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遍益明镜——劝勉修习圣教根本调伏正法▪P4

  ..续本文上一页国王能乐为施主 ,共商破除十事非法而作长净,被后世称为第二次结集。其实唯为破除违背戒律的一些行为而已。颂曰:高声随喜掘地酒及盐,道及二指摇坐具金银。破此十事非法儿长净,智者许为二次集圣教。非法十事,其一,有比以为高声合掌共许则罪堕可净;其二,诸非法的行为若有他人随喜则净;其三,世所共行故诸比丘掘地无罪;其四,因身体有病而饮酒无罪;其五,用盐与时食和合,午后可食无罪;其六,无须走出一由旬,只须一驿半驿即可复食;其七,不须作余食法,日影过中二指仍可进食;其八,以乳和酪搅拌,午后可饮无罪;其九,作新坐具不须以旧坐具一搩手的长度重贴;其十,令诸未受具戒者头上置一小座,上安一钵,此中所置金银可取,不犯触金银戒。如是第二次结集法藏所破除的十事非法在《杂事》之末有明文列出,是其出处,可以参看。

   第三次法藏的结集:

   第三次结集发生的条件有不同的二说,一是由于法王阿恕迦的去世;二则依诸阿罗汉的说法,是因为众僧以俗语、杂语、鬼语等诵戒,各着已辞,而依次将诸典藉相合,形成了雅语经藏等十八种。如此诸智者有不同的说法,然究其来源,则是《调伏光明》。此中:“初为根本说一切有一部,由此衍生余三根本部,许由此四部出生十八部。故曰说一切有如同根本,以雅语诠说名言;余部则非,以俗语、杂语、鬼语而诵诠说名言。即昔唯有说一切有一部,佛涅槃后,由此部出生他部,以此部为众部之本,故名根本说一切有部。”

   一、根本说一切有部。释其名义,就是说此部为出生一切他部的根本,而以三世的一切都为实物有,故得名根本说一切有。其学统承继于被佛授记为“尊重学处第一”的罗睺罗贤。僧伽梨 为二十五条至九条,绘有莲花、青莲、*轮或宝等僧人的标识。也有说非宝而是树叶之相。诵戒经时以雅语诵,授取食物时手向上,除夜分余时睡眠时,须与空地有九肘半间隔。部派分化形成根本总部、饮光部、化地或护地部、红衣部、分别说部等七部。调伏天的《部派差别略示》中:“本总及饮光,化地及法护,多闻红衣学,及分别说部,是说一切有。”

   二、大众部。其得名,以是大迦摄波等大部分僧众所集,故名大众部。其师承为婆罗门种出家被佛称赞为“头陀第一”的大迦摄波尊者。僧伽梨为二十三条至七条,以吉祥结或海螺为标识。诵戒时用俗语。授取时用器具。除夜余眠时可以缦隔。部派差别有东山住部、西山住部、雪山住部、说出世部、说假部等五部。调伏天:“东西及雪山,说出世间部,及与说假部,五部为大众。”

   三、上座部。其名由诸上座是圣者种姓而得。师承为极上种出家的被佛称为“调伏边鄙第一”的大迦旃延,其种姓为宝藏婆罗门种。僧伽梨为二十一条至五条。以索及迦花为标识。诵戒时以鬼语。授取时须放置。除夜余眠时可以绳隔。部派分出住能胜苑部、住无畏山部、住大精舍部。调伏天说:“住能胜苑无畏山,及大精舍上座部。”

   四、正量部。以多数众所尊重的阿阇梨,其随学者称正量部。导师是平民种姓出家的被佛赞为“执律第一”的邬波离尊者。僧伽梨为二十一至五条。以吉祥结为标识。也有人说正量部与上座部僧伽梨与标识相同。授取时作夺取法。除夜余眠时,受具足戒者与未受具者间以图画相隔即可。部派分出鸡胤部、守护部、犊子部。调伏天:“鸡胤山守护、及与犊子部,是正量三部。”如此共计十八部,有些是以所住地得名,有些是以所宗得名,有些以师承得名。如调伏天所说:“地域师差别,不同有十八。”

   附说哀愍王十梦 。昔迦叶佛出世时哀愍王夜梦十相,而此国王同时供养着内道和外道,于是先求外道导师观梦,外道说:“这是国王将死或亡国之兆,必须用珍重如自己的心脏一样的来代替。”其时王有一女名叫金鬘,对佛极有信心,正是外道的心病,所以外道说出此言。国王闻言心中愁忧,王女见状问明了因由,对王说:“若能益父王的寿命我死正宜,然而此诸外道无明愚痴暗翳覆心,岂有能力预示未来。正觉佛陀知一切法如眼亲见,才是应当请求之处。”王同意后,向迦叶佛请问,迦叶佛说:“王的梦并非王与亲属的恶兆,而是当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诸声闻弟子行种种恶行之兆。”迦叶佛的授记摄为偈颂:其梦兆之一、有一大象从窗牖出,身虽出而尾挂住,是诸出家者虽出家住僧舍中,不能调伏在家俗心之兆;梦兆之二、诸普通象驱走大香象,是诸破戒比丘驱摈诸持戒清净比丘之兆;梦兆之三、身有粪秽的猕猴用不净污其他猕猴,是为诸破戒者毁谤诸持戒者之兆;梦兆之四、有一猕猴为诸猕猴灌顶,是无师德相而僭为人师之兆;梦兆之五、蛇心旃檀与常木等价,是后世佛经与诸外道典藉地位相等之兆;梦兆之六、一斗珍珠贸易一斗面,是后世为财而诵经之兆;梦兆之七、精舍边的花果为贼所偷,是用僧物养在家人之兆;梦兆之八、有一渴人井随其后,虽其水清净可意,而不饮用,是当来虽为贫法的众生说法,而彼不听受之兆;梦兆之九、诸多人众聚在一处,各执己见相互诤斗,是当来诸出家者各执异见生诸贪瞋;梦兆之十、一张白布,有十八人各执夺少分,而布不破,是当来释迦牟尼佛教法虽分为十八部派,然以各自见行修持皆可成就菩提,未破根本菩提修行之道。哀愍王十梦见《甘珠尔》中满慈子等证悟中的诠摩揭陀贤女证悟的部分,德格版《甘珠尔》中在嗡部与诠证如意藤的第九十三支诠摩揭陀贤女证悟支中。摩揭陀贤女的前生即是哀愍王女金鬘,所以哀愍王十梦在摩揭陀贤女证悟支中,原文明了可以参看。

