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无量心为听经闻法之动机,时时发起「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的心,凡事以利益有情为先,愿作众生的仆人,而不仅止于口头念诵;如此,当能免于陷入错误的发心之中。听经毕,应时常忆念上师所开示佛法的内涵、心要与口诀,经常去忆念、思维,并实际用于修持,作为修行时的方法与准则,可免除「器皿有漏」的过失。以上所述,为去除三种过患与逆缘的方法。
听经闻法必须具备六种顺缘:一、于己须如病者想----虽然目前并不一定有身体上的病痛,但行者的心续中累积了深厚的烦恼,导致行者漂流于轮回大海中,甚至堕入三恶道,承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远超过任何身体上的病痛。如同古代的国王,可能因一己的瞋心或贪欲,而发动战争造成无数人民的死伤。当别人讥笑、诟骂行者时,内心立刻生起愤怒、痛苦的感受,但在感到痛苦的当下,别人所说的话语,早已随风而逝,只因心续中的贪、瞋、痴、我慢等烦恼作祟,遂令行者身处愤怒与痛苦中,无法自拔;烦恼的过患之深,由此可知。
当行者身体上有任何的病痛时,为求早日痊愈,必定立刻请医师诊治,并遵照医师所开立的药方,准时服药,不敢有任何丝毫的违误;然而,对于导致行者承受无量无边痛苦的烦恼,却无法觉察其存在与过患之深,依然放任其继续牵引自己,不断地造作恶业。
噶当派的祖师----阿底峡尊者与弟子们,以不想痊愈的病人(众生身受烦恼的毒害,承受极大的痛苦,却仍不知依循佛陀的教法修持,让自己继续沈沦)、不求到达目的地的旅人(众生于无止尽的轮回中流转,尝尽各种苦楚,却不思求得解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作为修持的口诀与开示的偈颂,生动而贴切地描述了众生的迷惘。因此,行者应视自己为身罹重病之人,渴望求得到良医的救治。
二、于说法者作医师想:佛陀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其目的乃是为了止息众生的烦恼,这些教法经由许多的班智达(精通五明的博学者)、成就者所传承,因应众生根器、机缘的不同,而讲授不同的心要、口诀与修持方法,令众生能逐步去除心续中的烦恼,获得究竟的安乐。因此,行者的上师与诸多传承佛陀教法的成就者,均如同医师一般,从各地找寻各种不同的药材,对治众生的烦恼与病苦;行者应将讲授正法的善知识视为与佛陀无二无别的良医。
三、于正法生起药物想:
对于佛陀与诸多成就者所开示的教法、心要与口诀,应当生起药物想,并确实依照医师的指示服药,方能使药物发挥功效。若仅止于听闻,却不将心要与口诀付诸实修,将无法获致佛法的利益。
四、于修行生起疗病想:思维上师所讲授的教法,如同医师所配之良药,唯有依循上师所教授的心要与口诀修持,方能令烦恼止息;因此,行者应视能依上师所讲授的教法修持,即如同治疗自身的疾病一般。
五、于如来作正士想:行者用以修持的心要与口诀,根源于佛陀所开示的教法,若是修持的心要与口诀为自己所创,非为佛陀所说,其正确性将令人怀疑。唯有佛陀所开示,并由诸多班智达、成就者所传承的教法、心要与口诀,方能成为行者依循的方法与圭臬。佛陀的果位并非轻易可得,必须广发菩提心,经久远劫,行菩萨行,圆满智慧与福德资粮,方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因此,行者应以佛陀作为修行的正士与典范,以佛法做为修行的依归。
六:于正法眼生起久住想:佛陀示现于世间成佛,讲授各种教法,令众生的烦恼得以止息,并能获致究竟的安乐,此乃极为殊胜难得机缘,为求利益众生的教法能延续不断,生生世世均能值遇佛法,依教奉行,终能证得究竟解脱的圆满佛果,故行者应祈请正法长久住世。
「具清净心善谛听」即是讲述听经闻法者,应去除上述三种逆缘,成办六种顺缘,以清净心听闻正法;同时亦以此句惕励说法者,应具足清净心,勿执着名利供养而说法。
依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安立的四个科判,前三个科判已讲授完毕,即将进入第四个科判---如何以正教授引导弟子?开始讲解此科判前,须讲授如何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为道前之基础,因此,在进入圣道三要的主要内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之前,将以四加行法本中,供曼陀罗所祈求的三种义利----一、敬礼皈依上师三宝,唯愿加持我内相续,我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着二种我相,一切倒心,祈加持速灭。二、从恭敬善知识,一切不颠倒心,祈加持速生。三、一切内外秘密违缘障碍,祈加持速疾息灭。阐述如何依止善知识?
