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正行开示
仪轨之正行主要分为〈兜率百尊〉正文、供曼达及持咒三小部份,现在先讲〈兜率百尊〉正文部份:
如何修诵〈兜率百尊〉正文部份
现在所讲授的仪轨虽然叫作〈兜率百尊仪轨〉,但其实在仪轨中四无量心部份后,至供曼达部份以前的八偈才是〈兜率百尊〉的正文。这正文之八偈分为两部份,第一偈之四句为召请资粮田,余七偈为对资粮田所作之七种修行—— 每偈﹙四句﹚为一支的修持,共有七支。
召请资粮田
“资粮田”是甚么呢?它是一个通过观想及召请而成之圣众境,我们可以籍着对它作供养、礼拜及忏罪等之修持而积聚成佛之资粮,所以称作 “资粮田”(注:也译作“福田”及“功德田”)。在世俗上的看法,农夫在田地上播种、灌溉及施肥,最后田地生长出谷物,得益的是农夫本人,不是该块土地。圣众是不需要我们之礼拜及供养的,我们对资粮田广作供养及礼拜等,能生出无量功德资粮,得益的是我们自己。不同之仪轨,有不同的资粮田观法。在〈兜率百尊仪轨〉中,这资粮田之观想及生起与兜率净土有关,故此我们必须先了解兜率净土的有关观想:
我们要召请资粮田,就先要知道从哪里召请及召请的对像是谁。在这仪轨中,我们由兜率净土召请宗喀巴大师与二心子前来作我们之资粮田。
佛经中有说:我们所处的时间叫做“贤劫”,劫中会有一千佛应化出现,他们于人间化现之前,都是先在兜率净土中住持的。二千五百多年前之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未入其人间母胎前,也住于兜率净土。在释迦佛之教法衰落息灭后,弥勒佛将会化现人间成佛而弘扬正法。弥勒佛现在就是兜率净土中的主尊,佛经中对这些早有授记预言了。释迦牟尼是贤劫千佛中第四位化现的,在他之前还有迦叶等三佛应化,在他以后将会是弥勒佛,还有宗喀巴大师在未来会以第十一佛之身份,在人间示现出生及成道等事业。这一千佛并非在应化时方成佛,他们早已成就无上佛境了,在应化之因缘到时,他们在人间示现成佛之相。譬如说本师释迦牟尼也是早已成佛的了,但他在二千多年前,在人间印度地区为众生之利益而示现出生、修持、成佛、开示及入灭等十二事业,在这以前他住于兜率净土为其中之大菩萨众说法。所以,我们世界中的众生是与兜率净土特别有因缘的!
从师承上而言,我们与兜率也有很好的因缘。阿底峡大师就曾经说过:“我入灭后将生兜率净土,对我生信而修持正法者将于彼土与我相会/。在阿底峡大师入灭后,他往生于兜率净土,化为弥勒佛座前之上首弟子,名字叫做“无垢虚空”,他同时也在净土对其弟子开示正法,又化现无数之化身在我们的世界中弘扬佛法。阿底峡有一个心子叫做松顿巴,他创立了著名之热振寺。在寺院竣工典礼上,松顿巴祈请当时已不在人世的阿底峡大师加持寺院。这时候,天上掉下很多花朵,落在寺院之屋顶上,这是阿底峡大师从净土洒下之花朵,作为应求加持寺院的表示。在宗喀巴大师示寂后,也往生于兜率净土,化为一个名叫“妙吉祥心” 的菩萨,他也一样仍在对他的弟子开示佛法及化现于人间利益众生。他的心子与很多历代行者都发愿往生于兜率净土。我们的派别由宗喀巴大师继承阿底峡大师传承所立,一般叫作“格鲁派”,但原名其实也叫“甘丹派”;宗喀巴大师之教法称为“甘丹教法”;派中的第一间寺院称为“甘丹寺”,这些都是依兜率净土之藏文名字“甘丹”﹙Gandan﹚命名的。虽然所有众生与兜率净土都有因缘,但因为师承之加持,宗喀巴大师之后代弟子往生这净土中之殊胜因缘是特别深的!
