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谛实,由彼二刹那总合,即无有应不生自果菩提之过。彼二刹那虽无谛实,但前后刹那如其次第相互观待而生,能生自果三身故。譬喻是说,互相观待前后刹那灯焰能燋炷故,就譬喻答有法,有所为者,谓依汝则易于通达生灭甚深等八种甚深即是所为故。所以由大乘发心生起自果三身之喻,而说灯焰有所为故,于汝易于了知八甚深故。
二、平等义分三:
(一)结合:说生等有法,有所为者,谓“显八深法性”。前仅说名言甚深八法,何为彼境有法?为答彼故,作所缘故,所说菩萨住修道不退转状貌的性相是所为故,各结合说住修道菩萨不退转诸定相故,何为甚深八境?
(二)根本:分八:谓生甚深、灭甚深、真如甚深、所知甚深、智甚深、行甚深、无二甚深、方便善巧甚深,如其次第有八种。经云:
1“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缘起理趣,极为甚深,谓诸菩萨摩诃萨,非初心起,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又2“佛告善现,于意云何,若心已生,有灭法不,善现对曰,如是世尊,善心已生,定有灭法。”3“佛告善现,于意云何,心住为如心真如不,善现对曰,如是世尊,如心真如,心如是住”4“佛告善现,于意云何,即真如是心不,善现对曰,不也世尊”5“佛告善现,于意云何,真如为能见真如不,善现对曰,不也世尊”6“佛告善现,于意云何,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善现对曰,如是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7“佛告善现,于意云何,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何所行,善现对曰,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胜义谛,此中现行及现行处,俱无所有,能取所取,不可得故”8“佛告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不遣相,亦不遣相想。善现对曰,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我当遣相及遣相想”乃至“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如是入此三三摩地,随其所应,方便成熟一切有情”。释彼经义,是说生与灭等。
(三)解释分:甚深性及通达彼甚深状相二种。
[一]甚深性:1、亦非由前后刹那,亦非无有体性,由修习生起殊胜所通达义,即名缘起;2、一切法生起皆由自性无,世俗中亦灭说名为灭;3、一切分位虽修真如,但不作证即名真如;4、于真如自性一切法,随顺修行施等诸多行相,名为所知;5、由真如自性不可见即是见即名为智;6、以法性于一切无行即是行名为行;7、修一切法无二性名为无二;8、于一切法圆满,圆满彼佛果不可得名为善巧方便。
丑二、不退转相
颂曰:生灭与真如,所知及能知,正行并无二,巧便皆甚深。
[二]甚深状相:就得不思议解脱门,由修习相互相违义即是甚深。
论义是说,住第八地后得位菩萨(有法),是圆满菩提不退转,因为由了悟(通达)生甚深等八种甚深引发的后得智,是得身语殊胜行的菩萨故。此处所说的有八种甚深者,谓有为、无为、境与有境、行甚深为增上有八种故。第一为缘,生或缘起甚深,及灭甚深;第二为缘,真如甚深;第三为缘,所知甚深,及智甚深;第四为缘,行甚深,及无二甚深,以及有方便善巧甚深故。安立生等八种是甚深性者与义不相违,但在有贪著心前生等则相互相违和合显现故。由菩萨修道则通达彼等不相违的因由者,谓由彼有边执不思议获得解脱故,是故由证悟八种甚深所引发后得,获得住随现观身语殊胜行的菩萨,是获得不退转状相菩萨修道的定相。自己具足菩萨修道深信不退转无上圆满菩提,能修清净者,是修道不退转状相的定相。若分有根本智通达甚深八种,及随顺后得智身语名言殊胜有八种。
住第八地后得位的菩萨(有法):1、是证悟生甚深者,谓由发心前后一一刹那,及多刹那同时集合等不生菩提,不依彼虽不生菩提,但由发心修习通达所得殊胜义,通达(领悟)生无上菩提之后,是住现观位的菩萨故。彼(有法),2、是通达(领悟)灭甚深者,谓在名言中一切但从自身中生起以灭任持,不复再灭,由胜义中无自性,虽胜义无灭,但世俗名灭,是名通达(领悟)彼故。彼(有法),3、是通达(领悟)真如甚深者,谓以般若慧于道的一切分位,虽能修真如,但以大悲心不作证自利真如即是彼故。彼(有法),4、是通达(领悟)所知甚深者,谓于一切法真如自性中虽无修施等,但在世俗中能随顺施等六波罗蜜多修习即是彼故。彼(有法),5、是通达(领悟)智(能知)甚深者,谓一切法远离一切戏论即是真如性,以无分别智不见戏论即是见真如,即是通达(领悟)彼故。彼(有法),6、是通达(领悟)一切行甚深者,谓住法性,即是一切法无行相,彼在名言中修施等行,即是通达(领悟)彼故。彼(有法),7、是通达(领悟)无二甚深者,谓以相与无相想,通达无二行体性,所修能修虽然无二,但能修一切道,即是通达(领悟)彼故。彼(有法),8、是通达(领悟)善巧方便甚深者,谓在世俗中积集福德智慧资粮圆满,胜义中亦无得佛果,即名通达(领悟)之后住现观的菩萨故。(以上文长义广,难于理解,日后选其重点,以明论义,令他通俗易解而作备用,不必全用上文)
