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P62

  ..续本文上一页者,则答因不决定。有于说言“于胜义中应尔”者,则答承许;若说“于世俗中应尔,于胜义中然故”者,则不决定;若说“于世俗中应尔,于世俗中然故”者,则答因不成者,是于二谛诤难不善酬答之相。

  于果之邪分别者,一切相智性之智果应不应理,实无实性不可得故。

  于二谛之二种邪分别者,色等亦于世俗中有者应不应理,由谛实空之真如体性故。胜义谛应不应理,以一切法谛实空之真如性故。于此二中为不决定,是念“若是胜义谛者,则为谛实成就”而诤之二种。此二应当别释,故论师说言“二”也。

  于行体性之邪分别者,止观双运之加行应不应理,以施等不可得故。

  于行所依皈依及境之三种邪分别者,佛宝应不应理,以于所知无心觉悟之所证故。法宝应不应理,以一切法唯名假立故。僧宝应不应理,以遮施设为僧之所依色等所缘故。

  于行差别之邪分别者,善巧方便应不应理,以不分别三轮而摄持之施等不可得故。

  于现观之邪分别者,如来之现观应不应理,以遮通达于所通达实、无实及二之体性故。

  于所断之邪分别者,执蕴常等四种颠倒应不应理,以执戏论所安立之无常等性为不颠倒不应理故。此亦因不成立。

  于道体性之邪分别者,道之体性应不应理,以于修道之果菩提不作现证故。

  于断治差别之邪分别者,能治与所治品之差别应不应理,以无所取与所舍故。

  于诸法性相之邪分别者,诸法之自共性相应不应理,以无事体之有法故。

  于修自共相之邪分别者,修习诸法自共性相应不应理,以所修之自共性相不应理故。

  【释】

  由是故于世俗、胜义门之问难,如其次第应由胜义、世俗之门而作答故,希求善法之诸菩萨应当善巧依于二谛方便,而先遣除令成空相,于一切种令正生起定解,其次生起无间三摩地也。

  丑二 教授遣除彼已而生无间顶加行

  希求自他二利圆满善法之诸菩萨,乃先善巧分别二谛,其次生起无间三摩地,以彼应当善巧依于二种资粮所缘境界二谛方便,而先遣除所说诸邪分别令成空相,于一切种令正生起无间顶及相智所缘行相之无倒定解,其次生起无间顶故。

  应当善巧分别二谛,以如其次第,举中观世俗所许为因而破胜义,由世俗门之问难,应由胜义之门作答;而举中观胜义所许为因而破世俗,由胜义门之问难,应由世俗之门作答故。应尔,谓由恒常所起之二谛相违诤难,于彼须作二谛无违之回答故。

  作为于自相续能令圆满福德资粮之支分,虽亦理应遣除他相续中执著二谛相违之邪分别;然主要者,应当除尽自相续中邪分别之现行并其种子。安立执著二谛相违为宗义者,于见道时断尽;执与世俗相违之实执现行,乃至七地之间随转;种子尽者,以无间顶断也。

  总摄其义者,破除种生苗芽非于心识显现增上安立,乃由境之不共本有自分成就,若又承许种子自分生苗芽者,即由见彼二者相违而诤难为不应道理。若破谛实成就之义,则于种生苗芽,仅是如执彩绳为蛇心中念云“有蛇”而作安立。

  “种子自分能生苗芽应不应理,以由种生苗芽唯是心识显现增上安立故。”此虽亦是由胜义门之问难,然应答为“因不决定”,并非由胜义门之问难,唯应观待世俗而答“因不成立”也。

  又云:“种生苗芽应非于心显现增上安立,乃由苗芽不共本有自分成就,以是由种自分而生苗芽故。”此虽亦是由世俗门之问难,然应答为“因不决定”。

  此乃随顺论师所许,由二谛门之答法。若依佛护论师与月称论师解释龙树怙主意趣,所破较彼则更微细。依彼所作之二谛答法,于余应知。

  【释】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第五品释。

  辛三 结品名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心要庄严疏》第五品释。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

  贾曹达玛仁钦 著

  第六品释

  【释】

  获得顶现观者,于其各各及与总摄所通达义,如其次第得听闻已,为坚稳故而作修习,渐次现观。颂曰:布施至般若 随念于佛等 法无性自性 许为渐次行

  四种波罗蜜多摄在般若波罗蜜多故,于一切种圆满三轮清净所显施等六度,而正成就十地;及念住等、觉支行相、八圣道支,而以胜义无念之相随念于佛之三种,如其次第能诠顺抉择分、见道、修道;如是随念善、不善、无记诸法,如前随念菩萨不退圣僧,如是随念戒、舍、天,及心契入色等一切诸法无实体性所通达者,彼等即是此中所许之渐次所作。

  己二 坚固因果 分二 庚一 为得坚固而修之渐次加行 庚二 已得坚固之刹那加行

  初中分三 辛一 举其关联承接 辛二 正说品义 辛三 结品名

  今初,于说顶现观竟之后,当说渐次现观。其因相者,谓已获得顶现观之补特伽罗,于初三品所示三智各各行相,及从行相乃至性相之间所示总摄三智行相所通达义,如其生起之次第得听闻已而作修习,由彼所为作宣说故。次第修习有其所为,为令修习得坚稳故。

