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书、打打坐就以为会成佛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历代祖师及大菩萨等都是依师而修学的,从来没有人可以单靠买几本书看一看就成佛!本师释迦牟尼也有师承,譬如他过去生从迦叶佛处学法等等;观世音的头上有一尊小小的阿弥陀佛,这也是表义敬师及观世音大士的师承!
弥勒佛头佩宝冠,身上有无数珍宝所造成之饰严,包括耳环、臂环、颈佩、足饰等等,极为庄严华丽。大家应观想这些饰严珍贵非常,即使耳环上最小的一颗宝石也比整个宇宙中的珍宝总值更为贵重千万倍。在这里衲顺带开示一个法门:把弥勒佛之饰严观得特别珍贵,十分仔细地好好去观想,这样就是造下一个吉祥之缘起,令自己的财富增长。这个不是衲随便信口开河而胡作出来的说法,这是历代祖师之传承开示,历代以来很多祖师都曾依这开示而有所增益。这些饰严并非如世间之首饰一般,也不是世间之矿石等宝石,这些全是弥勒佛经多劫以来所积集之功德与其智慧的幻化。弥勒胸间有一无尽结﹙见图﹚如窗饰木雕般,透过这无尽结能见结后面有宗喀巴大师与二心子坐着,尤如我们在房间外边透过窗栅见到房中的人物一般。
在弥勒佛的面前有无数大菩萨众正在听他的开示。我们正在讲的仪轨称作〈兜率百尊仪轨〉,这个“百”字并非解作“一百”的意思,而是“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兜率净土有很多圣众的意思。我们要观想有很多很多的弟子正在听闻弥勒佛开示佛法。弥勒佛之右边下首有阿底峡大师﹙见图﹚坐着,左边下首有宗喀巴大师坐着。阿底峡大师头佩的是红冠,宗喀巴大师的是黄冠,这些大家可以参考如法制造的传统佛画、佛像与图片。
观想弥勒佛与其它尊众要尽力观成好像看电影那样生动逼真,他们是活生生的,并非不动的静态。衲有时候教人靠参考佛像来学习观想佛陀,但发现他们参考了佛像后,就观想一尊佛像或者观一幅佛画,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观想佛陀如见真佛一般,不是观想佛像、佛画!观弥勒佛时,要观想他正在开示佛法,大众在专心闻法,弥勒佛的身上毛孔不断同时化出无数化身去各世界中利益众生,有些化身在完成了其事业后又返回来融入弥勒身中,整个观想是很生动的,像看电影一般,不是像在看一幅没生命的静态图画那样。
刚才所说的是兜率净土的观想。我们观想时要仔细地去做,好像身历其境一般。如果常常去这样地观想净土,对我们有不可思量之益处。每一次观想自己身处净土时,都是做了一个新的因,令我们未来生决定生于这净土。
净土有三种种类:法身佛土、报身佛土及应化身佛土。法身佛土是唯有诸佛方能体验之境界,报身佛土只有清净的圣菩萨方能去到,这两种净土都非你我能冀望下一生达到的。应化身净土乃诸佛因着悲心而化出之净土,你我等凡夫若肯努力的话,可以在死后往生于这些净土中。兜率、普陀、极乐及琉璃净土等都属于应化身佛土,我们若能多作忏罪及积聚资粮之事业、成就出离心,并于临终时放下对世间之执恋牵挂,则能因着往生之愿与诸佛之悲心接引而生于彼土。法身与报身佛土对我们现在之程度来说,比较遥远了一点,但应化身佛土是我们不难透过努力而达至的。对修持净土的行者而言,对世间之执恋是最主要的障碍,必须致力于生起出离心来对治。即使我们很精进地观想或持佛名及佛咒,若果在临终之际不能放下牵挂,心识就像一只本来有能力起飞的小鸟,可是脚踝却有绳子缚于石头上那般—— 虽然一方面有佛力接引、多年之修持及少许愿力,但另一方面却又并非专念往生净土而对世间牵挂执恋,最终还是不能往生。所以修出离心对净土行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大家要好好去学﹙注:有关出离心之修持方法见于法师著作〈甘露心华〉及其它历代祖师之菩提道次第著作中;有关死亡与往生之详细开示可参照法师著作〈生死自在〉﹚。
已观想出兜率净土境况时,就要召请资粮田来自己面前。前面我们说过,行者最好面向北方修持此法,若实在无法或不方便的情况下,心想自己正在面向北方也可。但为甚么要面向北方呢?因为我们是南瞻部洲的人,在佛教宇宙观中,须弥山在宇宙之中央,也就是我们的北面,而兜率净土是在须弥山顶上兜率天上面的,面对北方是为了要面对北面宇宙中央山顶上之兜率净土,以生吉祥之缘起。这些方向的说法是为了我们凡夫而说的,为了让凡夫能易于了解,所以权宜说净土的所在。
衲再提醒大家一下:我们从修皈依开始,直到修完仪轨时,都应该一直保持着前述之父母及众生围绕自己同作修持之观想;所以现在要作之召请及后来之七支修持,都是观自己在中央领导大众一起同作的。
兜率尊众怙主心化现 遍智法王善慧名称师
与弟子坐酪白云端上 我今诚敬祈请降临此
以上这一偈是召请祈文。“兜率尊众怙主”是指弥勒佛,因为他是兜率净土所有尊众之主。弥勒佛其实是所有众生的怙主,并不限于是兜率净土的怙主,但兜率净土的尊众有缘亲自见弥勒佛而受教,故此我们才特别称弥勒为“兜率尊众怙主”。“遍智法王”是尊称宗喀巴大师,“善慧名称”是“宗喀巴”大师之出家法名,藏文为“罗笙竹巴”。我们常常称大师为“宗喀巴”,这是一种正确之尊称,意思是“来自“宗喀”的人”。“宗喀”是地方名,即宗喀巴之故乡,现在属于青海省西宁一带,大师生地是现今塔尔寺之所在地。曾经有弟子问:“为何大师会生于寺院中呢?”,其实宗喀巴并不生于塔尔寺,他生于塔尔寺之所在地,当时根本未有塔尔寺,后来大师的弟子才在大师的出生地建立了塔尔寺来纪念。大师也被尊称为“至尊仁波切”(Jetsun Rinpoche或Je Rinpoche),是“至尊宝”的意思。“善慧名称”﹙注:也简译作“善慧称”﹚是大师之出家名字。
我们念诵这一偈时,同时观想兜率净土中坐在宝座上之弥勒佛听到了祈请,对我们生起了悲心。在他的心有一个无尽结,像个窗口一样,宗喀巴大师与二弟子坐白云上穿过这无尽结向我们前来,三祖师都是坐在云上面的。前面我们说过,弥勒之左右分别坐着宗喀巴与阿底峡大师,但现在之宗喀巴大师与二心子却是由弥勒佛心所化出,本来坐在弥勒左面之宗喀巴大师化相仍坐在原地。文中之“酪白云端”是指这云朵好像白色奶酪的模样。有些人可能没见过奶酪,它是西藏人的一种日常食品,没见过的人就观想云朵像白色之冰淇淋吧!
