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解 第一讲▪P2

  ..续本文上一页没来舍卫国之前,由他的徒弟舍利弗来到舍卫国,在祗太子的后花园划了块地,由“给孤独”布施建造了这个讲法的经堂。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大,不一定是他的岁数大,是因他受的戒腊大,受戒十年往上才能称为大,哪怕你十八岁受了戒,现在三十八岁,也称为大。八十岁刚刚受完戒,没有达到十年,也不能称为大,这个在印度是非常森严的。

  大比丘众,就是说很多受戒十年往上的比丘有一千二百五十个。有舍利弗带来的二百人,有大迦叶带来的一千人,加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个人。具体还有五个人,是跟释迦佛当初一起修行的五个跟班,也就是陈侨如他们。

  “比丘”翻译成中文又叫“破贼”,色声香味触法是六贼,眼耳鼻舌身意为六门,破贼就是防止六贼进入六门形成十八界。

  “如是我闻”还包含六种成就,我给大家再具体的讲一下:

  第一:信成就。信是敲门砖,不信,就是读了多少经文都不会成就。相信经文是阿难亲自听释迦佛所说的真实法义,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第二:闻成就。信了之后来看释迦佛的经典,咱们现在离佛已经远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离佛没有远,听闻佛真实不虚的话语,而得成就是为闻成就。

  第三:时成就。每一部经文都有它的时间。这里是释迦佛讲法的时间。

  第四:主成就。是讲法的人,

  第五:处成就。就是讲法的地方,

  第六:众成就。听法的人。

  这里的“如是我闻”就具备了六种成就,“一时”为时间;讲法的人是释迦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为地方;听法的人是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人们相信并听闻释迦佛的开示。

  大家在读经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如是我闻”含义,这里释迦佛用意深远啊。

  【尔时世尊。食时】这个时候,释迦佛要吃饭了。在释迦佛活着的时候戒律非常严 ,早晨一顿,中午一顿,过午不食。这些比丘不像现在中国的寺庙,都是在寺庙里自己来做饭。那时候释迦佛不让杀生,不让动火,因为动火就有生灵死亡,烧水水里就有虫子,烧的那些树干树枝也是有情的。所有的一切人间的作息释迦佛都不让做,只能是乞食。

  【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释迦佛穿好三衣。这个和汉地的和尚穿的不一样,他们穿得像现在的藏族喇嘛一样,穿戴好三衣,三衣是五衣、七衣、大衣,大衣为主衣,就是现在大和尚所披的那个主衣。释迦佛端着钵来到舍卫大城里面去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到城里去要饭。这个乞食和民间要饭的又不一样。同样是要饭,但要饭的结果和方式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民间要饭的叫叫花子,你给好的他就祝福你,你不给他,他马上就会骂你。

  修行的比丘也是要饭的,他们是按佛所说挨家乞食,只能托钵依次乞七家,给多给少都要拿着,给好给坏都要端着,不给就不拿,没有什么怨言,也没有什么惊喜。不会因为你给他好的就乐了,给他坏的就要骂你,因为他知道是在给众生种福田。

  佛要他们挨家要七家,不能挑富家,不要穷家。要够你就吃,要不够你就饿着,七家都不给,那你今天就没有饭吃。要够七家之后还至本处,就是回到住的地方——祗树给孤独园。

  托钵,我们在西双版纳的时候也是做过的,从路上赤着脚走过的时候,善男信女把饭往大钵里倒的时候,还唱着圣歌,非常殊胜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fū铺开)座而坐】饭吃完之后,洗刷完钵,整理叠整齐衣服,又把脚洗干净,因为印度天非常热,他们都是光着脚。所以又把脚也洗得干干净净的。之后把座位上的垫子打开,端坐其上。

  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处理好,身心也就清净了。衣服叠好放好,吃饭的碗刷好,脚洗干净,把座位收拾平整打开自己的座垫,心里没有什么牵挂,也就安心打坐了。

