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書、打打坐就以爲會成佛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曆代祖師及大菩薩等都是依師而修學的,從來沒有人可以單靠買幾本書看一看就成佛!本師釋迦牟尼也有師承,譬如他過去生從迦葉佛處學法等等;觀世音的頭上有一尊小小的阿彌陀佛,這也是表義敬師及觀世音大士的師承!
彌勒佛頭佩寶冠,身上有無數珍寶所造成之飾嚴,包括耳環、臂環、頸佩、足飾等等,極爲莊嚴華麗。大家應觀想這些飾嚴珍貴非常,即使耳環上最小的一顆寶石也比整個宇宙中的珍寶總值更爲貴重千萬倍。在這裏衲順帶開示一個法門:把彌勒佛之飾嚴觀得特別珍貴,十分仔細地好好去觀想,這樣就是造下一個吉祥之緣起,令自己的財富增長。這個不是衲隨便信口開河而胡作出來的說法,這是曆代祖師之傳承開示,曆代以來很多祖師都曾依這開示而有所增益。這些飾嚴並非如世間之首飾一般,也不是世間之礦石等寶石,這些全是彌勒佛經多劫以來所積集之功德與其智慧的幻化。彌勒胸間有一無盡結﹙見圖﹚如窗飾木雕般,透過這無盡結能見結後面有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坐著,尤如我們在房間外邊透過窗柵見到房中的人物一般。
在彌勒佛的面前有無數大菩薩衆正在聽他的開示。我們正在講的儀軌稱作〈兜率百尊儀軌〉,這個“百”字並非解作“一百”的意思,而是“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說兜率淨土有很多聖衆的意思。我們要觀想有很多很多的弟子正在聽聞彌勒佛開示佛法。彌勒佛之右邊下首有阿底峽大師﹙見圖﹚坐著,左邊下首有宗喀巴大師坐著。阿底峽大師頭佩的是紅冠,宗喀巴大師的是黃冠,這些大家可以參考如法製造的傳統佛畫、佛像與圖片。
觀想彌勒佛與其它尊衆要盡力觀成好像看電影那樣生動逼真,他們是活生生的,並非不動的靜態。衲有時候教人靠參考佛像來學習觀想佛陀,但發現他們參考了佛像後,就觀想一尊佛像或者觀一幅佛畫,這是不正確的。我們要觀想佛陀如見真佛一般,不是觀想佛像、佛畫!觀彌勒佛時,要觀想他正在開示佛法,大衆在專心聞法,彌勒佛的身上毛孔不斷同時化出無數化身去各世界中利益衆生,有些化身在完成了其事業後又返回來融入彌勒身中,整個觀想是很生動的,像看電影一般,不是像在看一幅沒生命的靜態圖畫那樣。
剛才所說的是兜率淨土的觀想。我們觀想時要仔細地去做,好像身曆其境一般。如果常常去這樣地觀想淨土,對我們有不可思量之益處。每一次觀想自己身處淨土時,都是做了一個新的因,令我們未來生決定生于這淨土。
