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彼亦分有三种,谓即能表三智加行之智相、能表超胜声缘加行加行之殊胜相、能表具足成办利他殊胜作用加行之作用相。
宣说十六加行体性有其所为,为于加行自之体性,其所表之名相及其事体,亦由加行性相之名而说之门作了知故。
【释】
成立作用而以此表诸加行故,成立智、殊胜、作用与业,即是表示彼等,故彼体性之相,当知相者为四种也。
卯二 释
此表总别诸加行故,成立所谓“加行性相”性相之声作用,故于智、殊胜、作用诸相,性相声转,以彼等能随类表示三智加行之总别故。由表此故,所谓“性相”性相之声即成其业用,加行体性之相,即可具彼性相之声,以彼等十六瑜伽即是事体与名相故。结合性相之声依处之性相者,当知即如行相,以有前说彼等四种故。
【释】
其中智相,以三种一切智性差别故异,暂由一切智性之门,颂曰:
知如来出现 世界无坏性 有情诸心行 心略及外散
知无尽行相 有贪等及无 广大无量心 识无见无对
及心不可见 知心动摇等 除此等所余 知真如行相
能仁证真如 复为他开示 是摄一切智 品中诸智相
寅二 广说 分四 卯一 智相 卯二 殊胜相 卯三 作用相 卯四 体性相
初中分三 辰一 体智加行相 辰二 道智加行相 辰三 相智加行相
初中分三 巳一 总别承接 巳二 颂 巳三 释
今初,其中等云云
巳二 颂
是摄一切智性品中体智加行之相。为何等耶?谓即了知如来出现等之菩萨智也。
【释】
知如来出现、世界无坏、有情心行、心略、心散乱、心无尽行相、心有贪等、“无”者谓心离贪、心宽广、心性大、心无量、心无见无对、心不可见、心动摇等、具真如相之动摇等、如来证得真如而复为他开示安立,此等十六智相差别,如理如实而表一切智性诸加行故,是为一切智性智相之所摄也。
巳三 释
是为一切智性智相之所摄也。“离烦恼状貌”等四种菩萨瑜伽之事体,能表菩萨相续中之一切智性加行。以何而表耶?谓由加行体性之十六智相差别而表。如何而表?如实而以性相表其所表如理而表也。
彼等性相为何?谓依体智加行之般若波罗蜜多,了知如来出现之菩萨智、通达世界胜义无坏之智所摄持之菩萨智。此中说以空性为行相者,当知是显彼为以何摄持之道,能表体智加行者,乃以体智为其行相。
了知众多有情心行、于补特伽罗无我摄略其心、于彼心行散乱、心如虚空无尽之相、心有贪瞋痴等、文中“无”字者谓知心离贪瞋痴之菩萨智、心之真实宽广、于名言中显现如幻故心性广大、于胜义中无有各各决定所依故心无有量、根识不谓“此也”心无见无对、心以五眼不可见、心动摇等,“等”谓聚、舒、卷等见是依错乱所依之蕴而生。了知补特伽罗无我之菩萨智,是于菩萨相续具有如是行相之体智加行性相,以是彼之不共能表故。
依次经云:“以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十力。”及云:“般若波罗蜜多非为显示五蕴坏灭,非为显示坏灭。”及云:“了知无数无量有情心行,彼等亦是依此佛母而作了知。”及云:“彼等有情之心摄与散乱,如来皆以法性而正如实了知。”及云:“彼等有情之心离、灭、断贪之相,如来皆正如实了知。”及云:“彼等有情有贪之心,依于佛母能正如实了知彼为有贪之心。”及云:“能正如实了知彼为离贪之心。”及云:“如来于他有情及补特伽罗之心宽广,能正如实了知彼心宽广。”及云:“于心大性能正了知彼心大性。”及云:“于心无量能正了知彼心无量。”及云:“于心无见无对,能知心为无见无对。”及云:“心不可见能知心不可见。”及云:“如来依此佛母,于他补特伽罗,及于他诸有情之心动摇、聚集、舒展、卷收,彼等皆能如是了知。谓诸有情心若外散、若舒展、若卷收,凡其所有生起现起,皆能了知彼等一切是依于色、受、想、诸行与识而为生起。”
于此辨析,有外道仙人以六十二种恶见摄为十四句义请问大师。此复是以补特伽罗之我为差别依而作请问;若破其差别依,然不堪为宣说补特伽罗无我之器;若差别法无差别依者不应理故,于彼问难未作记答,故名“十四无记”也。
此复分为四类:午一 依前际所起四见 午二 依后际所起四见
午三 依涅槃所起四见 午四 依身命所起二见
今初,谓于补特伽罗之我及世间见为常、无常、俱是、俱非。
午二 依后际所起四见
见为有边、无边、俱是、俱非。
午三 依涅槃所起四见
于解脱之我命终之后见为生、不生、俱是、俱非。
午四 依身命所起二见
于身命见为一体及见为异体。
于补特伽罗之我与世间,见为常、无边而转趣后世、彼命终后见为有生等者,是数论派见,于境以立相转故,名动摇见。见为无常、有边而不转趣后世、命终之后见为不生等者,是顺世派见,于境以遮相转故,名聚集见。于彼等边见为俱是者,是尼犍子见,立遮二者平等转故,名舒展见。于彼等边见为任何皆不可说者,是犊子部见,以离立遮二相转故,名卷收见。
彼等一切若就转趣道理思之,于立遮相随一可摄,故可摄为动摇、聚集二种见也。
