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P49

  ..续本文上一页著”是说由所相及空性无相等,显示彼性相。在所缘处正说体道殊胜等,是一切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七种所相,是一切相智加行相,如来见法乐住等,一切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又“及名有所缘”等显示所相。“依真如法性”等显示性相。以“离烦恼状貌”的菩萨瑜伽十六所相,彼是胜出声闻独觉加行殊胜的加行相,是以不思议等殊胜的菩萨瑜伽。又“不思议无等”显示所相,彼有十六种所相,是利他修行作用殊胜加行相,是利乐救护等作用殊胜的菩萨瑜伽。又利乐等显示性相。显示诸所相,烦恼相状等。

  界限:从大乘资粮道至最后心。

  壬二、广释分四:癸一、智相;癸二、胜相;癸三、作相;癸四、自性相。

  癸一、智相分三:子一、一切智加行相;子二、道相智加行相;子三、一切相智加行相。

  子一、一切智加行相

  2、就差别门广释分四:一智相;二胜相;三作用相;四自性相。

  (1)智相分三:1一切智加行的智相;2道相智加行的智相;3一切相智加行的智相。

  1一切智加行的智相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大乘加行性相,就言诠正理门分四,此中智相有三智差别三种内,暂且初说菩萨身中一切智加行的智相,名结合彼智故。因一切智三种差别不同,所以暂且从一切智门说。

  [2]根本:

  颂曰:知如来出现,世界无坏性,有情诸心行,心略及外散,

  知无尽行相,有贪等及无,广大无量心,识无见无对,

  及心不可见,了知心出等,除此等所余,知真如行相,

  能仁证真如,复为他开示,是摄一切智,品中诸智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知如来出现”等,此中一切智行相有十六。

  第一、由如来胜出菩萨身中的一切智加行,显示了知能生如来力等,如经云(441·27-442·15页):“佛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十力。”释彼经义谓“知如来出现”。

  第二、一切智加行,依般若波罗蜜多,知如来出现世间,通达世间胜义中不坏。“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应正等觉,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示世间五蕴实相”乃至“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俱不说示五蕴有成有坏。”释彼经义谓“世间无坏性”及世间无坏。

  第三、知一切有情心行:“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普能证知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心行差别。”释彼经义谓有情心行,即“有情诸心行”。

  第四、知心摄略及心外散者:“复次,善现,一切有情,三界五趣,施设言说,若有色,若无色”乃至“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般若波罗蜜多,由法性故,能如实知诸有情类略心散心。”释彼经义谓“心略及外散”。是说略心及散心。

  第五、知心无尽行相者:“善现,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由尽故、离染故、灭故、断故、寂静故、远离故,能如实知诸有情类,略心散心。”释彼经义谓无尽行相,即“知无尽行相”。

  第六、知有贪离贪心、有瞋离瞋心、有痴离痴心,离诸戏论体性有三种(六、七、八)。“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释彼经义谓“有贪等及无”,是说诸有情有贪心等的“等”字所摄离贪欲心。

  第九、知广大心:“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广心。”释彼经义谓“广大”及广大心。

  第十、知大心者:“复次,善现,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大心。”释彼经义谓“大”及大心。

  第十一、知无量心:“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无量心。”释彼经义谓无量及“无量心”。

  第十二、知无对心:“能如实知彼诸有情类,所有无见无对心。”释彼经义谓“识无见无对”及无对心。

  第十三、知心不可见:“能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无色不可见心。”释彼经义谓“及心不可见”及心不可见。

  第十四、知出等:“能如实知诸有情类心心所法,若出若没,若屈若伸。”释彼经义谓“了知心出等”及心出没等。

  第十五、知出没心等真如行相者:“佛言,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色如真如,无变异,无分别,无相状,无作用,无戏论,无所得。”释彼经义谓“除此等所余,知真如行相”是说出没等真如行相。

  第十六、知如来自证真如,复为他所化众生宣说假立名言,建立真如,领悟真如,知真如殊胜,开示真如实际,摄为一切智一种。“复次,善现,五蕴真如,即有情真如,有情真如,出没屈伸真如。”五蕴真如,即十二处真如,十八界真如,即一切法真如。“由此故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能示诸佛世间实相。”释彼经义谓“能仁证真如,复为他开示”是说如来现证真如,为他开示,假设名言,此等智相差别有十六种。

