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P52

  ..续本文上一页殊胜加行生起之时;二、已生起殊胜加行所依的补特伽罗;三、彼补特伽罗修行次第。

  一、殊胜加行生起之时分二:一、正说;二、断重复过。

  (一)正说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一]结合:论身建立谓“顺解脱抉择”是说顺解脱分后,说顺抉择分的因由者,谓顺解脱已在身中生起,欢喜利他,当出生顺抉择分,作如是说故。是说已生起顺解脱分之欢喜心,当出生顺抉择分。

  [二]根本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1、经说(448·1-448·7页):“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疾成办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当于何住,应云何住。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疾成办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

  2、论释:释彼经义

  颂曰:此暖等所缘,赞一切有情,缘彼心平等,说有十种相,

  自灭除诸恶,安住布施等,亦令他住彼,赞同法为顶,

  如是当知忍,自他住圣谛,如是第一法,成熟有情等。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谓通达一切行相现前圆满。此中亦分:一、各各解释;二、略义。

  1、各各解释分:暖、顶、忍、世第一法。

  (1)暖:暖分下中上三品,如其次第有三种。经云:“若菩萨摩诃萨,欲疾成办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等。释彼经义谓“此暖等所缘,赞一切有情,缘彼心平等,说有十种相”。谓通达一切行相现前圆满,有:1平等心;2大慈心;3饶益心;4无瞋恚心;5无恼害心五种。又其余五种:当于一切有情:1起父母心;2如兄弟姊妹心;3如子女心;4如亲朋心;5如亲族心。如是缘一切有情者许为暖。初二心是下品暖行相者,谓欲此生成办利他故。其次三心为中品暖行相者,谓欲此生后生饶益他故。其次五心是上品暖行相者,谓欲此生后生俱成办利他故。

  (2)顶:顶分下中上三品,如其次第有三种:经云:“应自离害生命;亦劝他离害生命;恒正称扬离害生命法。”“应自圆满六波罗蜜多;亦劝他圆满六波罗蜜多;恒正称扬圆满六波罗蜜多法。”“应自住十八空;亦劝他住十八空;恒正称扬住十八空法。”释彼之义谓“自灭除诸恶,安住布施等,亦令他住彼,赞同法为顶”经义是说,善不善如数断除及受持门,遮止及趣入之自体;就彼之门亦令他离罪业,住善法清净加行有二种;自他趣入真如称扬赞叹二种同法,名为无边,以彼等缘诸有情者即名为顶。

  (3)忍:忍分下中上三品所缘,如其次第有三种:经云:“应自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亦劝他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恒正称扬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法。”“应自起证预流果智,而不证实际得预流果。”“应自入菩萨正性离生位”等。释彼之经义谓“如是当知忍,自他住圣谛”。是说顶位以自他所依之差别,如是所缘与行相清净,如是以加行与称扬同法诸行相,缘自他所依苦等谛者是名为忍。

  (4)世第一法:世第一法亦分下中上三品所缘如其次第,经云:“应自严净佛土成熟有情。”“应自起菩萨神通”“应自起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乃至“说是菩萨所住法时,二千菩萨得无生忍。”释彼经义谓“如是第一法,成熟有情等”。如前所说,唯自他所依,以能成熟能解脱等清净行相,所缘有情者即是世第一法。

  2、略义:如是即是顺抉择分。

  论义是说:大乘加行道(有法),是所缘一切有情者,就见一切有情心平等门所缘故。此中亦有以大乘加行道暖,于一切有情心平等十门所缘者,谓下品暖于一切有情贪瞋品类未断平等心;以欲成办现在利义慈心行相所缘,以中品暖欲成办未来利益心所缘;以破憍慢于他安乐无瞋心所缘;以无恼害心所缘,上品暖以男女老年如父母心所缘;等辈如兄弟姐妹心所缘;少年如子女心所缘;饶益亲友心所缘;坚意朋友心所缘;及亲属心所缘故。

  大乘加行道顶于一切有情心有三种所缘,自离不善处,于他所化众生离不善加行;自住施等善法,劝勉他所化众生住善法加行为一种;劝勉他所化众生自能行善恶取舍、自语称扬赞叹;由心欢喜见同法行时亦称扬赞叹,二者由三门所缘。

  下品顶处自离害生命,亦安他所化众生;并加称扬离害生命法,未待劝勉能作称扬欲乐欢喜。中品时自住六波罗蜜,乃至亦劝他安住,安立彼如前;上品时自住内空,乃至修顺逆十二缘起,亦安立他住如前故。

  大乘加行道忍时于一切有情心有三种所缘,下品自住知四谛乃至安立他住四谛三种。中品时虽自知预流果智而不作证实际得预流果,乃至安立他等三种。上品时自住菩萨见道的因,亦安立他等所缘故。

  世第一法,于一切有情心有三种所缘,谓下品时自住成熟有情等;乃至令他安住,不待劝勉以语称扬;以欢喜心作同法者赞扬三种所缘。中品时自起菩萨神通,亦安立他等三种所缘。上品时自起一切相智,断除贪等习气结生烦恼,安立他等有三种故。

