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心与净土(净界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一种强大的等流性。尤其是你到了五十岁以后,如果你还不改变,你的生命就会定型,你来生的雏形在你内心的世界大概已经规划出来。

  当然,我们讲过,“诸法因缘生”是站在一切法毕竟空的角度。既然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所有善恶念头都是透过外在环境的熏习捏造出来的假象,所以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权利、你都还有机会,对来生的生命做调整,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但是等到你投胎以后,你又开始要认命了,你必须为你前生所打的妄想去走你下一个来生的一次生命。所以我们今生打的妄想,来生来酬报。前生打什么妄想,今生来受这个果报;今生打什么妄想,来生得果报。佛法的因果思想是隔代受报,佛法的因果思想不是今生做今生受报,是叫做“异熟果”。所以我们过去打什么妄想,现在已经不重要,重点是我们来生想要去哪里,你必须先有目标,然后用这个目标来调整你的心态,让你的心态跟你的目标是相应的,这个很重要。我们不能只是做善业,因为善业不是生命的主要引导者,而是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比方说,我们看到事情产生一种布施的思想,比方说我们产生持戒的思想,比方说我们产生忍辱的思想,别人对我们伤害的时候,我宁可不逞一时之勇,我宁可选择忍辱——一种美好的思想。这个地方,当然净土宗你要对名号功德、对净土庄严也应该有一些正确的思想。所以说,你来生你将往哪里而去,其实你不用去问别人,你看看你一天当中的念头,你大概就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了。

  好,这个是讲到我们过去创造了现在。我们看第二段,生命的转化。丙二、转化生命。我们前面谈到,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从过去的业力、从过去的思想而来,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我们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也不是父母把我们生出来的,父母只是个助缘,我们今生的生命是我们过去打了很多的妄想、是我们造了很多的善恶业,当过去的业力跟过去的思想结合以后,把我们今生创造出来。那重要的是,我们未来要怎么做,我将往哪里而去。我们看这段生命的转化。这个地方有两段,丁一、总说丁二、别示

  我们看总说的地方。首先我们看到凡夫和圣人的差别就在流转门和还灭门。流转门的生命现象是“触”、作意、受、相、思,还灭门的现象是“作意”、触、受、相、思

  一个凡夫他的生命完全是由“触”来决定。也就是说他接触一个好的环境他就起善念,他接触一个不好的环境,你把他带到一个染污的环境,他就放纵自己,起烦恼、造恶业。这个人就是标准的生死凡夫,因为他心中没有观照的对治力。那什么是圣人呢?圣人的生命是由心中的“作意”力,“作意”简单地讲就是观照力,而产生触、而产生受、而产生思想、而产生造业。如果你一天的生命就是上班、工作,回来以后就看电视、看报纸,然后就睡觉,然后第二天又工作,回来以后又开始看电视、看报纸,到礼拜六、礼拜天去玩一趟,你的生命永远活在这种习惯性的东西,那么你的生命就永远活在你过去的思想,你很难做出改变,活在你的业力,活在你过去的业力、活在你过去的思想,也就是你生命的轨迹,你过去是什么样的水流,你今生还是什么样的水流,你今生学佛只是跟三宝结缘而已,你没有做出一种强大的改变,因为你的心完全被外境牵着走。讲一句清楚的白话,你的生命是完全被动的。外在环境好、人家带你去共修,你就很虔诚,回到家开始放逸。这个就是我们说的:你的生命是流转门,你永远跳脱不了你过去的习惯性的等流性、这种轮回性。第二种人他开始改变,他开始去抗拒心中的思想,对自己的思想说“不”。他产生另外一种强大的力量来调伏自己的习气,然后去转变自己,他的生命的水流已经开始转弯了,这个就是说,他产生作意力。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一个人受戒跟不受戒有没有什么差别?你们两个人都在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对不对?有些人说我不一定要受戒啊,反正我存好心就好了、做好事就好了,这个观念对不对?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你没有受戒你就没有戒体,没有戒体这个在唯识的专业名词就是说你内心不能产生一种抗拒恶法的力量。当然,我们相信你在一个清净的环境你一定会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但是,你遇到恶因缘刺激的时候,你就未必。所以当你没有受戒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想要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但是你受了戒就是——我一定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所以,一个思想它必须是坚定的,要有种对治力的,就是从我想要干什么而提升到我一定要干什么。比方说我一定要往生。你说我想要往生,你大概就不会往生,因为你很多变数嘛,你完全是决定在于外在环境啊!你必须假设你临命终的时候刚好,在善恶念头当中刚好是善念浮现出来,而且刚好是在没有人干扰你的时候,你的眷属、亲属不能刺激你。所以说,当我们开始要去决定我们未来生命的时候,你心中在等流习气当中培养一种“作意力”非常重要,你心中的观照,否则我们永远摆脱不了我们过去的等流习气。作意力,也就是说,你要培养一种坚定的信念,而坚定的信念来自于一种坚定的信仰跟坚定的愿望。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来生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第二个,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这两个缺一不可,信仰跟愿力。这个不是净土宗才有,所有的宗派都必须要有愿力、有信仰。如果你还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你还没有做好规划,表示说你根本就修行还没有上路,你跟三宝只是结缘而已。生命的改变,学佛的目的,其实佛教跟基督教、跟很多宗教不同,佛教徒是重视来生,它是为了创造来生——你为什么而活?我们生命为了两个而活:第一个、我要酬偿过去的业力,第二个、我要创造来生。而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培养一种坚定的信仰跟坚定的愿力,这点就很重要。

