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前行开示▪P5

  ..续本文上一页致佛境,他们开示叫我们也可走这条路而达到他们之圆满境界;僧伽是同道之善友。皈依三宝不像其它外道之信仰,不是说盲信一个神就会得救。三宝中最主要之皈依乃为法宝,皈依法宝是指依法而奉行修持,所以才能成佛。佛不能以手加持众生而令我们成佛,也不能以水净化我们以令成佛,我们必须依止正法而修持才能断苦及成佛。这就是我们说依止三宝能令我们免三恶道苦、断轮回生死、甚至能令我们成佛的原理。我们要参思三宝各别的功德,例如佛之身、语、意功德及法之八大殊胜等等,方能自然地生出依止之心。

  在观出了皈依境及生起依止心后,观自己之父坐于自己之右方,母于左方,冤敌于前方,亲友坐于自己后方,六道一切众生围绕而坐,然后准备修诵皈依文。在念诵时,要观想自己如领诵者般,带领前、后、左、右及四周之全部众生同时修诵。观父亲之时,不限指今生之父,而指过去生之父及父亲之父等历代祖先,观母亲时亦一样道理。观敌冤时,我们要生起悲心而不生起嗔心。敌冤中也包括了一些我们见不到的“非人”众生,他们是我们在今生或过去生中曾与之结怨的“非人”,现在常常欲加害我们。我们生命中的确有些灾苦是由 “非人”所加害的,但也不需过份迷信,以为一切大小问题都是他们的加害。“非人”也是众生的一种,可以加害我们,有时也会被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我们在今生或过去生中,或曾有意或在不知情之情况下伤害到他们,现在他们有一点能力,所以可能想加害复仇。“非人”只不过是众生之一种,并无值得我们去畏惧的,反而应该以悲心去对待他们。如果我们在今生有“非人”加害,也肯定是我们自己早已种下了苦因他们才能得逞。我们修法时观“非人”与其它六道众生也在一起修诵、一同忏罪、一同祈请,这样慢慢地会令他们的嗔心息灭,被我们之悲心降伏,不在想加害我们或者其它众生.对治“非人”引致之障难有不同的方法,但悲心及对三宝之依止心是最有效的方法.简而言之:修诵时观六道一切众生围绕自己同时念诵.我们之中有些人喜欢自诩为大乘弟子,但修法时却只为自己之利益而修.在修法时,若我们欢想众生围绕同时修诵,也是一种利益众生之方法,同时也训练自己的悲心,这样地去修才堪称为大乘行者的修持.

  上述的都观想出来及生起了发心后,便念诵仪轨中的皈依文,要以坚定的依止心去念诵三次或更多的次数。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这是大乘皈依文之一种,前二句是皈依,后二句是发菩提心。若行者想同时加修皈依加行,可以在念诵仪轨中皈依文之后加入皈依加行之修持。若不加修,则顺着仪轨诵文次序而念下一部份 —— 四无量心。

  〈兜率百尊仪轨〉与皈依加行合修之方法

  皈依加行是各种加行的其中一种,以十万次为一个单元。修持佛法的人,若能于一生中至少闭关修完十万次皈依加行、十万次礼拜、十万次曼达供、十万次金刚萨埵百字明及十万次上师相应,这是最好的!行者不一定要在一次闭关内完成五项加行,可以分开几次把它们逐一完成,先完成皈依加行闭关,下一次再闭关完成礼拜加行……等等。这五种加行是很重要的修持。有些人认为这是初级的修行,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即使我们明天就将会成佛,今天仍须积累功德及忏净罪障,所以就要作各种加行。加行其实有九种主要的类别,刚才所说的五种是较为重要的,其它还有水供、造佛像、金刚空行火供及三昧耶金刚法等四项,共为九种加行。在修持大闭关(长达数年之闭关)前,行者一般会先作一个约半年之小闭关,在半年内完成全部九种加行。我们这里在场的各位或许并无作大闭关的计划,但也一样可以找机会作这九种或五种加行之闭关,分开作也可以,一次做完也可以,若能一生中完成好几次则更好了!有人认为各种加行各作十万就算是完成了,这是一种笑话!我们一天未成佛,一天都未能说已经完成了加行之修持!十万只是一个计算用的单元,不是说做了十万就已成就或不需再做加行。

