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颂曰:由说于色等,转等二十相,即住抉择分,所有不退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谓于遮转色等,及尽疑惑等行相有二十种相,当知是安住顺抉择分不退转的定相。其义是说,得大乘加行道,得后得智住暖位的利根菩萨(有法),是不退转圆满无上菩提业者,因为是遮转于色等分别实执现行等二十种相(相状),于自身中随一所得的菩萨故。加行道有二十种不退转相,从遮转色等分别实执现行,至“诸佛欢喜行”有二十种故。
[2]广释分三:
[1]结合:“由于色等转”六颂有法,有所为者,有问:何为于色等转等的性相?为答彼问,名为结合。何为遮转等性相?为显彼等故此处有六颂。
[2]根本:广释二十种相:
颂曰:由于色等转,尽疑惑无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于他行施等,深义无犹豫,身等修慈行,不共五盖住,
摧伏诸随眠,具正念正知,衣等恒洁净,身不生诸虫,
心无曲杜多,及无悭吝等,成就法性行,利他求地狱,
非他能牵引,魔开显似道,了知彼是魔,诸佛欢喜行,
由此二十相,诸住暖顶忍,世第一法众,不退大菩提。
[3]解释:就词义门释,谓由无自性。此中亦分:住暖顶忍世第一法的相(相状)有四种。
1、暖亦分十一种:1遮转色等分别实执现行;2于真皈依处灭尽疑惑现行;3灭尽八无暇;4自住十善法亦安立他住十善法;5以自乐他苦相换,缘他有情身中修施等六波罗蜜,而于彼等意乐圆满回向菩提善法;6于甚深离戏论义无有疑豫;7三门一切行皆为利他修慈愍行任持的身语意三业;81、戒蕴的障碍为贪五欲,及2瞋恚他为二种,3障碍般若蕴的心境所摄的睡眠,心不堪任的昏沉为一种,4定蕴的障碍为掉举追悔(恶作)为一种,5疑惑谛理的障碍者五盖皆不共住(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9摧伏无明恶见一切随眠羸劣;10于四威仪正念具足;11法衣等受用诸行洁净,如其次第有十一种。“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诸行状相。佛言,善现,诸法无行,无状无相,当知是为诸行状相。”“是菩萨摩诃萨,于色转故,名不退转。”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由不转故,说名不退转菩萨摩诃萨”。释彼经义等谓“由于色等转”乃至“衣等恒洁净”。
这是说:1、由无自性遮转色等法;2、由智得信而尽疑虑;3、由愿成就不生邪见、地狱、饿鬼、畜生、不闻佛语、生边下贱、根支缺(不全)及喑哑事、及生长寿天,名八无暇断尽;4、自住悲心及令他住善法加行;5、自他相换于一切有情境布施回向等;6、由通达真实法即于甚深义不复疑豫;7、以利益于他皆慈愍三业诸行;8、以加行圆满不共五盖:即贪欲、瞋害、睡眠昏沉、掉举恶作及疑五盖;9、由修对治行相摧伏无明等一切随眠[36];10、以恒常等持具正念正知;11、由净洁一切行,名衣等受用净洁,总有十一种。
2、顶住顶之相状行相分六:1身不生八万户虫;2心无曲屈超过声闻独觉作意;3不顾见财物正受十二杜多功能;4由修施等六波罗蜜无悭吝所治品等;5不违趣法界一切法真实,与一切法性相顺无违,行般若波罗蜜多;6为利他有情欲求往地狱受诸苦,如其次第有六种。“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身心清净,非如常人身中,恒为八万户虫之所侵食,何以故,是诸菩萨善根增上,出过世间,所受身心,内外清净,故无虫类侵食其身”等。释彼经义谓“身不生诸虫”乃至“利他求地狱”是说:1出过世间善根,现前圣者身中不生八万户虫;2由善根最极清净,心无曲屈;3不顾恋财物等,着粪扫衣等正受持十二杜多功德;4由修施等六波罗蜜多殊胜,无悭吝毁戒等过;5由一切法摄为真实,不违法性行般若波罗蜜多;6由自行所作为利他故欲往地狱有六种。
3、忍:住忍之状相行相分二:1虽有恶魔能引往劣道,但一切恶魔不能顷动;2虽有恶魔宣说相似伪道,但能通达恶魔行相有二种。“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设有恶魔作沙门相,来至其所,说如是言,汝先所闻,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乃至“如是所闻,皆为邪说,应速弃舍,勿谓为真”等等。释彼经义谓“非他能牵引,魔开显似道,了知彼是魔”是说由深信现证法性,非他所能引转;由善巧佛的方便智慧,魔宣说相似道,了知彼是魔有二种。
4、世第一法:住世第一法的诸行状相,一切所行诸佛皆欢喜。“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恒作是念,若菩萨摩诃萨,如佛所教,精进修学,常不远离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妙行相应作意。”释彼经义谓“诸佛欢喜行”。是说由三轮清净一切修行,名为诸佛欢喜以为一种。