  好,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流转门转成还灭门,我们必须在心中建立一个坚定的作意。什么是作意力呢?就是我们经常要去观照真如的道理,所谓的空假中三观的道理。空观是观察我们内心当中真空的体性,这点是很重要的。不管我们现在的思想是多么的邪恶、是充满了烦恼,我们要深深地相信,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邪恶的烦恼是不能染污我们的。这样的信仰对我们整个佛弟子很重要,你要相信你的心是可以透过修行改变的。你看我们受菩萨戒、发菩提心,所有菩提心的信仰来自于什么?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这个地方,空观的智慧会给我们产生一种成佛的信仰,这个很重要。第二个、假观,发明随缘的妙用。假观是观察整个因缘果报、十法界染净的因果,我们会告诉我们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出一种生命的抉择。空观是让我们安住,假观让我们产生调伏,我们开始断恶修善度众生,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是假观,这是有相行,前面空观是无相行。最后的中观,空有无碍,空有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我们很多很多的染污的习气当中培养一种空假中三观的智慧。空观照了心性的本体;假观照了心性的妙用,告诉我们自己哪些善的思想应该培养、哪些恶的思想我们应该慢慢地把它消灭,假观是一种判断抉择,一种调伏;最后,空有的平衡。我们也可以这样子讲,从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就是说为什么修空观呢?所有佛法第一个先修空观、再修假观。因为我们必须,假设你一个人你不修空观,你很难跟过去切割,你会总是觉得“弟子心不安”,因为当我们修行的时候,我们过去的习气一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扰我们。一个人不修空观,你很难摆脱过去,你会觉得过去好像经常挥之不去,过去的习气挥之不去。但是你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你经常观想——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它对你的干扰会慢慢降低。所以,空观可以让我们从过去跳脱出来,让我们远离过去的干扰。空观可以同过去做一个切割,不管你过去多么的不好,佛法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有正确的方法。佛教是不重视你的过去,不管你手上拿了多久的屠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可以成佛,佛教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你必须有智慧的观照,否则你很难摆脱过去。关键在这个空观。空观可以让我们从过去里面、从一些非常复杂的过去跳脱出来,我们告诉我们自己——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我可以重新出发、重新开始、重新塑造自己。那么,空观是摆脱过去,假观呢?假观有助于我们创造未来。一个人不能安住空性。安住空性就偏空。所以,从空观当中让我们跳脱过去的束缚,从假观当中可以让我们慢慢慢慢地趋向于我们未来的目标,我们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两个都必须要具足。空假中三观,叫做即空即假即中。我们可以慢慢地摆脱过去,我们可以慢慢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个就是我们要成立的作意力。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下一堂课继续。

  

  

  第二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丁二、别示。

  佛法的生命观叫诸法因缘生。因缘观,佛陀曾经讲出一个譬喻说,生命就像无止境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会从现在流到未来。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面对因缘,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我们活在一种束缚性的、被动式的人生。就是我们完全不用我们的思想来创造智慧,我们活在过去的业力,就是说这个人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完全活在过去的业力的轨迹当中,你内心的思想完全只是一种直觉性的感受跟想象。你遇到快乐的环境你就快乐,你遇到你不如意的环境你就痛苦,你生命永远被你的心中的感觉跟想象来引导,而这样的感觉跟想象完全来自于外境。…

《净心与净土(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