壬三、引发三身之殊胜道分三:癸一、法身因生死涅槃平等加行;癸二、受用身因严净佛土加行;癸三、化身因善巧方便加行。
癸一、法身因生死涅槃平等加行
圆满一切相加行十一法之九·生死涅槃平等加行
——《般若经》卷451-451·3页
第九、释生死(三有)涅槃平等性加行
三、殊胜加行在身中生起的补特伽罗,由此以释修道之次第分三:一、释能依得佛的因;二、释能作彼等所依刹土的因;三、释佛刹土能作义利的因。
一、释能依得佛的因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住方便善巧甚深三解脱门,能成熟一切有情之余,经云:“尔时具寿舍利子问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行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不。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昼时行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者,彼梦中行亦有增益”乃至“圆满无上正等菩提”。
论释分三:
[一]结合:论身建立谓“有学不退众,有寂静平等。”是说不退转相后,说生死涅槃平等性加行等的因由者,谓已得不退转相的菩萨,为了当成佛故,应知需要精勤修习三有涅槃平等性加行,名结合已得有学众,为当成佛故精勤,成佛之因由即是生死涅槃平等性。
[二]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诸法同梦故,不分别有静,无业等问难,如经已尽答。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是说生死与清净。此中亦分:正义与问难二种。
1、正义:“诸法同梦故,不分别有静”是说证得生死与涅槃清净,所治与对治诸法如影像如梦幻故,若生死与涅槃异体皆无分别,即名平等性。
2、问难分:一、诤;二、答。
(1)诤:难云:胜义中应:无业,无果,与理相违,梦中应有业等,四种问难,此即“无业等问难”,若是如梦即无十不善及布施等,若在未熟睡分位,岂不如同熟睡分位。
(2)答:“如经已尽答”是名答诸问难。
论义是说:三清净地的智(有法),是生死涅槃平等性加行者,谓以现证生死涅槃谛实空的般若慧任持门说,在后得分位灭尽生实执现行之机缘,即是清净地的智故。生死涅槃(有法),皆无谛实者,谓是缘起故,譬如以梦任持门,后得分位灭尽生实执现行之机缘,是清净地的智故。生死涅槃(有法),无谛实者,是缘起故,如梦。实事师说中观师昼时积业应不合理,因为业果在胜义中无故,如梦,名引发此应成有法,汝中观师应非真破,因中观师说,汝不成立遍之答其义相同故。此中观察(抉择)分:法义与断过二种:
(一)法义:就现证生死涅槃谛实空的般若慧任持门,后得位灭尽生实执现行的机缘,是清净地的智,是生死涅槃平等性的定相。
(二)断过分:断无业果,胜义中应有业果,与教相违,及梦中积集业的过。
[一]断无业果分诤与答二种:1、诤:“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诸菩萨摩诃萨,梦中造业,为有增益有损减不”。其义是说,若一切法无谛实如梦,是为断除执空与缘起相违的邪分别,在昼日亦以加行正行和结行三种所摄的业道应不圆满,因业果在胜义中无故,如梦。2、答:“时舍利子问具寿善现言,世尊说一切法如梦,如是无增减。何以故,梦中诸法等增减无所缘故,然在觉时起分别乃有增减。”其义是说,舍利子的破应非正破,要对待胜义许答,观待世俗则非完全答故。成立第一,由梦无谛实,彼法在胜义中不作增减故。成立第二,梦中亦在醒觉时所行业有增减故,是故因遍与喻亦不成立。
胜义中应有业果分:诤与答二种。(经已尽答不录)
癸二、受用身因严净佛土加行
圆满一切相加行十一法之十·严净佛土加行
——《般若经》卷451·4-451·9页
第十、释严净佛土加行
二、释能作彼等所依刹土的因分二:一、经说;二、论释。
一、经说:(451·4-451·9页)“尔时佛告具寿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见诸有情,饥渴所逼,衣服弊坏,卧具乏少,所欲资财皆不如意。见此事已,作是思惟,我当云何拔济如是诸有情类,令离悭贪无所匮乏。既思惟已,作是愿言,我当精勤无所顾恋,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令速圆满,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得无如是资具匮乏诸有情类”乃至“尔时世尊告庆喜曰,令此天女,于未来世当成如来应正等觉。”
二论释分三:
(一)结合:论身建立:“有寂静平等,无上清净刹”。三有涅槃平等性之后,说严净佛土加行的因由者,谓由修三有涅槃平等性,为庄严自己未来成佛的佛刹,如是说故,名结合。修二俱平等行相者,谓自己当来成佛的佛刹,所以在彼后说…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