  从这里我们看到佛是一个很平凡的心态,把每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圆满,这样心里才没有牵挂。我们学佛也应该这样,把自己的事情都处理好,心才能踏实的来修行啊。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从这儿须菩提和释迦佛开始了一问一答。

  【时长老须菩提。】须菩提为什么叫长老呢?因为须菩提德高望众,解空第一又是年龄较大的。须菩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解空,是释迦佛的十大徒弟之一,他的神通也是非常大的。

  此时长老须菩提看见释迦佛坐在法座之后,在这时候感觉到比丘当中有人想问事情,就像文殊师利似的,别人心中想的什么问题她都知道,然后她代这个人来问佛。

  每一部经都是因有人心中有问题,然后又有一个人能发觉这个问题来请问佛,就这么一问一答才叫契经,每一次释迦佛讲经都是有个缘起,有人来问,他来答。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虽然短短的几个字,但是里面分了好几层,在很多经典里大家都能看到,不管是观音也好,文殊师利也好,还是须菩提也好,舍利弗也好,他们都会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经的前面都有这样的话。这是一种礼节,有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须菩提即从座起,就是在大众中站了起来。当时大家都是在蒲团上坐着。他在自己的座子上站立起来。

  第二个步骤:端正衣服,站起来之后还得把自己的衣服整理一下,端正自己的仪容。印度比较热,现在的喇嘛右肩也是露的,偏袒右肩。

  第三个步骤:右膝著地,用右膝盖单跪下来。

  第四个步骤:合掌恭敬,双手合十,瞻仰尊颜,目不斜视。

  第五个步骤:一心恭敬。

  五个步骤都落在最后一点:一心恭敬上。只有心恭敬了,才能真心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那个时候请问的心是非常虔诚、恭敬,让世尊来给他开示,因为他已经知道众比丘当中有人想问世尊一些问题,所以他就代他们向世尊请问法。

  【希有世尊。】“希有”简单的说有三种意义:

  第一个希有:释迦佛在没有出家之前是个太子,他本可以成为一个最伟大的金轮圣王,以他的智慧和能力是可以做到的,但他舍弃了国王的位子,也就是说舍弃转轮圣王的位子。

  第二个希有:身长丈六,这个丈六和中国古时候的尺寸有点相像,丈六按现在来分析,可能会达到一米九往上、两米二之内。他的面容紫磨金容,在很多佛像上都可以看到,也就是说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的身体,是身长丈六,紫磨金容,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三界内没有谁能跟他相比的。

  第三个希有:性能(佛性、法性、本性)含吐八万四千种法,三身俱圆满:法身、报身、化身已经圆满无碍。性能的性,就是他的佛性、法性、本性可以建立万法了。

  须菩提恭敬的问,希有世尊啊,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真话,因为那时候的佛在他们的眼里是智慧无比、能量无比,没有人能超过他,所以称他为希有、无上士、佛、世尊。佛有十个名称,大家读经的时候都可以看到。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如来就是真如本性本来俱足,本来就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叫做如来。

  为什么要用善念护念?就是让我们把六根关闭,把向外张驰的心念关闭,用如来的智慧(金刚智慧)把我们的凡心清净下来,把我们的六根清净下来,这个就是真实的善护念诸菩萨。

  这里的诸菩萨可以理解成是自性众生,是自己的本来(佛性、大灵)来教化自己的自性众生,是用正知正见来嘱咐自性众生。

  从外在来讲,就是佛非常慈悲啊,时时在教导着我们,虽然离我们二千五百多年,但因为他的经文还在,他的精神还在,所以我们在每次读经的时候,只要用自己的真心去读,就会知道释迦佛并没有走,的的确确还在我们的身边。

  这个“善”不是善恶对立的善,是自性清净、没有分别的善,是本性的外化。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是指释迦佛。善男子善女人,不是什么人都能用这个名称,最起码是修行人。就跟你皈依之后可以称你为居士一样,没皈依就不能称为居士是一个道理的。没修行的人又不懂佛法的人,是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的。

