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种,彼之差别合理,应当了知。由修所断能取所取四种分别之差别,于对治修道顶加行亦有四种差别者,谓由所断差别对治差别合理故。
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
三、能依功德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谓不得诸有情,亦不得彼施设,而为有情速求证得一切智智”乃至“譬如有人,良田种树,是人虽复不识此树根茎枝叶花果受者,而种树已,随时灌溉,勤加守护,此树后时,渐得生长,根茎枝叶花果茂盛,众生受用,愈疾获安。”
(二)论释分三:
{一}结合:此处二颂(有法),有所为者,谓如前见道顶加行处所说,断除修道所断分别现行一百零八,及由同时断除唯由彼等分别为因所摄的烦恼随眠一百零八之力,是说一切三乘功德圆满种类,皆依菩萨住修道,当知是所为故,名结合。断除如前一百零八分别,及由同时断除唯彼等所摄一百零八烦恼,即一切功德圆满,名为菩萨依安住修道,即由此处颂文所说。
{二}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如诸病痊愈,常时获安稳,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
任运而依附,胜果所庄严,上品位菩萨,如众流归海。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谓熟练(熏修)所修之道,此中分五:1所依于谁;2谁能依;3譬喻;4所依功德之因由;5彼因由所显之喻五种。
1、所依于谁:即“胜果所庄严,上品位菩萨,任运而依附”(藏文应为第八句)(“如众流归海”藏文为第五句)是说菩萨安住修道,所得究竟胜果,由彼等所庄严,以一切行相现前任运而来能作依附。
2、谁能依:即“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是说恒修大悲利他自在之一切行相,善巧令诸众生生起安乐,圆满一切殊胜功德,一切皆由三乘所摄。
3、譬喻:即“如众流归海”是说犹如清净河流归于大海。
4、所依功德之因由:即“如诸病痊愈”是说由熏修所修之道,以四种分别种类,能作损害,此诸瘟疫病染尽皆痊愈,无有阻碍。
5、彼因由所显之喻:即“常时获安稳”是说如以欢喜获得安稳。
论义是说:谓能为所依,引发解说之事,从所依于谁作用,至住第十地最后心的菩萨。所依于谁,善巧令一切众生生起增上生与决定善,获得一切殊胜功德。观待如理思惟一切功德粗功用行,至现前任运行相,譬如四大河流俱归大海。如是所依功能之因由者,谓由长久修习修道顶加行,修所断四种分别种类,如在身中能作损害之瘟疫染病,此等现前尽皆断除已,令彼等能依功德无有阻碍。彼因由之喻者,谓从常久病症,由病因恼而得解脱,由双喜获得安稳休息。若总括其义,安住最后心无间道的菩萨(有法),三乘断证一切功德种类,能依于自身中之因由者,谓能依于自身中顺缘不缺,而远离违缘故。远离违缘之喻者,谓瘟疫病症善于清净,由欢喜而获得安稳,顺缘不缺之喻者,如四大河流自然归于大海。
顶加行八法之七·无间道顶加行
庚四、无间道顶加行分二:辛一、正说;辛二、除邪执。
辛一、正说分二:壬一、多福喻显;壬二、释所缘行相。
壬一、多福喻显
无间道顶加行分三:一体性;二因;三所断。
一、体性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以上功德处,由自己发心,复次如是生起所说之余,“具寿善现白佛言,若诸菩萨摩诃萨,普为饶益一切有情,初发无上正等觉心,得几所福。佛告善现,假使充满小千世界一切有情(藏文:三千大千世界),皆趣声闻或独觉地,于意云何,是诸有情其福多不,善现对曰,甚多世尊,彼所获福,无量无边。”是说无间道顶加行获福甚多,以显一切相智的性相。(是说菩萨初发菩提心,胜声闻独觉地,所获福聚百分不及一等。)
(二)论释分三:
[一]结合:释修道顶加行后,释无间道顶加行的因由者,谓修道顶加行随顺自果生起无间道顶加行,如是说故,名结合。是说于修道之后即是无间道,无间三摩地。
[二]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安立三千生,声闻麟喻德,及离生菩萨,众善为譬喻,
经以无量福,明佛无间道,无间三摩地,证一切相智。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初说经第一段义即“安立三千生,声闻麟喻德”是说将三千大千世界有情,皆安立于声闻地、独觉地、菩萨正性离生地,所生众多福德为喻,由此超胜福德甚多。释经第二段义即“明佛无间道”等。是说一切相智即是佛,佛得的无间三摩地,即是此中所说名为无间三摩地。
论义是说:最后心无间道(有法),是无间顶加行者,谓三智所摄修行以般若慧任持的菩萨究竟瑜伽,是能亲生自果一切相智故,显彼状相即是彼的定相。即是经中所显无间道顶加行福德甚多,因为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皆安立于声闻及独觉地作为喻,以此亦表福德广大故。如是以表彼之自果一切相智福德更多故。
