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P9

  ..续本文上一页先做好准备,自然无须畏惧敌国的入侵。行者平日若能努力观修死无常,对死无常能生起深刻的体悟,精进修持清净正法,当死亡真正降临时,对于自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兜率天等诸佛菩萨的净土已然很有把握,如此,自然能以欢喜心面对,从而能获致善逝。

  昔日,有一位成就者如是开示:「我是因为对死无常产生极大的畏惧,因而远离家园与自己所爱的亲人,抛弃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受用,一个人独自前往深山荒野闭关修行;如今,由于能精进修持清净正法的缘故,心续中如实生起各种证量,对于死亡已能欣然以对,而不复感到恐惧。」行者虽未必皆能效法古代的成就者们,抛弃家园前往深山苦修,但至少仍须下定决心做到不贪恋亲人与财富。

  若依据阿底峡尊者所著的「菩提道次第炬论」判别死无常的观修,可以发现观修死无常乃是下士道修持内容的主体,亦为中士道修持的导引与上士道修持的助缘。此因,修持中士道的目标在于获致解脱的果位,必须依靠观修死无常为导引方能成办;上士道修持的目标乃是了知众生于轮回中承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因而生起广大的菩提心,为利益一切有情愿速成就具足一切种智的佛陀果位,为达此目标,行者必须观修死无常,对死无常生起深刻的体悟,方能体会众生所承受的巨大苦楚,从而策发坚切的菩提心。

  有一位成就者曾如是开示:「修行者若未能对死无常生起深刻的体悟,则即使修持无上瑜伽部密集金刚本尊成就法,亦难以获致殊胜的加持;然而,若能对死无常生起深刻的体悟,则即使仅念诵数句四皈依,亦能具足极大的力量。」虽然密集金刚本尊成就法是极为殊胜深奥的密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能令行者迅速获致成就,但若对死无常未能生起体悟,即使能修持如此殊胜深奥的密法,亦不能了解其意涵与获致真实的利益;反之,若对死无常能生起深刻的体悟,则行者所念诵的每一句四皈依,均包含了佛法最深刻的意涵,因而,能产生极大的力量与获致殊胜的加持。

  格西「京俄瓦」曾说:「如果我在早晨开始一天的修法之前,未能先观修死无常,则我今天所做的任何修持,均将成为为成办此生的安乐所造作的业。」曾经有一位弟子殷重地请示其上师:「何者方为修法的要诀?」上师如是反复三次答云:「你会死,我也会死。」弟子听闻上师的开示之后,即一心观修死无常,后来亦获致殊胜的成就。

  由上述可知,死无常对修行者而言,是极为关键的重点,许多成就者均以死无常作为一生修持的核心,每遇到弟子问说:「何种教法能使我们获得成就?」这些成就者总是回答:「观修死无常。」

  若是弟子继续问说:「是否还有其它胜过死无常的教法?」他们仍然如此回答:「最殊胜的教法即为观修死无常。」行者若对死无常已生起深刻的体悟,或许能不在意观修死无常的重要性;然若对死无常尚未能生起深刻的体悟,应当努力观修死无常,唯有如此,方能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量,死无常对初发心修学佛法的行者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

  观修死无常的方法可分为三种根本,每一种根本各有三种因相,由修持三种根本可获得三种决定:

  一、

  思惟自己必定须面临死亡:

  如是思惟的第一个因相----当死亡降临时,没有任何的方法能逃避。

  无论吾人投生于何处、获得何种身体?当业力现前时,唯有迎向死亡一途。为了破除众生对生命恒常存在的执着,即使已证得无死金刚身的伟大导师佛陀,依然选择示现涅槃,于

  佛陀示现涅槃之前,许多已证得阿罗汉果的弟子,不忍见人天导师圆寂入灭,因而先随

  舍利弗尊者圆寂者有八万人,随

  目犍连尊者圆寂者有七万人,随维摩杰居士圆寂者有五百人,

  此外,尚有

  罗翭罗尊者与

  迦叶尊者以神通力奔往他方佛土;即使是

  佛陀亦以示现涅槃教化众生死无常的道理;是故,行者应思惟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统领大军的国王、拥有无量财富的商主、弟子众多的上师喇嘛谁能与死亡对抗?谁能免于死亡呢?

  藏传佛教寺院中,常会悬挂生死流转图,图的外围即是阎罗死主的大口,第二层为十二因缘,第三层为六道轮回,最内圈为鸡、蛇、猪象征贪、瞋、痴,生死流转图的意涵即是说明六道中上至无色界有顶天,下至欲界无间地狱所有有情众生均须面临死亡,且死期无定,阎罗死主何时将口闭上,行者的生命立即随之结束。

  佛陀住世的时代,某次,释迦族遭受其它国家的攻打,有全族覆灭的危险,

  目犍连尊者心生不忍,于是以神通力将五百位释迦族人置于

  佛陀的钵中,并将部份释迦族人送至日宫与月宫中,当战争结束时,日宫与月宫中的释迦族人全部死去,钵中的五百人亦悉数化为血水。是故,行者若继续于三界六道中流转,当业力现前时,没有任何的方法能够逃避死亡。如同国王无法指挥大军击败阎罗死主;商主无法以财富赎回自己的生命;口若悬河的辩士无法以犀利的言词辩服阎罗死主而得以逃避死亡;具足极大力气与尖锐爪牙的熊、狮、虎、豹面临死亡时,依然仅能束手就擒,丝毫无力抗拒。

