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P65

  ..续本文上一页

  三缘者:谓无作用缘、势用缘、无常缘等故。是故在说有为缘起性相时,从无作用缘所生有所为者,因为情器世间不是从大自在等他心中作用施设建立,彼等是成为自因无作用缘所生,应知是有所为故,如《经》云:“此有故彼有”。《集论》云:“何等相故,谓无作用缘生故。”说无常缘生有所为者,谓不是由自在常及苦常等所作,彼等是成为自因无常缘所生,当知是有所为故。如《经》云:“此生故彼生。” 《集论》云:“无常缘生故”。说势用缘生有所为者,谓彼等不但为自因初二缘生,亦是为破除计执从一切是因非因,生一切是果非果的邪分别后,说明诸有为缘起是从自生势用(自有生的功能)与自同类因生,当知是有所为故。如《经》云:“谓由无明缘行”。《集论》云:“势用缘生故。”是说彼等由自生势用功能,自与同类因生譬者,谓如依无明有行缘起,依通达无我的般若慧,彼无明则不生。

  2、略摄各各差别分三:一差别;二各各体性;三略摄。

  (一)差别:若从杂染品缘起根本门分有二种,即成为彼杂染的苦集二谛故。于此若就支分门分有十二种故。如《集论》云:“何等分别支故,谓分别缘生为十二分,何等十二分?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及老死。”若就支节门分有无边,因为于无明缘起有能引善业为等起的无明;能此不善业的无明;及能引不动业的无明有三种故。于行缘起亦有能引欲界乐趣异熟蕴的福业,能引恶趣的非福业,能引上二界的不动业等有多种故。

  (二)各各体性:从无明乃至老死有十二种。自宗分二:一释无明总建立;二别释此处所说的无明。

  《一》释无明总建立:总之对于无明,各宗派师所许不同有多种。毗婆沙师所许,如《俱舍论》云:“明所治无明,如非亲实等。说为结等故,非恶慧见故,与见相应故,说能染慧故。”[45]

  经部师许:通达补特伽罗无我慧的敌者,所治品的心所许为无明,如《释量论》云:“明所治品故“。许萨迦耶见为无明,故《经》说萨迦耶见与无明相应并不相违,因为萨迦耶见[46]与无明是同一品类,如甄叔迦树(紫梗树或苏木)森林。

  有部经部二师,对于无明许有遍计和俱生二种,而有部师许萨迦耶见悉是遍计。由此许见的五结(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为遍计故,及预流向永断萨迦耶见故,是故由愚自境的行相随转的心所,是无明的性相。此中就体性门分,有染污无知和不染污无知二种。就增上缘分,有成为根识的无明及意识的无明二种。就感觉门分,有邪知无明及非邪知无明二种。就所依门分,有三界的无明三种。就所缘境分,有愚业果无明及愚真如的无明二种。就对治门分,有见所断的无明及修所断的无明二种。

  {二}别释此处所说的无明分三:一定相;二差别;三观察体性。

  一、定相:属自与缘起一同能引业为等起,愚迷真如的心所,是十二缘起支内无明的定相。彼与无明缘起是一义。此中十二支内的无明,有非生死根本的无明,有是与俱是俱非四句。初如预流永断十二支内的无明,二如法我执的无明,三如一般凡夫异生身中十二支内的无明。

  十二支内的无明,与愚业果的无明不同分。若是同分,必须是愚迷真如的无明故。如《集论》云:“愚者有二种,谓愚果异熟及愚真如,愚果异熟者谓非福业现行,愚真如者谓福业与不动业现行。”论中所说并不相违。因为于果异熟等是愚业果的无明为非福业,仅就彼时能作等起所说,不是能作彼因的等起所说故。是故与愚真如不同,因为若彼业时的等起,必须与彼业相应,福业与不动业相应,无有愚真如无明故,因为若是福业与不动业随一必须是善业故。

  二、差别:三界的业有三种,谓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

  三、观察体性:十二支内的无明者,谓于善等三种中属无记,二种所断内的体性属修所断,约五蕴内是行蕴。若于谁补特伽罗身中有,即异生身中有,圣者身中无,因为圣者身中无有能引的业故。

  《二》行缘起:自宗分二:一释行缘起;二总标业的建立。

  一、释行缘起分三:1定相;2差别;3观察体性。

  1定相:属自与缘起一同的无明为等起心,自己所引后有,能引的心所者,是十二支内行缘起的定相。彼与行缘起是一义。

  2差别:此中行缘起的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有三种。初福业有能引生四大部洲的人及六欲天的诸业;二非福业有能引生三恶趣的诸业;三不动业有能引生住色界十七天,及能引无色界四天的诸业。

  3观察体性:若是十二支内的行缘起,必须是五蕴内的行蕴故,若是彼行必须是与行蕴相应故,若是彼行蕴必须是心心所故。若约善等三内体性分是属无记,约见修二所断内体性分是修所断。

  二、总标业的建立:对于业总则就体性门分,有意业和思业二种。如《集论》云:“何等是业?谓意业故,思业故,此总摄业相。”彼二业亦有差别,谓意业即是心业,身语二业是思业故。如《俱舍论》云:“思即是意业,所作谓身语。”又随业的理趣门分,有身语意三业三种。

