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十六▪P4

  ..續本文上一頁我的原則。他就如實的把受賄賂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講出來。講出來的時候,其他的十二個職員就很生氣,聯合起來就誣告,我們都一致認爲其實這件事情都是站長做的,我們都沒有參與。調查員也是一個胡塗人,就聽信這十二個人的話,就把十二個人放了,把站長扣押起來,送到法庭去,控告他貪汙。這位站長因爲講真實話以後,就被關起來,准備被宣判。這個時候他的太太,看到這個情況就帶著他的家人離他而去,他的財産被充公,整個家庭被查封。他那時候還是非常沮喪,但是他還是堅決我從頭到尾不打妄語的諾言。開庭那一天法官就審查他的案子,再把他問一次,他也是如實如實的講出來。這個法官就很驚訝說,爲什麼你講的話這麼真實呢?都不打妄語。他說:因爲我的師父告訴我不能打妄語。你師父是誰呢?原來這位法官也是他師父的皈依弟子,法官就很感動,看他的情況就知道這個罪不是很重,而且都是真實語,就把他給釋放了。其他十二個人打妄語,全部抓起來入獄了。他逃過這牢獄之災以後,有一天他在樹下睡午覺的時候,在第叁個月結束的最後一天。政府官員來通知他說,你往生的父親,過去留一塊很大的土地,但是這個土地沒有好好的過戶,被政府錯誤的征用,征用了好幾年。政府爲了補償這個過失,花了一百萬盧幣,來作補償,然後把這塊土地歸還給你。這個時候呢這個站長一下子就變得很有錢,他的太太因爲這樣子也回來了,又要跟他恢複感情。這個時候站長就思惟,我只是持了叁個月的不妄語戒,什麼戒都沒有持,就持不妄語戒而已。我就躲過牢獄之災,得到一百萬盧幣,有得到一塊土地。如果我能盡形壽的不妄語,那是一個什麼境界呢?後來他就把這個錢財分給他的妻子,分給他的兒子,全部不要了,他就出家了。他想要看看盡形壽的受持不妄語戒是個什麼樣的功德?

  

佛法講善業跟惡業。就是說雖然我們持不妄語戒的時候,乃至于持前面殺盜淫妄戒的時候,我們在現實,人生的官場會暫時失去一些利益,但是你那持戒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反過來說,你因爲保護你一時的利益而犯戒,但是你以後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就像德瓶一樣,我們有功德寶瓶,持戒之人所求如願,犯戒之人一切皆失。你把德瓶打破了以後,你的功德破壞以後,所有的東西還是會失掉的。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這樣的善業他不斷的前進,乃至于成就佛道爲止。

  

庚五、不飲酒

  

前面的四條戒是性罪,飲酒戒是遮罪。性罪的意思就是說前面的殺盜淫妄,它的體性就是一個惡法,不管佛陀是不是製戒,只要你犯到以後,就有罪過,叫性罪。它的體性就是一個罪惡。第五個飲酒戒,它是遮罪,它的體性不是罪惡,但是它引生罪惡。就是說,雖然它不是罪惡,但是你去造做這件事情,它引生罪惡,所以佛陀遮止,是遮罪。佛陀爲了要保護前面的性罪,所以遮止。

  

辛一、解釋名義

  

「凡具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醉人者,名之爲酒。」

  

酒的定義是說,它的色香味都有酒的成份。酒色、酒香、酒味,套句現在的話就是有酒精成份,不管它是水果釀製、是稻米釀製的,只要發酵過,有酒精成份的,都叫做酒。

  

辛二、具緣成犯

  

飲酒有叁種因緣,第一個是酒。你所面對的境界是酒。第二個、沒有重病的因緣。你沒有重大疾病的因緣。第叁個、飲咽犯。酒戒的成就,要吞下去才犯。嘴巴漱漱口,把它吐出來是不犯的,一定是要吞進去。吞進去才犯的。就是說只要是酒,不管你的動機是什麼。

  

不管八關齋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除了四重戒法以外,都不管你動機的。就是只要是這樣的境界,做成就就犯。

  

辛叁、犯戒輕重

  

「凡具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醉人者-中品可悔罪。」「凡作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不能醉人者-下品可悔罪。飲而未咽-下品可悔罪。」

  

酒醉的輕重是從酒精成份的輕重,酒精成份比較重的,烈酒,罪就比較重。它能夠使令你醉。有一種酒,它的酒精成份比較淡薄,你喝再多,都不會醉的,這個是下品可悔罪。飲而未咽。你飲一飲,到了嘴巴的時候後悔了,把它吐出來,這個也是下品可悔罪。

  

辛四、開緣情況

  

「食中不知有酒誤飲」,你在吃飯的時候,你去受人家應供,居士把這個酒放在裏面前了,你也不知道裏面有酒,這不犯。從你知道以後,你應該停止。如果你知道以後再喝,那就犯了。在一種不知的情況是不犯的。

  