  这里是指那些守五戒修十善的男人女人。心内敛,心坦荡,心平坦、心正定的修行人,心光明走大道,所往无碍,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说善男子善女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叫“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是否是用善护念善咐嘱来让心安住,来降伏自己浮躁的心哪?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佛说话了,善哉善哉。善哉善哉翻译成中文,是很好很好或者说是的是的意思。

  须菩提呀,是的,是的,正像你所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那样来降伏自己的心,来让自己的心安住在本位啊。

  不管大家读什么经典,只要你真正用心去读的时候,你修出来的层次,和你解出来的这个层次是对应的。比如说,小学一年级读不了小学五年级的课,小学五年级的人就能讲一年级的课,小学五年级的人又讲不了初中的课程。所以说每个人在修行的道路上也是不一样的,不要说这个法师讲的好,那个法师讲的不好。讲的好与不好,咱们都不去讲别人所讲过的经。拾人牙慧就没有意思了,要讲自己修证过来的话,哪怕错了,也是你自己的。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你现在要洗耳恭听啊,要用心去听,这个心并不是凡夫心、肉团心、后天的心,是用你先天本灵,本来圆满俱足清净的,不增不减的那颗心来听。

  当为汝说,是我为你说的意思。这个“你”,也可以说你们,往小里说是须菩提。这是佛常常用的一种语言方式,他并不只是给须菩提一个人说话、讲法。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善男子善女人刚才已经说了,在释迦佛活着的时候,就是指的那些跟他修行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外道的都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因为他们不明了佛法的真谛。他们最高境界就达到三十三层天,天人的福报。既然说是天人的福报,肯定有人要问,中国的道呢?道的有为法最高也是三十三层天。

  道的无为法和佛法是不二的,老子有句话:道法自然。佛法也是自然的。所以说佛道是一家,是不二法门。你只有入了这个不二法门,才是进入玄妙之门。

  何为玄妙之门?大家有机会翻翻《道德经》第一篇“众妙之门”,你才能知道释迦佛和老子讲的都是一个东西。他俩都是从天文、地理、人以及生活当中的各个细节上来讲述,《金刚经》是五千言,《道德经》也是五千言,我研究这两部经已经非常久了。

  真正修道与修佛法达到心空寂、我法二执破除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果你心有余悸,有我慢的心,再高明的佛法放在你身边,也出不了三十三层天,也出不了三界外,成不了祖,也做不了佛。

  善男子善女人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把心歇住,如何降伏你那颗狂躁的心。我要为你们详细的说这个问题了,你们要仔细听啦。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唯然,是轻声答应,世尊啊,我们非常愿意很快乐的来听您的开示。

  如何闭住六根,歇掉六根六尘往外攀缘的心,降伏狂躁的心?就是善护念善付嘱,那么如何能善护念善付嘱哪?我们明天再讲啊。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有情及无情。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附解答问题:

  1、什么叫次第?

  答:次第就是一家接着一家,连要七家为次第,就是不能间断为次第。因为在印度的时候,次第去要饭的时候就是一家接着一家,不能说要完这家,隔着十家又要第二家,这是不行的,就是一家挨着一家这么去要饭。

  2、怎样学佛,读经书吗?

  答:学佛一般都是先从读经文开始,比如读一些短的经文,《金刚经》比较短,《阿弥陀经》比较短,还有《八大人觉经》《药师经》《心经》比较短,你可以先找一些短的经文看一下,天天看。然后有机缘,你可以买一些慧律法师、净空法师的碟子来看一下,他们翻译的经文是非常好的。

  3、云何降伏其心?

  答:这里只是提出问题,真正解答是在后边。你要是读过《金刚经》的话应该知道,他后面是会告诉你如何做的,方法也教了。第二品只是提出问题了,用善护念善付嘱来降伏其心,“其心”是妄念的心、浮躁的心、波动的心。那么具体如何能善护念善付嘱?今后会一点点的来讲,因为《金刚经》有三十二品(三十二分)。

  4、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再简单一点就是觉悟的心,正确的心。也就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志)、正业、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金刚经讲解 第一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