  行者平日对于此生的名声、财富与安乐,总是竭尽心力的努力追求,究其动机,不外乎于潜意识中,皆希求此生所拥有的名声与财富于自己临终时,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然而扪心自问,名声与财富于面临死亡时,可曾有任何些微的利益?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为何仍继续竭尽心力的追求。

  行者从出生开始,即面临衰、老、病、死的摧逼,此四者如同四座高大的铁山,将东、西、南、北四方团团围住且步步进逼,所经之处,无坚不摧。人们自出生后,即不可避免地逐步迈向衰老;由于四大不调,经常罹患各种疾病;所拥有的圆满、财富、健康、受用不断因为各种恶缘而衰损;终究仍将为死主所擒获;没有任何方法能抵挡四座巨大铁山的摧逼。

  第二种因相----寿命无法增加且毫不间断地逐步减少。人的寿命乃是由过去生的业力所决定,当业力将行者牵引至此生,寿命的长短即已决定而无法改变。设若业力现前,即使能获得无量长寿佛亲自降临灌顶,药师佛亲赐灵丹妙药加持,金刚手菩萨亲自加持去除一切障碍,仍然无法增加行者的寿命。寿命非仅无法增加,且分秒不停地逐渐减少,即使于睡梦中,身体处于休眠的状态,仍片刻不停地朝死亡迈进。如同等待宰杀的牲畜,当屠夫牵着系缚于脖子上的绳子,逐步朝屠场迈进,每前进一步,即愈接近死亡一步。然若业力尚未现前,行者可藉由行善积福而延长寿命。

  第三种因相----一生中能用于修持正法的闲暇甚少,而死亡却肯定将降临。

  若将人的一生以六十岁为基准,前二十年的期间,多耽于玩乐而对修学正法不感兴趣;及至三、四十岁的中年,因忙于照顾家庭与开创事业,亦鲜有空暇与心力用以修学正法;迨至五、六十岁的老年,虽然工作负担较轻,然或须为儿孙之事操心、或须费心照顾亲人、或因自己健康欠佳而无法专心修学正法。纵使有闲暇能用以修持正法,然而一天当中,扣除睡眠、饮食与休息的时间,真正能用于修法的时间极为有限。

  行者将一生大多数的时间均用于成办此生的安乐,或为追求此刻乃至明日的安乐、或为追求下个月、明年乃至数十年后的安乐,一生汲汲营营莫非为此。然而当生活中充斥着名利的纷纷扰扰,试问尚有多少的时间与心力用于准备面对死无常呢?即使能有闲暇修法,亦因追求此生安乐的强烈习气,而总是借故拖延,无法下定决心当下开始努力修持正法,此种缺失造成行者修法的过程中极大的障碍,须深自反省与检讨,并扭转此种谬误的心态。若能下定决心努力修学如「圣道三要」等清净正法,必能将心念转而趋向正法,从而生起各种体悟,领受佛法真实的利益。

  如是思惟与观修自己必定会死,从而生起「我必须修持正法」的决定。

  二、

  思惟死期无定:

  第一种因相----投生于南瞻部洲为人,寿命长短无定。尤其现今正值五浊恶世,各种违缘与逆缘繁多,寿命长短更为不定。有些胎儿尚未出生即于母亲体内死去,有些婴儿甫出生即已死亡,有些儿童尚未长大成人即已死亡;行者生活周遭充斥着许多真实的事例,行者却仍执着自己能恒常存在,认为自己尚年轻且身体健康没有病痛,不会面临死亡的威胁。然而衡诸吾人四周,即能发现有一些人年纪尚轻即已死去,有一些人身体硬朗却毫无预警的死亡;因此,不能仗恃自己年轻健康,即忽略死无常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事实。

  行者对于别人的死亡,常以观看戏剧一般的态度轻松面对,总是认为事不关己!然而,诸多导致他人死亡的违缘何时降临于自己身上?总是令人捉摸不定。有一位成就者曾如此开示:「明日和来世何者较为接近是无法确定的。」或许行者于今天尚未结束,即已死去且转至来世。然而行者却仍庸庸碌碌地为明日的安乐而奔走,从不思认真准备对来世有益之事。是故,应当扭转此种谬误的心态,积极为真正对来世有益之事而努力。

  第二种因相----死缘甚多,活缘甚少。

  行者此刻生命尚能延续,完全是依靠自己过去生所累积的福德与上师三宝的恩泽。然而,能令生命得以延续的善缘与能导致死亡的恶缘相较,仍显得极为稀少!随遇任何一种恶缘,皆能使行者面临死亡。人生的处境如同风中之烛,随时有被吹熄的危险。除此之外,许多的活缘于某种特定情况之下,可能转变为夺取行者生命的死缘;

  例如,用来遮风闭雨的房屋,若因设计或施工不良,容易倒塌造成死伤;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若使用不当或违规,容易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伤亡;用于医治身体疾病的药物,若未正确服用,容易造成身体健康受到更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食用以滋养身体的各种食物,若因保存不当或饮食不知节制,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罹患各种慢性病,使身体健康受损。

  第三种因相----人身危脆。纵然活缘甚少而死缘甚多,唯若行者…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共修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