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彼亦分有叁種,謂即能表叁智加行之智相、能表超勝聲緣加行加行之殊勝相、能表具足成辦利他殊勝作用加行之作用相。
宣說十六加行體性有其所爲,爲于加行自之體性,其所表之名相及其事體,亦由加行性相之名而說之門作了知故。
【釋】
成立作用而以此表諸加行故,成立智、殊勝、作用與業,即是表示彼等,故彼體性之相,當知相者爲四種也。
卯二 釋
此表總別諸加行故,成立所謂“加行性相”性相之聲作用,故于智、殊勝、作用諸相,性相聲轉,以彼等能隨類表示叁智加行之總別故。由表此故,所謂“性相”性相之聲即成其業用,加行體性之相,即可具彼性相之聲,以彼等十六瑜伽即是事體與名相故。結合性相之聲依處之性相者,當知即如行相,以有前說彼等四種故。
【釋】
其中智相,以叁種一切智性差別故異,暫由一切智性之門,頌曰:
知如來出現 世界無壞性 有情諸心行 心略及外散
知無盡行相 有貪等及無 廣大無量心 識無見無對
及心不可見 知心動搖等 除此等所余 知真如行相
能仁證真如 複爲他開示 是攝一切智 品中諸智相
寅二 廣說 分四 卯一 智相 卯二 殊勝相 卯叁 作用相 卯四 體性相
初中分叁 辰一 體智加行相 辰二 道智加行相 辰叁 相智加行相
初中分叁 巳一 總別承接 巳二 頌 巳叁 釋
今初,其中等雲雲
巳二 頌
是攝一切智性品中體智加行之相。爲何等耶?謂即了知如來出現等之菩薩智也。
【釋】
知如來出現、世界無壞、有情心行、心略、心散亂、心無盡行相、心有貪等、“無”者謂心離貪、心寬廣、心性大、心無量、心無見無對、心不可見、心動搖等、具真如相之動搖等、如來證得真如而複爲他開示安立,此等十六智相差別,如理如實而表一切智性諸加行故,是爲一切智性智相之所攝也。
巳叁 釋
是爲一切智性智相之所攝也。“離煩惱狀貌”等四種菩薩瑜伽之事體,能表菩薩相續中之一切智性加行。以何而表耶?謂由加行體性之十六智相差別而表。如何而表?如實而以性相表其所表如理而表也。
彼等性相爲何?謂依體智加行之般若波羅蜜多,了知如來出現之菩薩智、通達世界勝義無壞之智所攝持之菩薩智。此中說以空性爲行相者,當知是顯彼爲以何攝持之道,能表體智加行者,乃以體智爲其行相。
了知衆多有情心行、于補特伽羅無我攝略其心、于彼心行散亂、心如虛空無盡之相、心有貪瞋癡等、文中“無”字者謂知心離貪瞋癡之菩薩智、心之真實寬廣、于名言中顯現如幻故心性廣大、于勝義中無有各各決定所依故心無有量、根識不謂“此也”心無見無對、心以五眼不可見、心動搖等,“等”謂聚、舒、卷等見是依錯亂所依之蘊而生。了知補特伽羅無我之菩薩智,是于菩薩相續具有如是行相之體智加行性相,以是彼之不共能表故。
依次經雲:“以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如來十力。”及雲:“般若波羅蜜多非爲顯示五蘊壞滅,非爲顯示壞滅。”及雲:“了知無數無量有情心行,彼等亦是依此佛母而作了知。”及雲:“彼等有情之心攝與散亂,如來皆以法性而正如實了知。”及雲:“彼等有情之心離、滅、斷貪之相,如來皆正如實了知。”及雲:“彼等有情有貪之心,依于佛母能正如實了知彼爲有貪之心。”及雲:“能正如實了知彼爲離貪之心。”及雲:“如來于他有情及補特伽羅之心寬廣,能正如實了知彼心寬廣。”及雲:“于心大性能正了知彼心大性。”及雲:“于心無量能正了知彼心無量。”及雲:“于心無見無對,能知心爲無見無對。”及雲:“心不可見能知心不可見。”及雲:“如來依此佛母,于他補特伽羅,及于他諸有情之心動搖、聚集、舒展、卷收,彼等皆能如是了知。謂諸有情心若外散、若舒展、若卷收,凡其所有生起現起,皆能了知彼等一切是依于色、受、想、諸行與識而爲生起。”
于此辨析,有外道仙人以六十二種惡見攝爲十四句義請問大師。此複是以補特伽羅之我爲差別依而作請問;若破其差別依,然不堪爲宣說補特伽羅無我之器;若差別法無差別依者不應理故,于彼問難未作記答,故名“十四無記”也。
此複分爲四類:午一 依前際所起四見 午二 依後際所起四見
午叁 依涅槃所起四見 午四 依身命所起二見
今初,謂于補特伽羅之我及世間見爲常、無常、俱是、俱非。
午二 依後際所起四見
見爲有邊、無邊、俱是、俱非。
午叁 依涅槃所起四見
于解脫之我命終之後見爲生、不生、俱是、俱非。
午四 依身命所起二見
于身命見爲一體及見爲異體。
于補特伽羅之我與世間,見爲常、無邊而轉趣後世、彼命終後見爲有生等者,是數論派見,于境以立相轉故,名動搖見。見爲無常、有邊而不轉趣後世、命終之後見爲不生等者,是順世派見,于境以遮相轉故,名聚集見。于彼等邊見爲俱是者,是尼犍子見,立遮二者平等轉故,名舒展見。于彼等邊見爲任何皆不可說者,是犢子部見,以離立遮二相轉故,名卷收見。
彼等一切若就轉趣道理思之,于立遮相隨一可攝,故可攝爲動搖、聚集二種見也。
于身命二見爲一體者,爲勝論派;見爲異體爲數論派見。見爲俱是常與無常二者,亦即見爲自性是常而暫時無常也。其余辨析暫無大用,今不贅述。