我们先讲佛教之宇宙观。这宇宙观与西方科学所主张的论点不太相符,但为着修持之方便权宜,我们一样依佛教之宇宙观作观想,二者之不同并不构成修持上的问题。
在佛教宇宙观中,宇宙之中央为一个广大得不可思议之山,叫做“须弥山”。须弥山的四方各有大小的部洲,在东方是东胜神洲及其左右二旁的小部洲,在南方的是南瞻部洲及两个小部洲,在西方的大部洲叫做西牛贺洲,旁边亦有两个小部洲,北方有北俱卢洲及二个小部洲在它的左右两边。须弥山东面是水晶石质的,南面为琉璃石,西面为红宝石质,北面为黄金质。因为各部洲世界受到须弥山之反映,而各显出有不同色彩的情况:东方是白色的,南方是蓝色的,西方与北方分别为红色及黄色。我们所处身的世界是南瞻部洲,其天空及海洋受须弥山之南面山身的琉璃所反映,所以显出蓝色。须弥山十分巨大高广,在它的山腰不同高度分别是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及无争斗天等等天界众生所住的地方。这些天界仍然是在六道内里的,但其中的众生寿元十分长,譬如说四天王天的众生之一天等于人间的五十年。我们人间众生的一生,在这些转生天界的众生眼中只如朝生夕灭,甚至只是一弹指间之事而已!在六道的分类之中,我们把天界统称为六道其中之一道,其实它又细分为欲界天、色天界与无色界天,其中分别十分大。单只说欲界天,又细分为不同之境界,寿元及福报都不同,各有其国主及子民,但一般来说都比人间的福报大得多。三十三天以上为无争斗天;三十三天及以下之天界是有争斗的,那里的众生虽然很有福报,但也会与六道中之修罗道众生打仗。无争斗天再上面是兜率天。这些天界仍是六道之中,福乐并非恒久。这些天中的众生在福报尽时会死亡,又依过往业力而堕入三恶道或其它道中,周转不息地轮回,所以我们修持不应以生于天界作为目标。人间之寿元及福报比起天界众生来说虽短少,但论修持上来说,人间比天界更为有利于佛法上的修持。
有关宇宙观及诸天之情况,在佛经中有极详细之说明,大家可以去阅读。现在为了了解观想,我们只是摘要地说了一个大概而已。
在兜率天﹙亦译作“睹史天”)之上方,就是兜率净土,它也称为“弥勒净土”及“兜率内院”。兜率净土并非六道中之天界,它是佛陀的净土,而且跟我们有很密切之因缘。兜率天是六道中之天界;兜率净土(兜率内院)是佛土,在六道以外;这二者不可混淆!宗喀巴大师及阿底峡大师现在都是身处这净土中的,他们的历代弟子也多发愿往生同一个净土之中。
兜率净土的大地与人间的毫不相同,它是平坦无砂石的柔软地面,脚踏上去时会柔软下陷,脚举起时又回复本来一样,令在地面行走时生起十分舒服的感觉。净土中有种种山、河、湖、池、水泉、花园、亭阁、宫殿等等,在这里的圣者及众生都无老、病及死之情况,全都化现为年青有活力朝气的青年之相;净土中除了有佛及菩萨开示妙法外,水流声及风吹树叶之声等亦皆作开示正法之音,甚至小鸟也是在鸣唱令证佛法之开示。大家或有怀疑:为何树叶及水流会开示佛法呢?这是因为佛陀之神通加持而致的。净土中的小鸟也都是诸佛之智慧变化出来的,不是六道中之畜牲道众生那种鸟类。
衲常常碰到有汉地弟子问:“我既发愿往生兜率,却又十分向往弥陀极乐净土,怎么办呢?”,其实只要我们能生于某一净土中,其它净土是起念即达的。譬如说兜率净土中的弟子,若一动念欲往极乐净土,或观音的普陀净土,或者是药师佛之琉璃净土等,一刹那间就已经身处所欲往之佛土了。诸佛的净土大致的风光与上述的兜率净土是一样的,但各土又有其独特之殊胜之处,各别与不同众生之根器因缘相应。
兜率净土中有一个十分庄严的宫殿,殿前有一个花园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宝座。这广场是弥勒佛在净土中开示佛法的道场,在说法时他就坐在这广场上的宝座,大众就在广场上听闻开示。
弥勒佛虽显现为一位佛陀,但体性实为三世诸佛之慈心总体合一之化相,弥勒佛也就是所有佛的慈爱的表相。一位众生在成佛时,他就与诸佛之境界合为一味,但从世俗的角度来说,诸佛仍有各别之化相、本誓及别处。弥勒的梵文是Maitreya,意思是“慈者”。
弥勒佛﹙见图﹚之宝座﹙即殿前广场上之宝座﹚十分广大庄严,下面由八头雪狮子承托着。这些雪狮子不同我们在动物园见到之狮子,这雪狮子是白身绿鬃毛的,样子十分威严。弥勒佛的坐姿不是我们一般常看到的佛祖跏趺的坐姿,而是像西方人坐在椅子上面的姿势。为何我们观弥勒佛这样地坐着呢?这是一个吉祥之缘起,表示他在释迦佛的教法衰灭后,会很快便来到我们的世间救度众生。这坐姿就似是他准备马上站起来化现人间一样。弥勒佛双手放胸前作说法印,两手各拈一枝龙华树的花茎,他的手指拈着花茎,这花茎延伸至他左右肩上,尾端是盛开的龙华花,左肩的花心中央有一个有壶嘴的水瓶,右肩的花心有一个*轮。龙华树的花表义弥勒佛将来在人间会在龙华树下化现成佛之相。本师释迦牟尼在人间示现成佛时,是坐在一棵菩提树下的。他授记说将来弥勒佛会在一棵龙华树下示现成佛之相。在印度,有四级的种性。本师释迦佛在二千多年前化生于印度净饭王之家族中,属于皇族﹙刹帝利﹚身份;他授记说未来弥勒佛将生于婆罗门族中;因为每一个婆罗门祭司都随身常带着一个水瓶,所以这瓶子表义婆罗门族,弥勒佛左肩旁之花中瓶子正表义他将于婆罗门种姓中出生。二千多年前,本师在成佛后应天王之延请,开示了正法。在未来,弥勒佛也会开示正法,他右肩旁花中*轮正表义他将会开示正法来利益众生。我们可能想当然地以为所有示现的佛都会开示佛法,但事实并非如此,贤劫中之千佛并非每一位都会说法,这要看众生之福报与因缘而定。弥勒佛手持的花上面之*轮表义他将会开示佛法。弥勒佛的头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舍利塔,这小塔代表本师释迦牟尼佛;弥勒头上顶着这小塔表义他的师承源自释迦如来,这小塔同时也表达“敬师”的有关法义。师承与敬师对修行人而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喜欢自己看看…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正行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