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治我们的悭吝、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见趣所治」就是邪见。六度各有它所对治的内心的烦恼。就是它破恶的功德。第二个、于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证等菩提真实资粮。能够成佛你这个成佛的资粮。第三、于此正修行时,于现法中,能自摄受饶益一切有情。你在修六度的时候,能够广泛的跟一切众生结缘,广结善缘。四者,于此正修行时,于未来世,能得广大无尽可爱诸果异熟。在你还没有成佛之前,六度能够使令你成就广大的福报。菩萨入加行位以后,虽然他在人间得果报,但是他得果报,不是大富长者,就是国王,乃至于天王,福报大。为什么福报大呢?就是六度所成就。
丙三、一佛乘
修行篇第三,分丙一、总标五乘要义。丙二、别明五乘解脱法门。丙三、总归一佛乘。前面的别明五乘解脱法门,是把法门开出来。一佛乘是把五乘的法门作一个融通。
如来应世,化导众生,为应众生差别之根机,而开示五乘之解脱法门,此中有通有别。
这五乘法门,有通跟别的差别。言别者,谓五乘法门各有其差别的教、理、行、果;言通者,谓五乘法门,一一皆是趣入佛道之方便。此即《法华经》所谓「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之理。五乘法门,就别来说,它有它所依止的教、理、行、果。譬如说,人天的法门,你在操作五戒十善。你为什么要修五戒十善?所依止的道理就是业果,因为善业成就可乐果报,恶业成就不可乐果报。我们想离苦得乐,所以持五戒十善。这个道理来支持你修五戒十善。你在操作四谛十二因缘,所依止的道理就是我空、法空的道理。你在修六波罗密所依止的道理就是真如理。五乘有各依止的教理行果。这是讲它的差别相。融通相就是讲,五乘法门,都是趣入佛道之方便。就是所谓的「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其中要义,略述如下:
先看(一)为实施权
「实」就是真实究竟的功德。这个地方指的是成就佛道。「权」就是善巧方便。五乘的法门就是权。
《法华经》云:「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知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一开始在《法华经》,佛陀引用过去佛的教化众生的方式。说过去无量无边灭度的佛,他的数量有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这些佛陀也是来到人世间的方式,以种种的因缘、譬喻,乃至于无数方便力。「方便」主要是讲言说,演说诸法相;这些世尊主要的目的,是演说一佛乘法,使令一切众生成佛。这是讲真实。佛陀出世,真实的目的要使一切有情成佛。佛陀要使一切众生成佛,为什么讲五乘,讲一佛乘就好了。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知所欲。佛陀的心情,是很想直接讲出成佛的法门,但是这当中必须考虑众生的根基。众生的内心当中,他有他身心很坚固,很难改变的各式各样的希望。有些人的心情,他不想成佛。他学习佛法的目的,只想要下辈子得到快乐的果报就好。有些人学习佛法,只想要成就偏空的涅槃,所以佛陀不得已,只好以异方便,差别的方便,来助显第一义。所以说佛陀在一佛乘当中,开出五乘的法门。从人天乘当中,来加被内心当中希望成就人天可乐果报的众生。从声闻缘觉乘当中,来加被,有些人只是希望解脱生死,他也不想成佛。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内心当中不生好乐。他的心情只想安安静静的在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样的寂静里面安住就好。这样子佛陀就为他说声闻缘觉法来加被他。有些人他能够承担佛道,佛陀就大乘根性,为他讲六波罗密的法门。佛陀的施设是约众生的根器施设的,但是佛陀内心的心情,是要使令一切众生成佛。
(二)开权显实
《法华经》先为实施权以后,就讲开权显实,把权教的差别,汇归到一佛乘的真实。《法华经》云:「舍利弗,我今亦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佛陀开权显实的时候说,舍利弗,我今亦如是。「我」是释迦牟尼佛。我深深的知道众生有种种欲,心中有各式各样的欲望,有各式各样的执着,一时很难改变,所以我只好随顺他的习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五乘的法。舍利弗,你应该知道,我说五乘,真实的目的是要他们成佛。换句话说,佛陀的出世并不是要你生天,也不是要你成就阿罗汉果的。佛陀的心情只有一个,使令一切有情成佛。所以佛陀他自己说,假设今天我要使令一切有情,有一个念头要使令你成就偏空涅槃,有一个心情要你成就人天果报,佛陀就堕入悭贪。为什么?你自己成佛,你只让别人成就人天果报、二乘的偏空涅槃。所以说,佛陀不会这样做的。所以佛陀施设的方便,主要是成佛的。
