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P76

  ..续本文上一页法;3意作事业不断三种;4于彼等不加功用行;5如于不同身心有多种显现,如是示现多种成就,具五差别故。成立初二因者,谓若于诸了义不了义法圆满受之自性,是语说法不断显示之色身故;第三,大悲清净等流之诸菩萨摩诃萨,相续作三种性众生义利不断故;第四,无间宣说三种功德,精勤无分别如其满足所化众生的欲乐故;第五,如如意珠相同之体性,虽有不同种种颜色,但若与颜色相遇彼珠自色无性,即如彼等颜色显现,即随自意乐的众生以种种缘为增上,遍主受用身自身无为虽有种种显现,但非似现色身故。如《宝性论》云:“语说法业无间断,不加精勤功用行,彼无体性所示现,此者所说五种相。如是种种颜色者,牟尼无为而似现,如由众生种种缘,遍主无为而显现。”

  (二)《庄严经论》所说理趣:圆满受用身(有法),具六差别法者,谓:1一切界中普贤等眷属集会差别;2吠琉璃等刹土差别;3根顶庄严等相差别;4大小等身差别;5智慧无尽等法圆满受用差别;6所作事业清净各异差别等具足故。如《庄严经论》云:“圆满受用诸界中,眷众集会刹土相,身量与法圆满受,事业清净各不同。”

  (三)别释佛相好功德分四:一体性;二差别;三佛已成就相好殊胜;四释能得相好的因。

  1、体性:依自己增上缘根本静虑之心,能表诸如来大士,或能了知如来心相续其它功德,随一白净功德者,是佛相好功德的定相。《庄严经论》云:“诸有情见尊,善见胜大士,由仅见妙善,所作顶礼尊。”

  2、差别分:此中若分有妙相与随好功德二种。依自己增上缘根本静虑,能表诸如来大士白净功德,是佛相好功德的定相,依自己增上缘根本静虑,诸如来心相续清净功德,其它所化众生能了知白净功德,是佛随好功德的定相。如《集论》云:“相随好者谓依止静虑,于相随好庄严所依示现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并彼所起异熟。”

  3、佛已成就相好殊胜:佛的相好殊胜,相与好有主有随之差别,故名随形好。是说佛陀的相好最极殊胜,如《菩萨地持经》中说佛有七无上:1身无上者,谓如来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2道无上;3见无上;4智无上;5神力无上;6断谤无上;7住无上,谓如来本住大寂灭定。如《中观宝鬘论》云:“一切转轮王,虽有此诸相,净严及明显,不逮佛一分。”释曰:“问:佛与转轮王的相好有何差别?答曰:一切转轮王虽有此等相好粗形,但与诸佛有极大的差别。因为佛陀无有所治品(所要断的烦恼习气)的垢染故,极其清净,见者悦意故端严,及无有障垢,一切支分极其圆满故明显,所以转轮王的相好不及佛陀一分。”

  4、释能得相好的因:《般若经》中说:由往昔有学位时修习极善迎送师长等,乃至由修习视诸众生无贪瞋,感得手足轮相,至感得两眼上下睫毛不相杂乱犹如牛王的三十二相。于修习一切行远离贪爱,乃至修习行步严肃美好,感得如来八十随好。与经相顺释中亦作解说。《贤劫经》中说:三十二相,一一相皆由修六度因所生,如眉间白毫相右旋,无量光明遍照,如其次第,皆是修六波罗蜜多之果。

  是故,独觉等十倍福德量,当感佛陀一毛孔相;成就一切毛孔的百倍福德量,当感得能仁一随好相;出生一切随行好的百倍福德量,成就能仁一妙相;出生一切妙相的千倍福德量,成就能仁眉间白毫相;出生眉间白毫相的十万倍福德量,成就能仁无见顶相。

  如圣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云:“从不思议福,出生佛妙相,大乘经中说,王应如是听。诸独觉所生,学无学所生,世间所生福,如世间无量。以此福十倍,感一毛孔相,佛一一毛孔,与彼福相等。生一切毛孔,所有诸福德,以彼之百倍,感一随形好。所有福国王,感一随形好,如是至八十,所生福亦尔。感八十随好,所有福德聚,此等之百倍,成一大士相。三十二相因,是大福德聚,以此等千倍,感毫如满月。白毫相福聚,亿倍共合集,能感无见顶,救怙之顶相。如无见顶福,百亿俱胝倍,当知能感得,具十力法螺。”(后二句,极尊却吉坚赞《释》中为:感佛语妙音,六十支殊胜。)

  

  能表果法身四法之四·应化身

  第四,释应化身

  已四、胜应化身

  此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复次善现,学此般若波罗蜜多者,谓通达彼等一切法,证得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已,一切时中于无量无边世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种种化现作一切众生利益,善现,如是菩萨摩诃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以上经所说,是说已得彼等无漏法,佛能作化现。

