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P10

  ..续本文上一页的身体十分坚固,则不须畏惧诸多死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由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的地球,当遭受「火劫」的烈焰焚烧时,三界之中所有一切物体均为其所毁灭,即使是微尘亦将消失无踪,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身。

  身体的任一器官功能衰竭或发生病变,生命将随之结束;例如,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血液循环不顺畅,生命将随之结束;呼吸无法接续导致窒息,生命将随之结束…。人身是如此脆弱,寿命是如此不定,若手脚不慎为毒针所刺,生命即遭受严重的威胁。人身危脆如同水泡一般,受细针一刺随即破灭;是故,行者须体认自己随时均有可能面临死亡威胁的事实。

  对于死期无定的道理,行者应多加思惟,不再蹉跎宝贵的生命,不再以「须完成自己事业的目标,方愿趣入修持正法」为借口,此因世事乃随因缘而起,如海浪一般接踵而至,纷纷扰扰永无尽期。世人虽知修持清净正法的殊胜利益,然而却由于对自己能恒常存在的执着,而错过修持正法的殊胜因缘,总是推延明日再开始修法,但是生命却可能于今日结束。

  由思惟死期无定的道理,从而生起「我必须立即开始努力修持正法」的决定。

  三、思惟面临死亡时,唯有正法能为依怙:

  第一种因相----面临死亡时,此生所拥有的财富分毫亦无法带走,亦无法用以赎回自己的生命。即使生为国王拥有不可胜数的财富,但面临死亡时,却无法以所拥有的财富交换得以延长自己的生命,亦不能将财富携至来世。

  第二种因相----眷属虽众,亦不能替代自己死亡。行者即使拥有众多的眷属,然于自己面临死亡时,却没有任何一人能替代自己死亡,无论亲眷如何悲痛、哭嚎、拉扯,亦无法使自己能免于死亡。人出生时,是独自一人前来;死时,亦将孤独地逝去。

  第三种因相----俱生我执所贪爱的身体亦须舍弃。人们皆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总是想尽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健康;然而,当死亡降临时,自己所执着与珍视的身体亦须舍弃,仅存意识孤独地迎向来世,如同将牛毛从凝固地酥油中拔出一般。

  世人一生劳劳碌碌,其目的不外乎追求财富与照顾自己的亲人眷属,为了追求财富,而与他人竞争,甚至藉助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只求达成目的,因而造做了深重的恶业,直至面临死亡,方知「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生辛劳为财富而奋斗,最后却落得恶业随身的结果,至为不智与可惜!

  为了照顾自己的亲人眷属,想尽办法为亲眷谋求安乐并致力打击可能威胁亲眷的仇敌;职是之故,亦造做了深重的恶业,临终时方知没有任何一位亲眷能分担自己的恶业,唯有自己须独自承受巨大的苦果。

  如是思惟面临死亡时,财富、眷属与所贪恋的身体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帮助,且于追求财富与为亲眷谋求利益的过程中,衍生出诸多由贪、瞋、痴所引发的痛苦,且由于自己所造做的恶业,来世须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对于行者可说有害无益。

  唯有精进修持正法,依循佛陀的教诫戮力而行,方能导引行者趣入解脱道,不复继续沉沦,从而获致真正的利益。如是思惟,使自己对财富、眷属与自己的生命不生起任何贪念,下定决心从此刻起,谨慎守护身、口、意,随时随地皆将心念转入修持正法的道路,尽己所能努力修持清净正法,并于内心生起「唯有一心精进修持正法方能获致真实利益」的决定。

  如何断除对此生的贪着

  伟大的人天导师

  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五浊恶世的众生,因而降生于世间,示现成佛。成佛之后,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传授八万四千法门,其目的不外乎为能使有情众生能从烦恼中解脱,并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量。如此广大如海的教法,经由印度历代成就者与班智达不断修习、传承与发扬,于旧译派(宁玛派)时,即有许多成就者与班智达将诸多珍贵殊胜的显密教法传至西藏。

  至藏王「菩提光」(蒋秋哦)与「智慧光」(耶些哦)迎请

  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由此因缘

  尊者得以将显密教法再度弘扬于藏地,是为新译派(噶当、萨迦、噶举、格鲁),复经历代祖师传承至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

  大师将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融摄于圣道三要之中。因此,圣道三要乃是行者欲趋入解脱道,终究证得圆满佛果之锁钥。

  行者对于死无常(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定)的内涵,须付诸实修,而非仅止与了解其内涵即可。若能每日于座中(入座修法时)或座间(入座修法以外的时间)殷重思惟死无常的内涵,则能发现自然界所有现象,均时时刻刻示现着诸行无常的义理。

  例如,日出日落,花草树木于秋天枯萎凋谢、直至春天方繁茂增长,万物生灭增减不定…,如此诸多现象均示现了诸行无常的意涵,且均能触发行者对于死无常之体悟。是故,目睹自然界生灭无常的变化时,应当省思自身亦是如此。密勒日巴尊者于证道歌中如是开示:「看到事物生灭不定,使我体悟死无常的道理。」