又云:「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不管你是小乘的声闻、大乘的菩萨,只要你听到我所说的法,乃至于一偈。「一偈」是一个完整义理的最小单位。都能够成佛无疑。为什么呢?因为在十方佛土,所教化的法门当中,唯独只有成佛的法门,就是一乘法门。没有所谓的二乘、三乘的差别。没有,为什么有呢?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在《法华经》佛陀讲一个譬喻,有一个很贫穷的村庄,大家非常的饥饿,都没有饭吃。有一个慈悲的商主,就跟大家说,大家在这个地方快饿死了。我知道有一个宝所,里面有无量无边的珍宝,有无量无边的资具,能够让大家得到大安乐,我们应该到那个地方去。他们同意了,反正我们在这个地方流转,也是痛苦。好!跟着大商主走。这个地方本来是五百由旬可以到的,到了三百由旬的时候,路途非常遥远,很多人都很疲惫,就想:走了三百由旬也没有看到宝所的影子,干脆回去算了,那么累干什么呢?很多人就想退转。看到佛道久远,三大阿僧祇劫。不要回去,到山谷,就用神通力,变化一个化城。到这个地方休息一下,到里面吹吹冷气,吃吃饭,休息一下。这个地方可以暂时的休息,大家很高兴,不想再回去,到化城去休息一下。佛陀在为他们说大乘法,使令他们回小向大,从空出假,从化城出来,继续往宝所走。佛陀的意思是说,人天的法跟二乘的法都是不圆满,只有一佛乘才是最圆满的。有一些小乘的学者,他认为小乘法是佛陀的本意,大乘法是后来才引生出来,就是大乘法是由小乘法开展出来。《法华经》不是这个意思,刚好相反。《法华经》的意思是说,大乘佛法是佛陀的本怀,佛陀说小乘法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讲出来。以一佛乘分别说三。因为你根机不够,从大乘法中开展出小乘法,不是说,从小乘法引生大乘法,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乘法,只有大乘法,怎么会有小乘呢?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佛陀对于一类不能接受大乘法的,为他说四谛十二因缘。以这样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来引导他们暂时解脱生死,到涅槃的境界。开权显实以后,就把五乘,其实是佛陀为了佛道而施设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趋向于一佛乘。所以他的教理行果,人就是果法,是统一起来的,完全是成佛的资粮。到最后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把五乘的差别打破。
(三)权实不二
总上应知,大圣立教,为应众生差别之根机,宣说五乘解脱法门,其究竟目的,皆是假借种种善巧方便,以开显众生本具,生佛同体之「自性清净心」,使令众生得于现前一念无明妄想中「破迷开悟」,进而依此五乘法门得逐渐舍去「妄想执着」,恢复吾人「本来面目」,成就诸佛无量无边之功德庄严!
修学佛道,主要的目的是先明白「自性清净心」这个佛性的道理。开始「破迷开悟」,建立正见。缘这个正见,开始修行五乘法门,最后成就佛的无量的功德。这个地方主要有一个思想,我们今天安立一佛乘有一个思想。
一佛乘的意思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一心万行、万行一心。换句话说,但能发菩提心,具足正见,随修一法,皆是成佛资粮。
「称」是随顺。「性」是真如佛性。只要我们内心当中明白我们有佛性,依止我们的清净心,来修行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随修一法,全修在性。都是在开显真如佛性。换句话说我们前面所强调的是每一个车乘都有他所到达的目的地。譬如说,你修五戒十善,车子能够运载你的心到达人的果报,保证你下辈子再做人。你修十善法,十善法这个乘,能够运载你的心生天。每一个法有它相对的果报,这是不能混乱的。但是到一佛乘的时候,就把法门的差别把他融通,关键不在这个法,关键是在能够操作这个法的心。你能够通达实相的道理,发起菩提心,具足正见,你虽然是修五戒十善,但是这个法也是成佛的资粮。他不是让你得人天果报的。这个地方是把前面五乘的差别把它统一起来。所以说《法华经》讲出一个偈颂:「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说乃至于你用极端的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以这样散乱的心,去操作非常微小的善法。这个善法多小呢?你只是称念一声南无佛,连礼拜都没没有礼拜。没有什么供养,就是称一声南无佛。都是种下一个成佛的资粮。所以说《法华经》讲一佛乘,佛陀在教化众生,他是一条线的。所谓一条线的意思就是说你在佛法当中持五戒十善,你生天。一贯道根据他们一贯道传承的教法,他吃素修善放生,也生天。但是这两个会不一样,以暂时的因缘来说,他们两个都会生天,是的。但是佛弟子受了佛陀的传承,他这一套系统他会有力量使你不断的前进。外道修习善法生天以后,他天的果报受完以后,他过去所操作那个法的力量就完全消失了。「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就是说佛陀为实施权,佛陀虽然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但是佛陀也把佛道的功德力放在这个法门当中。你暂时生天,但是他一佛乘的力量都还在。生完天以后,你会继续的遇到佛陀,佛陀会继续的为你开示,你还会不断的增上。佛法不共于外道的地方,佛法在施设五乘的时候,他是一贯性的。不像外道生天完以后下来什么都没有了,它没有一贯的力量。什么叫为实施权?这个人有病,病的很厉害。但是这个药实在是很苦,你又不想吃。你只是想要吃一点甜点,把肚子填饱,你对于这个病无所谓。医生很厉害,你不想吃药可以,把苦药外面包一层巧克力。你以为是巧克力,当它是甜的,把肚子吃饱,但是你也把药吃下去了。你在不知不觉当中,把成佛的因种,种下去了。佛陀高招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佛陀在施设教法的时候,他是为了成佛而施设的。它让你生天,那是暂时的,成佛的力道都还在的。「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因为你只要接受佛法,每一个佛法的力量都是成佛的力量。这样子我们就知道原来前面的五乘,其实统一起来皆是成佛的资粮。
《佛法修学概要 二十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