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十六▪P3

  ..续本文上一页,舍其有所得心,精求真正出要,方免沉坠耳!」

  

有时候我们的功夫,或者念佛、或者持咒,稍稍得力,内心当中佛号,或者作意一现前的时候,内心当中一片寂静,明了寂静,寂静明了,一切的烦恼,一切的妄想,暂时不活动。但是我们不知道法相,我们也不知道修行的位次,我们以为我们成就圣果、成就圣道,甚至于你把它表达出来,我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内心当中本无欺诳之心,因为你是在不知法相的情况之下讲出来的,并没有要欺诳他人的意思,这个叫增上慢。这是我慢的一种,慢心把你自己增上,你自己没有那么好,把你自己讲那么好,叫增上慢。这种情况不失戒体,因为你没有这样的意乐,没有打妄语的动机,没有欺诳心。但是这件事情也不能够这样子就算了,然须请教师长先达抉择是非。那么你这个时候你应该请教师长,明白教理,明白法相的师长来为你抉择是非,看你现在的境界是什么境界。对于前面的话要殷勤悔过,舍其有所得心,对于你所说有所得的境界,要舍掉。精求真正出要,方免沉坠耳!要走上正途,才能避免走道三恶道去。

  

《小止观》智者大师的四禅波罗蜜说:我们修行,我们慢慢的用功,对于心中法宝的相应程度,会慢慢、慢慢的由浅转深,念佛的时候,佛号会越念越清楚,越念越有力量,甚至于会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智者大师警告我们,千万不能跟别人讲。就是说我们对于信徒,对于一般的同参道友,可以讲佛法,佛法怎么修行?它的理论是什么?修行的位次是什么?都可以。你尽量避免讲到你个人的证量,个人的证量尽量不要表达出来,为什么?这当中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你讲出来,除非你讲的跟你的修行位次要完全符合,你多讲一分也不对,少讲一分也不行,你要讲的跟你实际情况完全一样,这就不容易。你讲多了,让别人领解,这个有过失,讲少了也不行。这是第一个理由,因为你很难把你的境界讲的很清楚,很容易让对方产生误解,误会你成就圣道了。容易以凡慢圣。第二个、你讲出来以后,你的功夫很快就退失掉。所以我看有人打佛七,也没人告诉他,他也不知道,打佛七的时候,他功夫相应的时候,看到很多莲华,什么什么的?这都是好现象。但是他很容易站出来跟大家讲,当然这样子有点好处,增加大家的信心。但是他讲出来以后,他肯定下一枝香这个境界消失掉,以后很难再出现。就是说你修行有什么好的境界,你讲出来,这种境界肯定退失掉。除非你成就圣道,不退转,位不退。只要没有成就圣道,还是有为法,你讲出来,下次打坐,这个境界就再也不出现。智者大师提醒我们,我们平常在抉择法义的时候,讨论佛法都可以,按照佛法的内涵讲,尽量避免讲到你个人的果证。第一个、他弄得不好很容易打大妄语。第二个、你讲了以后对你自己非常不利。你讲了以后,你这个功夫很快退失掉,会破坏你的功德的。所以值得我们注意的,你自己知道就好。有一种情况就是说,你可以私下请教你的善知识,把你修行的内涵跟他讲,看这样子对不对。私下请教善知识,为了抉择是非,那是可以的,这种情况是可以的。

  

(二)小妄语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言了了、前人领解-中品可悔罪。若言不了了,前人未解-下品可悔罪。」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都是小妄语。你讲的很清楚,对方可领解,这都是中品可悔罪。讲的不清楚,或者是前人未领解,两个里面有一个就是下品可悔罪。

  

辛四、开缘情况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你现在是为人家解释证果的修行位次,你并没有牵涉到你个人的果证。我并没有说我自己的修行位次,我只是告诉你佛法的内涵是什么?这个是不犯的。

  

「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你本来是讲其它的事情,当然没有欺诳的心,但是讲的时候讲错了,讲到证果的事情。这个是不犯的,因为你没有欺诳心。这是失误,误说。

  

「戏笑说」大家开玩笑,我说我初果,你说你二果。我自己明白你在开玩笑,对方也明白你在开玩笑,这情况是不犯的。藕益大师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说之仪轨故也。」不犯是不犯根本,那是方便罪,轻罪是犯到了,这个不是一个言说的正式仪轨。言说不应该有戏笑的情形。

  

「狂乱坏心」这个是不犯。

  