「以酒煮物,已失酒性。」酒經過你煮了以後,它已經失去酒精成份,酒精成份已經蒸發了,不犯。

  

「病時余藥治不瘥,以酒爲藥。」病很重,必須以酒作藥引,除了酒以外沒有東西可以取代,這是不犯的。因爲治病嘛!重病的因緣。

  

「以酒塗瘡」,你用酒來作消毒,不是拿來喝的。這是不犯的。你不是拿來喝的。

  

酒戒的製戒姻緣,我們可以說一下,佛在世的時候,周利盤陀伽,他的心思很散亂。他出家以後,他的師父告訴他一個偈頌,百日不能成誦,一百天都背不起來。一個四句偈,百天都背不起來。後來佛陀告訴他修數息觀,把心給專注了,從呼吸當中思惟無常無我,成就阿羅漢道。有一天,他到支提國遊化,這個國家在河邊住了一只毒龍,這個毒龍非常凶猛,旁邊的人只要一靠近他,所有的動物就被他吃掉。鳥從他上空飛過去,他用毒液一噴毒,就把對方給毒死。大家就不敢靠近他,但是那條河又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通道路,大家就很苦惱。周利盤陀伽知道以後,他就到那個地方去,毒龍一聞到人的衣服味道,就知道有人來。看到一位比丘在那裏打坐,就用火噴周利盤陀伽。周利盤陀伽,他入火功叁昧,他身上也是出火,保護自己。這只毒龍用神通力從虛空降下很多的毒蛇,毒蠍、毒蛇從空而降。周利盤陀伽就把毒蛇、毒蠍,變成蓮花掉下來。所以這個神通看得出來,外道的神通比不上聖人。聖人的神通,他裏面有無漏的戒定慧。所以說神通高的人,能夠把神通低的人的東西加以變化。你變成什麼,我可以把你的東西再加以變化。神通低的人不可以,你不可以改變對方。最後這條毒龍就沒有力量,神通使完以後,身體就很虛弱。周利盤陀伽就變一只小蟲,小毛毛蟲,從他的眼睛跑進去,從鼻子跑出來。從鼻子跑進去,從耳朵跑出來,這個是很痛苦,它就說,我皈依你,我皈依你。周利盤陀伽就說,你不要皈依我,你皈依佛陀。皈依佛陀有什麼好處呢?周利盤陀伽就爲他說四聖谛,苦集滅道,四聖谛法,因緣所生法。告訴毒龍說,你今生會變毒龍,是你過去的瞋心。你今天再不改正你的壞習慣,以後會墮落的更厲害,永遠不能夠解脫。毒龍聽了以後,惡心就消滅了,就不再傷人。不再傷人以後,道路就通暢,大家就很高興。有一位女居士爲了感恩周利盤陀伽,就准備很多的飯菜,准備了一個黑酒。周利盤陀伽吃飯的時候,口渴就把黑酒一口就喝光。喝光的時候,回到寺廟,走到一半就醉倒在地上,衣缽掉了滿地,醉倒在地上。佛陀跟阿難尊者經過的時候,佛陀就明知故問說,這個人是誰呢?阿難尊者說,這個人是周利盤陀伽。這個人是不是前幾天降服毒龍的那個周利盤陀伽?說,是的。佛陀就昭告所有的比丘,說,你看周利盤陀伽,他清醒的時候能夠降服毒龍,喝了酒以後,連一只哈蟆都不能降服。佛陀因此而製戒。

  

酒本身雖然不是過失,但是你飲用以後,會使令你心智猖狂。會使令你失去理智,你就很容易造殺盜淫妄的罪。所以佛陀製酒戒,來保護前面的四條戒,是這種情況的。前面五戒的正式戒相說完了。

  

己二、忏悔方法

  

先解釋忏悔。「忏」,此心已往犯。就是說它是針對于往犯,就是你過去所造的罪業的一種修持,此心已往犯,它是針對于過去的。「悔」指斷未來非。是針對于你未來的過非的一種止斷,立誓不再造作。忏是針對于已經造作罪業的一種修持。悔是針對于將來要發生的過非的止斷。兩個地方不太一樣的。

  

忏悔的方法,這當中分成兩段,先看忏悔的意義,再正式說明忏悔的方法。

  

爲什麼要忏悔呢?先看犯罪的果報。我們在殺盜淫妄當中的四根本戒,犯到以後,它所形成的果報有兩個。

  

「一、習果。二、報果。」「習」,是一種等流習氣。就是「染心相續,輾轉增盛。」

  

基本上我們在造罪的時候,由意樂而産生加行,乃至于到究竟。意樂就是一種等流習性,染汙心。殺生,你的染心就是一種瞋心。偷盜就是盜心。淫欲是一種貪染心。妄語是欺诳心。你造作這個罪業以後,染汙心的勢力相續而不斷絕,乃至于在你的心中輾轉增盛,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就是一種惡的等流習性。換句…

《佛法修學概要 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