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十六▪P5

  ..续本文上一页话说,他还会再继续造作,这也是一种果报。

  

「二、报果。」是一种异熟果报。当中有一个三涂的果报,一个世间的因果。「三涂的果报」是曰总报,曰你造罪的上中下品,来决定三涂果报。「世间的因果」是曰个人的别报。譬如说杀生,它的别报是短命多病等等,这是讲别报。我们造了罪业以后,内心当中就有两种果报,第一个,你一个恶念增长。第二个、你有一种罪业会去招感三涂果报,跟一个不可乐的世间因果。这应该怎么办呢?「如法忏悔」,我们随顺于佛陀的教法来忏悔,这当中有两种功德。

  

「一、断除恶念之相续。二、忏除三涂果报。」忏悔的力量,它能够使令恶念的力量停下来。第二个、能够忏除三涂的果报。换句话说,世间的因果是不失,这值得我们注意。目犍连尊者是一位大阿罗汉,三明六通大解脱。目犍连尊者是怎么死的?他是被执杖外道打死的。目犍连尊者在山中打坐,远远的看到执杖外道三、五个过来,他用神通现到另外一个山头去,没多久执杖外道还是找上门。他就知道这个因果是逃不掉的,结果第二次他就不跑了。执杖外道一看到目犍连尊者在那边打坐,二话不说就起深瞋心,用棒子把目犍连尊者活生生的打死。打死了以后,还打成肉酱。后来是阿难尊者拿衣服把碎肉拿起来包回去。目犍连尊者的皈依徒弟,叫阿阇世王。阿阇世王是皈依目犍连尊者,他去看他师父的尸体,一看到以后,非常的生气,下命令把所有的执杖外道全都抓起来,丢到火里面全部烧死。一个国王起瞋心也是不得了,他造罪业也是不得了。他把国家里面最优秀的医生都找来,这是我师父,现在是变成一堆肉酱了,我限你们三天内把他治好,否则把你们全部都杀死。医生都紧张了,这个人被打成肉酱怎么能够治得好呢?医生没办法就跪着求目犍连尊者,尊者,您老人家是神通第一的阿罗汉,你救救我们。你看你的身体伤的这样子,我们没办法救你。我们没办法救你,我们会被杀死的。目犍连尊者他的神通也不简单,被打死了以后,他用神通力,一下子又把身体组合起来。组合起来以后,阿阇世王很高兴,求他师父住世。目犍连尊者说,我入涅槃的时间已经到了。他讲一个四句偈。「我今何用此色身,荷负众苦不休息;我已灭除三界毒,安乐当去涅槃城。」我今何用此色身,我现在不用臭皮囊色身。为什么这个色身,飞到虚空,用三昧火把自己身体烧掉。

  

所以说世间的因果,神通都还不抵业力,乃至于佛陀都还有九种余报。所以说虽然经过忏悔,虽然可以灭除三涂果报,但是世间的别报,人跟人之间的恶因缘,他是不失的。所以我们还是要避免犯罪。忏悔的意义,能够断除恶念的相续,能够忏除三涂的果报。

  

忏悔的方法,这当中有两个「第一个、事忏。第二个、理忏。」

  

事忏有三个:

  

「一、责心忏-但有染心,未动身口。」有染污的心,或者在梦中有犯罪的情形,都是属于责心忏。责心忏要怎么忏?「自责己心,令生厌离。」就是你内心当中对于你所起的恶念,或者是瞋心、或者是盗心、或者是贪婪心、或者是欺诳心,你要呵责自己,使令你内心当中对恶念生起厌离的心。呵责,呵责五欲,怎么呵责呢?就是你要思惟它的过患,把恶念譬喻作厌贼。厌贼会偷盗我们的功德法财,我们赚钱是不容易的,每天积功累德不容易。但是起一个恶念以后,这个贼就把钱偷光了。譬如毒蛇,我们一个身体,从小到大也不容易,被蛇咬一口就死掉。譬如毒蛇,毒害我们的法身慧命。譬如大火,使令我们热恼不安。你就是用恶念的种种过患来呵责,使令我们能够令生厌离。观念在这个地方。乃至于作梦当中,有犯戒的情况,我们醒过来以后,也是要责心忏,呵责自己。

  

