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清净心就是无为。不去执著法相、人我是非的时候,就叫无为。
如果你为了执著而去执著,那连有为也不是了。所以说有为和无为区别就在心态上。心总是时时清净、平稳,你去接人待物不落后有的时候,就叫无为心,就叫无为身,并不是说你真的是离开这个世界就叫无为了,修宇宙的那个法就叫无为法了,不对的!那个只能从理上无为法和有为法区别在哪儿。这两天从头到尾都给你们讲了,就是心态。
你的心清净,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有牵挂。有牵挂的心,就是有执著的心。有执著的心就会有烦恼、有妄想,有烦恼妄想就叫有为。无妄想无烦恼,达到清净无为的心的时候,就叫无为法。
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指这个心达到了清净无为的时候,你一切事情都可以做,但不要执著。执著就会有烦恼。
无为和有为就是在心态上,并不是说你真的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人就叫无为了,那都是错误的理解。很多人把错误的理解就搬上了桌台,给人家说呀讲呀,讲到最后都是假的嘛,这个就叫非说,不是真正的说。
真正的说就是指的每个人的心,每个人的自性,达到清净无为的时候,虽然你还是在有为的人道上,但你做的人道上的一切接人待物,都了无痕迹,就像水过无痕一样,也就是说你不去牵挂他,不去执著他。
你执著这个事情那就糟糕了,那将来的果报就麻烦了,这个果就是恶的,因为有妄想有烦恼。无妄想无烦恼,达到清净无为的时候,你的自性也就达到了无为法。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是个多么自在的无为啊。天当被地当床,一切任自性逍遥。这都是指的心态。心态真正的没有束缚了,我说的这个没有束缚,不是随便让你去杀人啊,放火啊,抢劫啊,不是叫你不遵守人间的法律。自性无为就是不被任何一个东西捆住锁住,自性中已经明了了,自然会活得比较舒服。
比如说你帮助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是想得到他的回报,只是真心想帮助这个人脱离困境,你有这种心态的时候,就开始种善念种福德。这种心态就比较轻松自在,做了,过而不留。所以说有为和无为就是在心态上。
4、怎样才能做到禅净双修?
答:禅需要自悟自己的心性,自己的心性达到了在一切处解脱的时候,也就得了禅。禅就是宇宙自然而然的东西,也是指禅宗自然而然的法。净是净土念阿弥陀佛的法门。它们的实质都是修菩提心,修清净无为的佛心,最后都要返归于佛国,都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己的本来。外面西方的阿弥陀佛是谁?是名阿弥陀佛,就是大日如来。
禅净双修都是修的清净心,自己那颗心真正能清净下来了,也能明了一切了,什么法都不需要了自然能往生,释迦佛没有说自己是什么宗什么派,他只是成立僧团而已。正因为凡夫不明了,才需要什么净土法门、禅宗法门、密宗法门、天台宗法门、律宗法门等等一切法门。
禅净双修,就是要观察自己自性每天的变化,烦恼心上来了,要看到它是如何上来的,又看到它是如何消失的。如果你随着烦恼心而去烦恼,那你就是凡夫。如果你的心随着烦恼,而能观察烦恼是怎么来的,然后找一种方法让它消失,你就不是迷人了。
禅净双修、禅密双修、净密双修都没有差别,都是观察自己那颗心。
6、以戒为师的问题?
答:刚开始的时候,释迦佛只定了一条不杀生。因为释迦佛的法力大,很多外道、强盗也来向佛学习,但他们的习性非常大,犯了很多错误,所以说后来才定了一些戒律。
释迦佛定的戒律,主要是保护修行人的一种方法。能守住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四百九十八戒,都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清净心。比如说喝酒,如果释迦佛没定这个戒律,你随便去喝酒,喝到自己胡话连篇的时候,就不清净了,给自己带来了烦恼,也给朋友带来了烦恼。
释迦佛看到一些现象,然后制定了相应的戒律。戒律就跟人间的法律一样,你不去杀人放火抢劫,公安局就不会来找你,心中自然感到清净踏实。如果天天来找你,就会感到烦恼惧怕呀。
能守住戒律,自然就会清净,身体清净,心里也清净。戒就是一个花药栏,你跳出这个框框,身心就会不清净。很多人守不住戒律,还是因为自性是迷的。如果是一个上根人,是不需要戒律的,因为他自性就知道如何做,是不戒而戒,是自然而然做到的。
7、《天堂游记》《地狱游记》可以作为修行的指南吗?
答:宽净写的游记,是他自己的后天思维加先天思维写的,也就是从他第七识里整合出来的一些东西,不说它全真,也不说它全假,就是真假参半的东西,因为他本身就是学佛的人,里面说了一些佛理,但从中就能看出有后天思维参与了。
《天堂游记》《地狱游记》是因他的境界来显现出来的,只适合宽净自己,不一定适合别人。如果你照着这个东西去练去修,那你就是相应宽净了,宽净说的是人的东西。
你要按照释迦佛的话来修,你是相应宇宙,因为释迦佛说的都是宇宙的东西。没有释迦佛自己的东西。释迦佛讲的都是宇宙法,没有释迦佛自己的东西。你喜欢老子的书,你也是相应宇宙的东西,并没有相应老子自己的东西。
《金刚经讲解 第十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