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什么马尔巴让密勒日巴的日子过得如此艰苦?那是因为密勒日巴想要在此生证悟。如果密勒日巴的想法像我一样,如果我此生得以改善百分之一,那么一百世之后我将成佛,那么马尔巴就不需要让密勒日巴经历那些磨难了。因此,马尔巴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接受密勒日巴为弟子。并非马尔巴故意如此,而是因为密勒日巴想要在此生证悟的缘故。因此之故,密勒日巴必须在此生清净无始以来的业;那是非常非常大的期望。终于马尔巴接受密勒日巴为弟子,然后要求密勒日巴做的第一件事是为马尔巴的儿子建造一个房子。不是为马尔巴自己,而是为马尔巴的儿子。如果马尔巴说:「你盖一个房子给我」,那对密勒日巴是比较容易的。但却是为马尔巴的儿子盖房子。马尔巴把房子设计的非常奇怪,并将设计图交给密勒日巴。马尔巴告诉密勒日巴,他不可以雇用任何人,「不可寻求任何人的帮助,你必须自己成办这件事。」因此密勒日巴依着奇怪的设计,独自盖着要给马尔巴儿子的房子。有一天,马尔巴到访并环顾四周,四处走走之后,看着密勒日巴并说道:「你在做什么?」密勒日巴答道:「我正在盖要给你儿子的房子。」然后马尔巴说:「你竟敢盖这样的房子要给我的儿子?」马尔巴显得很生气。然后密勒日巴告诉马尔巴说:「你告诉我要这么盖的。」然后马尔巴非常地生气,最后他说:「也许那天我是喝醉了。」「现在,你必须把房子全部拆掉,将所有的石头与泥土归回原处。」听起来马尔巴很像是一个环境保护者,很爱护环境,将所有东西归回原处。密勒日巴完成马尔巴的要求后,马尔巴给密勒日巴另一个设计。同样的事,马尔巴做了三次。第四次,是一个设计规矩方正的房子。一共有九层楼,目前仍然矗立,是密勒日巴为马尔巴的儿子独力兴建完成的房子。我们称之为罗札谁卡古透。弗达,是马尔巴居住地的名字。谁,意为儿子。卡,意为城堡。古透,意为九层楼。那不是很大的九层楼,每层楼都有坛城。我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我的保母喇嘛带我去,并登上最高楼层,我记得。当时我有一些绿松石。那时风很大,鲜少有东西你可以扶,我的保母必须扶着铁链往上走。我从九楼将绿松石掷下,后来我们找不到,我记得非常清楚。
就这样,当密勒日巴藉由盖房子,拆房子,盖房子,拆房子,盖房子,拆房子,最后建造一个九层楼的建筑,这样就已经做了很多事了。然后,一个非常富有喇嘛来见马尔巴并请求灌顶,而马尔巴的妻子对于密勒日巴的虔诚非常感动。因此她悄悄地帮助密勒日巴参与灌顶。马尔巴立刻注意到,而她给密勒日巴一个非常珍贵的绿松石,绿松石,以作为密勒日巴供养马尔巴的供品。马尔巴立即注意到了。马尔巴有一根用红檀香木作成的拐杖,非常的硬的木头。此时,密勒日巴在房间里,达美玛透过门缝偷瞄着。马尔巴看着拐杖,看着密勒日巴,看着在门缝偷瞄的达美玛。再看着拐杖,看着密勒日巴……,然后密勒日巴与达美玛便双双逃跑了。达美玛只是跑到另一个房间或是厨房,但密勒日巴是真的逃跑了。所以密勒日巴失踪了。然后,马尔巴告诉达美玛去找到密勒日巴。她追赶着寻找密勒日巴,大声地喊叫着,终于她在悬崖边找到了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哭着,并将要纵身跳下悬崖自尽。密勒日巴告诉达美玛:「我一定是恶业深重,我的上师从不曾愿意教导我,现在我最好是去死以求来生,或许他就会教导我了。」密勒日巴被带回去之后,马尔巴终于接受密勒日巴为第子并给予灌顶。密勒日巴接受灌顶,那时马尔巴于空中化现喜金刚的坛城并给予灌顶,并非在桌上。在此之后再经历一些次第的修持,最终密勒日巴领受了马尔巴所有的法教并在山洞中闭关实修了许多年。我想总计约有十六年的时间,我想。在这期间,他从未曾回家。
由此可之,我们对业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此同时,我们必须知道业是相对的真实,相对的真实。否则,一个人如何在一生之中清净无始以来的业呢?所以业非究竟的真实。究竟上,业也是空性。所以有时我们会认为业似乎究竟的真实,但它其实是相对的真实。只要我们称自己为我,称我们以外的事物为其它,那么业就是究竟的真实。但只要我们克服了二元对立,届时,业就是相对的真实。密勒日巴花了许多年的时间与投入许多精力来克服马尔巴是上师,而密勒日巴是弟子这样的二元。当然,在这个时代中,是很难想象那样的虔敬心,如果我们的上师让我们日子有点难过时,我们就会找我们的律师了。所以,我认为这是许多因缘成熟的结果:弟子具备那样的虔敬心也是业的结果。寻得那样的上师也是业的结果,而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也是业的显现。举例来说,就我自己而言,我从来不曾想过那样对待任何人。但有时,有人读了很多密勒日巴与马尔巴的事迹,有时当我显得有点难相处时,他们会认为我正在考验他们。我并不会给予考验,我不会给予任何人考验,我是黑白分明的人,这就是我。想什么就说什么。有时,我会犯错,如果必要的话,我会修正。如果非必要,那就算了。所以视情况而言,我会采取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方式。但上师如马尔巴,弟子如密勒日巴,他们是兼容相配的。如果上师非如马尔巴般,那么将不会有弟子如密勒日巴;如果弟子非如密勒日巴一般,那么也不会有上师如马尔巴。伪装是另一回事。在印度有许多的巡回剧团。剧团舞者扮演密勒日巴、马尔巴、莲花生大士等等。但那不是马尔巴,只是戏剧,只是表演,一场一个半小时的表演。文化组织所举行的文化表演。如上所述,你了解了业的重要与业的定义。