壬二、释所缘行相
二、因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具寿善现白佛言,一切智智,以何为性,何所缘,何增上,何行相,何为相,佛告善现,一切智智,无性为性,无相为因,无所警觉,无生现故。又汝所问一切智智,何所缘,何增上,何行相,何为相者,善现,一切智智,无性为所缘,正念为增上,寂静为行相,以法界为相。”
(二)论释分三:
{一}结合:此处说一颂(有法),有所为者,谓无间道三摩地,彼的所缘境、增上和行相如何?所显答彼之问是所为故,名为结合彼的所缘等如何,即以颂说所缘等。
{二}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无性为所缘,正念为增上,寂静为行相,爱说者常难。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无间道三摩地,此之所缘缘,是缘一切法无相,增上缘是正念。行相者是由自性寂静。于此处者难测量故,颇有诸未通达方便善巧者常发攻难,故以方便善巧遣除彼等,是说此甚深性显示密意。
论义是说:无间道顶加行(有法),汝具三差别法者,谓所缘差别,增上差别,行相差别三种故。蕴无谛实(有法),是无间道顶加行的所缘者,是所断彼之增益所依事故。无间道顶加行有彼等无间缘的大乘发心(有法),是无间道顶加行的增上缘者,谓无间道顶加行是能自在(自主)生起故。无间道顶加行(有法),是能寂灭二现(内心外境存在的感觉)戏论者,谓是现证蕴等无谛实的菩萨究竟瑜伽故。无间道顶加行的所缘(有法),于汝有实事师攻难之因由者,谓于汝二谛差别由不善巧的实事师,是难通达甚深义故。
顶加行八法之八·遣除邪执
辛二、除邪执
三、所断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具寿善现白佛言,为但一切智智无性为性。”
(二)论释分三:
{一}结合:无间道顶加行之后,说遣除邪执分别之因由者,谓如理抉择二谛之心,于般若慧有错乱,诸菩萨由遣除如是邪分别,则应生起三摩地是所为故,名结合。由于遣除心错乱邪执分别,则应生起三摩地。
{二}根本:释彼经义
颂曰:于所缘证成,及明所缘性,一切相智智,胜义世俗谛,
加行与三宝,巧便佛现观,颠倒及道性,能治所治品,
性相并修习,说者邪分别,依一切相智,说为十六种。
{三}解释:就词义门释分二:一说有为等;二如《金鬘论》遣除邪分别。
[一]说有为等:是说“爱说者常难”即是于此处根本解释等。
[二]如《金鬘论》遣除邪分别:是说所缘证成。此中分:一所遣除邪分别,谓说有为等;二能遣除之答难,是故于世俗胜义门攻难,如其次第,需从胜义世俗门答。三遣除后生起三摩地理趣,菩萨善于许依二谛方便善巧,遣除空执为前行,决定生起一切真实行相已,所生无间三摩地。初中分四:
1、所遣除邪分别之差别事:即“依一切相智”及一切相智之所依。
2、差别体有十六:即“说为十六种”是说十六种邪分别。
3、辨十六种因由:即如是所说之有境。
4、各各体性:有十六种:
(1)明于所缘证成起邪分别:“具寿善现白佛言,为但一切智智无性为性,为色受想行识亦无性为性”“如是乃至有为界无为界,亦无性为性。”谓彼之义谓“于所缘证成”及有为法。此中亦分四:1分别何境,即“于所缘证成”;2如何分别法:谓由成立相互相违义,以为不应道理,说名怀疑为体;3如是分别之因由:以有为无为界皆无性;4诸邪分别师补特伽罗:谓诸说者邪分别。诸异生菩萨不了知方便善巧,爱说一切邪执分别。分别规则及分别师,二者以后类推。
(2)于所缘体性起邪分别:“复次善现,一切法,皆以空为自性。”“应知一切法皆无性为性。”释彼之义谓分别何境,彼者即“及明所缘性”是说审观所缘境的体性,如是分别的因由者,谓一切相无有故,以下如是类推。
(3)于一切相智起邪分别:“复以无障清净佛眼,遍观十方三世等法(藏文为:三千大千世界),尚不得无,况当得有。”释彼之义谓“一切相智智”是说有法无法皆不可得,即名一切相智之智。
(4)于二谛起邪分别:“善现复问,世俗胜义为有异不,佛告善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所以者何,世俗真如,即是胜义。”释彼之义谓“胜义世俗谛”是说由真如体性,即是世俗胜义二谛。
(5)于加行体性起邪分别:“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所说菩萨行菩萨行者,何法名为菩萨行耶,佛告善现,菩萨行菩萨行者,谓为无上正等菩提行生死故,名菩萨行”乃至“当于色受想行识空,行菩萨行。”于诸法中,不作二相。释彼之义谓“加行”是说于施等不可得加行。
(6)于佛宝起邪分别。
(7)于法宝起邪分别。
(8)于僧宝起邪分别:有三种:“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所说佛陀佛陀者,依何义故,名为佛陀,佛告善现,觉义,实义,薄伽梵义,故名佛陀。”乃至“通达实法,故名佛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