违犯敬和尚阿阇梨,这三条在此生的寿命中不能违犯。授沙弥戒时,和尚使一合适作为沙弥教授阿阇梨的比丘,以羯磨辞委任为沙弥教授阿阇梨,教导受戒者断除违缘,令彼顺缘圆满,并使了知轮回的一切自性皆苦,生起决定出离之心,所说务必令他心中了解,了知欲得戒、已得戒、得戒之时等极为重要。若没有无伪的出离心沙弥戒是得不到的,而戒体同前授皈依居士戒时一样,在随师三遍念出沙弥戒辞时得到沙弥戒体。此前出家与居士二不论多少虽可同受皈依居士戒,若逾三遍沙弥戒辞则戒不成。结仪时为令明白应敬之处与非处,当说明时等,为令所得戒守护不失,当为教诫。前者应择一合宜比丘以辞委任为教授阿阇梨,用日圭无误地说明年、季、月、日、时、日分、夜分等七种日圭用法;教诫由和尚或阿阇梨均可,当为说明四根本及六支分等沙弥十戒,如昔阿罗汉如何护戒,尽受戒者之寿量当如是护戒,和尚阿阇梨当令受戒者生起此心并立誓承诺。这些作完后,当为说明罪堕之相令其了知。末当令受戒者生起欢喜,僧众祝愿,师徒会聚。若随宜受戒者的好乐不作解说也无不可,同样若僧众不得唯和尚一人也可传戒,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心中了解所说的内容,令仪轨中的语句不谬不误于心中显现。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当初从佛辗转传戒时,都是依心中的证悟传承而来,岂有看着书本授别解脱戒的传承,但是请考虑,这种作法我等初业行人实行起来是否也能如此呢?