  二、论释分:根本与解释二种。

  (一)根本:就释彼经义门是说第四身应化身。

  颂曰:若乃至三有,于众生平等,作种种利益,佛化身无断。

  (二)解释:论身建立:即“自性圆满报,如是余化身”。是说由受用身后随即说胜应化身的因由者,谓由受用身于所化众生的眼识自果,能生化身显现境如是说故。又此第八品如其次第说四身的因由者,谓自性身是所依身,及余三身是能依,所以先说自性身。从三身之内,以智法身为自果受用身的增上缘;然以受用身亦为自果胜应化身的增上缘,作如是说故。彼三已劣胜次第为缘,亦作如是说故。智法身唯是佛圣者现行境,圆满受用身唯是住地上菩萨的现行境,胜应化身是从异生以上的现行境。如是结合已说三身,第四胜应化身是一切愚夫异生的共同境。就词义门说,如释迦能仁等色,若乃至三有未空,平等作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欲乐利益之身,由彼身相续不断,即是佛世尊胜应化身无间断。

  此处有说不具足五种决定的究竟色身,是胜应化身的定相。

  自宗分四:一佛化身的定相;二差别;三释佛化身主要所作事业;四释成熟所化众生安立解脱规则。

  一、佛胜应化身的定相:由不具足五种决定,所显示的究竟色身,是化身的定相。

  二、差别:此中若分,一般所许有:工巧化身、生化身及大菩提化身三种。遍智子等及我的大宝上师说,在彼三身之上加涅槃等十二种事业,随顺摄受所化众生的胜应化身者,作为四种。初如为调伏乾闼婆王令生欢喜,化现持乾闼琵琶师的如来;二如如来化现 叨叨的如来;三如无量光佛,閦(鞞)佛;四如我们的大师释迦牟尼。如《庄严经论》云:“工巧生菩提,恒示现涅槃,此佛化身者,解脱大方便。”彼《释》云:“彼化身者谓常为所化众生利益,持琵琶等;工巧生化生;现证圆满菩提;由示现涅槃,是解脱之大方便故,应知是利他圆满的定相。”总之,佛化身无量有一者,谓如来为一切众生所欲乐之事,虽有种种化现,即是佛的化身故。如《庄严经论》云:“化佛无量身,是故名化身。”

  三、释佛化身主要所作事业:胜应化身主要所作事业,略摄可分为十二种。在诸经论中所引甚多。如《宝性论》云:“1兜率降世;2入住母胎;3圆满诞生;4少年嬉戏;5受用妃眷;6从家出家;7行苦难行;8趋金刚座;9降服魔军;10成正等觉;11转妙*轮;12入大涅槃。”

  四、释成熟所化众生安立解脱规则:由佛化身等令所化众生成熟,安立于解脱之规则者,谓随应化诸众生各自善根本性,从宣说无常苦空无我等之法声,令生起厌离,渐次安立三乘涅槃的事业故。如《宝性论》云:“无常苦空及无我,以寂灭声方便智,三有众生生厌离,善作趋入于涅槃。”

  戊二、事业

  “如是尽生死”七颂,由此论义是说佛所作事业自性广大,此分:经说与论释二种。

  一、经说:在第四刹那加行处,说一切法如梦相空所余。(经文不录)

  二、论释分三:一结合;二根本;三解释。

  (一)结合分:已说结合及当说结合二种。

  颂曰: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诸趣寂灭业,安立四摄事,

  令知诸杂染,及知诸清净,有情如证义,六波罗蜜多,

  佛道自性空,尽灭二戏论,假名无所得,成熟诸有情,

  及立菩萨道,遣除诸执著,得菩提严净,佛土及决定,

  无量有情利,亲近佛等德,菩提分诸业,不失坏见谛,

  远离诸颠倒,无彼根本理,清净及资粮,有为与无为,

  悉不知有异,安立大涅槃,许法身事业,有二十七种。

  (二)根本分:1约时间门略示:“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2、约差别门广释:“诸趣寂灭业”乃至“安立大涅槃”。3、约数门略结:“许法身事业,有二十七种”。

  (三)解释分三:1、事业之差别;2、彼事业之时间;3、由彼次第所表。

  1、事业之差别:最初安立善趣,乃至安立如来地涅槃。

  2、彼事业之时间:如是如法身,此之事业有二十七种,名为“尽生死”者是所作事业。

  3、由彼次第所表:从初发心及最后事业所显之次序,由次第显示,其余之间就词义等次第亦应了知,尤恐文繁即不录。

  此处如圣者解脱军宗所说化身事业;及如何阿阇黎狮子贤宗所说智法身事业分五:一定相;二差别;三由论所显理趣;四事业随转理趣;五余义。

  一、定相:由自己增上缘的智法身,从增上缘所生的白净功德是智法身事业的定相。

  二、差别:此有所作境的事业及有能作者的事业二种。若广分有:从安立道之所依乃至安立道之果有二十七种。

  三、由论所显理趣:由第一段经文略标事业,乃至释彼之义,即“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

  是故于彼二十七种事业分三:一安立所化众生道之所依身;二安立于道;三安立于道果事业。

  一、安立所化众生道之所依身:安立中士意乐希求解脱事业。此显寂灭五趣苦的事业。释彼之义谓:“诸趣寂灭业”及最初住善趣及非善趣皆无贪著相,作为趣入寂灭的事业。

  二、安立于道分四:一安立资粮道;二安立加行道;三安立见道;四安立修道。

  (一)安立资粮道分五:

  1、安立四摄事:释彼之义谓“安立四摄事”即安立施等四摄事[53]。

  2、安立了…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