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功能自性,否則不能滅除所知障之種子故。集類智時,雖無修習慈等四無量之現行,然彼補特伽羅相續之中,先已修習與後能修之功德有而未失故,亦無墮入斷滅等之過失。
而于安立見道刹那數量之理,未見此師與《六十正理論頌釋》所說有別,而許不許自證等者有大差別。另于通達苦法性時,若不承許通達集法性者,則須承許所聞乃是成立聲無常之真因等,見是能生如是衆多過失之源。于住空性等持之時,于彼補特伽羅相續之中雖然亦有大乘發心,然念“爲利有情當證佛位”之心何須現行?!如是諸余功德亦當了知。
辰叁 觀察能超見道與所超見道生起次第之理
現證無常等十六之所超現觀,與具法性相之見道二者,爲是頓生爲是次第生耶?若如初者,則以一心現量現證彼二,即成如所有與盡所有智一體而有。直接間接而證爲差別者亦不應理,否則加行道時亦應爾故。
若如後者而以所超見道在前生者,則彼菩薩即須次第而斷二障分別種子。若曰:與彼相違而生者,則于能超見道已生之後,尚須更生通達補特伽羅無我之見道故,將成無窮。無過,雖即由彼能超見道現證十六行相遠離戲論,然非即證十六行相。由彼滅盡二障分別種子已,其次生起現證十六行相之所超見道現行。前說彼諸刹那,是就根本等持而說;乃至尚未爲正滅除所知障之俱生種子而現安住空性等持以來,當知皆是見道所攝。
【釋】
頌曰:由谛與谛上 忍智四刹那 說此道相智 見道具功德
于道相智時,菩薩之法忍、法智、類忍、類智之忍智四刹那各各之中,皆與苦等諸谛相應系屬,具此及他功德而修者,稱爲大義利之見道也。
醜二 支分義 分叁 寅一 略標刹那 寅二 廣說修習行相之理 寅叁 破許未說行相
初中分二 卯一 頌 卯二 釋
今初,當說此道相智時具足功德利益之見道。于具功德亦由苦集谛與滅道谛上忍智之四刹那而說故。經雲:“尊者舍利子,般若波羅密多者,當于何處尋求了知?舍利子曰:憍屍迦,般若波羅密多者,當于《須菩提品》而爲了知。”
卯二 釋
于道相智時,具足成熟有情等此世及他世功德利益,初以現量而修空性者,即當說爲大義利之見道也。以于此中菩薩法忍等四刹那一一之中,各各皆與苦等諸谛法性,以境有境相應關聯者,稱爲具大義利之見道故。
【釋】
應當雲何修彼行相耶?頌曰:
真如與諸智 無互能所依 故不許差別 廣大無能量
無量無二邊 住彼于色等 執爲佛自性 無取無舍等
慈等及空性 證得佛陀性 遍攝諸淨法 除遺諸苦病
滅除涅槃執 諸佛守護等 不殺害生等 一切相智理
自住立有情 所修布施等 回向大菩提 是道智刹那
寅二 廣說修習行相之理 分叁 卯一 承接 卯二 頌 卯叁 釋
今初,應當雲何修彼見道之行相耶?
卯二 頌
大譯師喇嘛說,初四刹那顯示十六刹那忍智之體,其余則是顯示功德,謂是聖者所許。即以“無二邊”顯示前五刹那功德,“住彼”顯示集法智功德,“無取”顯示集類忍功德,“慈等及”顯示類智功德,“空性”至“除遣諸苦病”四者依次顯示滅四智忍功德,此下四者依次顯示道四智忍功德,作如是說。
又許于此所說此等不同諸相,是說加行道時修習之相,如是修故見道即生,及于後得位時獲得此等功德,以彼標示十六刹那而說。以雖亦是加行道時所修,然亦定須于見道十六刹那之時具足此等功德故。
【釋】
即由勝義理故,于真如性與佛無有能依所依之事故,不許彼等互以異門而住;色等法界體性故,廣大性;如是彼等無有能量;如前虛空無量性故,彼等無量,如是者即是苦谛諸相。
卯叁 釋 分二 辰一 廣說 辰二 攝義
初中分四 巳一 苦谛行相 巳二 集谛行相 巳叁 滅谛行相 巳四 道谛行相
今初,即由勝義理故,苦谛之真如性與佛,即現證彼之智,于勝義中不許彼等由互能所依之異門而住,以勝義中彼等無有能依所依之事故。由于見道苦法忍時如是修故,未來能得佛智堅固之功德。略攝其義者,現證于勝義中,苦谛之真如性與彼有境之智能依所依不成就之苦法忍智者,是苦法忍相,以是能正對治法忍正所應斷種子之法忍智故。如是其余亦當了知。經雲:“于色真如,如來亦不可得;而于如來,色真如性亦不可得。”
色等于勝義中谛實空之法界體性故,彼之有境般若波羅蜜多與廣大性,如前配之。如是現證彼等諸苦于勝義中無能量度之量之苦類忍智。如前虛空無量性故,現證彼等諸苦勝義無量之苦類智智者,是彼行相,因同前。
如是四者等雲雲。經雲:“色廣大性故,諸菩薩摩诃薩之波羅蜜者,亦廣大性。”及雲:“憍屍迦,色無能量故,諸菩薩摩诃薩之波羅蜜者,亦無能量。”及雲:“憍屍迦,色無量故,諸菩薩摩诃薩之波羅蜜者,亦複無量。”
【釋】
色等體性無故,無有斷常邊等;住于般若波羅蜜多者,法界體性故,而于色等執爲如來之性;如是住于彼者,于一切法修無取舍等;先行勝解無體而修四種無量,如是者即是集谛諸相。
巳二 集谛行相
