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学概要 十五▪P3

  ..续本文上一页生戒,瞋的习性会慢慢的淡薄。对修止观,尤其是修禅定有很大的帮助。

  

问:

  

答:在梦中是不能构成杀戒,杀戒是要在清醒的时候。要有一个观念,若以怨止怨,是怨终不止。就是说人跟人之间的问题,决定不是用瞋心能够解决的,你一定要知道这个观念。我们过去跟冤亲债主结下恶因缘,我们绝对不能说,你要来杀害我,我也要害你,那这个怨生生世世都解不开,一定是要以慈悲心,念佛。其实你那时念佛,肯定没事,这个时候显然要忏悔,忏悔业障。梦中所作业,梦中的时候业是很薄弱的,他不能构成罪行,不管杀盗淫妄都不犯戒的。在律上,梦中是不结罪的。不过佛陀的意思,你起来的时候,你要忏悔。

  

问:

  

答:如果没有生命体,主要是有情命,要有神识投胎。这里的破卵指的有情。杀罪的定义是断有情命。你在《楞严经》上看,不能吃动物的东西,不管他的肉、蛋、他的血,因为你跟他结恶缘,虽然不构成杀生,但是结恶缘。如果从声闻戒的角度来看,他是不结罪的,所以声闻戒他允许你吃肉,吃三净肉,吃蛋都可以。在声闻戒,只要你不亲自去杀、不闻杀、不为自己而杀。菩萨戒,佛陀是制断一切的众生肉都不能吃,不管你是不是杀他都不能吃。菩萨戒强调的是慈悲心。吃肉吃久也会伤害你的慈悲心。鸡生蛋不是给人吃的,是人把牠拿来吃,他的目的不是给人吃的。你吃他的东西跟他结恶缘,严格说你吃蜂蜜都结恶缘,他的蜂蜜不是给你吃的,他是要养他的下一代。蜜蜂的蜂蜜是要给他的儿子吃的。所以说要以《楞严经》的观念,牛奶都少喝,因为他牛奶不是给人吃的,是我们把他抢过来吃。牛奶是给小牛吃的。他不犯戒,但是你跟他结下一个恶因缘,在律上是不犯戒。吃牛奶跟吃蛋在律上是不犯戒,但是你吃他的肉,就犯到菩萨戒。

  

欲乐、加行、究竟。究竟是说这个事情作圆满,杀生,这个人死亡。偷盗,举离本处。加行是说你采取很多的方法,采取行动叫加行。

  

问:

  

答:如果是因缘具足的时候,父精母血的和合,当下就入胎。入胎的时候虽然他是一个小的硬块,但是他已经是有情了,他是个有情,有神识。只要有神识,这就是有情。虽然他看起来还不是个人,但他是有情。有时候有特例,还会夺胎。特例就不讲,以一般来说。总之,杀生的定义,他只要是一个有情,是一个有神识的东西,你断绝他的生命就是杀生。他神识什么时候进去,不知道。但是只要神识进去,神识进去主要一个特色,他有温度了。《成唯识论》说: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有阿赖耶识的神识进去,这个东西就会有温度。寿卵识,寿命,卵就是温度,识是神识。这三个是有一个就有两个,三个一定和合,寿卵识互相和合。这个东西已经是有温度,有神识,一定是有情。你断绝他的生命就构成杀生的条件。

  

庚二、不偷盗

  

辛一、解释名义

  

「不与而取他物,名为偷盗。」偷盗的定义就是说不与。主人并没有给我们,而我们主动取用他人的财物,这就是偷盗。取他物,他物主要是指有主物,有主人的财物。

  

「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诳取、抵债不还、偷税、冒渡等,令前人失物,并名为盗。」

  

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就是你所面对的境界就是一个有主物。有主物的意思就是有主人的财物,简别他不是无主,他是有主的。

  

「有主物在律上提出三点,第一个、三宝物。」这是佛的东西,譬如说,供佛的香花灯烛,幢旛等等,这是供养佛陀的,佛物。第二个法物。供养法宝的,经架、盖经布等等。第三个供养僧众的,属于僧物。你偷盗三宝物罪特别重。「第一个理由、体通十方。」因为三宝的东西他的体性通于十方,譬如说,供养大众师,所有大众师都有份的,他的体性是通于十方的三宝。「第二个、众生慧命所依。」僧团的三宝物是所有住众法身慧命依止这个东西道业才能增上。譬如说,我们依止拜佛用的蒲团,诵经有经架,众生无漏的戒定慧的法身慧命,是依止这个才能成就,你把他盗取了,破坏他的法身慧命,这过失可重了。