行者每次供完曼陀罗,均须祈求前述三种义利;修行的目的,不外乎希望能获得殊胜的加持;欲从修行的过程当中获得加持,首先须从上师处听受修行的心要与口诀。唯有如理依止上师,依循上师所传授的心要与口诀修持,方能获致殊胜的加持;因此,一切修行的基础,均是由依止善知识开始。善知识为一切修行的根本,唯有能如理依止善知识,方能逐步进入各种道次第的修行;
例如,下士道须思惟人身暇满难得、死无常、三恶道的苦楚,此为下士道各种道次第的生起。中士道须思惟轮回所有的苦与四谛、十二因缘。上士道须修持止观;各种道次第的生起,均须以如理依止善知识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将无法进入各种道次第的修持;因此,每次供完曼陀罗,均应祈求上师三宝加持,将不恭敬善知识,乃至上士道执着人我、法我二执的种种颠倒心,能迅速灭除;使恭敬善知识,乃至证得空乐不二,各种道次第的体悟,能于心续中,快速生起。心续内外、秘密的相违因缘与障碍,能迅速息灭。由以上可知,一切道次第的生起,均根源于行者能恭敬、如理的依止善知识。
此外,亦有配合苦、集、灭、道四谛,用以解释祈求三大义利:一、我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着二种我相,一切倒心,祈加持速灭----此句讲授「集谛」与「灭谛」。
「苦谛」意指轮回的本质是痛苦,导致行者于轮回中承受痛苦的原因为业障,而令行者造作业障的根源,乃是心续中的烦恼,这些潜藏于心续中的烦恼与业障,统称为「集谛」,对于充满烦恼与业障的颠倒心,行者须祈求能得以迅速灭除,当烦恼与业障已断尽、灭除,即已证得「灭谛」。
二、从恭敬善知识,一切不颠倒心,祈加持速生----此句讲授「道谛」,从恭敬善知识开始,逐次修行各种道的次第,并在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量,一切内外秘密违缘障碍,祈加持速疾息灭----此句讲授「苦谛」,导致痛苦产生原因很多,除了外在的障碍,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心续中的烦恼与业障,因未能灭除心续中的烦恼与业障,因而无法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量,导致行者于轮回中承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是故,行者须祈求将内外一切阻碍道次第生起的违缘与障碍,能尽速息灭,使痛苦的根源能早日止息。
祈求三大义利,同时亦指出二谛----世俗谛(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谛(胜义菩提心)的内涵。世俗菩提心的主要内涵为发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行六度波罗密救度众生的菩萨行;胜义菩提心的主要内涵为空性正见慧。
欲证得佛的色身,须圆满福德资粮;欲证得佛的法身,须圆满智慧资粮。欲圆满福德资粮,唯有修持世俗菩提心,从如理依止、恭敬善知识做起,祈求上师三宝加持使自身不恭敬善知识的颠倒心能尽速灭除,逐步于心续中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并获得下士、中士乃至上士道「止观」当中「止」的证量;如此,方能成就世俗菩提心,圆满福德资粮,从而证得佛的色身。
欲证悟佛的法身须圆满智慧资粮,智慧即空性正见慧,在菩提道次第的科判中,属于上士道止观的「空观」,行者祈求能将心续中的人我与法我二执的颠倒心迅速灭除,证悟空性正见慧,圆满智慧资粮,从而证得佛的法身。
因此,欲证得圆满佛果,必须成就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二谛总摄于祈求三大义利中,藉由去除人我与法我二执,方能证得空性正见慧,此为显密二乘所共同承许之教法。惟关于人临终时,四大崩解、死亡光明出现与意识迁移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感受?配合密法修持会出现哪些现象与证悟?此部份显教较少提及,但在密法中,则有详尽的阐释。
修持任何教法之前,均须先供养曼陀罗与祈求三大义利,如此,将能得到殊胜的加持。念诵祈求三大义利的偈语时,可由第一义利逐次念诵至第三义利,反复念诵三次;亦可分别念诵第一义利至第三义利各三次。
念诵「敬礼皈依上师,我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着二种我相一切倒心,祈加持速灭」时,须观想跟前有资粮田,资粮田里的上师、本尊放射出无数的光与甘露,由顶门进入自身,将心续中的烦恼业障完全净除。念诵「从恭敬善知识,一切不颠倒心,祈加持速生」时,须观想资粮田一分为二,其一,由顶门进入心间,与自心合而为一,得到上师、本尊与诸佛菩萨的加持,行者于心续中,生起从恭敬善知识乃至证得空性正见慧,一切道次第的证量。
念诵「一切内外秘密违缘障碍,祈加持速疾息灭」时,须观想资粮田里之上师与佛陀、金刚总持无二无别,周围有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等圣众围绕,祈求能迅速灭除行者一切内外、秘密违缘障碍;此时,须观想密法中,专门对治这些违缘与障碍,令其快速灭除的护法。这些能位居于资粮田的护法,均为超越轮回、出世间的护法,若是仍未出离轮回,则不可能位居资粮田中,亦非行者祈求的对象。
配合圣道三要的修持,下士道之护法为阎罗法王,中士道之护法为财宝天王,上士道之护法为玛哈噶拉(大黑天);阎罗法王与大威德金刚均为文殊菩萨之忿怒相,是文殊菩萨为降伏一切障碍之化身。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大师为文殊菩萨之示现;而护法阎罗法王与无上瑜珈部的本尊-----大威德金刚,亦为文殊菩萨之化身;因此,格鲁派所主要依止之上师、本尊、护法均为文殊菩萨。
当…
《三主要道(圣道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