  略摄彼等义谓“是摄一切智,品中诸智相”一切智如理诸加行,若如是所表,即是智的定相,是由一切智所摄。

  论义是说:1谓于贪等烦恼现行;2贪等烦恼相状果三门粗重;3贪等的相因法处为非理作意,乐执补特伽罗等;4贪与无贪等所治品与能对治品,远离耽着的菩萨四瑜伽(有法),是菩萨身中的一切智加行,谓如来出现等,所缘一切智随一行相,通达小乘住种类,即是菩萨瑜伽故,显明彼相状即是彼的定相。

  此处总义分四:1、恶见差别;2、略摄;3、是何补特伽罗;4、释名。(总说六十二见,十四无记,各派外道所执的断常二见等,经中广说,文繁且止,依尊法师的《略释》为准)

  子二、道相智加行相

  ——《般若经》卷442·15-443·3页

  2释道相智加行的智相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释一切智加行的智相后,说道相智加行智相的因由者,谓由生起次第为缘作如是说故,所以在彼之后说道相智门。

  [2]根本:

  颂曰:空性及无相,并舍弃诸愿,无生无灭等,法性无破坏,

  无作无分别,差别无性相,道相智品中,许为诸智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谓:“空性”等。此中道相智加行的境有十六种。

  第一:1知一切法空性;2知因无相;3知果无所愿有三种。经云(442·15-443·3页):“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欲界色界诸天,各以种种天妙花香,遥散世尊而为供养,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俱白佛言,世尊,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何为相。尔时佛告诸天众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空为相,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相为相,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愿为相。”释彼经义谓“空性及无相,并弃舍诸愿”说明空性、无相及无愿有三种。

  第四:1知顺缘起无生;2知还灭缘起无灭,颂文“等”字显示;3知无杂染;4知无离垢之清净;5知无取舍事(法);6知涅槃自性;7知法界事处无所依有七种,及知彼等亦如虚空相(性相)有八种。经云:“诸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无生为相,以无灭为相,以无染为相,以无净为相,以无取为相,以无自性为相,以无依为相,如虚空相。”释彼经义谓“无生无灭等”无生无灭等的“等”字摄无染、无净、无事、无自性、无所依,如虚空相六种。经说“无自性”是说应为了知自性,《二万颂光明论》云:“知自性”。《庄严光明论》云:“涅槃名为知自性”。

  第十二:1知天人等法性无错乱(无破坏)或无舍(无破坏);2知因缘无行(无造作);3知法性无分别;4知诸法行相无差别;5知胜义中无一切性相有五种。释彼之义谓“法性无破坏,无作无分别,差别无性相”。经说法性无破坏、无造作、无分别、无差别、无性相。

  总摄彼等义谓“道相智品中,许为诸智相。”如是智相差别有十六种,若表道相智加行,即是智的性相,即由道相智所摄。

  论义是说:1胜义中无披甲利益有情,名言中披甲利他于涅槃,修披甲难行;2不随余乘之性相,决定安住唯一大乘;3三无数劫所修之三大,为修行所为;4所修、修者、修诸法,通达胜义中不可得的不可得;5于一切法破除一切实执耽着,破除耽着在菩萨身中之自性五瑜伽(有法),是道相智加行,是空性无相等道相智行相随一所缘的菩萨瑜伽故。显示彼相状,即是彼的性相。

  子三、一切相智加行相

  ——《般若经》卷443·3-443·21页

  3释一切相智加行的智相分三:

  [1]结合:释道相智加行的智相后,明一切相智加行智相的因由者,谓以生起次第为缘如是说故,名为结合以下说一切相智门。

  [2]根本:一切相智加行的智相

  颂曰:依真如法住,恭敬善知识,尊重及承事,供养无作用,

  及了知遍行,能示现无见,世间真空相,说知及现见,

  不思议寂静,世间灭想灭,一切相智中,是说诸智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即如来真如法性,此中一切相智的加行境有十六种。

  第一:1了知如来见法乐住;2了知若宣说般若母应敷设座等恭敬;3了知所修教示(佛语)应恭敬上师(善知识);4了知宣说功德等应生欢喜;5了知应以散宝花等供养,如其次第有五种。“尔时世尊告具寿善现曰,善现,当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依法而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摄受护持所依住法(知恩报恩等)。”释彼经义谓“依真如法住,恭敬善知识,尊重及承事,供养”,是说如来依法而住,应恭敬,应尊重善知识,应欢喜承事,应供养。

  第六:1了知由生灭及由自性空应恭敬等无作用;2了知一切境遍行无着转;3了知色等境(义)真如中全无所见,名言中显示见真如。此三种如其次第,“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无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作无成,无生智转…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