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断分别之对治分故。
七、加行道:问:诸品中再再说加行道亦有重复过?答:无过。因为初品中显示大乘“加行道”者,是就具足所缘、行相和因缘三种法分别遍摄持,有上中下三种差别,就六差别法门显示比声闻独觉加行道特别殊胜。第二品说二类四顺抉择分者,谓在声闻道智之道相智处,是就缘所缘色等、行相、空性无差别等之行相。在独觉道智之道相智处,是就缘所缘一切法唯假立名,与假立行相不相违,显示法性行相等,与彼三种显示后后胜于前前,所缘行相不同故。第四品中说“此暖等所缘”等者,谓就所缘有情及行相心平等门,以所缘不重复。第五品中说加行道者,是明顶加行无重复。此等是圣者解脱军所许,安立于《金鬘论》中。
此论如何与经结合与结合理趣断诤。
问:设若由此《现观庄严论》是摄《般若经》的一切义,何故此论中不摄《缘起品》、《慈氏问品》、《常啼品》、《法涌品》和《嘱累品》?。
答:不摄《缘起品》的因由者,谓彼品佛说此《般若经》时,显示眷属集会法等易于了知,如是由诸所化众生自己即能证解,也不需要宣说彼故。不摄《极尊慈氏问品》的因由者,谓彼品是显一乘及一种性类,彼在《妙吉祥教授经》等经中多有宣说,及《中论》等论中作了说明,此处不需要宣说故,这是法友论师所许。不摄《常啼品》及《法涌品》的因由者,因彼二品是明弟子与善知识的本生传记,彼亦是为未来如是学习,显示往事密意,易于了知。不需要摄《嘱累品》者,因彼品为了应恭敬般若波罗蜜多,唯是嘱累教典故。
复次,经中有些补特伽罗授记及本事等不摄的因由者,因彼等易于了知,密意不摄故。这在狮子贤论师的《庄严光明论》、无畏论师的《八千颂释·难要月光论》中解说得极为明显。《慈氏问品》者,在狮子贤论师的《二万颂八品释》,静命论师《二万颂具清净论》与《殊胜心要论》,及无畏论师的《月光论》诸论中,安立断除颠倒,结合事业,所以《慈氏问品》不摄于《现观庄严论》。总有四品不由《现观庄严论》所摄。
释经与论的建立分四:一释所说经的建立;二释能释论的建立;三经与论的作用;四观察经与论相不相违。
第一、 释所说经的建立分三:
一、定相:具足四种殊胜法的佛经或佛语,是佛语(经)的定相。
四殊胜法者:(一)所诠内容:谓具足增上生与决定善解脱等功德;(二)能诠词句:谓远离一切过失;(三)作用:谓为断三界一切烦恼等随其所应能断除故而宣说;(四)所为:是为寂灭烦恼及诸苦的利益而作宣说故。如《宝性论》云:“若具法义相联系,能断三界烦恼故,寂灭利益作宣说,大仙所说余非有。”
二、差别:若就能诠声,一切佛语可摄为十二分教,就所诠内容可分为经律论三藏,及有了义不了义二种。
所为事业,若就所化众生门可分为大、小乘经二种,就增上缘分有三种佛语:(一)如来亲口所说的言教。如汇集经《般若摄颂》;(二)佛听许语。如《因缘品》,及如婆伽梵于《集法经》云:“诸比丘,于我之经首,当云:如是我闻一时”等。又云:“于文中间当加接续词而结集。”故佛示般涅槃后,诸声闻众,于经之首置“如是我闻一时”等,及于中间加接续词等。(三)佛加持语。又分为:身加持语,如《十地经》;语加持言教,如《除未生怨王忧悔经》;意加持语,又分为:1、意以三摩地加持经,如《般若心经》内的色即是空等;2、意以真实力加持语,如婆伽梵意宣谛实力,令山林墙壁等皆出妙音,天鼓大声所出的佛语;3、意以大悲加持经,如药叉天龙等各献自咒,佛以悲愍加持成生胜果之咒。
三、释名:如《八千颂般若经》等,是佛善说语。
第二、释能释论的建立分三:
一、定相:具足整治救拔二种功德安住正理的清净语,是佛教清净论着的定相。由造论者无散乱意,作为解释佛语密意,安住正理显示清净语,与得解脱道相顺,是显示经与论二者清净论的定相。如《宝性论》云:“若谁唯由胜者教,意不散乱而解释,与得解脱道相顺,正如佛语头顶受。”安住正理讲说有所为者,如《声论汇集》,其所为是为所集佛教清净论着故。
二、差别:分二:一释经总的密意;二释经的各各密意。
(一)释经总的密意分为:能诠词句清净的论、所诠内容清净的论。
1、能诠词句清净的论:如声论、语言词藻论、修辞论、声律论,如小五明[2]中的诗词、藻饰语和声韵。
以上所诠内容清净的论,如法称论师解释陈那菩萨《集量论》着的七部量论。即:广谓《释量论》、中谓《决定量论》、略谓《正理滴论》、《因滴论》、《辩争正理论》、《观系属论》和《成他相续论》,此四为量论的支流论。
(二)释经的各各密意分三:
1、释初*轮的论分为:1主要正释见解部分及主要正释行的部分论。初如七部对法藏论,总摄彼义者有《大毗婆沙论》二百卷,更摄彼义者谓《俱舍颂》及《释》三十卷。七部对法皆阿罗汉造,如舍利子的《集异门足论》二十卷;大目犍连的《法蕴足论》十二卷;大迦多衍那的《施设足论》一万八千颂,此三足论是佛在世时造。提婆设摩的《识身足论》十六卷;筏苏密多罗的《品类足论》十八卷;筏苏密多罗的《界身足论》三卷。这三论是佛灭度后造,此为六足论。迦多衍尼子的《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后称此论为身,为有部师所宗。其陈那菩萨的《集量论》,与法称论师的七部量论大部分顺经部宗。