彼動搖等心谛實空故,具真如相之菩薩智;通達如來證得真如,如其自心之所契證而複爲他開示安立之菩薩智,此等自性即是體智智相。
依次經雲:“如來依此佛母如何了知色耶?真如與無謬真如。”及雲:“證得真如,心契真如,了知真如爲最殊勝,與正開示真如之體,聚合爲一而立爲真如也。”及雲:“依此佛母而于真如現等覺悟。”及雲:“于真如性現等覺者,說名如來。”及雲:“是由現等覺悟而說。”
【釋】
其次由道智性門,頌曰:
空性及無相 並舍棄諸願 無生無滅等 法性無破壞
無作無分別 差別無性相 道相智品中 許爲諸智相
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等”字攝無染、無淨、無實性、無自性、無所依、虛空相等六;法性無破壞、無作行、無分別、無差別、無性相,此等十六智相差別,如實而表道智諸加行故,是道智性所攝智相。
辰二 道智加行相 分叁 巳一 承接 巳二 頌 巳叁 釋
今初,其次等雲雲。
巳二 頌
以“空性及無相”等六句頌說已,而以末後二句略標。
巳叁 釋
是道智性所攝智相。事體謂五種瑜伽自體。性相者,以上所說此等智相十六殊勝所攝菩薩之智而表,此亦即如以熱觸表火。表何等耶?即表道智性之加行故,爲其性相。
彼爲何耶?謂依道智般若波羅蜜多,了知無有谛實成就之體之空、因之無相、果之無願之菩薩智;通達勝義無生、無滅,頌中“等”字攝無貪等雜染、無信等清淨、勝義無實所斷之性、無自性成就之體、無勝義成就之所依、真如自性之虛空相等六,並前二種爲八之菩薩智;不變爲余之法性無有破壞、無以作意爲先之作行、性相與事體差別谛實不成故無分別、差別、性相,了知彼亦無相之菩薩智,即是道智加行之性相也。彼等非是一一表其義體;若立何者而爲性相,即是彼之差別之一。
依次經雲:“天子,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性相者,即空、無相、無願是也。”及雲:“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性相者,即無生、無滅是也。”乃至“即虛空相也。”及雲:“此等性相,非諸天、人、非天及余世間所能惱壞。”及雲:“彼性相者,非色之無爲。”及雲:“此等性相不屬人與非人、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及雲:“若諸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此法界者是常住性。”及雲:“從色乃至相智之法,如來于彼皆現等覺爲無性相。”
【釋】
其次由一切相智性門,頌曰:
依真如法住 恭敬善知識 尊重及承事 供養無作用
及了知遍行 能示現無見 世間真空相 說知及現見
不思議寂靜 世間滅想滅 一切相智中 是說諸智相
如來現依真如性法而住、恭敬所作、尊重所作、承事所作、供養、無作用性、開示遍行一切、無所見義、世間空性之相、宣說世間其性爲空、令知世間其性爲空、令見世間其性爲空、開示不思議性、開示寂靜之性、滅除世間、滅除諸想,此等十六智相差別,如實而表一切相智性諸加行故,是爲一切相智性所攝智相。
辰叁 相智加行相 分叁 巳一 承接 巳二 頌 巳叁 釋
今初,其次等雲雲。
巳二 頌
以“依真如法住”等前諸句頌說已,而以末後二句略標。
巳叁 釋
是爲一切相智性加行所攝智相。事體謂七種相智加行自體。以何而表者,以上所說此等智相十六差別所攝菩薩之智而表,此亦如以熱觸表火,而表一切相智性之加行也。
複次彼爲何耶?謂依相智加行現依如來真如性法而樂住現法之菩薩智。經雲:“如來依此般若波羅蜜多而住。”
了知于善知識之恭敬所作、不違教敕之尊重所作、以利養恭敬承事之所作、以香花等之供養所作。經雲:“如是于法而作承事、尊重、安養、供奉、尊崇、敬事,須菩提,此法性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多。”
了知勝義無作用性。經雲:“如來現等覺悟一切諸法無作者故,無有作用。”
開示智于一切所知遍行、于勝義中任何皆無所見之義即是真實。經雲:“何時于相智性不生有所得心,爾時即是顯示相智無所見故。”
了知世間空性之相、爲諸所化宣說世間其性爲空。經雲:“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多者,謂即宣說世間爲空。”
令以世間之修所成了知世間其性爲空。經雲:“般若波羅蜜多者,即是令知世間爲空。”
令諸所化現見世間其性爲空。經雲:“般若波羅蜜多爲彼開顯世間空性。”
了知開示諸法法性于分別心不思議性、開示勝義戲論寂靜之性。經雲:“般若波羅蜜多者,爲彼如來顯示世間不可思議。”
滅除世間真實成就。經雲:“般若波羅蜜多者…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顯明義釋心要莊嚴疏(賈曹達瑪仁欽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