現證有漏之因所攝色等體性勝義無故,無有斷常邊等之集法忍智,爲彼行相。住于集法智般若波羅蜜多之瑜伽師,法界體性故,而于色等執爲如來自性谛實空者,爲法智。如是住于彼般若波羅蜜多相續之中,修習一切諸法勝義無取無舍等之集類忍智,爲彼行相。先行勝解勝義無體而修四無量故,具足如是所修功德之集類智智者,爲彼行相。如是四種等雲雲。
于類智時,具足四無量之功德故,乃遮無間墮入斷滅過失,非謂正住根本定時現修彼等,亦非中斷等持前後相續而修也。
經雲:“憍屍迦,色無邊故,諸菩薩摩诃薩之波羅蜜者,亦無邊也。”及雲:“世尊,吾等之菩薩摩诃薩不離此般若波羅蜜多,而即執爲如來。”及雲:“世尊,諸菩薩摩诃薩于此般若波羅蜜多乃至一切智智不作受許,亦不棄舍之理。”及雲:“于余一切有情而以不可得理修習慈悲喜舍故,人與非人則于彼等不能得便。”
【釋】
色等體性本來自性爲空;能得量等法界諸善根果之如來性;般若波羅蜜多于一切種攝諸對治;即彼能滅內外侵害,如是者即是滅谛諸相。
巳叁 滅谛行相
現證色等體性從本以來谛實成就之自性爲空之滅法忍智,是彼行相。具足能得量等法界諸善根果之如來性功德之滅法智,是彼行相。具足于一切種遍攝滅類忍之般若波羅蜜多諸清淨分對治種類功德之類忍,以及具足即以滅類智而能息滅內外侵害功德之滅類智智者,是彼行相。如是四種等雲雲。
經雲:“彼則如是,謂由彼等善男子善女人,以不可得理至極修習內空性故。”及雲:“世尊,齊何爲持大菩提,”乃至“調伏叁乘甚爲稀有。”及雲:“世尊,受持幾許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成受持波羅蜜多?”及雲:“憍屍迦,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能作受持者,則由般若波羅蜜多之力,于彼所作攻難鬥诤諸相違事,彼等速當息滅蹤迹全無。”
【釋】
唯由修習無體,息滅耽著色等與涅槃;安住慧與方便善巧者,諸佛爲作守護、歸救、庇護;現欲成佛故,自己安住斷命等一切相智性已,亦令他人安住于彼;及欲施等無窮盡故回向正等菩提,如是者即是道谛諸相。
巳四 道谛行相
唯由修習勝義無體,息滅耽著色等與涅槃實有之道法忍智,是彼行相。法智之智安住慧與方便善巧者,則于諸天所作、大種所造及內自性之叁種障礙,諸佛爲作守護,爲歸救所,爲作庇護,即彼具足如是功德之道法智智,是彼行相。現欲成佛故,自己安住斷命等一切相智之因波羅蜜多自性,如是自安住已,亦令他人安住于彼,具此功德之類忍之智。及欲令其施等善法無窮盡故,具足回向正等菩提作用功德之道類智智者,即是道類智之行相,以是正從見斷種子而得解脫之道體性,道類智之智故。或亦如前所說而配。如是四種等雲雲。
經雲:“如是憍屍迦,般若波羅蜜多息滅一切諸法,非爲增長。”及雲:“叁千世界諸天子等,于彼等受持于此般若波羅蜜多之菩薩摩诃薩等,恒常不斷而作守護,爲歸救所,爲作庇祐。”及雲:“我亦當爲斷除斷命,亦當勸發他人斷除斷命。”及雲:“複次憍屍迦,菩薩摩诃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之時,凡其所行布施,彼亦令與有情所共,以不可得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釋】
如是者,即是道智性之諸刹那也。
辰二 攝義
如是者等雲雲。
與此等相種類相同者,于加行及後得位雖亦修之,然非唯作彼義,以與頂加行時所說“施等一一中,彼等互攝入”成相違故。
【釋】
或曰:殷重標示此中頌義之論,未說行相之義,唯于少分見道十六刹那而作標示,而于已說未說之順抉擇分等義諸頌,亦當如是而觀。余人則曰:彼等未說修行次第等故,現觀次第少分亦未宣說也。又“所緣及行相”等頌之義,複當如何釋耶?
寅叁 破許未說行相 分二 卯一 述其所許 卯二 破
今初,或曰:此中略標刹那之頌所诠諸義,于彼殷重標示宣說之論中廣說文句,及說彼等義之經文,由未正說見道智忍行相之義,而正宣說見道十六刹那所有于後得位當生之功德故,唯于少分而作標示。非僅于此,如前已說等雲雲。于彼等中亦未正說所修行相,而由後得諸行等爲標示而說。諸行相者,是于百七十叁種行相時說。
卯二 破
論師及同彼之余人則曰:“真如與諸智”等諸論文,應于現觀次第少分亦未正作宣說,以未正說如何修習現觀所緣行相之次第等故。又有未解論文之義過失,“所緣及行相”等頌之義複當如何釋耶?理應不能正確解釋,以初品中順抉擇分之文未說行相故。前者是以不合本論名義出太過失。
【釋】
于見道後理應宣說修道,然由所诠甚少,爲令所化勤求于果而趣入故,暫時說其作用。
子二 修道 分二 醜一 總承接 醜二 說各各之義
今初,于見道後理應無間即當宣…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賈曹達瑪仁欽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