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死亡无惧(泰·锡度仁波切)▪P6

  ..续本文上一页的机缘。

  虽然说比做容易,但倘若我们能利用梦境修行的话,我们便可获得更多修行的时间。有些人有两份工作,有些人上两个学校,所以可以一年毕业两次。我们也可以做到──倘若我们能利用梦境修行的话。我们可以闭关,同时又可以外出办事,而我们的做法只是把工作颠倒过来做而已。我们在生活中睡觉的时间专心做闭关,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把头摆到枕头上时,便开始了我们的闭关修行,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修上六、七个钟头。不过那也要看我们睡得好不好。然后当我们一觉醒来时,便马上又可以投入尘俗的工作。这样非常方便。有人问我要如何才能把佛法溶入每天繁忙的生活中时,我便建议他们这样做。这是一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建议。不过当然说要比实际去做容易多了。

  我们在梦中要如何修呢?在幻身和梦瑜珈的实修中,我们有许多种层次。但我不能在这里教属于较高层次的东西,行者只能在像三年闭关的环境中学习。但有些基本而简单的部份则可以,而我也可以为诸位稍做开示。我们在修习睡梦瑜珈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当我们在睡觉做梦时,我们要能意识到:“我在做梦,这是一个梦!”这是睡梦瑜珈简修法中的第一个目标。一旦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一旦我们能告诉自己:“我是在做梦,这是一个梦!”时,我们便能由此再往上更深入的修行。我们可以保持这种醒觉、这种觉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推进。好比有一种简单的法我们可以修的就是观音法。我想在佛弟子中,这应该是一个最普遍的本尊法。当我们修观音法时要观想观音菩萨、观想一切众生、观想生起慈悲等等,对不对?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修这个法时,常要闭起眼睛观想很多东西,但还是不尽能观得好,因为我们有太多限制和阻碍。但在梦中倘若我们能修这个法的话,当下便能真正变成观音。这根本没什么──假如我们能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并且保持那种觉知的话。我们就观:一切众生顶上有莲花,莲花上有象征我们心识的种子字“啥”。“啥”字刹那化成观世音菩萨……等,然后这些就会真正现前。在那时做观,同时真正变成观音菩萨一点也不难,所以不是太好了吗?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时,倘若我们不过度兴奋,也不起分别的话,便能一直住于这样的境中。不然我们马上就会醒过来,想再回去梦中都很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要能一直保持镇定、沉着、安宁,梦境才得以持续,这些都需要花时间修习。在达到这一点后,纵然在梦中我们的身相可以随意做任何化现,但醒来时,它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它在心灵层面上并不会像白天一样,会带给我们同样的影响。

  我的意思是,纵然在梦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很迅速的把自己化成观音,但在真实的生活中,纵使是慢慢的观,它也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让我们变成观音。那种事是不会发生的,只是之后在真实生活中,我们观想观音本身会变得非常、非常容易,甚至不用闭眼便能观得很清楚。所以其实它是有影响的,但它的影响是在另一面。而在睡梦中,修虔诚和慈悲若能修得很好、很圆熟的话,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也会一直保持着同样的状况。所以在任何心识上的东西会持续并且产生效用,而任何在身相上的东西便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这是睡梦瑜珈法一个非常基本的东西。

  那么再多谈一些吧!一旦我们获得那种能力后,便能更上一层楼,在梦中显现神通。大家常常认为一些大师在现神通时,一定耍了什么伎俩。他们一定是学到了什么某种通往宇宙之钥,还会喃喃说一堆唬人的话,然后什么就开始在他们面前显现出来。他们一定知道怎么说出对头的字,发出对头的音,也知道如何把一堆数目完全拼凑成功,解开宇宙的秘密魔术方块之迷,所以什么东西都能变出来。我曾看过这样的电影,所以也难怪大家会有这种想法,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例如像密勒日巴或马尔巴等之大成就者之能示现神通是因为他们已获得了悟,他们不只是在知性上了解一切乃互为依缘、一切都是虚幻的,并已真正获得实证实悟;所以他们的心与诸法现象是合一无别的。在达此成就后,一切便都有可能发生。因为一切都是互为因缘且属虚幻,所以一切才会如它今天所显现的那样。透过这些大成就者证悟的显现,某些奇异的事才会成为真实的东西。

  有一天,佛陀拿着一根牙签。他把牙签放在地上,牙签马上变成一棵树,上面结满花果,面积非常的大;这是一个佛陀示现神通的例子。而佛陀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已证得心物合一,而非他懂得什么招术,所以那不是一个科学上具二元概念的奇迹。神通远在科学和相对的概念之上,它是一个心物合一的化现。倘若我们能在梦中化现什么,接着又消失溶入的话,那么这就是在梦中现神通,依此我们可以再往上深入修行,像密勒日巴等的大成就者就是像这样示现神通的。我无法说密勒日巴就是修习睡梦瑜珈才有神通的,但总是他的修行消除转化了二元见,而证得心物合一、证得无尽无碍的自性。而神通正代表一个这样的成果和产品。

