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P17

  ..续本文上一页问曰:断差别法相之清净灭道云何?谓若先于心中了达清净苦集所表之所知诸法及所应断,其次方能了达有灭苦集之灭,与能得彼之道谛;其次即当了达能证灭苦之灭,及于证彼应依道谛于相续中长时而修。故是以先通达之灭道为差别处,由八别法为其差别而修。

  卯二、十二所缘之理摄为四种 分四

  辰一 正说

  辰二 由余相门而缘

  辰三 此中不正说彼之因

  辰四 断诤

  今初,诸菩萨之顺抉择分,由尽其所有各自行相而缘四谛诸法,善巧圆满修习诸道方便力故,有于中品忍位由因门缘,有于下品世第一法由果门缘,有于下品忍位由二谛体性门缘,有于其余九位由法性之相门缘四谛故,所谓于根本定由法性之相,于后得时由体、因、果三之门而缘故。别别建立分位是依所化意乐增上,不然即成一切而缘一切故。

  辰二 由余相门而缘

  当知亦以如前声闻加行道之余无常等相遍缘四谛。尔时为摧烦恼势力,及于轮回生厌离心,亦为摄受下劣种姓,须善修习中士意乐故。

  辰三 此中不正说彼之因

  此中未正开广而说彼所缘理,唯欲解释本颂句义简略而说故。

  辰四 断诤

  若云:若于四谛以无边相而缘者,则与《对法》所说“净无越十六”相违。非但此时任于上下,亦莫依止除修四谛十六行相以外不修其他之余乘,而申破斥。何以故?此圆满修四谛相者,是于前说之余,唯对大乘种姓所作具量大乘法藏之建立故。

  【释】

  所缘及相差别云何?故以此中七颂而说所缘及相。颂曰:

  所缘无常等 是四谛等相

  行相破著等 是得三乘因

  色等离聚散 住假立无说

  此中下品所缘者,谓依苦等四谛无常等十六行相。其相者,谓于苦等诸谛破其执著及有可得等。亦当了知一切暖等体是能得三乘证德之因。中品所缘者,所谓色等成坏等法,作意胜解及真如性,如其数量不得不见。相者,所谓由无一切名故,无于同不同流而转之性相等。上品所缘者,所谓从色乃至于佛之一切法,皆是名言假立之名言法。相者,所谓善等性法任何亦不可说。

  如是者,由是无分别智火之前相故暖,并其所缘及相有三种也。

  【疏】

  丑二 广说 分三

  寅一 说前三种别法

  寅二 说分别别法

  寅三 说摄持别法

  初中分三

  卯一 总承接

  卯二 各述其义

  卯三 于诠说之理断诤

  今初,即云“若曰:所缘及相”等。

  卯二 各述其义 分四

  辰一 暖诸所缘及相因差别

  辰二 顶

  辰三 忍

  辰四 世第一法

  初中分二

  巳一 颂

  巳二 释

  今初,以四谛为所依之无常等十六,是大乘暖加行道下品所缘,是彼所断增益之所依故。其余一切所缘皆当如是配之。

  能破于彼四谛十六别法执著谛实与增上安住等之下品暖智,是下品暖相,是破于彼所缘法上颠倒增益之下品暖智故。其余诸相亦当如是而配。经云:“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色无常、苦、空、无我而起想著,是为菩萨摩诃萨随顺法爱,即是过失。”

  即彼能作殊胜果因,是能证得三乘之大乘见道之因故。于如下等亦应配之。经云:“欲学声闻地者,亦当听闻此般若波罗蜜多等。”

  色等远离谛实聚散为差别之四谛,是中品暖之所缘;通达远离安住名流及无胜义安住之智为相。色等名言假立所差别者,为上品暖之所缘;通达胜义无说之智为相。如次经云:“世尊,我于色之聚散不知不得,真实不见。”及云:“世尊,如是所谓菩萨,是名言假立法,即此所谓假立之法,及从蕴至佛不共法,谁亦不可说等。”

  巳二 释 分二

  午一 释

  午二 结

  今初,谓“此中”等。其下品暖之相者,于苦等谛初即破除耽著谛实,及有谛实可得,执颠倒因而起想等之下品暖智,即是其相,即依次于体道果三破其耽著。复次一切大乘暖等四加行道者,亦当了知体是能得三乘证德之见道之因,以是随顺彼之最胜方便故。

  色等成坏等于胜义中作意胜解如其数量皆不可得,及于真如性作意等亦不见者,是中品暖之所缘。通达于胜义中无有一切名故,无于不同名流及与相同类流而转之性相等中品之智,即是其相,因如颂释。

  所谓从色乃至于佛,一切唯以名言假立诸法之所差别之法,即上品所缘。通达于胜义中善等性法任何亦不可说之上品暖智,即是其相云云。

  午二 结

  如是说者,由是最初缘空性之修所成故,获能焚毁相违品之殊胜功能,是无分别等云云。

  【释】

  颂曰:

  色等不安住 其体无自性

  彼等自性一 不住无常等

  彼等彼性空 彼等自性一

  不执著诸法 不见彼相故

  智慧所观察 一切无所得

  其中下品所缘者,谓由色等远离自体体性故,自体空故不住色等是。相者,谓胜义中一切色等诸法及其空性互为一性故,于空性中无有无常等性,是故彼诸色等不住常无常等性。中品所缘者,谓是法界体性故,无常等与空性等无自体性,故无常等及与空性互一体性。相者,谓遮体性故,不受彼诸色等。上品顶所缘者,谓无体性故,不见彼诸色等青等之相。相者,谓由慧极正简择法故,决定了达一切诸法不可得也。

  如是则是善根动摇之顶故顶,并其所缘及相有三种也。

  【疏】

  辰二 顶 分二

  巳一 颂

  巳二 释

  今初,圣者论师于下品顶之所缘及相,于谛有立不立二种。其中初者,所缘谓色等胜义不安住,彼等以胜义中体无自性而为差别。相者,谓达彼诸色等及彼法性同一自性为一之智。依次经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住色等。”及云:“色之空性非色,离于空性亦复无色。”

  其第二者,所缘谓彼诸色等彼之体性空故,于胜义中不住无常等所差别者。相者,谓达无常等及彼法性,彼等同一自性为一之智。依次经云:“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彼不安住谓色无常,乃至不住谓色寂灭。”及云:“世尊,即彼无常性之空性非是无常,然于无常之外亦无空性。”

  中品所缘者,谓不执著诸法之相。相者,谓达不见彼等谛实相之智。依次经云:“世尊,一切相智性者,非取于相。”及云:“彼于自相空之诸法全不执取,如是彼于真实不见彼智是内所得及与现观。”

  上品顶所缘者,谓以观察胜义之慧周遍伺察所差别之四谛。相者,谓达一切三轮无有谛实可得之上品顶智。依次经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谓何为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何故说名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周遍而作观察。”及云:“具寿舍利子,由内空等故无色,亦不可得。”

  巳二 释 分二

  午一 释

  午二 结

  今初,胜义不住色等,所谓下品顶之所缘。彼等以胜义中自体空之所差别,以胜义中色等远离自体体性故。其相谓达彼诸色等胜义不住常无常等性之下品顶智。于空性中决定胜义无有无常等性,以胜义中一切色等诸法及其空性,相互同一体性故。

  中品所缘者,谓此无常等,以与空性互一体性之所差别。无常等与其空性等,于胜义中定无自体,以是谛实空之法界体性故。其相谓通达遮实体性故,于胜义中不受色等之中品智。

  上品顶所缘者,谓于胜义无体性故,不见彼诸色等胜义成就之青等相。相者,谓决定了达一切诸法三轮谛实不可得之智。于所观察无有谛实,以于如是胜义由伺察慧极正简择故。

  午二 结

  如是则于暖位以下,容为邪见断善根故,彼等善根为有动摇;得此顶已即无彼故超出于彼,而为动摇之顶故等云云。

  【释】

  颂曰:

  色等无自性 彼无即为性

  无生无出离 清净及无相

  由不依彼相 非胜解无想

  其中下品所缘者,所谓相之体性及体性之相,于空性中是一性故,色等无自性性。相者,谓于士夫有所得中之色等,无实体性也。中品所缘者,谓由自性无生性故,色等无生亦无涅槃。相者,唯由证达一切诸法自体,身等于一切种清净。上品所缘者,所谓自相共相不应理故,一切诸法无相为性。相者,谓由唯自性故,远离色等诸相所依性故,胜解作意不作胜解,及真实性作意全无想也。

  如是则无恶趣故,忍大法故忍,并其所缘及相有三种也。

  【疏】

  辰三 忍 分二

  巳一 颂

  巳二 释

  今初,下品所缘者,色等胜义无自性性;相者,通达胜义彼无乃是名言体性。中品所缘者,谓以彼等色等无生无出离之所差别;相者,通达由如是理缘于四谛而修故,身等清净。及上品所缘者,谓以彼等无相之所差别;其相者,谓即通达由胜义不依彼相故,非以二种作意而作胜解及无想之上品忍智。

  此等依次经云:“舍利子,色者离色自性,乃至不相合杂。”及云:“舍利子,相亦离相体性,体亦离于体之相也。”及云:“舍利子,色由色自性空,于彼若生若出离皆不可得。”及云:“近于相智者,谓以如何如何当近相智,即如是如是于身语心不生与彼相贪相应之心。”及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由于方便不善巧故,若行于色则行于相。”及云:“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无有住色,无有增上胜解,亦无诸想。”

  巳二 释 分二

  午一 释

  午二 结

  今初,下品所缘者,谓以色等胜义无自性性所差别者。胜义无体,以此能表之相体性,及所表之体性之相,胜义于空性中是一性故。相者,谓通达色等于胜义中虽无实性,然于执实士夫有所得中,亦云“色等体性也”。

  中品所缘者,谓彼色等于胜义中无生之轮回,亦无涅槃。于胜义中无有轮回涅槃,胜义自性无生性故。其相者,谓由通达一切诸法自体胜义不成,唯依修行而于身等三门、相好及刹土等一切种能得清净之中品忍智。

  上品所缘者,谓胜义中自相共相不应理故,一切诸法无相。其相者,谓即通达于诸相之谛实所依,依于总义通达空性之胜解作意,于相不作胜解,及彼现证真实性之作意全无相想之上品忍智。色等自共诸相所依定离谛实成就,以是胜义不成自性故。

  午二 …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