责心忏,事实上是所有忏的基础,后面的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都必须有自责己心,令生厌离的基础。就是要有厌离的心。

  

「第二个、作法忏(中下品罪)」,前面的责心忏针对于只有意乐,作法忏是你意乐以后,又表达出身口,加行,但是没有究竟。「向清净大小乘僧一人乃至三人发露忏悔。」要对于清净的,起码这一条戒他必须是清净的。大小乘的僧众,出家五众。如果是下品的一个人,如果是中品的要三个人,发露忏悔。作法忏有一定的仪轨。

  

「第三个、取相忏(上品罪)」,有意乐、有加行、而且把它做究竟。

  

「于中或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内资理观,外假坛仪,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皆属「取相忏」摄,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

  

取相忏分成三段来说明。先看期限,取相忏的期限,「或者二七、或者三七、乃至一年。」它的原则是以见好相为期。见好相是说,你在觉醒当中,或者在睡梦当中,你能够见到花、见到光、或者见到三宝,或者见到你吐出秽物等等,这个就是见好相。弘一大师也提到一个观念说,如果你能够至诚忏悔满一年,即使没有见到好相,也可以再重受,开取重受。最起码要一年,最好能够见好相,如果见好相,就不要重受了。后面会讲到,能够使令净戒复生。如果你没有见到好相,你至诚的忏悔满一年,可以重受。

  

这是讲期限。看它的内容「此须至诚恳切,内资理观,外假坛仪,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皆属「取相忏」摄。」取相忏必须至诚恳切,内资理观。要能够有理观,理观当然主要是四念处观。思惟犯戒的过患,呵责己心,令生厌离。这种理观。外假坛仪。这个内指的是内心,外指的是身口二业。外假坛仪,是说你身体要礼拜,口要诚实。譬如说,我们拜八十八佛,那些地方是要拜的,那些地方是要发愿,或者回向,要去念出来的。就是身礼拜,口诚实,外假坛仪,遵守忏悔的仪轨。那些忏法是属于取相忏的仪轨,法华三昧忏、方等忏、大悲忏、占察忏,或者是八十八佛大忏悔文等等,都是属于取相忏所摄受。它的功德「能命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把你曾经所造的杀盗淫妄的根本罪消灭掉,使令你清净的戒体再一次的生起,再一次的复生。

  

取相忏,在律上提出五个条件。第一个、要请忏悔主。取相忏的忏悔主不能请比丘、比丘尼。是请十方诸佛菩萨。它是属于大乘的忏悔法门。为什么请忏悔主?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比较薄弱,以佛菩萨来证明,加强我们忏悔的心意。以十方诸佛菩萨当忏悔主,来为我证明。第二个、讽诵经咒。经咒就像肥皂一样,律上说就像药皂一样,它能够洗除我们的罪垢。说我们忏悔,虽然是一颗能忏悔的心,是不够的。一定要假借肥皂,才能够洗除污垢。什么是肥皂呢?就是佛陀的这些法宝,经典、咒语。第三、说己罪名。你请的忏悔主,譬如说八十八佛,八十八佛忏悔主就是普贤菩萨。法华三昧忏也是普贤菩萨。大悲忏的忏悔主就是观世音菩萨,你最好有观世音菩萨的相状,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相状。你在他们面前发露你的罪业,把你在某一个时,某一个处所造的罪业把它发露出来。说己罪名。第四个、立定誓愿。你发露以后要立定誓愿,尽未来际永不再造作。第五个、如教明证。你在整个教行当中,一定要见到好相。就像教理说的,在梦中或者觉中,见花、见光、或者见到佛菩萨的形相、见到吐出秽物等等。如教明证,教理来作一个清楚分明的证明。

  

