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择分为前行。若得顺抉择分,生起所说之道,名顺抉择分。
(二)根本:释彼经义,谓“开阐假法性”二颂。
(三)解释:就经词义门释,谓色等法,此中是暖等有四:
初、明彼暖:“佛言憍尸迦,色但是假名,具寿善现,不违色假名,而说色法性。”彼经义是说:“开阐假法性,无违相为暖”是说色等法,但从名言所生不违假法性。
二、明顶:经云:“不为色增故学,亦不为色减故学。”经义是说:“顶有达色等,无减等所显”,是说色等在胜义中为不增不减等义故学。
三、明忍:经云:“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何因缘故,诸菩萨摩诃萨不为摄受色故学,亦不为坏灭色故学。不见有色是所摄受,何以故?内外空故。”彼经义是说:“忍由内空等,不执色等故”是说由自性空,以色等内外皆空即不执色等故。
四、明世第一法:“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为摄受不为坏灭为方便者,云何能成办一切智智耶?善现对曰: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若生若灭,若取若舍,若染若净,若增若减。何以故?以色乃至一切相智,皆自性无所有不可得故。”乃至“则能成办一切智智。”经义(四二六卷十四页)是说:“色等无生等,相为第一法”是说以色等无生无灭诸行相,如其次第于四谛之所缘,即是生起顺抉择分。
论义是说:独觉道智之道相智的因顺抉择分(有法),于汝有多种者,因为于汝由独觉通达住种类之大乘加行道暖等有四种故。是故,通达独觉住种类之大乘义现观者,是独胜道智之道相智之因顺抉择分的定相。若分有:亦不舍假名以宣说不违法性之行相,当知名暖;以色等无减等所显,以为殊胜之行相,所通达名顶;从色等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以不摄受之行相,所通达名忍;以色等无生之行相,所通达名世第一法,有四种。
庚三、知菩萨道之道相智分二:辛一、见道;辛二、修道。
能表道相智十一法之四·大乘见道
——《般若经》四二六卷十四页至四二七卷二十零页
辛一、见道分二:壬一、略标刹那;壬二、广释修相。
壬一、略标刹那
颂曰:由谛与谛上,忍智四刹那,说此道相智,见道具功德。
第四、释菩萨道智之道相智。
三、释菩萨道智之道(相)智分二:
一)总的结合。独觉道智之后,接着就释菩萨道智之道相智的因由者,谓就劣胜次第为缘如是说故,名结合。是故,独觉道之后接着说菩萨道。
二)释各各义分二:一释见道;二释修道。
(一)释见道分二:1经说。经云:“尔时天帝释问舍利子言,大德,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当于何求,舍利子言,憍尸伽,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当于善现所说中求。(善现品中所求)时天帝释谓善现言,大德神力,为依持故,令舍利子作是说耶?善现告言,憍尸伽,非我神力为依持故。”(四二六卷十四页)
2、论释分三:一、略示见道之体;二广释修法行相;三、破除许不说行相。
(1)略示见道之体分二:1根本:就释彼经义门,释略标十六刹那曰:“由谛与谛上”四句,其义谓有漏谛有二种、无漏谛有二种。于四谛中说忍智各四刹那,大乘见道十六刹那(有法),是道智品中正说大乘见道者,谓此处正说之外,即是有大胜利的大乘谛现观故。
2解释分四:一、谁为能修的补特伽罗;二、修何分位;三、当云何修;四、与何相应修。
一、谁为能修的补特伽罗?谓:菩萨。二、修何分位?谓:道相智位。三、当云何修?谓:此应当具足利他功德者,即说明见道大胜利。四、与谁相应修?谓: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集法忍、集法智、集类忍、集类智;灭法忍、灭法智、灭类忍、灭类智;道法忍、道法智、道类忍、道类智,名苦集灭道四谛上忍智四刹那,各各与苦等谛联系相应(具足)。
壬二、广释修相
(2)广释修法行相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若尔,十六刹那的修法行相如何能修?就所问门结合,是说应如何修习行相?
