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死亡無懼(泰·錫度仁波切)▪P6

  ..續本文上一頁的機緣。

  雖然說比做容易,但倘若我們能利用夢境修行的話,我們便可獲得更多修行的時間。有些人有兩份工作,有些人上兩個學校,所以可以一年畢業兩次。我們也可以做到──倘若我們能利用夢境修行的話。我們可以閉關,同時又可以外出辦事,而我們的做法只是把工作顛倒過來做而已。我們在生活中睡覺的時間專心做閉關,也就是說一旦我們把頭擺到枕頭上時,便開始了我們的閉關修行,這樣我們就可以每天修上六、七個鍾頭。不過那也要看我們睡得好不好。然後當我們一覺醒來時,便馬上又可以投入塵俗的工作。這樣非常方便。有人問我要如何才能把佛法溶入每天繁忙的生活中時,我便建議他們這樣做。這是一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建議。不過當然說要比實際去做容易多了。

  我們在夢中要如何修呢?在幻身和夢瑜珈的實修中,我們有許多種層次。但我不能在這裏教屬于較高層次的東西,行者只能在像叁年閉關的環境中學習。但有些基本而簡單的部份則可以,而我也可以爲諸位稍做開示。我們在修習睡夢瑜珈中所要達到的目的是當我們在睡覺做夢時,我們要能意識到:“我在做夢,這是一個夢!”這是睡夢瑜珈簡修法中的第一個目標。一旦我們能做到這一點,一旦我們能告訴自己:“我是在做夢,這是一個夢!”時,我們便能由此再往上更深入的修行。我們可以保持這種醒覺、這種覺知,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往前推進。好比有一種簡單的法我們可以修的就是觀音法。我想在佛弟子中,這應該是一個最普遍的本尊法。當我們修觀音法時要觀想觀音菩薩、觀想一切衆生、觀想生起慈悲等等,對不對?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修這個法時,常要閉起眼睛觀想很多東西,但還是不盡能觀得好,因爲我們有太多限製和阻礙。但在夢中倘若我們能修這個法的話,當下便能真正變成觀音。這根本沒什麼──假如我們能知道自己是在做夢,並且保持那種覺知的話。我們就觀:一切衆生頂上有蓮花,蓮花上有象征我們心識的種子字“啥”。“啥”字刹那化成觀世音菩薩……等,然後這些就會真正現前。在那時做觀,同時真正變成觀音菩薩一點也不難,所以不是太好了嗎?當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時,倘若我們不過度興奮,也不起分別的話,便能一直住于這樣的境中。不然我們馬上就會醒過來,想再回去夢中都很困難。所以我們必須要能一直保持鎮定、沈著、安甯,夢境才得以持續,這些都需要花時間修習。在達到這一點後,縱然在夢中我們的身相可以隨意做任何化現,但醒來時,它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産生任何影響。它在心靈層面上並不會像白天一樣,會帶給我們同樣的影響。

  我的意思是,縱然在夢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很迅速的把自己化成觀音,但在真實的生活中,縱使是慢慢的觀,它也不會對我們産生影響,讓我們變成觀音。那種事是不會發生的,只是之後在真實生活中,我們觀想觀音本身會變得非常、非常容易,甚至不用閉眼便能觀得很清楚。所以其實它是有影響的,但它的影響是在另一面。而在睡夢中,修虔誠和慈悲若能修得很好、很圓熟的話,我們在真實生活中也會一直保持著同樣的狀況。所以在任何心識上的東西會持續並且産生效用,而任何在身相上的東西便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這是睡夢瑜珈法一個非常基本的東西。

  那麼再多談一些吧!一旦我們獲得那種能力後,便能更上一層樓,在夢中顯現神通。大家常常認爲一些大師在現神通時,一定耍了什麼伎倆。他們一定是學到了什麼某種通往宇宙之鑰,還會喃喃說一堆唬人的話,然後什麼就開始在他們面前顯現出來。他們一定知道怎麼說出對頭的字,發出對頭的音,也知道如何把一堆數目完全拼湊成功,解開宇宙的秘密魔術方塊之迷,所以什麼東西都能變出來。我曾看過這樣的電影,所以也難怪大家會有這種想法,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例如像密勒日巴或馬爾巴等之大成就者之能示現神通是因爲他們已獲得了悟,他們不只是在知性上了解一切乃互爲依緣、一切都是虛幻的,並已真正獲得實證實悟;所以他們的心與諸法現象是合一無別的。在達此成就後,一切便都有可能發生。因爲一切都是互爲因緣且屬虛幻,所以一切才會如它今天所顯現的那樣。透過這些大成就者證悟的顯現,某些奇異的事才會成爲真實的東西。

  有一天,佛陀拿著一根牙簽。他把牙簽放在地上,牙簽馬上變成一棵樹,上面結滿花果,面積非常的大;這是一個佛陀示現神通的例子。而佛陀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爲他已證得心物合一,而非他懂得什麼招術,所以那不是一個科學上具二元概念的奇迹。神通遠在科學和相對的概念之上,它是一個心物合一的化現。倘若我們能在夢中化現什麼,接著又消失溶入的話,那麼這就是在夢中現神通,依此我們可以再往上深入修行,像密勒日巴等的大成就者就是像這樣示現神通的。我無法說密勒日巴就是修習睡夢瑜珈才有神通的,但總是他的修行消除轉化了二元見,而證得心物合一、證得無盡無礙的自性。而神通正代表一個這樣的成果和産品。

