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賈曹達瑪仁欽 著)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

  賈曹達瑪仁欽 著

  解初品義

  一切時中恭敬頂禮于至尊諸正士具大悲心者足下!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

  無量智者所行道 波羅密多最勝理

  以誰大恩作顯明 至尊上師恭敬禮

  佛教圓滿道津要 如實觀見獲得已

  悲憫衆生施教誡 上師足下頭頂禮

  如其盡其所有深廣義

  無余觀見大悲心隨轉

  補處正士文殊師利等

  于諸傳承上師至誠禮

  前後次第決定之承接

  頌釋結合以爲心要義

  見于此宗少分未通達

  辨析此論意樂略生起

  欲入遍智大覺城 無垢理眼若不具

  複離善士之導引 唯趣謬道空奔馳

  此甚深道雖極難通達

  然爲自身生生能熟習

  亦爲報答本尊上師恩

  今作解說惟願專敬聽

  吾等于此已獲難得義大暇滿人身之時,若于超勝世間老漢希望之後世暫時及究竟士夫所依,不善勵力奮勉,僅爲現世利養恭敬等而奔忙,則如簸揚無實谷糠,應知亦未出于畜生所行,于此暇身當善勵力攝取心要焉!

  于此,平等利益一切衆生之大覺世尊,依次叁轉*輪,爲彼叁時聖者隨行及當隨行之道與果。諸量士夫以廣大教理于彼善加抉擇之宗義,于彼應當趣入,善達彼等義已,而由叁學大寶之門如理修習。當知此外更無諸佛所喜之勝方便!

  此複有名聖者無著論師者,昔曾承事無量諸佛,積集廣大善根;今亦爲佛菩薩依怙之所攝受,有大智慧勝出余人,佛記能于能仁大覺世尊聖教之擔發願荷負,及善解釋經中了不了義圓滿意趣。由彼觀見末世所化于大乘藏視若汪洋,如失路人,其中文句前後關聯尚難通達,甚深妙義更何待言!而自亦于如來一切深密之處隱微莫知。若能親近承事具正法眼、如來一切深密之處昭然明睹之補處慈尊,則所求義悉能成辦。如是思已即便修法,親谒尊顔,依佛通力親往兜率聽聞正法,而于一切聖教意趣圓滿通達矣!

  爲欲攝受南贍部洲末世諸所化故,又複賜以正法勝禮,亦即二《辨》、二《莊嚴》及《大乘寶性論》此五部大論也。

  其中總于世尊聖言之中,說有二種分辨了不了義道理:謂《聖者無盡慧經》與《叁摩地王經》等中所說,及《解深密經》中所說也。其前者謂,宣說一切法自相成就爲空者,是爲了義;而以種種文句宣說補特伽羅及蘊等者,是不了義。後經先示遍計所執自相不成、依他起及圓成實自相成就,而謂一向宣說自相不成,或一向說自相成就者爲不了義;自相成不成就明了區分而說者,是爲了義也。

  龍樹怙主隨行前經開辟分辨了不了義大車軌故,未加劬勞即便成立其第二經爲不了義。于此聖者無著論師,則隨行二《辨》及《大乘經莊嚴論》,依據後經分辨了不了義之理,開辟唯識爲主之大車軌,並于小乘法藏意趣亦作解釋也。

  其中《辨法法性論》說,現爲能所二取之依他起谛實成就,乃是成就輪回之所依法;緣之修行能得解脫之所依能所二取異體空者,即是法性。《辨中邊論》則依二現谛實成就而分叁相,建立共不共乘之體道果。《大乘經莊嚴論》不破二現谛實成就,而廣抉擇從于覺悟大乘種姓方便,即諸菩薩自證向上勝進之理,及隨攝受他所化機之方便也。此叁部論皆僅開示觀待所化意樂之勝義,而于一切法自性成就空之勝義,未作明了宣說也。

