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师及有部宗者,于胜义慧无错根识所取境中,皆无能杀之谁杀谁所杀之分、有分及有相续显现,亦非显现未杀善业道之分及有分,于其所取境中谁亦未曾不与而取谁财,亦非未取,以于彼所取境无分、有分之显现故。应尔,以于彼所取境唯现极短刹那与极微尘,诸物不住第二时中刹那即不待后起因而自灭故。
又自宗派《俱舍论》云“世别由业生”故,而许内外情器是由共与不共业力所生,命断是由能引命根之业已尽所致故,是故共不共业及果之有分,亦于无错乱心所取境中不成就故。
未二 自亦承许是于世俗慧之分别境中成就
此等于胜义慧如是承许之宗,自己由于世俗心境之中,与所杀者命根相续而转相违之事,是由能杀者生,如是分别能杀所杀等门,建立断命根等。如是则若胜义中无,亦于世俗中无之决定不成,此与自于贪心、害心等非理作意等相应者安立为不善等同也。“等”者指于正见立为善等。
午二 显示彼于中观师亦同
如彼之喻,是则能杀所杀等之事物,虽于能量胜义谛之究竟观察理智之中如梦而无,然非于名言境无故。能杀所杀等虽胜义不成,而于未达空性凡夫,所有颠倒系缚未坏者,耽著于彼能杀所杀、能施所施等之相同境事等,名言量所称量之能杀所杀等故,业果建立为应理也。
此等观待世俗答彼决定不成,及彼观待胜义答所承许,是于二谛不违所作答难,当知除此略释,余处于《般若波罗蜜多经》,与龙树怙主诸论等中说也,广则当于彼等了知。虽是释“如经已尽答”之文,然勿说为“余处诸唯识师许为了义之经”等也。又此叠言“彼彼”者,义谓二谛不违之答有无量边,当于诸经、大车广说之中寻求通达。
摄其义者,业果若无谛实,则于昼日集业亦不应理之决定不成,如于汝等说外境宗,于胜义慧虽不具足业果三轮,而于世俗心境承许为有;如是我中观宗亦许业果虽于称量胜义中无,而于名言量境中有故。
依据此等释文,而说“若是粗分及与相续,声闻二部定承许为谛实空”者,唯是倒说。若如是者,即前所诤返破汝者,即须承许“阔送”,自己亲破自己根本所许。且许彼为正破他宗之说有外境智者谁亦无故,莫行谤毁!
【释】
复次,“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之喻不成。如是若于梦中行善不善,于醒觉位深心随喜:“噫!我已作,已善作也!”而以后心执著长养,周遍长养,是故喻亦不成,轮回、涅槃成平等性也。
巳二 答喻不成 分二 午一 于中观喻不成 午二 于说事师譬喻不成
今初,复次,除因不定,于我中观宗,梦无集业之同喻亦正不成,《二十论》中所说“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唯显梦中之业引果力微,吾等亦许有业积集故。此是论师亲许于名言中同于瑜伽行派。故是引证于自譬喻不成,而非于唯识宗作攻难已,于彼作喻不成之喻,以前说事师于唯识师所说攻难不应理故。
若说此是于唯识宗喻不成者,虽正举二说事师于中观宗所起诤难,唯识师亦复如前说事师所诤,而中观宗故,则答敌者唯识师言喻不成也,当如是配。
午二 于说事师譬喻不成
如彼譬喻,如是梦无集业之同喻,于敌论者说事师自亦应正不成,以说事师自亦承许,若于梦中行善不善,于醒觉位深心随喜:“噫!我已作,已善作也!”若以后心现起执著,激发长养,周遍长养,以猛执著作增长者,则彼梦中之业即定能引果故。
卯三 彼所成义
轮回、涅槃于谛实空成平等性,于彼所举妨难其因不定,及真同喻不成,故成似破故。
【释】
修习二者平等性者,能于自佛土中而成佛故,其次周遍清净佛土。颂曰:
如有情世间 器世未清净 修治令清净 即严净佛土
有情与器世间之差别故,如于二种佛土,如其次第尚未清净饥渴砾石荆棘等者,以其对治天行、黄金为地等令生清净之门而清净者,即是严净佛土。
丑二 报身因清净刹土加行 分三 寅一 承接 寅二 颂 寅三 释
今初,修习有寂二者平等性者,能于自当于中成佛之清净佛土中等云云。
寅二 颂
八地菩萨已获自当于中成佛之佛土清净性之加行,如于未清净之有情世间修令清净,如是未清净之器世间亦修令清净,积集如是善根而得清净刹土之加行故。
寅三 释
得八地已即具清净佛土加行,由依修治刹土之广大善根为先,有情与器世间之差别故,如于所净二种佛土,如其次第尚未清净情刹土之饥渴等者,生起彼之对治具足天之所行受用、乃至饥渴之名亦无;若未清净器刹土之砾石荆棘等者,生起彼之对治黄金为地、以帝青宝而为网格等,由令生起清净之门而清净刹土者,即是具足严净刹土加行。
【释】
已修成就自之清净佛土者,须以方便善巧随其所应而作佛事业故,方便善巧。颂曰:
境及此加行 超过诸魔怨 无住如愿力 及不共行相
无著无所得 无相尽诸愿 相状与无量 十方便善巧