  加行之修持的遍数计算主要以闭关中所做的才算,但我们平常也可以视加行修持为一种日修之功课。各种加行有自己的一套仪轨(有各种长、短不一之版本),但也可以与〈兜率百尊仪轨〉合修。在合修时,观想上与单独修加行有一点不同,但意义与作用是完全一致的。行者若以各种加行与〈兜率百尊仪轨〉合修,在现在这部份就插入皈依加行之修持。曼达供、礼拜及金刚萨埵百字明则加于仪轨中其它适当的地方,再加上这仪轨本身就是上师相应法门,这样合起来就可以在一个仪轨中修全五种加行了。若是闭关中依这个仪轨而合修加行时,则在修至该项加行之部份时重复修若干次,至下座前把仪轨其它部份修一次即可,譬如若闭关做皈依加行,则在上座后修至这部份时修诵皈依若干遍,至下座前把整个仪轨未诵的部份也诵完一遍,这就是一座了,一天内分作若干座,一般是四座,到有一天修满了十万遍便完成了一个单元的皈依加行。最好是修满一单元之某项加行才修另一项,比如先修皈依加行十万,才继续或另择日期作另一项加行闭关,这样比较好。在皈依加行闭关中,其它加行略修一点也是可以的,但主要是集中在修皈依上面。若是日修中依这个仪轨而合修加行,可以在同一座内修各种加行,比如在一座中修一百次皈依加行、一百次礼拜、一百曼达供,一百次百字明及一百次宗喀巴大师赞,也可以在一座中只集中修其中一种加行,其它的加行略修一点或不修也可以(注:唯宗喀巴大师赞是原来仪轨的一部份,即使这一座中只拟专修皈依,在念至大师赞时,也必须随力念诵若干遍才算是完整的仪轨)。

  加修皈依加行的方法是这样的:皈依境如前所说,在念仪轨中之皈依文后,加诵三皈依或四皈依。三皈依的内容为: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四皈依则加诵“皈依上师”一句,成为: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一般人在这二者中择其一而诵即可,不需今天诵三皈依,明天诵四皈依,反正选定一个版本念修就可以了。念诵时以汉文、英文、藏文或梵文念都可以。

  念诵三皈依或四皈依时,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一遍一遍地念三皈依或四皈依,第二种是集中念一句,至若干遍后才念下一句,这样比较容易观想。我们现在教授分开念之观想方法,为了方便大家明白,我们以一座中要念一千次四皈依为例子而解说:

  先诵四皈依数遍,然后集中念“皈依上师!皈依上师!皈依上师……” ,同时观想皈依境中之三祖师心中放白色甘露由自己顶门流入身中,这些甘露净化了我们无始以往的身、语、意罪障,特别是师徒关系上之罪障,譬如说冒犯师长、批评师长、不生敬师之心、令师长忧心、破三昧耶戒、顶撞师长甚至伤害师长等身、语、意作之罪障;甘露同时也流入我们观想的周围围绕之众生身中,把我们与众生之罪障冲出身外,由身体下部冲出化为黑烟及污水等流走。在如是观想中,诵“皈依上师”五百遍。然后仍继续念“皈依上师!皈依上师……” 又五百遍,但改为观想黄色之甘露由三祖之心中流入我及众生身中。黄甘露体性为历代祖师与上师之加持、智慧、慈悲及功德等等,尽入我与众生身中,加持增长我们之寿元、功德、智慧及悲心等,充满了我们的身体,令我们得到了诸师之加持。在如是观想中,我们念五百遍“皈依上师”,念满时想我们已得上师之加持,自己的身、语、意与上师之身、语、意完全成为一味了。简而言之,净罪之白甘露观想中念诵五百遍,然后配合加持之黄甘露观想又念五百遍,加起来就共念了一千遍“皈依上师”。

