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道建立 2▪P3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戒律可以让有情得到人天的果位,但是只有断除十不善的戒律,仅让一个有情得到人身或是天身还是不够,必须在断除这些十不善行的戒律之外,还要做一些辅助的善行,譬如要行布施、要修安忍、修精进等等,否则即使得到人身、天身还是会面临一些困境,如得到人身但是没吃的、没穿的、没喝的,或是身体的状况不是很好,或是经常生病等等。所以,只有断除十不善的戒律还是不够,还必须成办其它的善行,得到这样的乐才会比较圆满。

  苦因主要是以身三语四意三的十不善行,代表所有的不善行,这是苦因,乐因就是断除十不善行的戒律。断除十不善行的戒律是得到增上生果位的一个因。增上生还有不同的分类,譬如,增上生可以包含六欲天,人有四大洲八小洲的人类,甚至投生净土,这些都属于增上生,或者在人当中具足八暇十满的人身,或者不具足八暇十满的人身,这些都是属于增上生。意即在增上生当中,共通的因就是断除十不善的戒律,只要做到断除十不善的戒律都有机会得到增上生。但是,得到增上生又有各自的差别,这些各自的差别,就是不共的部份,主要是由每一位有情的发愿,或者每一位有情助伴的善行如布施或是安忍、精进等等这些而分出差别。

  如果有投生增上生,共因就是断除十不善的戒律,譬如一位有情要投生净土,他要发愿,而且要持该净土的本尊、或是佛的名号,还要不断的向他祈请、祈求,不断的去忆念该净土的种种庄严。譬如一个人要投生慈氏的净土(弥勒净土),除了要发愿,要念咒,要忆念兜率天之外,也要祈请弥勒菩萨等等。或者要投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一样要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忆念阿弥陀佛净土的庄严等等,然后祈求发愿。同样,要投生增上生当中的六欲天,也要靠发愿,自己想要投生到六欲天。想要成为人,也是要靠发愿,自己想要成为人,而这些共通的基础都是以断十不善的戒律为基础。

  这里要补充,增上生当中的天只有六欲天,不会有色界天与无色界天,因为色界天与无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作为基础。

  要成办的乐,又分为身体方面的乐与内心方面的乐,简而言之,就是身乐与心乐。身乐的成办主要是要透过以外在事物做为缘而得到的,也就是要透过外在的事物,譬如食物可以去除我们的饥饿,饮料可以去除我们的口渴,或是衣服可以让我们免于受寒等等而得到乐,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事物。但是,如果认为身乐只是透过外在事物的达成,而不晓得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外在的事物让我们免于饥渴寒等等这些痛苦,如果没有进一步去想,这些外在事物怎么会形成,表示一个人对于业因果的思惟还是不够深刻。认为身乐只是由外在事物构成,就好象外在事物是没来由而形成,这样对于业因果的思惟其实是不够深刻。其实,这一世当中会有这些外在的事物,让我们去除身体的这些苦,让我们得到身体的这些安乐,这些外在事物其实跟前世有关,也就是跟前世的布施有关,由于前世的布施,我们才有这些外在的事物、食物、饮料或是衣物可以让我们去除身的苦,而得到身的乐。所以,进一步我们要去想,假设我们已经有断除十不善的戒律作为基础,来世要得到增上生,还想要拥有这些外在事物的受用,这一世一样要去累积这些布施等善行,来世才有这样的受用。如果能够这样想,对于业因果就是想得比较深刻。

  这个部分其实很好了解,各位也听过很多类似的内容,所以,应该自己读也能够了解,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这个部分是属于地道前行的部份,照理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接着再讲地道正行之前行、加行的部份就会快一点带过去。

  一般讲断恶行善,并不是嘴巴讲了就马上断得了,或是嘴巴讲了之后,就能够马上成办善,不是那么容易的,断恶行善主要是透过我们不断的思考、串习而达成。

  「此外,首先应该思惟如下:亦即必须善加思惟总的轮回苦,以及个别的(三恶趣苦:)冷热等等地狱之苦、饥渴等饿鬼之苦、及愚痴等等畜生之苦,(就如刚刚讲的断恶行善必须透过思惟、不断的串习,不是嘴巴讲完,马上就能做到,所以必须做这样的思惟)也就是思惟轮回苦的因是什么?还有个别的三恶趣苦的因是什么?这样思惟之后会发现总的轮回苦的因与个别三恶趣苦的因都是来自于恶业或是不善业。因为有恶业、不善业,所以会有总的轮回苦、个别的三恶趣苦。而且,各别的三恶趣苦:冷热等等地狱之苦,是由于重的恶业不善业所造成。饥渴等饿鬼之苦,是由于中等的恶不善业所造成。而愚痴等畜生之苦,是由于比较轻的恶不善业所造成的。这种情况,不只佛一再的说,佛之后的智者们也一再的说明。如果要断除总的轮回苦与别的三恶趣苦,必须从各方面去努力断除恶不善法。

  「此外,若不从许多方面努力于断除恶不善法,则(如)经中所说:严重、中等与轻微的不善法,依次会让有情生于地狱、饿鬼及畜生趣中。因此,应该思惟:假设自己也由于恶不善法的力量而生于那些恶趣,则这些苦除了在自己身上成熟,」此外并不会在其他人身上成熟,因为,这些苦的因–恶不善法是自己造的,所以这些恶不善法的苦,就会在自己身上成熟,而如果那些苦在自己身上成熟的话,自己将无法忍受。」去想了这些情况,而由于怖畏那些苦,我们又不能放任那些苦不管,不能因为害怕那些苦就不管它,而「为了从那些苦当中得到救度,必须对于三宝产生胜解信,」

  「为了从那些苦当中得到救度,必须对于三宝产生胜解信,并以此信作为动机而归依三宝,例如身患重疾的病人,为了免于疾病之苦,而必须依止良医一般。」所以,唯有依止三宝才有办法让自己从这些苦当中得到解脱、得到救度。

  这一段主要是去思惟总的轮回苦与别的三恶趣苦之后,生起皈依的想法,生起皈依的想法之后,就要按照皈依的学处去做取舍,该行的要去行,该断的要去断。

  

《地道建立 2》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地道建立 3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