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十六▪P4

  ..续本文上一页我的原则。他就如实的把受贿赂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讲出来。讲出来的时候,其他的十二个职员就很生气,联合起来就诬告,我们都一致认为其实这件事情都是站长做的,我们都没有参与。调查员也是一个胡涂人,就听信这十二个人的话,就把十二个人放了,把站长扣押起来,送到法庭去,控告他贪污。这位站长因为讲真实话以后,就被关起来,准备被宣判。这个时候他的太太,看到这个情况就带着他的家人离他而去,他的财产被充公,整个家庭被查封。他那时候还是非常沮丧,但是他还是坚决我从头到尾不打妄语的诺言。开庭那一天法官就审查他的案子,再把他问一次,他也是如实如实的讲出来。这个法官就很惊讶说,为什么你讲的话这么真实呢?都不打妄语。他说:因为我的师父告诉我不能打妄语。你师父是谁呢?原来这位法官也是他师父的皈依弟子,法官就很感动,看他的情况就知道这个罪不是很重,而且都是真实语,就把他给释放了。其他十二个人打妄语,全部抓起来入狱了。他逃过这牢狱之灾以后,有一天他在树下睡午觉的时候,在第三个月结束的最后一天。政府官员来通知他说,你往生的父亲,过去留一块很大的土地,但是这个土地没有好好的过户,被政府错误的征用,征用了好几年。政府为了补偿这个过失,花了一百万卢币,来作补偿,然后把这块土地归还给你。这个时候呢这个站长一下子就变得很有钱,他的太太因为这样子也回来了,又要跟他恢复感情。这个时候站长就思惟,我只是持了三个月的不妄语戒,什么戒都没有持,就持不妄语戒而已。我就躲过牢狱之灾,得到一百万卢币,有得到一块土地。如果我能尽形寿的不妄语,那是一个什么境界呢?后来他就把这个钱财分给他的妻子,分给他的儿子,全部不要了,他就出家了。他想要看看尽形寿的受持不妄语戒是个什么样的功德?

  

佛法讲善业跟恶业。就是说虽然我们持不妄语戒的时候,乃至于持前面杀盗淫妄戒的时候,我们在现实,人生的官场会暂时失去一些利益,但是你那持戒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反过来说,你因为保护你一时的利益而犯戒,但是你以后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德瓶一样,我们有功德宝瓶,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犯戒之人一切皆失。你把德瓶打破了以后,你的功德破坏以后,所有的东西还是会失掉的。得生人天,乃至佛果。这样的善业他不断的前进,乃至于成就佛道为止。

  

庚五、不饮酒

  

前面的四条戒是性罪,饮酒戒是遮罪。性罪的意思就是说前面的杀盗淫妄,它的体性就是一个恶法,不管佛陀是不是制戒,只要你犯到以后,就有罪过,叫性罪。它的体性就是一个罪恶。第五个饮酒戒,它是遮罪,它的体性不是罪恶,但是它引生罪恶。就是说,虽然它不是罪恶,但是你去造做这件事情,它引生罪恶,所以佛陀遮止,是遮罪。佛陀为了要保护前面的性罪,所以遮止。

  

辛一、解释名义

  

「凡具酒色、酒香、酒味、饮之能醉人者,名之为酒。」

  

酒的定义是说,它的色香味都有酒的成份。酒色、酒香、酒味,套句现在的话就是有酒精成份,不管它是水果酿制、是稻米酿制的,只要发酵过,有酒精成份的,都叫做酒。

  

辛二、具缘成犯

  

饮酒有三种因缘,第一个是酒。你所面对的境界是酒。第二个、没有重病的因缘。你没有重大疾病的因缘。第三个、饮咽犯。酒戒的成就,要吞下去才犯。嘴巴漱漱口,把它吐出来是不犯的,一定是要吞进去。吞进去才犯的。就是说只要是酒,不管你的动机是什么。

  

不管八关斋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除了四重戒法以外,都不管你动机的。就是只要是这样的境界,做成就就犯。

  

辛三、犯戒轻重

  

「凡具酒色、酒香、酒味,饮之能醉人者-中品可悔罪。」「凡作酒色、酒香、酒味,饮之不能醉人者-下品可悔罪。饮而未咽-下品可悔罪。」

  

酒醉的轻重是从酒精成份的轻重,酒精成份比较重的,烈酒,罪就比较重。它能够使令你醉。有一种酒,它的酒精成份比较淡薄,你喝再多,都不会醉的,这个是下品可悔罪。饮而未咽。你饮一饮,到了嘴巴的时候后悔了,把它吐出来,这个也是下品可悔罪。

  

辛四、开缘情况

  

「食中不知有酒误饮」,你在吃饭的时候,你去受人家应供,居士把这个酒放在里面前了,你也不知道里面有酒,这不犯。从你知道以后,你应该停止。如果你知道以后再喝,那就犯了。在一种不知的情况是不犯的。