于身命二见为一体者,为胜论派;见为异体为数论派见。见为俱是常与无常二者,亦即见为自性是常而暂时无常也。其余辨析暂无大用,今不赘述。
彼动摇等心谛实空故,具真如相之菩萨智;通达如来证得真如,如其自心之所契证而复为他开示安立之菩萨智,此等自性即是体智智相。
依次经云:“如来依此佛母如何了知色耶?真如与无谬真如。”及云:“证得真如,心契真如,了知真如为最殊胜,与正开示真如之体,聚合为一而立为真如也。”及云:“依此佛母而于真如现等觉悟。”及云:“于真如性现等觉者,说名如来。”及云:“是由现等觉悟而说。”
【释】
其次由道智性门,颂曰:
空性及无相 并舍弃诸愿 无生无灭等 法性无破坏
无作无分别 差别无性相 道相智品中 许为诸智相
空、无相、无愿、无生、无灭,“等”字摄无染、无净、无实性、无自性、无所依、虚空相等六;法性无破坏、无作行、无分别、无差别、无性相,此等十六智相差别,如实而表道智诸加行故,是道智性所摄智相。
辰二 道智加行相 分三 巳一 承接 巳二 颂 巳三 释
今初,其次等云云。
巳二 颂
以“空性及无相”等六句颂说已,而以末后二句略标。
巳三 释
是道智性所摄智相。事体谓五种瑜伽自体。性相者,以上所说此等智相十六殊胜所摄菩萨之智而表,此亦即如以热触表火。表何等耶?即表道智性之加行故,为其性相。
彼为何耶?谓依道智般若波罗蜜多,了知无有谛实成就之体之空、因之无相、果之无愿之菩萨智;通达胜义无生、无灭,颂中“等”字摄无贪等杂染、无信等清净、胜义无实所断之性、无自性成就之体、无胜义成就之所依、真如自性之虚空相等六,并前二种为八之菩萨智;不变为余之法性无有破坏、无以作意为先之作行、性相与事体差别谛实不成故无分别、差别、性相,了知彼亦无相之菩萨智,即是道智加行之性相也。彼等非是一一表其义体;若立何者而为性相,即是彼之差别之一。
依次经云:“天子,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之性相者,即空、无相、无愿是也。”及云:“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之性相者,即无生、无灭是也。”乃至“即虚空相也。”及云:“此等性相,非诸天、人、非天及余世间所能恼坏。”及云:“彼性相者,非色之无为。”及云:“此等性相不属人与非人、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及云:“若诸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此法界者是常住性。”及云:“从色乃至相智之法,如来于彼皆现等觉为无性相。”
【释】
其次由一切相智性门,颂曰:
依真如法住 恭敬善知识 尊重及承事 供养无作用
及了知遍行 能示现无见 世间真空相 说知及现见
不思议寂静 世间灭想灭 一切相智中 是说诸智相
如来现依真如性法而住、恭敬所作、尊重所作、承事所作、供养、无作用性、开示遍行一切、无所见义、世间空性之相、宣说世间其性为空、令知世间其性为空、令见世间其性为空、开示不思议性、开示寂静之性、灭除世间、灭除诸想,此等十六智相差别,如实而表一切相智性诸加行故,是为一切相智性所摄智相。
辰三 相智加行相 分三 巳一 承接 巳二 颂 巳三 释
今初,其次等云云。
巳二 颂
以“依真如法住”等前诸句颂说已,而以末后二句略标。
巳三 释
是为一切相智性加行所摄智相。事体谓七种相智加行自体。以何而表者,以上所说此等智相十六差别所摄菩萨之智而表,此亦如以热触表火,而表一切相智性之加行也。
复次彼为何耶?谓依相智加行现依如来真如性法而乐住现法之菩萨智。经云:“如来依此般若波罗蜜多而住。”
了知于善知识之恭敬所作、不违教敕之尊重所作、以利养恭敬承事之所作、以香花等之供养所作。经云:“如是于法而作承事、尊重、安养、供奉、尊崇、敬事,须菩提,此法性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
了知胜义无作用性。经云:“如来现等觉悟一切诸法无作者故,无有作用。”
开示智于一切所知遍行、于胜义中任何皆无所见之义即是真实。经云:“何时于相智性不生有所得心,尔时即是显示相智无所见故。”
了知世间空性之相、为诸所化宣说世间其性为空。经云:“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者,谓即宣说世间为空。”
令以世间之修所成了知世间其性为空。经云:“般若波罗蜜多者,即是令知世间为空。”
令诸所化现见世间其性为空。经云:“般若波罗蜜多为彼开显世间空性。”
了知开示诸法法性于分别心不思议性、开示胜义戏论寂静之性。经云:“般若波罗蜜多者,为彼如来显示世间不可思议。”
灭除世间真实成就。经云:“般若波罗蜜多者…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