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P23

  ..续本文上一页

  子二 颂

  当知即是此所为事。谁之所为?即当成自觉故,而立自觉名之菩萨。由何之门?谓由三大。彼等为何?谓能成为一切有情最胜性之心大,及与自利断德、证德之大共为三种。

  子三 释

  当出生之诸佛菩萨所为者,应知有三,此复由具三种大性而有三种所为故。彼三种者,是依三种究竟所得增上而有,如是而于修行趣入故。

  三种为何?欲令彼诸一切有情悉得成佛之诸佛大悲体性为心大,及究竟断德为断大,究竟证德为证大也。

  由何等门而能成佛?谓由遍知能表一切相智十法所表一切相智之门,当能出生。菩萨趣入修行,法同国王转战沙场,无余断除诸相违品,而得一切所应得者,令自成为一切中胜,即是三种所为之义。

  【释】

  如是已说修行所依等,彼自体性为何?谓即三种一切智性之境总以善法为依,及与圆满现证一切相等四种现观,一一现观皆以六度为依之所作者,即是修行。如是,体即加行、见、修及殊胜道之正行性相,即是铠甲、趣入、资粮与出生正行。

  【疏】

  癸四 修行体性 分二

  子一 修行总建立

  子二 说其各各自性

  初中分二:

  丑一 由诠说门分二

  丑二 由事体门分四

  今初,有谓于以三智为境闻思为主之修行中,有以三智为境之修,重在修行施等之修,与加行差别之修者,不应道理。闻思为主之义,若作不以加行修行施等,而以抉择所知为主时者,则于未入道前亦有故,未恰回答此问时机。若说是于所抉择义再再思惟令彼谙熟时者,则能证知于彼不以实修施等为主之依据少分亦无。

  又以修习三智所作而为见修,修四加行而为行修,亦极显然是无聊者。以能证知彼二成不成为见行为主之依据少分亦无故,及以三智为境之菩萨修行所作,其中非为修习任一四种加行所作者少分亦无故。

  又若承许四加行为见修,而修三智所作为行修者,亦复于汝何所说耶?前三品与说四加行之四品中,有无以不以说见为主之差别,应当好自睁眼细看!后于略摄《现观》之义为六时,即于三智修习分之为六,此义少分亦未能见也。

  又有先哲,作施等六度舍不舍头目,与由六度各各决定性相摄未摄持者,亦不堪忍观察。若作有无修习六度意乐所作,则此第一正行应是未入资粮道前之修行,要先获得铠甲正行,次乃有缘六度而修之意乐所作故。若许,则违于问修体性为何而分为二;若作于相续中获未获得施等六度,则违于后建立四加行修,菩萨入道先即已获圆满加行故。故是仿佛于其言辞相违以为实理相违而释其义,所作颠倒建立也。

  是故若依实际道理,加行若是差别之修,则决定是以智为境之修若总若别。安立总别修行之名而许彼二相违者,是由未知实际义理与能诠以遮相转之差别所致谬误。

  若尔云何?前三品中虽是宣说三智为境而修之正行,然除铠甲正行,余处皆未明说修三智时一一皆应具足六度而修。余四品中所说加行,彼等虽然亦是以智为境之正行,然皆明说一一加行亦应具足六度而修。云何而说?谓云“及行施戒等”,及“施等一一中”、“布施至般若”、“施等一一中”也。铠甲正行时,当知则是宣说二种修行。

  问答二中,问:如是已说修行所依、所缘及所为等,修行彼自体性为何耶?答:谓由能诠不同差别,初三品中以三智相各各决定自性三种一切智性之相为境,除铠甲行俱未明说由具六度之门,而总以智所摄善法为依之有境之修行;及说圆满现证一切相等四种现观时,显示一一现观皆以六度为依之修行所作,即是二种修行。

  于彼修行体性有二,谓由不同诠说之门,而有宣说总以三智为境之修,及说具足六度之修故。若就真实义理,则大乘资粮道乃是智境之修,是以三智随一之相为境而修之修所作故。又彼亦是加行之修,以是具足六度而由意乐加行随应摄持之修所作故。

  丑二 由事体门分四 分二

  寅一 安立修行精进为体之义

  寅二 四修差别

  今初,如云:“初为披甲精进行,其次如理起加行,无怯无恼无厌足。”谓披甲精进、正起加行精进、于一切大乘法心无怯弱及相违品无能恼乱精进、无厌足精进也。以如是精进为差别者,谓显虽于最胜菩提已发其心,若无励力勤起精进殷重修习正行,则成唯有贤善意乐,无上菩提终不能得。不可许为凡是正行体性定是精进,以其心行各异犹如莲瓣无杂而住故。

  寅二 四修差别

  须以修习一切大乘诸因果法之广大意乐而为先导,若先无彼,则无能修广大正行故。多习法藏与一无所知之二种补特伽罗,才生修行欲时,而于修行多少皆不生起,多有此等恶劣状况。由先广大意乐,能生广大加行正修;而由广大意乐加行为先,即能圆满广大资粮;由此无疑决定能生一切相智,是故能得相智正行修习须为四种,多亦不须,故于正行四种决定。