  

「以酒煮物,已失酒性。」酒经过你煮了以后,它已经失去酒精成份,酒精成份已经蒸发了,不犯。

  

「病时余药治不瘥,以酒为药。」病很重,必须以酒作药引,除了酒以外没有东西可以取代,这是不犯的。因为治病嘛!重病的因缘。

  

「以酒涂疮」,你用酒来作消毒,不是拿来喝的。这是不犯的。你不是拿来喝的。

  

酒戒的制戒姻缘,我们可以说一下,佛在世的时候,周利盘陀伽,他的心思很散乱。他出家以后,他的师父告诉他一个偈颂,百日不能成诵,一百天都背不起来。一个四句偈,百天都背不起来。后来佛陀告诉他修数息观,把心给专注了,从呼吸当中思惟无常无我,成就阿罗汉道。有一天,他到支提国游化,这个国家在河边住了一只毒龙,这个毒龙非常凶猛,旁边的人只要一靠近他,所有的动物就被他吃掉。鸟从他上空飞过去,他用毒液一喷毒,就把对方给毒死。大家就不敢靠近他,但是那条河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交通道路,大家就很苦恼。周利盘陀伽知道以后,他就到那个地方去,毒龙一闻到人的衣服味道,就知道有人来。看到一位比丘在那里打坐,就用火喷周利盘陀伽。周利盘陀伽,他入火功三昧,他身上也是出火,保护自己。这只毒龙用神通力从虚空降下很多的毒蛇,毒蝎、毒蛇从空而降。周利盘陀伽就把毒蛇、毒蝎,变成莲花掉下来。所以这个神通看得出来,外道的神通比不上圣人。圣人的神通,他里面有无漏的戒定慧。所以说神通高的人,能够把神通低的人的东西加以变化。你变成什么,我可以把你的东西再加以变化。神通低的人不可以,你不可以改变对方。最后这条毒龙就没有力量,神通使完以后,身体就很虚弱。周利盘陀伽就变一只小虫,小毛毛虫,从他的眼睛跑进去,从鼻子跑出来。从鼻子跑进去,从耳朵跑出来,这个是很痛苦,它就说,我皈依你,我皈依你。周利盘陀伽就说,你不要皈依我,你皈依佛陀。皈依佛陀有什么好处呢?周利盘陀伽就为他说四圣谛,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因缘所生法。告诉毒龙说,你今生会变毒龙,是你过去的瞋心。你今天再不改正你的坏习惯,以后会堕落的更厉害,永远不能够解脱。毒龙听了以后,恶心就消灭了,就不再伤人。不再伤人以后,道路就通畅,大家就很高兴。有一位女居士为了感恩周利盘陀伽,就准备很多的饭菜,准备了一个黑酒。周利盘陀伽吃饭的时候,口渴就把黑酒一口就喝光。喝光的时候,回到寺庙,走到一半就醉倒在地上,衣钵掉了满地,醉倒在地上。佛陀跟阿难尊者经过的时候,佛陀就明知故问说,这个人是谁呢?阿难尊者说,这个人是周利盘陀伽。这个人是不是前几天降服毒龙的那个周利盘陀伽?说,是的。佛陀就昭告所有的比丘,说,你看周利盘陀伽,他清醒的时候能够降服毒龙,喝了酒以后,连一只哈蟆都不能降服。佛陀因此而制戒。

  

酒本身虽然不是过失,但是你饮用以后,会使令你心智猖狂。会使令你失去理智,你就很容易造杀盗淫妄的罪。所以佛陀制酒戒,来保护前面的四条戒,是这种情况的。前面五戒的正式戒相说完了。

  

己二、忏悔方法

  

先解释忏悔。「忏」,此心已往犯。就是说它是针对于往犯,就是你过去所造的罪业的一种修持,此心已往犯,它是针对于过去的。「悔」指断未来非。是针对于你未来的过非的一种止断,立誓不再造作。忏是针对于已经造作罪业的一种修持。悔是针对于将来要发生的过非的止断。两个地方不太一样的。

  

忏悔的方法,这当中分成两段,先看忏悔的意义,再正式说明忏悔的方法。

  

为什么要忏悔呢?先看犯罪的果报。我们在杀盗淫妄当中的四根本戒,犯到以后,它所形成的果报有两个。

  

「一、习果。二、报果。」「习」,是一种等流习气。就是「染心相续,辗转增盛。」

  

基本上我们在造罪的时候,由意乐而产生加行,乃至于到究竟。意乐就是一种等流习性,染污心。杀生,你的染心就是一种瞋心。偷盗就是盗心。淫欲是一种贪染心。妄语是欺诳心。你造作这个罪业以后,染污心的势力相续而不断绝,乃至于在你的心中辗转增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就是一种恶的等流习性。换句…

《佛法修学概要 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