略摄彼等义理谓“由此二十相,诸住暖顶忍,世第一法众,不退大菩提”是说如其次第,安住暖顶忍世第一法的菩萨,是无上菩提不退转诸状相,应知有二十种。
论义是说:加行道不退转的诸行状相有二十种,此中住暖不退转的诸行状相有十一,住顶有六,住忍有二,住世第一法有一故。是故自己具足菩萨加行道,能坚信不退转修行清净者,是加行道不退转状相的定相。此中分:住暖顶忍世第一法不退转诸行状相有四种。
一、住暖:有十一种者,1遮转于色等实执现行;2灭尽于真皈依处的疑惑现行;3断尽生八无暇处;4自他善法加行;5缘他有情境,修行施等意乐圆满,善根回向圆满菩提;6于甚深法无疑;7慈愍三业清净;8不共五盖住;9摧伏无明等随眠;10具足正念正知;11法衣等行净洁故。
二、住顶:有六种者,1身不生八万户虫;2心无曲屈;3正受持杜多功德[37];4不生悭吝等心;5通达法性无违具足般若波罗蜜多瑜伽;6为利他故求往地狱受诸苦故。
三、住忍:有二种者,1由他恶魔不能引向小乘道;2恶魔说相似道了知是魔故。
四、住世第一法:有一种者,谓一切三门诸行诸佛皆欢喜。
子二、见道不退转相分二:丑一、略标;丑二、广释。
丑一、略标
二、释见道不退转相分(《般若经》卷449·2-449·17页):结合与释义二种。
(一)结合:加行不退转相后,说见道不退转相的因由者,谓于身中生起次第为缘如是说故,是说顺抉择分不退转的性相后,即是见道不退转的性相。
(二)释义分:状相数略标及广释体性二种。
1状相数略标分三:
1、结合:“见道中忍智”等说一颂(有法),有所为者,谓就见道不退转状相之性相数门所释略标之理,即是所为故,名结合以一颂而说。
2、根本:略标见道不退转十六状相之理
颂曰:见道中忍智,十六刹那心,当知此即是,菩萨不退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就苦等谛门分苦法智忍,“十六刹那心”者,是菩萨住见道不退转的定相。其义是说,得大乘见道后得智的见道中根(有法),是不退转圆满无上菩提,因为以大乘见道智忍十六刹那引发后得智,是获得身语殊胜行的菩萨故。
丑二、广释
2广释体性分三:
1、结合:“遣除色等想”等说五颂(有法),有所为者,谓有问见道不退转诸行状相如何。名答问所显十六行相是所为故,名结合所问如何是刹那性相,谓明诸相论说五颂。
2、根本:广释见道不退转十六状相:
颂曰:遣除色等想,心坚退小乘,永尽静虑等,所有诸支分,
身心轻利性,巧便行诸欲,常修净梵行,善清净正命,
蕴等诸留难,资粮及根等,战事悭吝等,加行及随行,
破彼所依处,不得尘许法,安住三地中,于自地决定,
为法舍身命,此十六刹那,是住见道位,智者不退相。
3、解释:就词义门释,说由自相空等,此中分:广释各各谛相,及略摄认识解释状相二种。
1广释各各谛相分四:
1苦谛相:苦谛相如其次第智忍四刹那。经云(449·2-450·18页):“善现白佛言,是菩萨摩诃萨,于何法想有退转故,亦名退转。佛言,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想有退转故。”“复次善现,有诸恶魔,到是菩萨摩诃萨所,欲令厌背无上菩提,语菩萨言,一切智智与虚空等,自相本空。”乃至“其心坚固,不动不转,依此坚固不动不转心,恒正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六种波罗蜜多,随分圆满,已入菩萨正性离生。”释彼之义谓“遣除色等想,心坚退小乘,永尽静虑等,所有诸支分”这是说苦谛四相:1、由自相空遣除于色等法分别实执;2、由佛等加持令无上菩提心坚固;3、由修大乘法殊胜遣除声闻独觉乘心;4、由抉择法力真中,尽除生静虑无色定等支分,是苦谛四相。
2集谛相:明集谛智忍四相。“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作意,常不远离大菩提心,不贵重色”等。释彼经义谓“身心轻利性,巧便行诸欲,常修净梵行,善清净正命”。这是说:1、由远离不善法而身心轻利性;2、由调伏有情方便善巧力,无染着诸欲行;3、由现见缘境过失而常修清净梵行;4、由善士法性名行清净正命(真中清净),是集谛四相。
3灭谛相:明灭谛智忍四相。“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复有所余诸行状相,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汝应谛听,极善思惟。”释彼经义谓“蕴等诸留难,资粮及根等,战事”,“加行及随行,破彼所依处”。这是说:1、由安住空性不作蕴处界加行及随加行,如是各各破除加行及随加行处;2、由遣除所治品了知留难法,如前各各破除加行及随加行处;3、由遍分别过失于施等菩提资粮,各各破除加行及随加行诸处;4、由所断能取所取于根及所依城市战争事等,如前各各破除加行及随加行处,是灭谛四相。
4道谛相:明通达道谛有境心四相。经云:“修行施等波罗蜜多不住悭吝语言加行及随加行。”“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常修布施及至般若波罗蜜多。常行…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