  然后略诵整个四皈依三数遍,跟着就开始念诵 “皈依佛!皈依佛!皈依佛……”,也是分两阶段各念五百遍。观净化罪障之白甘露由三祖心中化出,从我与众生之顶入身时,净化了无始以来之罪障,尤其是净化了身、语、意对佛宝所作之罪障,譬如出佛身血、贩卖或典当佛像、把佛像放在地下或在其上跨过、破坏佛像等等。佛像虽不是佛,但代表了三宝中的佛宝,所以在不敬佛像之时,就是积了不敬佛宝之因。白甘露把这些罪障冲出身外,化黑烟与污水流走,我们就被净化了。如是观想中,我们修诵五百遍“皈依佛”。然后观想加持之黄色甘露由三祖心中化出,入我与众生之身.这黄甘露要想为是佛宝之加持,能增长寿元、功德、智慧、慈心与悲心等等.这样观想时,我们还是诵同样数目之“皈依佛”,那就完成了一千遍“皈依佛”了。

  接着下来,先诵三数次整个四皈依,然后诵“皈依法!皈依法!皈依法……” 一千遍,也是分两个阶段之观想,各念五百遍,合共一千。观白甘露净化罪障时,着重观想甘露正在净化我们在过往世及今生对法宝之过失,譬如贩卖佛法经书营利、把佛经放于地上、胡乱丢弃佛经等等。佛经虽并不是真正的法宝,但代表了法宝,所以必须尊敬它们。白甘露净化上述的罪障,罪障化污水黑烟等流走了。这观想与前述的大致一样,只是着重净化的罪障类别不同而已。在观想加持甘露入身时,观想与前述一致,但着重想这黄甘露是法宝之加持,能生起法之证悟及增长了寿元、智能、功德、慈心与悲心等等。

  完成了一千遍“皈依法”后,又诵整个四皈依数遍,最后就作“皈依僧”之念修一千遍,也是作二阶段之观想。观净罪白甘露入身时,要着重观想着甘露正在净化有关对僧宝之过失及罪障,譬如说破和合僧及妄取僧物等等。真正的僧宝是指已证“空性”的圣者,但我们因业力之限制,无从分辨谁是圣僧宝,谁不是圣僧宝,所以必须视一切出家人为僧宝之代表,凡是四个出家人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僧伽了。大家不要以为在家人才会对僧宝生出过失,其实出家人更容易犯这方面之错误!譬如说一个比丘在未经大众同意下,把僧团共同拥有的东西作私人用途,就是妄取僧物的过失!这些是十分易犯的过失,大家要很小心谨慎。在家人最好不要去看僧人之过失,把他们一律视为僧宝,那样对自己才会有好处。如果实在为了有这需要、出于善心,又别无更妥善圆滑的方法而必须指出某僧人之过失时,要小心你的说话,必须指明某某人犯了甚么过错,千万不要笼统地说:“那些僧人行为不好等等的话。如果你并不指出所要捡举指责的对像,一律以 “那些僧人”或“那些和尚”去叫他们,就等于是在说所有的僧宝都有过失,毁谤了天下所有的僧宝,其中包括了真正之圣僧宝,譬如观音、文殊大士等等!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不杀生、不邪淫等就一定十分清净,单单随便不经意的一个念头或一句话,就可以积集很大的罪障了,大家不可不小心!现在这甘露就在净化这方面之身、语、意罪障。最后作加持之黄甘露观想,以得到僧宝之加持,增长寿元、功德、智慧、慈心与悲心等等。