2根本:明答彼所问:
颂曰:真如与诸智,无互能所依,故不许差别,广大无能量,
无量无二边,住彼于色等,执为佛自性,无取无舍等,
慈等及空性,证得佛陀性,遍摄诸净法,除遣诸苦病,
灭除涅槃执,诸佛守护等,不杀害生等,一切相智理,
自住立有情,所修布施等,回向大菩提,是道智刹那。
3解释:就词义门说,谓以胜义理“真如”等。此中亦有广说及略义二种。今初广说者,谓以胜义理等解说。二略义谓如道智刹那,是故依经根本解释广说此等义中,有大乘见道忍智十六刹那者,谓经说所证四谛十六行相力引发的有忍智十六刹那故。此中亦有:苦谛行相、集谛行相、灭谛行相、道谛行相四种。
第一、依苦谛行相之大乘见道忍智有四:
初明苦法忍:谓于真如亦与如来皆不可得,如来亦与真如不可得。释彼之义曰:“真如与诸智,无互能所依,故不许差别。”谓于胜义法性之真如,及于诸佛智无有能依所依之法,是故不许彼等互相差别而住。
二明苦法智:经云:“尔时天帝释,谓善现言,大德,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憍尸迦,色大故,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亦大。”(四二七卷二页)释彼之义,谓“广大”是说以色等法界体性广大。
三明苦类忍:经云:“憍尸迦,色无量故,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量。”释彼之义,谓“无能量”。如是说彼等即无量。
四明苦类智:经云:“憍尸迦,色无量故,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量。”释彼之义,谓“无量”。如前所说,由虚空无量,故名彼等无量,如是名苦谛行相。
第二、依集谛行相的大乘见道忍智四刹那。首先明集法忍,经云:“憍尸迦,色无量故,诸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释彼之义,谓“无二边”。是说以色等无自性,即无有常断二边等。
二明集法智:经云:“尔时众中天帝释等,欲界诸天,梵天王等色界诸天,及伊舍那(众生主,梵天异名)神仙天女(众生主母、梵天后妃),同时三返,称赞具寿善现所说,谓作是言,尊者善现。以佛神力为所依持,善为我等分别开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四二七卷五页)释彼之义,谓“住彼于色等,执为佛自性。”谓住般若波罗蜜多者,以法界自性于色等执为如来自性。若顺经词句。谓通达色等在胜义中不可得的法智,即是住彼的菩萨堪应执佛的功德胜利。
三明集类忍:经云:“时诸天等,咸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为希有,令诸菩萨摩诃萨众”(四二七卷七页)“于一切色无取无舍。”释彼之义,谓“无取无舍等”。是说如是安住修一切法无取无舍等。
四明集类智:经云:“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人及非人,不能娆害,何以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有情善修慈悲喜舍心故。”(四二七卷八页)释彼之义,谓“慈等”是说应以胜解无自性为前行而修四无量心。如是即是集谛的相。于此第八刹那说修慈等有所为者,谓圆满了知苦集过患,第九刹那若见灭功德,安住三有是为当遮弃舍利他,趣向寂灭故,所破彼等即是所为故。
第三、依灭谛相之大乘见道忍智四刹那之初。一明灭法忍:经云:“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维。”乃至“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善修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故。”释彼之义谓“空性”,(经说修般若者常受护法龙天保护,免除灾害。)是修行色等自性空唯自性空。
二明灭法智:“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甚奇希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维,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摄受如是希有现法功德胜利,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释彼之义谓“证得佛陀性,”(四二七卷十二页),是说法界平等诸善根果,当得如来体性。
三明灭类忍:经云:“时天帝释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为希有,若能摄受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为具足摄受六种波罗蜜多。”释彼之义谓“遍摄诸净法”,是说般若波罗蜜多,总摄诸对治一切行相。
四明灭类智:经云:“憍尸迦,若于何方,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若能受持读诵书写”乃至“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若作扰乱其心斗诤辩难或违缘事故皆不能至。”释彼之义谓“遣除诸苦病”。是说由彼能灭除内外一切诸病苦厄。如是者即是灭谛清净相。
第四、依道谛相之大乘见道忍智四刹那。
一明道法忍:经云:“何以故,憍尸迦,此般若波罗蜜多者能寂灭一切法,非能增长。”释彼之义谓“灭除涅槃执”。是说唯修无自性,即能灭除耽著色等及涅槃执。
二明道法智:经云:“常为三千大千世界四大天王,及天帝释堪忍世界主”乃至“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所闻,受持读诵,精进修学,如理思维,诸佛天等于彼恒常守护护念。”释彼之义谓“诸佛守护等”。是说若行般若方便善巧,诸佛常加守护救怙,及作隐藏。
三明道类忍:经云:“自能离杀生命,亦劝他离杀生命。”释彼之义谓“不杀害生等,一切相智理,自住立有情”。是说若欲成佛,自己能远离杀害生命等,住一切相智,安立一切有情。
四明道类智:经云:“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修行六波罗蜜多时,所有施舍,皆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乃至“不离一切相智心,必获如是现生他生功德胜利。”释彼之义谓“所修布施等,回向大菩提,是道智刹那”。是说欲作施等无尽,当回向正等菩提。如是名为道谛行相清净,即是经说保护救护隐藏义,如次由天等保护,出生事业,断除内障。
自身具足补特伽…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