  日常受用饮食服饰时,亦应忆念死无常的意涵。当吾人临终时,纵有美味佳肴当前,仍然无法下咽,而必须忍受饥饿的痛苦;虽然身穿华丽的服饰,却因病痛缠身而散发恶臭或大小便失禁,而玷污了美丽的服饰。当与知心朋友交往时,亦应思惟当自己面临死亡时,诸多挚友不能且不愿随自己同往,仅能由自己孤单地承受令人畏惧的痛苦,迈向不可知的来世。当沐浴妆扮时,亦应思惟当自己临终时,身体自然散发腐臭的气味,死后身体会被亲人携往尸陀林(坟场)埋葬,从而生起对死无常的畏惧。行者须随时随地忆念与思惟教法的内涵,心与法不可须臾相离,切不可认为只有到寺庙礼佛、诵经,方称为修法,其余日常生活则与修法毫不相干。

  另一种观修死无常的方法为观修自己死亡时的相貌,藉由平时观看他人往生时的面容,推测自己死亡时的相貌,从而生起对死无常的体悟。吾人此生所致力追求的目标,不外乎「扶亲制敌」,为了扶助亲人与打击敌人,而努力积聚各种资具。由于只努力追求此生的安乐,执着无常为恒常,当看到他人死亡时,总是认为事不关己,内心对于自己终将死亡的事实,无法生起丝毫的警惕。

  由于执着无常为恒常的缘故,使行者对死期不定的事实视若无睹,所思所作均是为成办此生的安乐。即使阎罗死主如晴天霹雳一般突然降临,仍然执着自己不会立即死去。一旦真正面临死亡时,却发现自己所致力扶助的亲人,无法继续陪伴自己,为自己分担恶业;所努力积聚的各种资具,无法带走些许,只剩下满身的恶业伴随着自己。此时,内心为悔恨所盘据,然而已经太迟,纵然此刻心生觉悟,欲修持正法亦不可得。是故,行者须藉由亲见他人死亡的情形,观修自己死亡时的情景,平日力大无穷的人,临终时却连抬起手臂的力气也没有;见到自己所喜爱的食物置于面前,却无法享用;纵然吃下再多神丹妙药,依然药石罔效….。

  由于对死无常未能生起深刻的体悟,因此,所修习的任何法门,无法生起任何证量,无法产生真正的效果。临终时,欲生起善念、修法乃至获得佛菩萨加持的心愿,亦变得渺不可及。因此,平日对于死无常的内涵,应深加思惟与体会,藉由目睹他人死亡的情景,观修自己临终时的景况,将有助于行者生起对死无常的体悟,从而生起出离心。

  行者心中或许对于自己尚健康活着的时候,却须以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定预先观修死无常,而感到困惑,甚至怀疑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此种疑虑是多余且不可取的。须努力观修死无常的原因有二:一、行者若于平日即能努力观修死无常,对死无常具有深刻的体悟,则即使仅念诵一句四皈依,亦能获致极大的功德;若未能努力观修死无常,则纵然修再多的法,所获致的功德利益仍将极为有限。二、行者平日若能努力观修死无常,当死亡降临自身时,即使如晴天霹雳一般突然出现,亦能坦然面对,不生起任何后悔的心念,从而获致善逝。

  观修自己面临死亡的情景时,行者应思惟此生所努力追求的美好事物,须即刻放下;此生所珍爱的亲眷,纵然有再多的不舍与眷念,亦须别离。此时,自己正穿上此生的最后一件衣服,睡在此生的最后一张床上,亲友们正商讨着如何处理自己的后事。即使想要交代遗言,亦因「地大」崩解,舌头不听使唤,而不知所云;因「风大」崩解,而呼出的气息很长,吸进的气息却很短,当最后一口气呼出,即如同琴弦断了一般,此为「风大」已完全崩解的现象。

  因身体功能的丧失,而大小便失禁;平日所贪恋的美食,此时却觉得令人作呕;此生所努力积聚的钱财,分毫亦带不走,甚至在自己尚未断气前,亲眷即为了抢夺家产而诤斗,最后,甚至兄弟反目、对簿公堂。想想自己辛苦一生造作了无数恶业,为自己与亲眷累积了许多财富,却落得如此下场,内心悔恨万分,然而亦无可奈何。此时,仅存意识孤独地离开身体,如同棉絮一般随着此生所累积的善业与恶业的强大业风,吹向充满各种危难的中阴身,孤独地承受着无边的畏惧与痛苦,并由业力牵引至茫然不可知的来世…。如是观修死亡的情景,如同自己亲见历历在目一般,使自己对死无常生起极为畏惧的心念,从而生起深刻的体悟。

  对于厌弃对此生贪着的修持,行者或许认为:如果舍弃了此生的一切,如何能继续活下去?会有如此的疑问,乃是误解了厌弃对此生贪着的意涵。所谓厌弃对此生的贪着,意指行者对此生所追求的受用与财富,不应生起任何贪恋与执着的心念,此为修行的精髓。世人皆有传家之宝,能维系整个家族的生存命脉,即使于战乱中,亦能延续不断。

  噶当派的祖师则以十秘财(十法财)为历代传承的珍宝,作为修行依止的圭臬。十秘财的内容为:四依止(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三金刚(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三得(出于人群、入于狗伍、获得圣位)。十秘财的意涵如下:

  一、…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共修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