  我们把四句的皈依分开念,如上述这样地观想,最后再念整个四皈依数次,就完成了一千次之四皈依了。念各句之皈依的数目是一样的,譬如要修一百次皈依,则“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及“皈依僧” 各要念一百次。一般来说,经乘之修法是观光束的,密乘修法则观甘露。若从未受过内密灌顶的人最好观想白与黄光代替甘露,但若要观甘露亦可以随许观想。

  这是分开念四皈依之方法,若念三皈依也是一样的方法。如果要一遍一遍地念诵完整之四皈依或三皈依也可以,但观想则较不容易了,所以还是分开念较有利。

  在合修时,我们修皈依加行是以〈兜率百尊仪轨〉中之皈依境而观的。刚才所教的是以简略皈依境而说的开示,所以境中依止之对像只有三祖师,以三祖师之形相统摄三宝在内,这是较易观的方法。观时要有依止心,还要着重观想三祖师实为历代一切祖师及现世自己所有师长之统一化相;其身同时为僧宝,其语与证悟为法宝,其意为佛宝;所以这三祖师之形相并非就只是代表了宗喀巴大师与弟子,而包含了所有祖师、上师与三宝在内。我们在修这整个上师相应仪轨时的意念也是一样,不是只与宗喀巴大师相应。宗喀巴大师与弟子之形相,代表了历代祖师及自己所有师长在内,与大师相应就是与所有传承祖师及自己所有依止的恩师相应。如果是修广大皈依境观,也可以观上师之白及黄甘露由中央三祖及历代祖师所出,佛宝之甘露由本尊及诸佛所出,法宝之甘露由每一尊面前之经函所出,僧宝之甘露由菩萨、辟支弗、声闻、罗汉、缘觉、空行父母及护法等所出,这也是完全正确的。

  有关皈依的开示就说到这里为止。皈依之开示其实是无穷无尽的,现在只可略为摘要地去说,大家可以研修〈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著作,里面有完整之皈依开示。

  如果要在同一座中合修〈兜率百尊仪轨〉与皈依加行,就先念仪轨中之皈依文三数遍,然后念心目中要诵的次数之三皈依或四皈依;如果并不合修,只是修〈兜率百尊仪轨〉的话,则只念仪轨中之皈依文即可,并不需修三皈依与四皈依及有关观想。修完皈依部份后,就到了仪轨中之发四无量心部份:

  如何修诵四无量心部份

  修四无量心的念诵内容为:

  愿一切有情众生能具足福乐与其因

  愿一切有情众生能由苦及其因中解脱

  愿一切有情众生与无忧乐境无所分离

  愿一切有情众生住于平等心中无有爱嗔偏执

  修四无量心必须在心内生起文中之意念及愿心,不是单只在口头上念一念。念修时有两种传承,一种是依上列次序顺着念,同时发这样的心愿;另一种是先修第四之舍心(平等心),然后才念第一、二及三句。为甚么要这样念修呢?因为我们先生起众生平等之念,才利于生起无有高下之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之慈心及悲心等念。这两种传承我们择其一而修即可。

  修诵皈依及四无量心并不限于在〈兜率百尊仪轨〉中才修,我们在作任何修行以前,都应该先这样去修这两部份作为前行。

  念了四无量心后,我们要生起不共之发心:“为了要利益众生,我必须以最快的方法成就佛境,所以我马上就要去修这上师相应之法门/,然后观想收摄皈依境。

  收摄皈依境时,如果是观想广大之皈依境,应观树变为光融入花,花化光融入上面之最外围圣众,圣众又融入较内的一围,如此一圈一圈地向内融摄,剩下坐于座上之三祖师,二心子连座等又融入宗喀巴大师,大师之宝座及莲花等化光融入祖师身中,祖师变小至最后成为一点光亮,来到我们之头顶而融入身内,我之身、语、意遂与祖师之身、语、意合一,如水入水,再无分别。如果是观简化之皈依境,则观树、花等融入三祖,二心子融入宗喀巴大师,大师变孝化光而融入我身。

  在修完皈依和四无量心后,仪轨之前行部份可说是已完成了,接着是正行的部份。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前行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