业、因、果,佛陀为所有学佛弟子所宣说的基础开示为十善业与十不善业。应力行的十善业与应舍弃的十不善业,可归结为善业与恶业。三种与身有关,四种与语有关,及三种与意有关。佛陀告诉我们,不要杀、盗、淫。接着四种与语相关者,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及不绮语。许多人每天花五个小时闲谈。接着三种与意相关者。首先是贪所生的羡慕,由贪所生的羡慕。非羡慕他人行善并愿成佛,不是这类的羡慕。而是指由贪所生的羡慕。有人有好东西而你也想要,Nab-Seim,我们称之为那森恩。英文的羡慕可以用于正面及负面的羡慕。这是第一个那森恩~贪。第二的是想伤害他人。像有人喜欢攻击别人、伤害别人、或喜欢报复等等,希望别人痛苦、找别人麻烦等等。这是与意有关的恶业。第三个是邪见,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认知。这指的是,例如说:「没有业,没有善、没有恶;没有业,没有佛性等等」,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邪见。以上三者就是三种意的恶业。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行善业;要舍弃恶业,舍恶道而行善业,不要杀生,要保护生命等等。以上这就是业的总结。因此一一透彻理解十善业与十不善业。清晰透彻地了解业、因、果。因此法本中以非常浅显的结论阐述了所有的事。如果我们能全然控制我们死后将发生的事,那么什么事都好办;但如果不是,那我们就必须行善以累积善业。同时我们必须舍弃恶行,避免累积恶业,并试图清净恶业。这就是总结。这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喔!也许我能选择我的来生」。但暂且不论那个,你能真正决定你此生想要的吗?直至今日,你能真正做到此刻的你就是心所想的自己吗?直至今日,你已经完全达到自己想达成的了吗?我没有听到任何的回答,但我知道答案,因为你们和我并没有不同,我也与你们没有不同。我想要成佛但不想做任何实修。每天实修四小时,早晨两小时,傍晚两小时,我就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是不会发生的。因此,显而易见的,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自己来生将往何处投生。即使小事,你能梦见你今晚想入的梦境吗?非常困难;因此控制来生将投生于何处,将比此难上百万倍。因此,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依循佛陀对业的法教。这就是业、因、果。
第四共加行思惟~轮回苦痛
教学章第六章、第七章与实修章第六章、第七章
轮回苦痛或轮回过失是第四个思惟。在进入教学之前,我们要知道轮回的定义。
什么是轮回?
什么是轮回?我们身处轮回之中,因此对我们而言要看清轮回有点困难,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就好像一只水母对另一只水母解释大海是什么一样。如果水母能看到海洋以外的东西,那就不是水母了。当然,我不是水母,你们也不是。但总之,轮回的意思是指我们所知道的,所做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轮回。轮回是梵语,翻译成藏语是扩瓦。扩瓦,意思是绕圈圈,如果我用一个英文短句来解释轮回,意思就是:不停地在绕轮回无止尽的圈圈,暸解吗?我们的如母众生在轮回之中悲伤打转。为了解脱并帮助他们得到究竟的喜乐,我们必须完全彻底地运用我们的身、语、意。话虽如此,轮回是说,从最高界到最低界的众生,每一位都像我们一样,尽其所能去避免痛苦,获得快乐。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要快乐,不要痛苦。我也要家人及朋友快乐,不要他们痛苦。每一位众生都在做同样的事,从最高的天界到最低的地狱。这样的话,我们永远不会得到永恒的快乐或喜乐。这样的话,我们永远不能从轮回中解脱。我们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与快乐,我们可以暂时逃避痛苦,但究竟上无法成就。到今天为止,没有人成就。所以,也没有理由相信将来会有人成就。但每个人都在尝试,在我们称之为家的这个美丽星球,超过五十亿人每天努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努力地想成就。我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东西来获得快乐;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东西来获得快乐;…
《了义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