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
贾曹达玛仁钦 著
解初品义
一切时中恭敬顶礼于至尊诸正士具大悲心者足下!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
无量智者所行道 波罗密多最胜理
以谁大恩作显明 至尊上师恭敬礼
佛教圆满道津要 如实观见获得已
悲悯众生施教诫 上师足下头顶礼
如其尽其所有深广义
无余观见大悲心随转
补处正士文殊师利等
于诸传承上师至诚礼
前后次第决定之承接
颂释结合以为心要义
见于此宗少分未通达
辨析此论意乐略生起
欲入遍智大觉城 无垢理眼若不具
复离善士之导引 唯趣谬道空奔驰
此甚深道虽极难通达
然为自身生生能熟习
亦为报答本尊上师恩
今作解说惟愿专敬听
吾等于此已获难得义大暇满人身之时,若于超胜世间老汉希望之后世暂时及究竟士夫所依,不善励力奋勉,仅为现世利养恭敬等而奔忙,则如簸扬无实谷糠,应知亦未出于畜生所行,于此暇身当善励力摄取心要焉!
于此,平等利益一切众生之大觉世尊,依次三转*轮,为彼三时圣者随行及当随行之道与果。诸量士夫以广大教理于彼善加抉择之宗义,于彼应当趣入,善达彼等义已,而由三学大宝之门如理修习。当知此外更无诸佛所喜之胜方便!
此复有名圣者无著论师者,昔曾承事无量诸佛,积集广大善根;今亦为佛菩萨依怙之所摄受,有大智慧胜出余人,佛记能于能仁大觉世尊圣教之担发愿荷负,及善解释经中了不了义圆满意趣。由彼观见末世所化于大乘藏视若汪洋,如失路人,其中文句前后关联尚难通达,甚深妙义更何待言!而自亦于如来一切深密之处隐微莫知。若能亲近承事具正法眼、如来一切深密之处昭然明睹之补处慈尊,则所求义悉能成办。如是思已即便修法,亲谒尊颜,依佛通力亲往兜率听闻正法,而于一切圣教意趣圆满通达矣!
为欲摄受南赡部洲末世诸所化故,又复赐以正法胜礼,亦即二《辨》、二《庄严》及《大乘宝性论》此五部大论也。
其中总于世尊圣言之中,说有二种分辨了不了义道理:谓《圣者无尽慧经》与《三摩地王经》等中所说,及《解深密经》中所说也。其前者谓,宣说一切法自相成就为空者,是为了义;而以种种文句宣说补特伽罗及蕴等者,是不了义。后经先示遍计所执自相不成、依他起及圆成实自相成就,而谓一向宣说自相不成,或一向说自相成就者为不了义;自相成不成就明了区分而说者,是为了义也。
龙树怙主随行前经开辟分辨了不了义大车轨故,未加劬劳即便成立其第二经为不了义。于此圣者无著论师,则随行二《辨》及《大乘经庄严论》,依据后经分辨了不了义之理,开辟唯识为主之大车轨,并于小乘法藏意趣亦作解释也。
其中《辨法法性论》说,现为能所二取之依他起谛实成就,乃是成就轮回之所依法;缘之修行能得解脱之所依能所二取异体空者,即是法性。《辨中边论》则依二现谛实成就而分三相,建立共不共乘之体道果。《大乘经庄严论》不破二现谛实成就,而广抉择从于觉悟大乘种姓方便,即诸菩萨自证向上胜进之理,及随摄受他所化机之方便也。此三部论皆仅开示观待所化意乐之胜义,而于一切法自性成就空之胜义,未作明了宣说也。
论师随行此三部论,随顺《解深密》中分辨了不了义之理,而造《五地部论》及二摄论(注:即《摄大乘论》、《集论》)等,开辟唯识车轨;且于一类劣乘藏中所说麟喻独觉及与大乘种姓,于资粮道百劫、三无数劫积集资粮已,于加行道煖位以上一座趣行之理,亦于《声闻地》中而宣说也。
《大乘宝性论》中则说,已由修习唯识之理成熟相续者后亦当说,而于大乘种姓最胜利根者初即应为开示,即为证得声闻及与独觉菩提亦定须通达之道所缘一切法谛实空、远离一切戏论之胜义谛,广中略三种《般若》与《如来藏经》无有差别显了开示。对此,无著论师于其释论,如其意趣明显而说,故莫以为彼与怙主龙树依于辨了不了初理所开车轨别别而有,乃是随行彼故。若许论师释《宝性论》为唯识理者,不应道理,以与彼释成立究竟一乘,及广抉择细微空性极相违故。
此《现观庄严论》中,虽亦再再宣说究竟空性正见,然其主要所抉择者,乃于广中略三《般若经》中隐微奥义,即三种性如何而由体性决定、数量决定、次第决定三者之门修习现观次第之理,而作明显开示也。
【狮子贤明义释】
梵语云:阿比萨麻雅阿朗嘎(日阿)拿嘛扎杂波罗密多乌巴得夏夏答哲滴
藏语云:喜饶基帕若睹钦贝门(我阿)(格衣)丹觉文巴多贝兼杰恰胃哲瓦
汉语云:(所谓)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释
【心要庄严疏】
此中欲述《现观庄严论》及释,分三:
甲一 释名义
甲二 论体义
甲三 结义
初中分二:
乙一 正释
乙二 旁义
初又分二:
丙一 译名
丙二 释名