  辛二 正说品义 分二 壬一 颂 壬二 释

  今初,由此十三种法摄持之门,次第修习三智行相者,即许彼为渐次所作。

  云何十三?谓从布施乃至般若之六波罗蜜,随念佛等之六种随念,于一切法通达胜义无实体性之慧所摄持也。经云:“世尊,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无实体性渐次而行,渐次而学,渐次殷重而作。”

  有即于此一十三法次第而修,作为渐次修习之理者,与论师之论典相违,以于如下说六略义释中,说是次第修习三智故。于此承接文中,次第修习各各及与总摄所通达义,极其显然是谓初三品中所示三智各各行相,与学三智行相少分尚未圆满之各各分位为各各义;于一切种圆满开示三智百七十三种行相为总摄义,且即于彼圆满而修,是摄修义;而于渐次修习之理,定须许是于三智相无有遗余,次第决定如马飞驰瞬间顿修故。

  如是修者,亦是由十三法摄持之门,而于资粮道时渐次而起修习,抉择分时渐次而学修习,见修道时渐次正行修习也。以十三法摄持之理,亦即通达无实体性而作摄持之理易解。不离所依随念三宝,由表遮遣所治品之戒随念、表趣善法之舍随念,及念上师本尊依怙而学。而彼一切又以六度摄持而修也。

  壬二 释

  前十二法及心契入色等一切诸法胜义无实体性,而于三智无余行相次第所通达者,彼等即是此中所许之渐次所作。

  彼十二法云何?谓依次第彼行相时,应由六度正行摄持之门而修,以须由一切种圆满能施、所施、施事等胜义不可得之三轮清净所显施等六度,而正成就十地之所摄持之门作修习故。圆满十地岂非须十度耶?于彼无有不摄所余四度之失,以方便、愿、力与智波罗蜜之四种波罗蜜多,摄在般若波罗蜜多中故。

  由意乐圆满之六随念摄持之理者,最初应由不离随念于佛之门而修,经中为显顺抉择分所说之念住等、经中为显见道所说之修习觉支行相、经中为诠修道所说之八圣道支等,如其次第应由三种因门随念佛故。

  是由随念于法摄持而修,如是应由于善、不善、无记诸法胜义无念,而世俗中如其所作取、舍、等置之相随念之门而修故。

  当由随念于僧之门摄持而修,如前不离随念菩萨不退圣僧而为助伴而修故。如是随念表能遮遣所治品之戒、表趣善法之舍、及依怙天,彼等应由于胜义中无念,而世俗中如其性相随念而修也。

  【释】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第六品释。

  辛三 结品名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释心要庄严疏》第六品释。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

  贾曹达玛仁钦 著

  第七品释

  【释】

  已修渐次现观者,为令极谙习故,以一刹那而修彼等,即是一刹那之圆满现证菩提,此复由性相故有四。初非异熟一切无漏诸法一刹那为相之一刹那圆满现证菩提。颂曰:

  施等一一中 摄诸无漏法 当知即能仁 一刹那智德

  宗于法界自性有云:“一即一切法自性,一切即一法自性,若见一法真如性,即见一切法真如。”是故非唯以多摄一,然是以施等智所缘一刹那者,远离各别定解诸法颠倒体性,尽摄施等乃至八十相好性相诸法故,当知所谓能仁菩萨之证德者,即是一刹那之圆满现证菩提也。

  庚二 已得坚固之刹那加行 分三 

  辛一 举其关联承接 辛二 正说品义 辛三 结品名

  今初,渐次之后理应宣刹那圆满现证菩提,以于渐次现观次第修习三智行相,若极谙习到究竟者,即能以一刹那而修彼等故。其因即是已于多无数劫极谙习故。

  此复刹那加行有四,谓由同一体上行相差别性相而有四种故。

  辛二 正说品义 分四 壬一 非异熟刹那加行 壬二 异熟刹那加行

  壬三 无相刹那加行 壬四 无二刹那加行

  初中分二 癸一 正说 癸二 能显彼义之喻

  初中分三 子一 承接 子二 颂 子三 释

  今初,四种刹那之初,以是七地以下功用所成故,现证一切非异熟无漏诸法,一刹那等云云。

  子二 颂

  住最后心无间道之能仁,彼相续中现证非异熟无漏诸道之一刹那证德者,当知即是第一刹那加行,以是现证非异熟无漏种类之究竟加行故。

  尔时若于一无漏智作现证者,亦能现证所余,以于施等一一之中皆摄一切无漏道之法故。经云:“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佛母,以一发心则能圆满六种波罗蜜多。”

  子三 释

  当知所谓住最后心无间道之能仁菩萨之证德者,即是一刹那之圆满现证菩提,以非如林藏鹿而唯以多摄一,然是以施等智修习所缘之一刹那,亦即最后相续之智,尽摄施等乃至八十相好诸法而修之究竟加行故。

  于修一刹那之无漏智时,能遍修习一切无漏诸道,以于无间道时具足如是而修之顺缘,远离彼之违缘,各别定解二谛诸法体性之一切颠倒体性,而能如是故。于最后心无间道时,虽非已经断尽粗重垢染,然亦当知尔时垢染丝毫亦无。

  能尽执著二谛异体之垢有其因相,谓于大车提婆论师之宗,依于一切诸法谛实空之法界自…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 显明义释心要庄严疏(贾曹达玛仁钦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