  第二,后面的授比丘戒或具足戒辞部分也分为加行,正行和结行三分。此前的戒辞授沙弥戒仪轨正是这一部分的加行仪轨。而正行授具足戒,则先由戒和尚请一合宜的比丘作为屏教师,,并足成合宜举行羯磨的比丘中土十人,边地五人,如法集会后行布萨三常念、四诵、施食、回向,若不能行忏仪还净,可诵忏悔文总忏及问见罪否今后是否守戒等。以上方便善加完成后当唤受戒者入内,和尚礼僧众后,于欲受戒者前白请僧众,请一合宜比丘为羯磨阿阇梨,另一合宜比丘为屏教阿阇梨,其余僧众足成举行羯磨的僧数。此后和尚与欲受戒者顶礼僧众、散花供养。和尚发话令欲受戒者依羯磨僧的戒腊依次顶礼三拜,此时诸比丘依次为受戒者祝愿,愿其速得比丘具足戒,并散花供养。此后和尚当令诸受戒者顶礼和尚,为令受戒者发心希求比丘戒体,和尚当为说受戒之善妙与比丘之大。此后为令仪轨圆满无缺而传具足戒当具十种现前。为使和尚现前故当祈请和尚,三遍随念,善尽方便。和尚应具十五种合宜之法,十五种法即德尊、戒固、善巧及十二种利益支分。为使资具现前故和尚当为求戒者加持三衣,将钵、敷具、滤水囊等的用处说明,钵的大小、颜色、是否如法等须展示给僧众观看,和尚以辞委一巡示者,由他持钵展示给僧众,若皆同意许可则加持钵。资具加持完毕后,受戒者从背后披着折成八折的上衣,僧众祝愿勉励,诵:“此是解脱幢”等并散花供养。此后羯磨阿阇梨当作羯磨事,嘱诸受戒者:“你们受具足戒僧众须作若干羯磨,你们现仍未得具足戒不可听,然为令生信故当遮耳而令眼见。”作犯戒还净加持羯磨与住处同意羯磨后,和尚当问:“谁先受请作屏教?”受请为屏教阿阇梨者当答:“我比丘某甲。”再以羯磨委以屏教阿阇梨责,由屏教师将受戒者引至屏处,讯问有无障难,问毕后请求僧众听许,然后唤受戒者入内,令顶礼僧众三拜回归自列。此后是启白现前,令受戒者顶礼羯磨阿阇梨与屏教师阿阇梨,复顶礼僧众三拜,僧众默许则启白与僧众现前二者皆具。此后为令僧众相信,当于内作羯磨由羯磨阿阇梨问诸障难。正行中离五违缘、具三顺缘都必须有出离心的摄持,一定要令听懂所说语义,此至关重要。若没有无伪的出离心摄持,则比丘戒不可得。羯磨现前,百一羯磨中授具足戒是白四羯磨,羯磨僧能成羯磨事,欲作羯磨,慈愍受戒者,且须欲得寂灭涅槃,白请僧众三种忆念后,言:“作白羯磨至心而请,若有冗缺请删补之。”如是作羯磨。具足戒羯磨须熟记于心,辞不谬不误。没有看着书本而行的作法。三说之末羯磨成时亦得戒时,务必令受戒者解达辞义。羯磨正行之后,结仪时当令了知应敬之处与非处,为其解说时等如前沙弥戒时所行。为令守戒不失为彼说十一种教诫:第一、依法清净活命,第二、戒律清净守护,第三、沙门四种所应作法 ,第四、勤诸取舍之因可成所求胜义,第五、与诸上座及同戒者平等修学,第六、当敬师长看侍瞻病,第七、敬诸同修安住调柔,第八、为令见清净须读诵、断除、如法随行,第九、受持正说解义而修,第十、当恭敬行持能对治破戒之法,十一、若恭敬学当思何学。说完教诫后当生欢喜,顶礼和尚谢恩,僧众诵愿:“愿坚解脱幢,愿梵行尽形寿,愿戒蕴圆满,愿一切生中皆得比丘清净具足戒。”并诵:“戒之戒”等颂,以及“自出家起直至命终”等合宜之愿以为衔接。其第二诫,即得戒已如何守护不失,生起罪堕之门有四:谓无知、不敬、放逸、烦恼炽盛。无知是罪堕之因,其对治当了知二百五十三戒之戒相,如理守护。概言之,有四他胜,十三僧残,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对说悔,一百零二恶作,七灭诤。这些戒条可依《别解脱戒经》了知。若欲深广了解,则须对调伏律典闻思修三结合而行。惭愧之心能令身语意三门住不放逸,须对佛、圣教及住持圣教的僧众修习净相,恭敬承事。三世烦恼的过患,都是能令生起烦恼的心续不宁、不安、不乐、不调柔,能够损恼自他,如是等有无边过患而无一功德,细细思之并不难了知。即知其过患则不可随它而转。即已得戒修沙门行住寺院中则有三种基本应修,总修学处的三种基本谓:长净、夏安居、解夏自恣。其须修之因,以其能增长学处净诸罪垢,令法清净。长净半月半月的十五日 作,以其界限明了不易忘记,且时日吉善福德较大。若长逾半月则易忘罪堕,太短又妨读诵禅思。长净又可分为寂止长净与相顺长净两种,相顺长净依其功能又分调和、除害、吉祥、十四、十五等五种。所谓相顺长净就是时、友、仪轨等须相顺,按时的长净如前所说,吉祥长净则随宜而作。相顺长净之体,是因《别解脱戒经》有五种读诵方式,然而不论哪一种,都需心中忆持后不谬不误诵出,没有看着书本读出的作法,安居等仪轨也如是。长净羯磨并不就是长净,长净羯磨是白一羯磨,解夏也同样。一年中按时的长净有二十四次,其中十五长净有十八次,十四长净有六次。解夏自恣日的长净是另外算的,摄在解夏中。夏季安居是因为夏季多雨湿热,多生诸虫,若勤外出多损他命,为免讥嫌故于夏季誓守六誓。此六誓就是不逾所誓之界、不起诤、于夏季勤闻思、修治破败的房舍、于此处长住、不破安居。安居的时间依佛所制为藏历的六月十六日起为安居,七月十六日起为后安居,如同今日无比的吉祥噶丹教法 所行。而吉祥萨迦派则有藏历五月十六为前安居的作法,究其原因则是说如今的时间比佛制戒时的月历提前了一个月的缘故,而戒律须随顺地域与时间,因而认为这样可以。然而世界上有些地方唯有夏季,而有些地方唯有冬季,那么也应有些一直安居,而有些不用安居了,结合佛制安居的初衷似乎此说可以成立,然而合不合理已无细辨的必要,如今有的就是这两种作法了。解夏自恣的时间是自前后安居结夏起安居三个月后,在藏历九月十五或十月十五按时解除禁制,在此之前若有特殊的因缘也可以解夏,但不是按时的解夏,其所承许等后与前同。所谓解夏自恣,是指在夏安居中所犯罪堕忆念发露忏悔、分配所得物品并解除禁制之义。有罪堕解夏与物品解夏两种。解夏后必须巡域一周,张列羯絺那衣 则有未实行。比丘具足戒等羯磨若要无过圆满而成,须羯磨僧众具足三相:足数、合格、离二种不和合。足数则是须十一比丘,十一中有足五足十两种如前所说。这些比丘还须合符十五种条件:不是在正作羯磨时临时拉来,不能是女人等非境,不能有与同欲者 ,不能有犯他胜罪者,不能在未得具足戒者,不能有曾犯无间罪 者,无恶见者,非别部者,非不同羯磨者,非学处错谬者等《根本说一切毗奈耶事》中所说的十种,以及《律上分》中所摄的界、相、三宝等三无异,此外还有住普通身,具三名言,共十五种。二不和合指的是僧众不共集而不合,以及集而复退而不合。和尚也须具足十五种条件:坚固之支谓戒腊清净具足十五岁,善巧之支谓精通戒律,尊重之支谓戒慎防性罪遮罪无有染犯,以及十二种利益支具悲,具忍,内眷清净,勤以法及财利益,同戒同见,善于说法、能解其义、住智自性,为常人身,住地自性等。羯磨阿阇梨须具十一条件:除比丘六法外再加不入非法,具慈悲心,能令受戒者生信,和尚以辞委任,羯磨辞无谬误。比丘六法谓同具足戒同见,善说法能解义住智自性,是常人身,住地自性。