我过去佛学院有一个同学,一个居士,他现在后来受戒了。他之前在受居士的时候,犯到邪淫的根本罪,就不能受戒了。他很想出家,怎么办呢?就作取相忏。他一开始作,大概有三个月都没见好相。他很虔诚。后来我说,这个取相忏的关键,好相要现出来,一定要断除恶念的相续。如果我们只是事相上的修行,外假坛仪。反正时间到了,我就去拜,拜完了就下去。你肯定很难见到好相。因为相从心生,好相一定从清净心现出来的。后来我叫他再加修四念处的止观,我说你一定要修四念处,你一定要把你过去造作淫欲的心熄灭下来。甚至于遇到男女的境界,能够不起淫业,就是恶念的相续被你调伏。后来他照着做,他一方面忏悔,外假坛仪。一方面内资理观,呵责淫欲心的过患。果然,他有一天作梦见到好相。他梦到他吐出秽物,在那个地方洗澡,洗的很干净。所以说这个大乘的取相忏要见到好相的关键,你的心要改变。如果你的心的等流心,恶念没有停下来,肯定见不到好相。他这个跟前面的作法忏不同,作法忏把仪轨念一念就完了,恶念的相续没有断,也无所谓。因为作法忏,它是一个事相的忏法。取相忏,有一点理观的意思。这个理观跟后面的理观还不太一样,它没有像后面的理观,观的那么深,只是观到他的过患,用呵责的方式使令他的恶念停下来。

  

「理忏-无生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理忏的对象是针对于有智慧的人,通达教理的人。特别是法华忏、方等忏,在忏悔之前,要研究很多的大乘经典,明白诸法实相才可以的。它的对象不像前面的责心忏、作法忏、取相忏,每一个人都可以修。它有一定的教理的基础。则多方便,它有很多的方便,诵经、持咒,都可以。随所施为,恒观「无性」。理忏跟前面的事忏不同。事忏是针对已经造做的罪业,它的所缘境是针对于罪业,或者呵责、或者作法、或者取向来消灭。理忏是针对于能犯的心,从罪的根本。所以说他在修忏的时候,他要理观的。观察他这一念心是剎那剎那生灭的,生灭的本质当中,找不到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它是恒常随顺因缘而变化的。从无常当中,悟入到空性,观察到内心当中那一个清净的本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个不生不灭清净光明的本性。这个就是理忏。

  

这个理忏它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平常的心情,认为我们这一念心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有我去造罪业,有我去得果报。这样的思考,会使令我们的罪业非常的坚固,很难忏除清净。如果今天能够透过佛法的智慧,能够深观诸法实相,看到我们内心当中最深的那个本来面目,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时候就能够把我们那个无量无边的罪业,从根本动摇。原来业性是本空的,原来所谓的罪业,也是因缘所生,如梦如幻。道宣律祖他也说,灵芝律师也提到这个观念,理忏不能单独存在,一定要跟前面的事忏配合。事忏就像一个人的脚,理观是一个人的眼睛,目足双运。我们如果只是从事忏,那效果就差很多。能够在事忏当中、拜八十八佛当中、修习忏法当中,能够深观诸法实相,能够观察到我这一念心是清净本然。能造的心是清净本然,所造的业也是如梦如幻,能造所造性空寂。这个时候在灭罪,就有很大的力量,很大的力量。这个地方理忏,他要配合事忏来操作的,如目足双运。

  

我们修净土的人啊,理观也是很重要的。带业往生,凭什么带业往生呢?如果你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过去所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如梦如幻。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带业往生,凭这一点。就凭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对往生就有信心。如果你认为这个罪业都是真实的,你这个信心很难建立起来,就很难建立起来。就使令你这一念心跟阿弥陀佛之间就有障碍,那个无量无边的罪垢,就障碍你跟弥陀感应道交。理观对于你突破障碍,不管是你站在灭罪的角度,不管你站在跟弥陀感应道交的角度,都非常重要。这个理观的问题,理观的生起不容易,它就是难在要长时间的研究经论。你看大乘的止观跟小乘的止观不同,小乘的止观都是从事相,你注意丹田,注意呼吸,不用看经典,也随时可以修,修个七日禅、一日禅,马上去就能够得到寂静。大乘止观为什么困难呢?你看唯识止观,天台止观,你起码要三年的经论基础,你才有资格修行。因为大乘的止观,它深观诸法实相,你没有前面的教理基础,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操作。所以大乘佛法后来传承很快就断掉?因为他在修观的时候,前方便很重要,通达教理,这件事不容易,但这件事又非常重要。不管站在净土法门的角度,不管站在感应道交的角度,这个理忏都很重要。忏悔,有事相的修行,理相的观察。有事修、有理观,如目足双运,能够灭罪。

  

  

《佛法修学概要 十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