  論師隨行此叁部論,隨順《解深密》中分辨了不了義之理,而造《五地部論》及二攝論(注:即《攝大乘論》、《集論》)等,開辟唯識車軌;且于一類劣乘藏中所說麟喻獨覺及與大乘種姓,于資糧道百劫、叁無數劫積集資糧已,于加行道煖位以上一座趣行之理,亦于《聲聞地》中而宣說也。

  《大乘寶性論》中則說,已由修習唯識之理成熟相續者後亦當說,而于大乘種姓最勝利根者初即應爲開示,即爲證得聲聞及與獨覺菩提亦定須通達之道所緣一切法谛實空、遠離一切戲論之勝義谛,廣中略叁種《般若》與《如來藏經》無有差別顯了開示。對此,無著論師于其釋論,如其意趣明顯而說,故莫以爲彼與怙主龍樹依于辨了不了初理所開車軌別別而有,乃是隨行彼故。若許論師釋《寶性論》爲唯識理者,不應道理,以與彼釋成立究竟一乘,及廣抉擇細微空性極相違故。

  此《現觀莊嚴論》中,雖亦再再宣說究竟空性正見,然其主要所抉擇者,乃于廣中略叁《般若經》中隱微奧義,即叁種性如何而由體性決定、數量決定、次第決定叁者之門修習現觀次第之理,而作明顯開示也。

  【獅子賢明義釋】

  梵語雲:阿比薩麻雅阿朗嘎(日阿)拿嘛紮雜波羅密多烏巴得夏夏答哲滴

  藏語雲:喜饒基帕若睹欽貝門(我阿)(格衣)丹覺文巴多貝兼傑恰胃哲瓦

  漢語雲:(所謂)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釋

  【心要莊嚴疏】

  此中欲述《現觀莊嚴論》及釋,分叁:

  甲一 釋名義

  甲二 論體義

  甲叁 結義

  初中分二:

  乙一 正釋

  乙二 旁義

  初又分二:

  丙一 譯名

  丙二 釋名

  今初,于梵語中本論名爲從“阿比”乃至“哲滴”。彼于藏語謂雲“喜饒”等。此複“阿比薩麻雅”者現觀義,“阿朗嘎(日阿)”者莊嚴義,“拿嘛”者所謂義,“紮雜波羅密多”者般若波羅密多義,“烏巴得夏”者教授義,“夏答”者論義,“哲滴”者釋義也。

  丙二 釋名

  “般若波羅密多”者,根本經、道、果也,並其分類于攝義時當說。“教授”者,能令經義易通達者是。具足修正救護二功德故謂之爲“論”。趣于現前或現量通達,故名“現觀”。猶如自性端嚴之妙色,飾以钏镯等美莊嚴具,現于明鏡等中,令諸士夫見之皆生歡喜;如是自性莊嚴之佛母妙體,以七十義美莊嚴具而敷演之,現于此論鏡中,令諸智者生歡喜故,名爲“莊嚴”。能彰彼名之語即“所謂”義。

  【釋】

  卷第一

  敬禮一切諸佛菩薩!

  【疏】

  乙二 旁義 分二

  丙一 卷數

  丙二 譯者申禮

  今初,言“卷”者,乃將多分論義集在一處之名。

  丙二 譯者申禮

  言“敬禮一切諸佛菩薩”者,乃是譯者爲令衆多現前究竟所求事義得成就故而設。

  【釋】

  爲于般若波羅密 彼之莊嚴《現觀》頌

  能成一切妙莊嚴 作分別故恭敬禮

  【疏】

  甲二 釋論體義 分叁

  乙一 趣入造論

  乙二 正出論體

  乙叁 釋論究竟之理

  初中分叁:

  丙一 供贊及立誓造論

  丙二 成立造釋應理

  丙叁 自謙及生此意樂之因

  今初,恭敬而禮。敬禮于誰?謂經、道、果叁種般若波羅蜜多也。雖由說經余二亦得,而于此中應作叁種。所爲何義故耶?爲以此釋作分別故,令知于彼佛母作莊嚴之《現觀》本頌,能成一切叁種佛母之妙莊嚴故。