  若略摄此处义,正说大乘顺抉择分(有法),主要是后得智之体性,意乐加行圆满以十九种所缘有情,是故主要以方便分为殊胜,是此处正说的菩萨义现观,是此处正说大乘顺抉择分的性相。

  (二)断重复过:由于修习一切行相、道和体的种种差别,如其次第,于一切相智等现观三种中,以通达世间顺抉择分为先导,是通达出世间的见道和修道,圆满现证一切行相等有三种者,令修习辗转向上分位差别,由一切行相殊胜道所摄的无漏智,由令下中上三品渐次生起,同时为生起所破故,应知顺抉择分等是就名言中所说。(恐文繁不录)

  辛三、生殊胜现观之次第分二:壬一、不退无上菩提之相;壬二、引发三身之殊胜道。

  

  圆满一切相加行十一法之八·有学不退僧

  ——《般若经》卷448·7-450·18页

  壬一、不退无上菩提之相分二:癸一、略标;癸二、广释

  第八、释有学不退转相

  二、释已生起殊胜加行所依的补特伽罗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448·7-450·18页):“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我等当以何行状相,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异生地,诸声闻地,诸独觉地,诸菩萨地,诸如来地。如是诸地,有说有异而于诸法真如理中,无变异,无分别,皆无二无分。”乃至“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这是总显不退转相,乃至各各分别解说。

  (二)、论释分:结合与释义二种。

  [一]结合:论身建立谓“抉择,有学不退众。”是说顺抉择分后,说不退转相的因由者,谓从如前所说顺抉择分,当出生不退转相,如是说故。不退转菩萨僧由顺抉择分所生,是不退转菩萨的定相。

  [二]释义分三:一、就相状有门略示;二、广释有法相状体性;三、略摄相状与有相状义。

  1就相状有门略示分:根本与解释二种。

  (1)根本:就略示经义门释

  颂曰:从顺抉择分,见修诸道中,所住诸菩萨,是此不退众。

  (2)解释:就词义门释,从四顺抉择分,及见道与修道解说,通

  达彼彼(加、见、修)以为方便所安住,彼等即是有学不退转菩萨僧。

  论义是说:得不退转相的菩萨有三种者,谓有得不退转相加行道利根菩萨;见道中根菩萨;住清净地的钝根菩萨故。

  总义分五:一、不退转补特伽罗的体性;二、差别;三、不退转义;四、不退转相;五、由彼相以表不退转规则。

  一、不退转补特伽罗的体性:于色等上退转实执现行等四十四相状,在身中随得一种之菩萨,是得不退转相状菩萨僧的定相。

  二、差别:得不退转相的菩萨加行道等有三种,若是圆满无上菩提不退转的菩萨,不悉是得不退转相的菩萨,首先大乘定性菩萨在资粮道者,圆满无上菩提虽是不退转僧,但未得不退转相,说明虽有不退转,但未得不退转相,与《金鬘论》所说相同。

  三、不退转义:就意乐门说,唯独自已希求解脱之意乐,能克制生起现行之机缘;就加行门说若通达方便智慧坚固,安立为得不退转相。若是专为自己希求解脱不起意乐现行的补特伽罗,就意乐门说不悉是得退转相,因为钝根菩萨加行道,即是与彼补特伽罗相同故,身中同彼意乐现行的菩萨在加行道无有故,彼无有舍大乘发心故。若通达方便智慧获得坚固,就加行门说不悉是获得不退转,因为住大乘加行忍位的钝根菩萨亦得彼故,由彼得大乘加行道忍故。

  四、不退转相:于谁自具的补特伽罗圆满无上菩提业,作为坚信不退转即能成办清净者,即是不退转相的体性。此中若分有:加行道不退转二十种相,见道不退转十六相,修道不退转八相,总有四十四相。

  五、由彼相以表不退转规则:加行道利根菩萨(有法),具足智慧殊胜者,就空性种类差别无边门所显示等,是具足身语名言殊胜的菩萨故。加行道利根菩萨(有法),具足方便殊胜者,谓不忍有情有少许苦的身毛皆竖,涕泪悲泣等,是具足身相(相状)殊胜的菩萨故。加行道利根菩萨(有法),就专为自己希求解脱的意乐现在机缘已灭尽门为因,是具有功能威力圆满出生菩提者,因为是通达方便智慧殊胜坚固,安住大乘顺抉择分的菩萨故。

  癸二、广释分三:子一、加行道不退转相;子二、见道不退转相;子三、修道不退转相。

  子一、加行道不退转相分二:丑一、略标;丑二、广释。

  丑一、略标

  2、广释有法相状体性分:结合与释义二种。

  (1)结合:得不退转相三种补特伽罗,彼的性相若是不同异别,即是就询问门结合,是问彼等性相云何不同。

  (2)释义分三:一、释加行道不退转相;二、释见道不退转相;三、释修道不退转相。

  〈1〉释加行道不退转相分:略标与广释二种。

  [1]略标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1]结合:彼等之初释加行道不退转相的因由者,谓以生起次第为缘如是说故,名为结合,且以一颂为安住顺抉择分等之定相。

  [2]根本:略标释加行道不退转相

  …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