今初,于梵语中本论名为从“阿比”乃至“哲滴”。彼于藏语谓云“喜饶”等。此复“阿比萨麻雅”者现观义,“阿朗嘎(日阿)”者庄严义,“拿嘛”者所谓义,“扎杂波罗密多”者般若波罗密多义,“乌巴得夏”者教授义,“夏答”者论义,“哲滴”者释义也。
丙二 释名
“般若波罗密多”者,根本经、道、果也,并其分类于摄义时当说。“教授”者,能令经义易通达者是。具足修正救护二功德故谓之为“论”。趣于现前或现量通达,故名“现观”。犹如自性端严之妙色,饰以钏镯等美庄严具,现于明镜等中,令诸士夫见之皆生欢喜;如是自性庄严之佛母妙体,以七十义美庄严具而敷演之,现于此论镜中,令诸智者生欢喜故,名为“庄严”。能彰彼名之语即“所谓”义。
【释】
卷第一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疏】
乙二 旁义 分二
丙一 卷数
丙二 译者申礼
今初,言“卷”者,乃将多分论义集在一处之名。
丙二 译者申礼
言“敬礼一切诸佛菩萨”者,乃是译者为令众多现前究竟所求事义得成就故而设。
【释】
为于般若波罗密 彼之庄严《现观》颂
能成一切妙庄严 作分别故恭敬礼
【疏】
甲二 释论体义 分三
乙一 趣入造论
乙二 正出论体
乙三 释论究竟之理
初中分三:
丙一 供赞及立誓造论
丙二 成立造释应理
丙三 自谦及生此意乐之因
今初,恭敬而礼。敬礼于谁?谓经、道、果三种般若波罗蜜多也。虽由说经余二亦得,而于此中应作三种。所为何义故耶?为以此释作分别故,令知于彼佛母作庄严之《现观》本颂,能成一切三种佛母之妙庄严故。
造释之首,先立誓造论者有其所为,为令造论得究竟故。行供赞者亦有所为,为成现前究竟众多事义故。
所为等四由义能显。今此释论之所诠者,谓即宣说经及根本论义。其所为者,为由依此,能令解了彼根本论能成三种佛母之庄严故。究竟所为者,谓由依彼所为,能于最终获得一切相智故。其关联者,谓彼三法后后依于前前相关联故。
摄要言之,此颂显示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厥为归依:谓若开示果般若度所摄佛宝及道般若所摄法宝为归依境,则如理修行于彼之圣众亦能了知为归依处;故当由信三宝有救护能,及怖轮回痛苦二因,非唯口言而发归依之心。为令了知凡作闻思修等诸如法事,皆当先行皈依,以是诸造论者首举供赞,于此应知。
而于如何修持论义之理,如下间当说之;集以专详修持理者,欲别造论,于彼应当看也。
【释】
贪爱众生起大贪 圣者无著救护主
不败尊前听闻已 造作大论之释说
【疏】
丙二 成立造释应理 分三
丁一 成立具足外缘善知识教授之
丁二 成立具足内缘通达所有论义之慧
丁三 是故造释应理
初中分四:
戊一 无著论师释规
戊二 世亲论师释规
戊三 圣者释规
戊四 尊者解脱军释规
今初,若谓:往昔论师所造释论有否?若有,此论则成重复;若无,无教授故造论非理矣!虽有依止往昔论师释论之教授,为释彼为一切佛母庄严故,亦无重复过失。
此中无著论师造释之理者:造作释说。何论之释耶?谓如颂中所云“大论”,即经之释。谁所造耶?谓圣者无著所造。彼功德者,谓意乐圆满,由大悲故贪爱五续众生故,而遍生起极大贪爱;加行圆满,救护他人疾苦性故,而于不败依怙尊前听闻已也。
无著造般若经疏释应理,以从至尊圆满听闻母经文义而善契入于心故。于说兄弟二人见相同者,唯思于《大乘宝性论释》中详之。
【释】
众义根支世亲主 以自胜解为主要
所知皆是内自性 正依彼见而解释
【疏】
戊二 世亲论师释规
造解释也。释何论者如前。谁造耶?谓彼成为众生增上定胜义利之根本支分故名世亲者所造。于何论中释耶?谓于《般若二万颂本释》。如何释耶?谓正依于色等所知皆内自性之唯识理。彼乃正说耶?由著二空谛实成就故,乃依自之胜解为主,究竟要义则离此外在于离边中观之中。
【释】
预入圣者之类流 其名所谓解脱者
见彼所作非所作 亦住中慧作分析
【疏】
戊三 圣者释规
作分析也。分析何者?谓母经及《现观论》,于下亦当了知。谁作耶?谓获见道而“预入圣者之类流,其名所谓解脱者”是,“亦”者表不但前二者也。于何论中释耶?谓于《般若二万颂释》。如何释耶?谓以住于离边中道要义而如实契入之慧为心等起,依中观理而释。如是造释因缘者,谓彼世亲于其要义作唯识理,由见如是所作非是如实所作故。应知此二论师于大乘中道次总体数量、次第、生起之理等皆悉相同。
【释】
其后复有解脱军 以其住于信心地
所有论义未获得 顺自所得作解说
【疏】
戊四 尊者解脱军释规
作解说也。谁作解说耶?谓解脱军住于信地资粮道者。时者,谓其圣者造释之后。于何论中释耶?谓于《般若…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