   (藏传)调伏律的分判。依《总明调伏法源》:由于莲花戒论师与支那和尚的论诤,法王赤松得赞命令所行皆依根本说一切有部的静命论师之规,上部律、下部律、中部律都是从根本四声闻部承续的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戒统。工珠仁波切在他的《所知藏》及《三律仪决定释文殊上师口授》中说:属于可舍的小事张羯絺那衣藏地不需,是佛所制。然而此说史传中不明,也不见有其他依据。也有说藏地所宏的戒统是根本说一切有部中的红衣部。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后传了几多显密教法,然而从未度一出家比丘沙弥,尊者曾对菩萨法王说:“我不予授戒,以我之戒统为大众部故。”此见诸史传中。而裙褶有圆系或背系两种方式,依地被称为卫式、藏式。卫地寺院多是圆系,而藏地萨迦、扎西伦布及噶举、宁玛的寺院多是背系,这仅是就个别与多数而言。也有说圆系是大众部之规,宗承阿底峡尊者与噶当诸善知识,而背系则是根本说一切有部之规。

   如上已陈述调伏之大、受持大调伏律的功德利益、制戒的利益、持戒的功德、破戒的过失、未出家受戒而身披出家衣的罪过、出家的功德、浊世持戒的功德利益、印度释迦牟尼佛教法中调伏律的出现及三次圣教的结集、哀愍王十梦、(藏传)调伏律的分判等。现在应当说明藏地调伏正法的出现、戒统传承、以及现今应当如何修学。

  藏地调伏教法的出现,首先为下部律,在藏王拉妥妥日年赞时教法出现,法王松赞干布时成立,在法王梵天之花赤松得赞时盛行。第五世法王所着的《历代王统记》中:美髯公赤德祖赞时曾从里域 请来出家人恭敬供养,然藏人出家则未有。”“其时译有从印度更喜地方传入的说分别部律。”“在吉祥桑耶不变任成寺建成后,(藏王)考虑到印度四根本部中说一切有部对藏地较宜,于是延请十二比丘,由静命论师作和尚,为藏地七人授别解脱戒,是为藏地最初出家的七人。七人中的巴巴扬最初请求出家,藏王非常高兴,说:“卿实为藏地之宝也。”于是他被人称为“巴大宝””。此后法王赤热巴坚时,若出家者皆拨给七户供养,还在自己的辫子上拴二布条,右有鹅黄的出家部,左有白衣杨柳宫部。至朗达玛时教法沉没,虽彼执政四年后为拉龙巴吉多杰刺杀,然其时译院被拆,译事被夺,印度班智达被遣返,出家者皆令还俗,强令执弓箭狩猎,凡不从者皆被杀。有藏饶萨、钥格炯、玛释迦牟尼三人在一河边修行,见诸出家者狩猎,问明原由,惊知国王覆灭佛法,于是驮载律藏典籍,经上阿里逃到葛逻禄与霍尔地方 ,考虑到语言种族都不同无法弘法,于是逃往多麦潜修。有穆苏萨巴对他们生起信心,敬信调伏正法,跟从他们出家。藏饶萨为和尚,以钥格炯为阿阇黎,受沙弥戒,法名贡巴饶萨,后又由玛释迦牟尼为屏教师,并延请两位汉僧足成五比丘数,为他授了比丘具足戒。贡巴饶萨戒腊满五年后,卫藏有十人得知多麦地方有佛法,于是跟从贡巴饶萨大师出家受具足戒,教法渐次弘扬到卫藏,此部被称为下部律或喇钦 戒统。在喀什米尔班智达未到藏地之前,戒统以此部为主,至今依然著名。

  其次上部律,松艾天喇嘛益西沃最初求觅出家师长未得,于是自己在三宝前受持出家相,将名字松艾改为益西沃。此后在东印度迎请法护论师,由于藏地共同的福业所感,法护论师恰好在尼泊尔朝礼佛塔,因为酷热生病来到雪山边,祈请后,论师考虑到藏地王臣好乐佛法,此行必能有所利益,于是赴藏域阿里地方。他有弟子善护、德护、智护,所传的比丘戒次第传至仁达瓦、甲曹法王等,被称为上部律。

  大班智达戒统,也称中部律或迦湿弥罗 律轨。绰普译师强必巴迎请迦湿弥罗大班智达入藏,在曲许索玛寺一日内为十一人传比丘具足戒,菩提祥和藏巴金刚祥为其上首,所传戒统被称为大班智达戒统。宗喀巴大师所受的比丘戒即属此部。次第相传直至当今第十四世法王丹增嘉措。清净的比丘戒传承从印度传入后,自静命论师起至今不衰,如此妙轨,当依之修学。

  虽然正统的比丘尼戒却未曾从印度传入雪域藏地,然而也出现有比丘尼。藏地诸智者有说二部中唯大比丘僧也可传比丘尼戒,由于没有正规的比丘尼戒传承,对于此说其余智…

《遍益明镜——劝勉修习圣教根本调伏正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