宗喀巴大师坐于由八只雪狮子承托之宝座,座上还有莲花,花中有一月座(注:即月亮平放成坐垫状),祖师坐于月座上面﹙修密法的行者亦可观花中有日座,即太阳平卧着如一蒲团的样子;日座上为月座,即平放如蒲团的月亮;祖师就坐于法座上之莲花中的日及月座上;日座在下,月座迭于其上﹚。大师之两位心子各坐在其庄严的坐垫上,在大师两旁略低一点的地方。三位祖师与其座均在白云朵上,这白云中央及二旁略厚,像中央大而二旁小之三团云连在一般的样子。整个云与其上安坐之三祖师全是由弥勒的心所化出的,尤如燃香的烟穿透窗栅而飘出般,穿越弥勒心中的无尽结而来到我们面前。呈三团状之云朵是弥勒之悲心、智慧及力量三者之化现,云的尾端连着弥勒佛心中之无尽结,必须观想它紧紧连着弥勒的心,十分坚牢,不可分割。
宗喀巴大师与二心子皆头佩黄色桃形冠帽,身穿僧人之三衣(袈裟),作跏趺坐姿。大师双手于胸前作说法印,二手各拈一乌巴拉花之茎,花茎延伸至大师左右二肩旁盛开之乌巴拉花,左肩花中有一部〈般若经〉(〈般若八千偈〉),右肩花中有一把有火焰围绕之慧剑。二心子之左手持经于膝上作定印,右手举于胸前如正在开示佛法之姿态。
宗喀巴大师与心子之黄冠表义他们已证悟圆满智慧;三衣代表戒德圆满;跏趺坐代表已证达无学道佛境;日、月及莲座﹙宗喀巴大师之座﹚分别表义大师圆满的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及身与意之清净;宗喀巴大师座下之八狮子表义四无畏及护持众生免于四魔;两朵花及花中之经文与剑表义大师以遍知智慧(以剑表义)开示中观应成派之正见(以〈般若经〉表义),其开示乃出于慈心及悲心(以二花表义);二心子之手印表义大师之教法弘扬于全世界。
我们虽观宗喀巴大师由弥勒心中化出,但大师并非弥勒佛之下属。大师本来就是弥勒佛之化现!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在宗喀巴大师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大修行者名叫南卡坚善,他的成就极高,能面见金刚手菩萨。有一天菩萨跟他说:“快站起来致敬!弥勒佛来汝处了/,这修行者打开门,见到的是来访的宗喀巴大师,大师的左肩上有文殊师利,右肩上有妙音天女,头顶上是弥勒佛!像这样的情况在宗喀巴在世时发生了好多次。宗喀巴大师显现为戒德清严的比丘相,从不提这些事情,但当时的人及我们后世的人,可以从很多史迹中明白到大师是佛之化现。事实上,大师不仅是弥勒之化现,较普遍之说法是认为他主要为文殊师利之化现,同时也是文殊师利、观世音及金刚手三菩萨的总体合一化现。如果我们去看大师之生平传记,便会知道大师为释迦牟尼佛与莲华生大师等曾授记预言将会化现之圣者,从他的出生前后之征兆也一样可看出大师之真正身份。在他生时滴下一滴脐血之处,后来生出了一棵菩提树,树上每一片叶子皆自然现出狮子吼如来的庄严形相或一些咒字,这棵树现还在青海塔尔寺,大家可以去朝礼。这些树叶若服下能增长智慧,是西藏佛教弟子很尊重的圣物。“塔尔寺”是汉人的叫法,我们西藏人称此寺为“宫本”(Kumbum),意思是“十万佛寺”,这个寺名正出自树上众多的叶子上自然现佛相的典故。然而,大师在世时并不表现种种神通来吸引弟子,他极力倡重戒律,重整佛教制度与风气,以持戒、开示及着论等事业影响了整个西藏,乃至蒙古、汉地等区域,…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正行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