2主要正释行的部分论着,如正释根本经如《戒经疏》等论着。
2、释第二*轮的论着,亦分见、行二种。
初正释见解部分的论着分二:初主要直接正释见解部分的,如圣龙树菩萨的正理六部论。即:《根本般若中论》、《精研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和《中观宝鬘论》,以及圣天菩萨的《四百论》。二主要间接解释秘密义见解部分的如《现观庄严论》。
二、解释行的部分:如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及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及《入中论释》以及其它中观师的论着。
3、释第三转*轮的论着,总的来讲与圣慈氏菩萨有关系。此亦分二种:初主要正释见解部分的,如《辩法界论》(辩法法性论)和《辩中边论》。二主要正释行的部分的,如《庄严经论》。不仅此论,还有圣无著菩萨着的《五部地论》。即:本地分、摄抉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摄释分,此为《瑜伽师地论》的异名。及二摄论,即:摄共乘的《阿毗达磨集论》、不共乘的《摄大乘论》。还有世亲菩萨的八部论着,即:《二十颂品》、《三十颂品》、《注疏正理论》、《成业品》、《五蕴品》、《缘起经释》、《辩中边论释》、《庄严经论释》,世亲菩萨不仅此八部,还有《稻秆经释》、《十地经释》、《随念三宝经释》、《摄大乘论释》等多种。
又就论的作用门分三:1、散集论。如《集量论》;2、次第汇编论。如根本经;3、能显明秘密的论。如《现观庄严论》。
此中就劣胜门分有六相似论及三正论,共有九种。如世亲菩萨的《注疏正理论》云:“无义、邪义及具义,憍乱、离悲、断诸苦,听闻、诤辩、正修持,离六似论许正三。”1无义论。如《辩乌鸦齿论》;2邪义论。如说《无前后生论》;3具义论。如《现观庄严论》;4狡诈论。如诸外道诡辩论;5离悲论。如为得人天安乐以牲畜祭祀论;6断灭苦论。如《现观庄严论》;7听闻论。如外道的《吠陀论》;8诤辩论。如外道的《因明论》,此即数论、胜论、顺世、吠檀多,及离系裸形派的推理论着;9正行论。如《现观庄严论》等佛教论着。此为外道六似论,佛教三正论。
又于此中显示五明处的论着亦有五种。
1、主要说明“工巧明”的论着。如舍利子着的《形像尺度论》,叙述建筑、制造工具、绘画佛像,以及用线条绘画轮廓的图案论着,包括工巧技艺等论着,都属于工巧明所摄。
2、主要说明“医方明”的,如古印度勇阿阇黎(马鸣)的《药方八支论》。凡叙述养育身体、增进健康、治疗疾病,及论述所治疾病、能治药物、医治手段、治病医生的医药学,都属于“医方明”所摄。
3、主要说明“声明”的,如童子嘎底嘎着的《声义积分论》,大德月观的《声明论》、《妙音论》、《巴尼巴论》,为古梵文四大家的声明学论。如纠正扫除语言中所犯错误,以使语言规范化,和阐述梵文本质、结构、组合变化规律,及藏文虚词、动词等规律及音韵等,都属于声明学。
4、主要说明“因明”的,如七部量论。是能折伏义理谬论之量学,消除客观存在的错觉,详细抉择所量外境,能量内心以及内外心境认识法的,都属于“因明”学。
5、主要说明“内明”的论着,如《现观庄严论》等佛教诸论。即讲说戒定慧三学次第,开示调伏内心烦恼、断除烦恼所知二障的论以及密乘不共生圆二次第等佛教内学,如上所说三*轮的论着,都属于佛教内明。
是故,欲求解脱应需善巧五明,因为欲调伏外敌,需要了知《因明》和《声明》;随顺摄受所化众生,需要《工巧明》和《医方明》。自己若欲善巧明处,则需了知此四明处;欲得解脱成就一切智智,需要了知《内明》。如《庄严经论》云:“若于五明不精进,佛说不成一切智,为伏他故随摄受,自遍知故应勤修。”是说不学五明即不能成佛。
《现观庄严论》,说汝名论的因由,有能整治所化众生的心识烦恼敌、能救拔生死恶趣诸苦,由具足整治救拔二种功德,说明为论。如世亲菩萨着的《注疏正理论》云:“整治无余烦恼敌,能救恶趣三有苦,拯救功德故名论,此二功德他宗无。”
第三、经与论的作用:经与论的作用特别殊胜者,谓依经与论讲说听闻,在此世间能令佛教长久住世故。如《天子请问经》云:“一切诸法摄集经与论,如来善说及释经密意,由彼为缘释迦能仁教,成为长久住于此世闻。…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