  身业有六种者,谓杀生、不与取及非梵行,是身业三不善业,与彼相反的身三善业,总有六种。语业有八种:谓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及绮语,是语不善业四种,与彼相反语善业四种,总有八种故。意业有贪心、瞋心、及拨无业果的邪见,彼等非业故,因为彼是烦恼故。如《俱舍论》云:“此中三唯道[47],七业亦道故。”

  对于业就因门分为有漏业和无漏业二种,及彼二随一俱不是的业总有三种。

  一、有漏业:如仅由自因烦恼为等起的心心所。有漏业就作用分,有能引业、能生业及能满业三种。初如定能出生异熟体性的业;二如定能成就异熟体性的业;三如由能引业所引,由能生业所生成就的身,能引发各各苦乐的业。是故由能引善法所引,能圆满善法所圆满;由能引不善所引,能圆满不善所圆满;能引善法所引,能圆满不善所圆满;能引不善所引,能圆满善所圆满有四种。初如欲天及大部分人;二如大部分恶趣;三如人身受用缺少寿多病;四如龙身受用无量。

  又有漏业:就生起异熟理趣门分:有见法领受业、生余处领受业、于其它数次领受业、异熟生不定的业有四种。初如积集业时于彼定起异熟业;二如积集业时以后定起异熟业;三如积集业时后后生定起异熟的业;四如在第二刹由四种对治力(所依对治力、厌患对治力、返回对治力、现行对治力)。决定忏悔清净杀生的业。

  又就受异熟理趣门分:有乐受业、苦受业、及舍受业三种。初如第三静虑以下地所摄的善业;二如不善业;三如第四静虑以上地所摄业。

  又就界与意乐门分:有福业、非福业及不动业三种。初如能引生欲界乐趣成就的业;二如恶趣业;三如上二界,能引生上界成就的业。说明不动是有因由者,谓能引生上界成就的业不由散乱所动,或能引生上界的业与彼能圆满的业,由此于余界异熟及余地不动者,谓以不出生因由如是说故。引生欲界成就的诸业是动摇者,谓以供施广大施舍的异熟果受用圆满,施者若戒律清净具足而生乐趣身,又由犯戒为增上有生恶趣身故。

  二、无漏业:不是唯由自因烦恼为等起,如依自因所知障生起等起微细勤奋的心心所,此必须说明,诸声闻独觉阿罗汉受生清净刹土的因,及住三清净地诸菩萨为利他故而受生轮回的因。

  三、彼二俱随一都不是的业者,谓成为无分别根本智体性的业。

  又于业有白异熟业、黑异熟业、黑白混合的业三种。初如由意乐加行二种善法所作的业;二如由意乐加行二者俱不善所作的业;三如于意乐善所作,但由加行不善所作的业。

  又于业有所作不积集,积集不所作,所作积集二俱齐全,彼二俱不齐全的业有四种。初如梦中所作的业,及自己虽不欲作,但由他强制不自主所作的业;二如由杀生业造作加行,虽于对方伤损,但对方未死的业;三如正想作杀生业而究竟成就的业;四如意乐杀生加行,但彼后又欲求反悔的业。

  又于业有律仪业,非律仪业,二俱中间的业有三种。初如舍静虑心;二如自身中若具足一切律仪,在身中生起,但中间又相续生起中断障的业,此在屠夫与狱卒身中有;三如中间出家的律仪。

  《三》释识缘起:自与缘起同属能引业习气熏习无间的主要意识者,是识缘起的定相。彼与十二支内的识是一义。

  《四》名色缘起分定相与差别二种。

  1、定相:同属自与缘起能引的业,亦是所引的果,生有结生相续无间所取者,谓六根未全出现的蕴共同住种类,杂染品缘起者,谓除化生其它如其所应名色,是名色缘起的定相。

  2、差别:此中十二支内的名缘起,及成为彼名的色缘起有二种。若以胎生为缘,一般凡夫异生胎中结生无间所取者,如六根未全出现的分位异熟蕴,如受等后四蕴(受想行识)是第一,在彼分位的色蕴是第二。若以人为缘,成人分位受等后四蕴是第一,在彼分位的色蕴是第二。有成人与人之差别,在人分位有十,胎中分位一半与出胎后五位以上建立为成人故。分位有十者,谓:凝酥、膜疱、血肉、坚肉、支节,名胎中五位。幼儿、童年、少年、壮年、老年,名出胎后人生五位故。同属自与缘起能引的业,亦是所引的果,六根具全出现的所取者,谓根境识三缘和合后,但无功能所行境分位,亦是异熟蕴相同住种类,是杂染品缘起。

  《五》六处品类缘起的定相,若分有从眼处乃至意处有六种。同属自与缘起的能引业,亦是所引果,根境识三和合后能成为行境所取者,谓有苦乐舍三受因食(财物)等,但无功能了知因食(财物)等分位,亦是异熟蕴住种类共同的心所。

  《六》触缘起的定相,若分有眼和合者触等有六种,彼触有了知功能所取者,谓乐苦中间如其所应领受分位,亦是异熟蕴共同住种类的心所。

  《七》受缘起的定相,若分有眼和合者,谓从触所生的受等六种。

  《八》爱缘起的定相,总则,贪欲与…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