  

「第三个、清净心所成。」这种东西都是十方信施那一念清净的信心供养所成就,所以你偷盗三宝物罪就很重,非常的重。在律上说,偷三宝物很难很难忏悔,不容易忏悔。因为它体通十方,众生慧命所依,清净心所成,所以你偷盗了以后,这个罪性很难忏悔清净,所以这个要小心啊。

  

「第二个、人物。」人指的是人道的众生,他的物品。「结重」有主物,主是指谁呢?指人,就是重戒。

  

「第三个、非人物。」这个主是指谁呢?非人。非人包括两种,第一个是鬼神物。人家供养土地公的,这是鬼神。第二个、畜生。狗或者是鸟。非人物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有主-望主结重。第二个、无主-望非人结轻。」如果这土地公是没有人的,在荒山野外,根本是没有人的,可能那个主人已经死掉了。这个是一个没有主的土地公,人家供养土地公,你把它偷来吃了,如果是无主,你就对望的鬼神结轻罪。如果这个土地公是有主人的,是系属于某一个人的,你偷取土地公里面的东西,望着这个人结重,因为它是系属某一个人。譬如说一只狗。他的颈上有一条项链,你把狗的项链抢过来。如果这只狗是有人养的,你对望的这个主人结重罪,因为你偷了他的狗,你对望的主人结罪。如果这只狗是只野狗,那你面对的是只狗,对望的结轻罪。他的有主物结重的情形,主要是约人,还有约三宝,那就特别重。

  

人是重,三宝是特重。故所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这是总说,以下别示,是怎么盗取法?

  

若自取-你亲自去盗取。

  

教他取-你自己没有取,你教他人去取,用讲话或者用书信去取。

  

方便取-财物自来,方便夺取。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间跑到你的寮房来了,你知道这个东西是谁的,但是怎么会跑到我的寮房里面来,干脆顺手牵羊,拿过来,这教方便取。财物自来,既然你来了,我就收下吧。

  

咒取-用咒术驱使鬼神去夺取,在印度特别多这种情况,用咒术驱使鬼神去什么地方拿什么东西过来,能驱使的人也是犯盗罪。

  

因寄取-你受别人的寄托物品,但是你不还他,或者是以少抵多。人家寄你五千块,你说人家只寄你三千块。

  

迷惑取-你用权巧的言词,使令对方迷惑而夺取。你很会讲话,讲的对方很高兴,结果你是把它盗取过来,用言词使令对方迷惑而夺取。

  

诳取-你用欺诳的骗术来夺取。金光党用钞票,第一张是一千块,最后一张是一千块,中间都是白纸,用一种诳术来夺取。

  

抵债不还-欠债不还。

  

偷税-漏税。

  

冒渡-你假借他人的名义而获得利益,这当中包括盗版的计算机软件或者是CD、录像带等等,都属于冒渡。

  

总之使令由主人失去他应有的利益,都称为盗。就是说这件事情是系属于某一个人的,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你以盗心来取用,都是属于盗戒所受摄。

  

辛二、具缘成犯

  

「盗戒具六缘成犯-一、他物。二、他物想。三、起盗心。四、兴方便。五、直五钱。六、离本处。」

  

我们也是分成三段来解释,欲乐、加行、方便

  

从欲乐来说,盗戒的成就第一个、一定要有偷盗的心。第二个、你所面对的境界是一个他人的财物,是一个有主人的财物。而且是他物想。你心中很清楚,这个是他人的财物,或者有一点疑惑也是属于。他物想或者他物疑都是属于欲乐。你在欲乐当中你有盗心,面对他人的财物,你心中也知道这是他人的财物,这是构成欲乐。盗戒的欲乐。

  

加行有两个,第一个兴方便。第二个直五钱。兴方便是你用种种的方法,或者是用迷惑的、或者诳术、咒术等等。这个价值要五钱。佛陀制五钱是根据佛在世的时候,根据摩羯陀国的一个法令,偷盗满五钱就判死罪,所以佛陀就根据这个判定盗戒的不可悔罪。我们中国的律,律的传承当中,对于五钱有三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随盗几钱应死。就是五钱。当时你要偷…

《佛法修学概要 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