  十三种生活资具谓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等三衣不得离身,僧祇支 及副僧祇支二,裙及副裙二,尼师坛 ,夏衣 ,覆疮衣,剃发衣,拭面巾等。这些的度量,长宽中三法衣大的长五肘、宽三肘,小的则长宽均为前之半。此二之间则为中。安陀会则长四肘宽两肘,或能绕身三匝之量亦可。僧伽梨为二十五条至九条,横截五幅半到七幅,郁多罗僧为七条至五条,横截三幅半,安陀会五条,横截两幅半。物品加持成就后长宽二者都须足肘。裙及副裙形制如安陀会,僧祇支及副僧祇支如郁多罗僧,拭面巾周围一肘,夏衣不逾长六肘宽三肘,覆疮衣同此量。剃发衣长三肘宽二肘半。敷具不可长三肘而为两肘半,宽二肘六指。大布长九肘宽三肘十八指。肘有身肘、手肘、微肘三种,身肘为身量的七分之二,微肘呢,有颂曰:极微及铁水,兔羊象谓尘,虮虱至稞麦,七倍为一指,廿四为一肘。自身与如来身量相等也不可同如来法衣之量而作,作者得堕罪。如来法衣之量长如如来十搩手,宽六搩手。如来的一搩手等同我们平常人的两肘。十三资具若任一有余,则须作余资具加持后方可持有,而且必须是为了自己的和尚阿阇梨等的缘故方可持有。若有两件以上剩余则须作需用资具加持才可持有。其持有之理,是为了他人之需而持方可,而持之须能利他。资具中有细物呢,还有坐垫、腰带、帽子、鞋、钵套、网兜等。较诸在家与外道出家劣众特胜的用器就是须托钵,它的材质、形状、颜色、大小之量必须了知。材质为泥、铁或石制,形如半卵,颜色为应如乌鸦的眼睛一样纯黑,其大小应能盛六把熟米、两把菜。满把九把是其容量的下限,十八把为其容量上限。前说的大小是其下限。

  长净、安居、解夏三事在实践时,请务必须详观三事仪轨后,依之而行。

  此小书主要讲述了调伏律之大,出家的功德,护戒的功德,不护戒的过患等,为便利故将诸大经论中此诸内容类编一处,还述及印藏出家戒统传承,介绍了当今吉祥格鲁派出家及受具足戒的法规三根本行持的方法,从头至尾都是出于美好的发心,希望能利益诸读者的心。

   此书由嘉绒赤觉仁波切劝请,嘉绒堪素阿旺腾确 着于2003年。善妙增长!

  

  附:比丘资具

  僧伽梨:有二十五条,横截五幅半,表忆念不忘八正道、七觉支、十力,四边押幅表示忆念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总成三十七菩提分法。

  

  郁多罗僧:有横截三幅半,表忆念不忘七觉支及以其为体的定等。

  

  安陀会:有横截两幅半,表忆念不忘五力。比丘资具衣等总有十三种。

  

  敷具:四边押幅表忆念四念住,横截成两幅半又表忆念四正断、四神足。

  

  钵:资具粗恶,平等乞食,少欲知足,表忆念断除二边行沙门法。释迦世尊手中托钵除表此义外,钵中甘露盈满表心中功德圆满,即外现寂静调伏的比丘相,内则功德支分全部圆满。

  

  滤水囊:是为了饮水时不伤害眼睛看不到的微细众生。佛的教法离不开慈悲,不害水中的微细众生正是慈悲精神的体现。

  

  锡杖:锡杖有三段表三学,中以松木制成是心续正直而调柔之相,底尖有结表断恶趣门,下有七边表七菩提分,上有八边表八正道,顶有四角表四谛,每角有三环成十二数表十二分教,有二塔表智慧方便及二身,代表全圆的因果道分。铁钩表能作引导众生至解脱的事业,锡杖的形状就是为了忆念不忘这些教法。

  

  

  

《遍益明镜——劝勉修习圣教根本调伏正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