  這是睡夢瑜珈與神通有關的一個例子。但修行不是要求神通的,神通不是佛教行者所要追求的目標,神通是修行佛法所自然産生的一個結果。在此做爲一個修行者,諸位若想修睡夢瑜珈的話,可以嘗試在做夢時,提醒自己是在睡覺和做夢。若能做到這一點,便可以再試著在夢中修一些自己平常修的法。此外,它沒有什麼特別、沒有什麼秘密了。所以只要試著去做,對夢保持一種醒境即可。我想這是相當不錯的一步。以上就是中陰法門關于實修的部份。

  行

  現在我要談中陰法門的行止部份。它常依于行者所證得的份量而定。我們從哪裏開始說好呢?我相信我和諸位在修行上都仍處在一個易受心物二元概念影響的狀況。但我不認爲我們除了會起分別心外,其他一無可取,只是我們非常、非常易受心物二元相對概念的影響而已。所以既然事實是這樣,我們便應在自己每日的生活中努力克服這種二元的偏見。當然除非我們有意要出家過寺院生活,或做閉關,或過瑜珈士的修行生活,否則我們也不應太過死板和執著。但若一旦選擇了前者時,我們便要盡可能的堅持、嚴格和認真。否則我們便應采取較爲放松、較不嚴格和死板的方式,但依舊自在的遵循著我們基本的修行原則,克服、轉化,同時減少我們二元見的束縛。

  但要如何做呢?我會爲一般普通的行者,也就是今天大部份在座的諸位──在社會活動中討生活的虔誠行者,而非瑜珈士或出家衆來舉例做說明。我們要非常小心,我們要切斷這些會增長我們煩惱的活動,切斷任何一切會增長我們貪執、嗔恨、嫉妒、我慢,也就是我執等的東西。此外,我們也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如此我們才有更多精力、時間和本錢去從事一些有益且需要的工作。這意爲要將負面的活動減少,並且降至最低。我們要將無用且不必要的活動減少降低,縱然有時並不是負面的,但只要是不必要的,便要如此做。做這些事需要一點用心和一點覺知,只要一點點就行了。我們不必什麼都放棄才能做到,我們幾乎什麼都可以保留。我們可以在這裏、那裏保有一些興趣,而仍能避免消耗許多不必要的體力,我們要保存體力用來做善事。這樣我們可以慢慢進步,同時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遠離那些會讓我們更加深陷輪回的事。

  活動或事業代表我們所做、所說以及所想的事,主要是這些爲了要讓家人在一起、讓孩子長大、讓冰箱塞滿食物、讓廚房保持幹淨,而讓我們非得要說、要做、要想的事。不過啊,廚房太幹淨也不好,那代表根本不煮東西──我們應該要煮很多東西讓廚房變得有生氣起來才對。我們要做對事情,這是我們凡人的責任,知道嗎?我們就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能忽略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太太、自己的小孩。縱然我們修行修得不錯,也不能放著他們不管,因爲這就是一個凡人的責任。倘若諸位要舍棄這個責任,那麼唯一真正能做到的並不是放著他們不管,而是出家過寺院生活,或隱居起來過瑜珈士的生活。諸位若真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便能放下這個責任──但絕不是出于逃避。倘若我們抛家棄子只是爲了逃避,那麼這是不對的。但如果我們真心想修行而放下這個責任的話,那便沒有關系。

  不過我不知道這在法律上是不是行得通,所以諸位還是要先征詢一下你的律師,我可不負責任的喔!否則一旦諸位已開始進行一件事後,便要致力完成它,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倘若諸位已養了一群孩子,那麼諸位的責任便是要將他們教養成人,讓他們能獨立照顧自己的生活,同時在社會成爲有用之材;這就是一種責任,這就是佛法。它是世間法,但也是佛法──這些都屬必要的工作。所以“行止”意爲依于中陰之“見”與“修”,而將其致力實踐于世間法上的工作與活動。

  由死至生

  我們繼續來講中陰的教法,今天我要講臨終、死亡以及投胎進入來生的這部份。在中陰的六個層面中,有叁個直接與此階段有關,所以我會做詳細的說明。這叁種中陰是法性中陰、命盡中陰(死亡中陰)以及投生中陰(來生中陰)。另外叁種中陰,包括生處中陰(此生中陰)、睡夢中陰、禅定中陰當然也有關系,不過前叁種關系更是特別密切。其實從名詞上來看,我想諸位已大約知道它們是什麼了。我現在要講的是臨終、死亡以及投胎進入來生之前的階段,我沒有使用藏文名詞。在藏文中,通常我們就只用第一種中陰、第二種中陰、第叁種中陰來稱呼這叁個階段。但諸位請不要誤認這叁種就是六種中陰的前第一、第二、第叁種。它只用在這裏指這叁種而已。

  第一種中陰(命盡中陰、死亡中陰)

  我們從臨終開始講。第一種中陰分成兩個階段,我們稱它是第一淨光期與第二淨光期(藏有:“宇色當波”與“宇色尼巴”),“宇色”譯成“淨光”。不論何種死亡,此中陰過程都會發生。它可能是一個自然而平善的死亡過程,這當然是最理…

《死亡無懼(泰·錫度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