  这是睡梦瑜珈与神通有关的一个例子。但修行不是要求神通的,神通不是佛教行者所要追求的目标,神通是修行佛法所自然产生的一个结果。在此做为一个修行者,诸位若想修睡梦瑜珈的话,可以尝试在做梦时,提醒自己是在睡觉和做梦。若能做到这一点,便可以再试着在梦中修一些自己平常修的法。此外,它没有什么特别、没有什么秘密了。所以只要试着去做,对梦保持一种醒境即可。我想这是相当不错的一步。以上就是中阴法门关于实修的部份。

  行

  现在我要谈中阴法门的行止部份。它常依于行者所证得的份量而定。我们从哪里开始说好呢?我相信我和诸位在修行上都仍处在一个易受心物二元概念影响的状况。但我不认为我们除了会起分别心外,其他一无可取,只是我们非常、非常易受心物二元相对概念的影响而已。所以既然事实是这样,我们便应在自己每日的生活中努力克服这种二元的偏见。当然除非我们有意要出家过寺院生活,或做闭关,或过瑜珈士的修行生活,否则我们也不应太过死板和执着。但若一旦选择了前者时,我们便要尽可能的坚持、严格和认真。否则我们便应采取较为放松、较不严格和死板的方式,但依旧自在的遵循着我们基本的修行原则,克服、转化,同时减少我们二元见的束缚。

  但要如何做呢?我会为一般普通的行者,也就是今天大部份在座的诸位──在社会活动中讨生活的虔诚行者,而非瑜珈士或出家众来举例做说明。我们要非常小心,我们要切断这些会增长我们烦恼的活动,切断任何一切会增长我们贪执、嗔恨、嫉妒、我慢,也就是我执等的东西。此外,我们也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如此我们才有更多精力、时间和本钱去从事一些有益且需要的工作。这意为要将负面的活动减少,并且降至最低。我们要将无用且不必要的活动减少降低,纵然有时并不是负面的,但只要是不必要的,便要如此做。做这些事需要一点用心和一点觉知,只要一点点就行了。我们不必什么都放弃才能做到,我们几乎什么都可以保留。我们可以在这里、那里保有一些兴趣,而仍能避免消耗许多不必要的体力,我们要保存体力用来做善事。这样我们可以慢慢进步,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远离那些会让我们更加深陷轮回的事。

  活动或事业代表我们所做、所说以及所想的事,主要是这些为了要让家人在一起、让孩子长大、让冰箱塞满食物、让厨房保持干净,而让我们非得要说、要做、要想的事。不过啊,厨房太干净也不好,那代表根本不煮东西──我们应该要煮很多东西让厨房变得有生气起来才对。我们要做对事情,这是我们凡人的责任,知道吗?我们就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忽略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太太、自己的小孩。纵然我们修行修得不错,也不能放着他们不管,因为这就是一个凡人的责任。倘若诸位要舍弃这个责任,那么唯一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放着他们不管,而是出家过寺院生活,或隐居起来过瑜珈士的生活。诸位若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便能放下这个责任──但绝不是出于逃避。倘若我们抛家弃子只是为了逃避,那么这是不对的。但如果我们真心想修行而放下这个责任的话,那便没有关系。

  不过我不知道这在法律上是不是行得通,所以诸位还是要先征询一下你的律师,我可不负责任的喔!否则一旦诸位已开始进行一件事后,便要致力完成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倘若诸位已养了一群孩子,那么诸位的责任便是要将他们教养成人,让他们能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同时在社会成为有用之材;这就是一种责任,这就是佛法。它是世间法,但也是佛法──这些都属必要的工作。所以“行止”意为依于中阴之“见”与“修”,而将其致力实践于世间法上的工作与活动。

  由死至生

  我们继续来讲中阴的教法,今天我要讲临终、死亡以及投胎进入来生的这部份。在中阴的六个层面中,有三个直接与此阶段有关,所以我会做详细的说明。这三种中阴是法性中阴、命尽中阴(死亡中阴)以及投生中阴(来生中阴)。另外三种中阴,包括生处中阴(此生中阴)、睡梦中阴、禅定中阴当然也有关系,不过前三种关系更是特别密切。其实从名词上来看,我想诸位已大约知道它们是什么了。我现在要讲的是临终、死亡以及投胎进入来生之前的阶段,我没有使用藏文名词。在藏文中,通常我们就只用第一种中阴、第二种中阴、第三种中阴来称呼这三个阶段。但诸位请不要误认这三种就是六种中阴的前第一、第二、第三种。它只用在这里指这三种而已。

  第一种中阴(命尽中阴、死亡中阴)

  我们从临终开始讲。第一种中阴分成两个阶段,我们称它是第一净光期与第二净光期(藏有:“宇色当波”与“宇色尼巴”),“宇色”译成“净光”。不论何种死亡,此中阴过程都会发生。它可能是一个自然而平善的死亡过程,这当然是最理…

《死亡无惧(泰·锡度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