  必须善巧摄修此等义者,是从“精进行施等”时所出。初生次第如是决定,广大意乐所作于最后心彼亦有故,当知铠甲正行从资粮道乃至于彼而有。说本论中仅示四修界限者,谬矣,说言“于彼中有”,由未遮余亦有,界限难以了知故。欲示界之下限,复须开示生起次第,配以界限者,谬也。

  《大疏》云:“援引无著论师之教而说者,虽或稍容可说,然谓如是即为如实义者,则难应理故。”其义隐说谓于大乘见道远起加行者,资粮道体性铠甲正行;正生及正加行者,加行道体性趣入正行;于彼见道现前加行者,世第一法所摄从悲心至陀罗尼之正行,及与初地所摄正行等之资粮正行;三清净地正行者,是为出生正行也。

  是故当说四种正行差别及其事体。即依如是次第,加行道之正行即是铠甲正行,以是具足六度而修,广大意乐相应之正行故。见道所摄正行即是趣入正行,以是能灭六度相违品而正于大乘发起精进为差别之正行故。七地以下之大乘修道者,是为资粮正行,以是圆满广大二种资粮之精进所差别之正行故。八地以上殊胜道之正行性相者,是出生正行,以是决定无疑能引一切相智之清净地瑜伽故。

  【释】

  彼等之中,以是精进体性故,先说铠甲正行。颂曰:

  由彼等别别 皆摄施等六

  故披甲修行 六六如经说

  于行法施等布施时,而以断除声闻作意等、能忍一切士夫恶言、生希求欲、不杂余乘之心一境性及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彼等如次于所施等不可得之铠甲而作,亦应如是而行守护律仪、圆满忍辱、发起精进、修诸静虑、修习般若也。

  如是施等波罗蜜多各各俱摄施等,故依六六聚故为三十六。虽然,由施等六为同法故,铠甲正行为六种也。

  【疏】

  子二 说其各各自性 分四

  丑一 意乐广大铠甲正行

  丑二 加行广大趣入正行

  丑三 二种资粮广大资粮正行

  丑四 决定无疑能引相智出生正行

  初中分三:

  寅一 承接

  寅二 颂

  寅三 释

  今初,谓于彼等正行之中等云云。

  寅二 颂

  是故说彼披甲修行。云何而说?谓如经中六六而说。可分彼为六六聚者,谓由彼等六种披甲修行,别别皆摄施等六故。经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行布施应当作意一切智智而施,谓彼善根亦复令与一切有情共而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此即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及遍行于布施波罗蜜多之铠甲也。”

  寅三 释 分二

  卯一 差别

  卯二 结

  初中分二:

  辰一 结合布施而说

  辰二 余亦如是而配

  今初,于行法施、无畏施、财施等中,其能布施之舍心者,即施体性。尔时断除唯求自利解脱之声闻作意等之断心即戒,能忍一切士夫恶言等即三种忍,于一切大乘法生希求欲之精进,及以不杂余乘之心一境性而将一切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之禅定,彼等如次于所施等三轮谛实不可得慧之铠甲差别而修布施之所作者,即是布施铠甲正行。

  辰二 余亦如是配之

  其余五者亦应如是而修,由具六度之门而作守护律仪等极应理故。

  卯二 结

  如是若依行相而分,六六聚故有三十六铠甲正行,谓于施等一一波罗蜜多各各俱摄施等六六故。由相差别虽为如是,而铠甲行实为六种,施铠甲中所摄施等六种于施铠甲为同法故。

  有作六施与施同法,乃至六慧与慧同法者,此是成立有三十六之因,而作成立六种铠甲正行决定之因者,即成颠倒。否则即应许摄六施而修为施铠甲故。盖彼是念施铠甲行所摄布施铠甲,与施二者以为一也。

  当知菩萨戒律仪中,但为自利而求解脱亦复遮止之断心,是其不共支分;而于别解脱戒中,本制恼害于他之断心,是其不共支分。初发业者如何修习六施之理者,当于杰仁波切所造《总学诸行建立》中而为了知。

  【释】

  如是披甲者,当生趣入故,第二趣入正行。颂曰:

  静虑无色定 施等道慈等

  成就无所得 三轮善清净

  所为及六通 于一切相智

  能趣入正行 当知升大乘

  静虑及无色等至,施等六度,见、修、无学及殊胜道,四种无量,具足成就无所得,于一切法三轮清净,所为,及六神通,正真住于一切相智性等之性相者,是能履践一切大乘法之体性故,趣入正行为九种也。

  【疏】

  丑二 加行广大趣入正行 分三

  寅一 承接

  寅二 颂

  寅三 释

  如是披甲者,当生趣入以加行修一切大乘道故等云云。

  寅二 颂

  虽趣入因即是趣入于果,而由缘境之门分为九种。谓大乘道所摄静虑、无色及施等道所摄八种,果所摄之一切相智之理,趣入修习彼等当知是为升入大乘,是于因果所摄大乘能上上转趣之正行故。经云:“舍利子问,具寿富楼那,齐何是为菩萨摩诃萨正趣升入大乘?富楼那曰,具寿舍利子,此中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而离诸欲,远离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安住初禅行也。”

  寅三 释 分二

  卯一 说各别义

  卯二 别说难解处

  今初,能以实修加行履践一切大乘因果诸法体性之正行为九种故,趣入正行九种,彼复摄为二种,谓于趣入大乘道因,及入…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