淨土有叁種種類:法身佛土、報身佛土及應化身佛土。法身佛土是唯有諸佛方能體驗之境界,報身佛土只有清淨的聖菩薩方能去到,這兩種淨土都非你我能冀望下一生達到的。應化身淨土乃諸佛因著悲心而化出之淨土,你我等凡夫若肯努力的話,可以在死後往生于這些淨土中。兜率、普陀、極樂及琉璃淨土等都屬于應化身佛土,我們若能多作忏罪及積聚資糧之事業、成就出離心,並于臨終時放下對世間之執戀牽挂,則能因著往生之願與諸佛之悲心接引而生于彼土。法身與報身佛土對我們現在之程度來說,比較遙遠了一點,但應化身佛土是我們不難透過努力而達至的。對修持淨土的行者而言,對世間之執戀是最主要的障礙,必須致力于生起出離心來對治。即使我們很精進地觀想或持佛名及佛咒,若果在臨終之際不能放下牽挂,心識就像一只本來有能力起飛的小鳥,可是腳踝卻有繩子縛于石頭上那般—— 雖然一方面有佛力接引、多年之修持及少許願力,但另一方面卻又並非專念往生淨土而對世間牽挂執戀,最終還是不能往生。所以修出離心對淨土行者來說,是極爲重要的一環,大家要好好去學﹙注:有關出離心之修持方法見于法師著作〈甘露心華〉及其它曆代祖師之菩提道次第著作中;有關死亡與往生之詳細開示可參照法師著作〈生死自在〉﹚。
已觀想出兜率淨土境況時,就要召請資糧田來自己面前。前面我們說過,行者最好面向北方修持此法,若實在無法或不方便的情況下,心想自己正在面向北方也可。但爲甚麼要面向北方呢?因爲我們是南瞻部洲的人,在佛教宇宙觀中,須彌山在宇宙之中央,也就是我們的北面,而兜率淨土是在須彌山頂上兜率天上面的,面對北方是爲了要面對北面宇宙中央山頂上之兜率淨土,以生吉祥之緣起。這些方向的說法是爲了我們凡夫而說的,爲了讓凡夫能易于了解,所以權宜說淨土的所在。
衲再提醒大家一下:我們從修皈依開始,直到修完儀軌時,都應該一直保持著前述之父母及衆生圍繞自己同作修持之觀想;所以現在要作之召請及後來之七支修持,都是觀自己在中央領導大衆一起同作的。
兜率尊衆怙主心化現 遍智法王善慧名稱師
與弟子坐酪白雲端上 我今誠敬祈請降臨此
以上這一偈是召請祈文。“兜率尊衆怙主”是指彌勒佛,因爲他是兜率淨土所有尊衆之主。彌勒佛其實是所有衆生的怙主,並不限于是兜率淨土的怙主,但兜率淨土的尊衆有緣親自見彌勒佛而受教,故此我們才特別稱彌勒爲“兜率尊衆怙主”。“遍智法王”是尊稱宗喀巴大師,“善慧名稱”是“宗喀巴”大師之出家法名,藏文爲“羅笙竹巴”。我們常常稱大師爲“宗喀巴”,這是一種正確之尊稱,意思是“來自“宗喀”的人”。“宗喀”是地方名,即宗喀巴之故鄉,現在屬于青海省西甯一帶,大師生地是現今塔爾寺之所在地。曾經有弟子問:“爲何大師會生于寺院中呢?”,其實宗喀巴並不生于塔爾寺,他生于塔爾寺之所在地,當時根本未有塔爾寺,後來大師的弟子才在大師的出生地建立了塔爾寺來紀念。大師也被尊稱爲“至尊仁波切”(Jetsun Rinpoche或Je Rinpoche),是“至尊寶”的意思。“善慧名稱”﹙注:也簡譯作“善慧稱”﹚是大師之出家名字。
我們念誦這一偈時,同時觀想兜率淨土中坐在寶座上之彌勒佛聽到了祈請,對我們生起了悲心。在他的心有一個無盡結,像個窗口一樣,宗喀巴大師與二弟子坐白雲上穿過這無盡結向我們前來,叁祖師都是坐在雲上面的。前面我們說過,彌勒之左右分別坐著宗喀巴與阿底峽大師,但現在之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卻是由彌勒佛心所化出,本來坐在彌勒左面之宗喀巴大師化相仍坐在原地。文中之“酪白雲端”是指這雲朵好像白色奶酪的模樣。有些人可能沒見過奶酪,它是西藏人的一種日常食品,沒見過的人就觀想雲朵像白色之冰淇淋吧!