已正越度障碍法故,超过天等诸魔;已修一切法平等性故,住于无住;愿成就故,先力而引利他;一切苦行极串习故,不共;白法已清净故,于一切法无有执著;由空解脱门故,无所得;由无相解脱门故,无相;由无愿解脱门故,无愿;宣说先舍垢染之不退转法故,不退转相;了知一切境界性故,无量。于所现行十种般若波罗蜜多之境,了知时与非时之加行者,方便善巧也。
丑三 化身因善巧方便加行 分三 寅一 承接 寅二 颂 寅三 释
今初,清净刹土加行之后当说方便善巧加行。其因谓已修成就等云云。
寅二 颂
加行境者,谓“境及”;加行体者,谓“此加行”;加行差别者,谓从“超过诸魔怨”乃至“十方便善巧”加行也。
寅三 释
于所现行三解脱门等十种般若波罗蜜多之境,现量了知饶益有情之时与非时之净地加行者,即是方便善巧加行也。
彼等为何?十地之智超过天子魔等诸魔,已由瑜伽之力真正越度魔能为作障碍等之障碍法故。何者当死之蕴魔者,即五取蕴。何能令死之烦恼魔者,即是三界烦恼与随烦恼。即死自身之死主魔者,即无自在命根断灭。能障超越于死之天子魔者,即是他化自在天主极喜自在。彼等能障获证涅槃圣位故名为“魔”。诸劣乘人得见道已超天子魔,得阿罗汉超烦恼魔。解脱二分则超死魔,以于加持寿行得自在故。蕴魔于得无余涅槃时超。大乘行者则获不退转相已即超天魔,得第八地超余三魔粗分。无余灭尽四魔者,则于成佛时也。
具足于一切法胜义无住而于名言中住之加行,已修一切法于谛实空平等性故。具足由先愿力而引利他,“愿能任运成就利他”之愿已成就故。具足不共声缘之加行,以于能作利他之一切苦行极串习故。具足于一切法无实执著,诸曾修习之地道白法已得实执清净为差别故。
具足补特伽罗及法我体性谛实无所得之加行,由于多无数劫已曾串习空解脱门故。具足通达因相无实加行,由于多无数劫已曾串习无相解脱门故。具足通达于果愿无谛实,由于多无数劫已曾串习无愿解脱门故。
自于不退转相之方便具足善巧,以若他人以不退转而为宣说,与正获得先舍垢染之殊胜不退转相相随顺之不退转法故,即能了知自身为不退转之殊胜相已具足故。
于无量证德之方便具足善巧,已于五明而得善巧,多无数劫已曾现量修习真实胜义,了知一切解答问难方便之境界故。
此时《大疏》于三智与圆满加行之差别,如前所说而述。
【释】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第四品释
辛三 结品名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心要庄严疏》第四品释。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
贾曹达玛仁钦 著
第五品释
【释】
获得圆满一切相现观已,即生至极究竟之通达故,为易解故顶现观前先说相等。颂曰:
梦亦于诸法 观知如梦等 是至顶加行 所有十二相
极串习故,虽于梦中亦观一切诸法犹如梦等、不生于声闻等地欢喜之心、见如来等、缘佛种种神通变化、生说法心、由先观见地狱等有情而念于自佛土离诸恶趣、成就息灭城邑等火灾之真实加持、成就息灭药叉等非人损害之谛实语、依止自以神通胜于他之善知识、于一切种学习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有执著、近佛菩提等十二者,是得顶现观时所有之殊胜相。
庚二 自在之果顶加行 分三 辛一 举其关联承接 辛二 正说品义 辛三 结品名
今初,于说圆满加行之后而说顶现观者,谓为于修得自在故,而已获得圆满一切相现观者,即生于修已得自在至极究竟之通达故。先说得顶之相等而说顶者,为易解故。
辛二 正说品义 分四 壬一 加行道顶 壬二 见道顶 壬三 修道顶 壬四 无间顶
初中分二 癸一 别别体性 癸二 摄义
初中分四 子一 煗顶加行 子二 顶顶加行
子三 忍顶加行 子四 世第一法顶加行
初中分二 丑一 颂 丑二 释
今初,经中许是已至顶加行者,所获得之十二种相,谓由修所成力,虽于梦中亦以止观双运之定而于诸法观知如梦等,经中许有十二种故。由醒觉位修习空性胜观之力,梦中若能一次如是缘者,当知亦是获得顶加行相。
经云:“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虽于梦中,亦于一切诸法观如梦等,”乃至“世尊,如是修行之菩萨摩诃萨,已近一切相智性也。”
丑二 释
此十二相,是得顶现观时所有之殊胜相。彼等云何?谓住加行道暖菩萨,具足虽于梦中亦观一切诸法犹如梦等,以醒觉时于空性之止观双运极串习故。是已获得顶加行者,谓由修习大乘发心之力,虽于梦中亦不生起欢喜声闻等地之心故。
即于前宗,因谓由常不离见佛之大乘善根成熟之力,即于梦中亦见如来百千眷属围绕为说法等。梦中缘佛种种神通变化,腾身虚空而说法等。梦中亦生说法之心,念我醒后当为众有情等宣说一切诸法如梦。于梦、觉位,亦由先见地狱等有情故,而念于自佛土当离恶趣,乃至愿无恶趣之名。
于梦、觉位,成就息灭…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