  造釋之首,先立誓造論者有其所爲,爲令造論得究竟故。行供贊者亦有所爲,爲成現前究竟衆多事義故。

  所爲等四由義能顯。今此釋論之所诠者,謂即宣說經及根本論義。其所爲者,爲由依此,能令解了彼根本論能成叁種佛母之莊嚴故。究竟所爲者,謂由依彼所爲,能于最終獲得一切相智故。其關聯者,謂彼叁法後後依于前前相關聯故。

  攝要言之,此頌顯示趣入聖教最勝之門厥爲歸依:謂若開示果般若度所攝佛寶及道般若所攝法寶爲歸依境,則如理修行于彼之聖衆亦能了知爲歸依處;故當由信叁寶有救護能,及怖輪回痛苦二因,非唯口言而發歸依之心。爲令了知凡作聞思修等諸如法事,皆當先行皈依,以是諸造論者首舉供贊,于此應知。

  而于如何修持論義之理,如下間當說之;集以專詳修持理者,欲別造論,于彼應當看也。 

  【釋】

  貪愛衆生起大貪 聖者無著救護主

  不敗尊前聽聞已 造作大論之釋說

  【疏】

  丙二 成立造釋應理 分叁

  丁一 成立具足外緣善知識教授之

  丁二 成立具足內緣通達所有論義之慧

  丁叁 是故造釋應理

  初中分四:

  戊一 無著論師釋規

  戊二 世親論師釋規

  戊叁 聖者釋規

  戊四 尊者解脫軍釋規

  今初,若謂:往昔論師所造釋論有否?若有,此論則成重複;若無,無教授故造論非理矣!雖有依止往昔論師釋論之教授,爲釋彼爲一切佛母莊嚴故,亦無重複過失。

  此中無著論師造釋之理者:造作釋說。何論之釋耶?謂如頌中所雲“大論”,即經之釋。誰所造耶?謂聖者無著所造。彼功德者,謂意樂圓滿,由大悲故貪愛五續衆生故,而遍生起極大貪愛;加行圓滿,救護他人疾苦性故,而于不敗依怙尊前聽聞已也。

  無著造般若經疏釋應理,以從至尊圓滿聽聞母經文義而善契入于心故。于說兄弟二人見相同者,唯思于《大乘寶性論釋》中詳之。

  【釋】

  衆義根支世親主 以自勝解爲主要

  所知皆是內自性 正依彼見而解釋

  【疏】

  戊二 世親論師釋規

  造解釋也。釋何論者如前。誰造耶?謂彼成爲衆生增上定勝義利之根本支分故名世親者所造。于何論中釋耶?謂于《般若二萬頌本釋》。如何釋耶?謂正依于色等所知皆內自性之唯識理。彼乃正說耶?由著二空谛實成就故,乃依自之勝解爲主,究竟要義則離此外在于離邊中觀之中。

  【釋】

  預入聖者之類流 其名所謂解脫者

  見彼所作非所作 亦住中慧作分析

  【疏】

  戊叁 聖者釋規

  作分析也。分析何者?謂母經及《現觀論》,于下亦當了知。誰作耶?謂獲見道而“預入聖者之類流,其名所謂解脫者”是,“亦”者表不但前二者也。于何論中釋耶?謂于《般若二萬頌釋》。如何釋耶?謂以住于離邊中道要義而如實契入之慧爲心等起,依中觀理而釋。如是造釋因緣者,謂彼世親于其要義作唯識理,由見如是所作非是如實所作故。應知此二論師于大乘中道次總體數量、次第、生起之理等皆悉相同。

  【釋】

  其後複有解脫軍 以其住于信心地

  所有論義未獲得 順自所得作解說

  【疏】

  戊四 尊者解脫軍釋規

  作解說也。誰作解說耶?謂解脫軍住于信地資糧道者。時者,謂其聖者造釋之後。于何論中釋耶?謂于《般若…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賈曹達瑪仁欽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