宗喀巴大師坐于由八只雪獅子承托之寶座,座上還有蓮花,花中有一月座(注:即月亮平放成坐墊狀),祖師坐于月座上面﹙修密法的行者亦可觀花中有日座,即太陽平臥著如一蒲團的樣子;日座上爲月座,即平放如蒲團的月亮;祖師就坐于法座上之蓮花中的日及月座上;日座在下,月座疊于其上﹚。大師之兩位心子各坐在其莊嚴的坐墊上,在大師兩旁略低一點的地方。叁位祖師與其座均在白雲朵上,這白雲中央及二旁略厚,像中央大而二旁小之叁團雲連在一般的樣子。整個雲與其上安坐之叁祖師全是由彌勒的心所化出的,尤如燃香的煙穿透窗柵而飄出般,穿越彌勒心中的無盡結而來到我們面前。呈叁團狀之雲朵是彌勒之悲心、智慧及力量叁者之化現,雲的尾端連著彌勒佛心中之無盡結,必須觀想它緊緊連著彌勒的心,十分堅牢,不可分割。
宗喀巴大師與二心子皆頭佩黃色桃形冠帽,身穿僧人之叁衣(袈裟),作跏趺坐姿。大師雙手于胸前作說法印,二手各拈一烏巴拉花之莖,花莖延伸至大師左右二肩旁盛開之烏巴拉花,左肩花中有一部〈般若經〉(〈般若八千偈〉),右肩花中有一把有火焰圍繞之慧劍。二心子之左手持經于膝上作定印,右手舉于胸前如正在開示佛法之姿態。
宗喀巴大師與心子之黃冠表義他們已證悟圓滿智慧;叁衣代表戒德圓滿;跏趺坐代表已證達無學道佛境;日、月及蓮座﹙宗喀巴大師之座﹚分別表義大師圓滿的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及身與意之清淨;宗喀巴大師座下之八獅子表義四無畏及護持衆生免于四魔;兩朵花及花中之經文與劍表義大師以遍知智慧(以劍表義)開示中觀應成派之正見(以〈般若經〉表義),其開示乃出于慈心及悲心(以二花表義);二心子之手印表義大師之教法弘揚于全世界。
我們雖觀宗喀巴大師由彌勒心中化出,但大師並非彌勒佛之下屬。大師本來就是彌勒佛之化現!曆史上有一個故事:在宗喀巴大師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大修行者名叫南卡堅善,他的成就極高,能面見金剛手菩薩。有一天菩薩跟他說:“快站起來致敬!彌勒佛來汝處了/,這修行者打開門,見到的是來訪的宗喀巴大師,大師的左肩上有文殊師利,右肩上有妙音天女,頭頂上是彌勒佛!像這樣的情況在宗喀巴在世時發生了好多次。宗喀巴大師顯現爲戒德清嚴的比丘相,從不提這些事情,但當時的人及我們後世的人,可以從很多史迹中明白到大師是佛之化現。事實上,大師不僅是彌勒之化現,較普遍之說法是認爲他主要爲文殊師利之化現,同時也是文殊師利、觀世音及金剛手叁菩薩的總體合一化現。如果我們去看大師之生平傳記,便會知道大師爲釋迦牟尼佛與蓮華生大師等曾授記預言將會化現之聖者,從他的出生前後之征兆也一樣可看出大師之真正身份。在他生時滴下一滴臍血之處,後來生出了一棵菩提樹,樹上每一片葉子皆自然現出獅子吼如來的莊嚴形相或一些咒字,這棵樹現還在青海塔爾寺,大家可以去朝禮。這些樹葉若服下能增長智慧,是西藏佛教弟子很尊重的聖物。“塔爾寺”是漢人的叫法,我們西藏人稱此寺爲“宮本”(Kumbum),意思是“十萬佛寺”,這個寺名正出自樹上衆多的葉子上自然現佛相的典故。然而,大師在世時並不表現種種神通來吸引弟子,他極力倡重戒律,重整佛教製度與風氣,以持戒、開示及著論等事業影響了整個西藏,乃至蒙古、漢地等區域,…
《《心生歡喜》兜率淨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 正行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