妄语戒另外有一个开缘,在藕益大师的《五戒相经笺要》。他提到一个方便妄语。方便妄语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要救拔有情众生的命难,而打妄语。要了救拔有情众生的命难。譬如说,你到山上去看到一只小白兔,匆忙的跑到东方去了。后面有一个猎人拿一枝枪跑过来,问你说,看到小白兔没有?你很明显的知道,这个猎人是要杀小白兔的。我有看到啊!到那里去了?他往西方去了。你指示另外一个方向。虽然你这个时候是心口相违,你心中很清楚这个小白兔是往东边走,但是你表达是表达他往西边走,这种情况是不犯的。虽然心口相违,但是你内心当中没有个人的名利心,你这个动机是为了要救拔有情的命难,因为我要讲真话的话,对方有生命危险。所以说站在救拔有情众生的命难之下,这个时候,藕益大师说,不但是不犯,而且多诸功德。还有功德,因为你是用慈悲心打妄语。为救拔有情的命难而打妄语。

  

第二个、为摄受众生归信三宝。你为了使令众生归信三宝的情况之下,打了一些方便妄语,这也是不犯,因为要成就他的善根。前面的一条是要救拔众生的色身,第二个是救拔众生的法身慧命。法身。这两种情况都是为了利益有情,所以他不犯。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的缘故,所以不犯。

  

辛五、持犯得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多被毁谤。二、为他所诳。」打妄语的人,经常打妄语讲一些不真实的言词,你以后的生命当中很容易被毁谤。这件事情你根本就没做,但是别人就很容易诬赖你说是你做的。你很容易被人家说一些不真实的毁谤的情形。第二个、为他所诳。你很容易会遇到一些不老实的人来欺骗你,你很容易被骗。这跟妄语有关系,很容易就被人家欺骗,这个也是一种妄语的余报。

  

持不妄语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他的果报是人天果报,乃至于成就佛道。

  

「余报-一、发言信重。二、言无误失。」「发言信重」,我们经常讲真实语,我们讲出来的话特别有威德力。我之前在高雄看到一对夫妇,一对信徒。他们俩位夫妇带着他们的儿子出来,他儿子很调皮,东跑西跑。她先生叫他坐好,她儿子对她先生的话不当一回事。但是母亲一出声就他儿子坐好,这个儿子就乖乖的坐好。我当时很疑惑,其实他母亲讲话也不是很凶,她只是很正经的跟他讲坐好,他就坐好。后来我发觉这当中有一点差别。就是一路上,她的先生喜欢讲那些戏论的言词,喜欢开玩笑。虽然他相信三宝,但是喜欢讲不伤大雅,开开玩笑的话,大家开心。但是他太太话不多,不讲话则已,一讲话就是言之有物。所以这当中就有一些差别,你一天到晚讲一些戏论的话,你这个戏论的话讲多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呢?你讲的话没有人相信你,你有讲等于没有讲。有些人讲话的时候特别的谨慎,他不讲那些戏论的话,这个时候呢这个人讲的话特别有威德,就是有一种力量在里面,他讲的话大家就会相信,大家就会照着做。他就是有这样的功德,发言信重。大家能够生起信心,生起尊重之心。

  

「二、言无误失」

  

他讲话不会有差错。不会有些人讲话就会被人家误会。他本来要表达这个意思,这个七讲八讲被人家误会以为这个意思。经常会有误失的情况。能够持妄语戒的人,讲话不会有误失的情形。

  

这个不妄语戒,我讲一个小故事,这故事是发生在印度的一个真实情况。这故事是出自于《大自在喜马拉雅山》,一本书。这本书是作者跟师父一起修行的情况,把师父教化弟子的情况记载下来。他的师父是山卡拉教派的修行人,现在已经往生了。有一天这位作者陪他师父到车站,这个站长是他师父以前的皈依弟子。站长看起来很不安,说:师父,我最近给人家算命,算命先生说我最近会有牢狱之灾,我现在心情很不安,怎么办呢?请师父开示我一个修行方法,我一定会好好的遵守,能够躲过这个牢狱之灾。他的师父是有神通力的,看他的意思,他的师父是一个成就圣道的圣者,看他里面那本书的内涵。印度的修行人就说了,你从现在开始,你三个月都不要打妄语,你遵守这个规则,你一定能够逃过牢狱之灾。徒弟对上师有信心,好,我遵守这个原则。这次以后就开始不打妄语。到了第十三天就发生一件事情,因为整个站从下到上经常收受贿赂,有一个调查员听到风声,来调查曾经有过贿赂的事情。过去的情况他们就打妄语,从下到大,大家都打妄语。这调查员一一的问,问到站长的时候。站长就想,我答应我的师父三个月不打妄语,我要遵守…

《佛法修学概要 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