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界法师)▪P77

  ..续本文上一页说。约我们众生的上求这方面来说:「离却」我们现前这一句佛号,谁能够「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呢?我们面对无量无边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假设我们不选择弥陀名号当我们的归依处,我们要「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那是非常遥远的,所以「愿深思之,愿深思之!」这个地方讲这个名号,是在解释净土的因缘。这个因缘,是佛陀对于十法界生起的一个基本原则。

  往昔有一个禅师,他读《法华经》,看佛陀在《法华经》上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他非常不明白:我看这个诸法是有差别相,这个世间上有男有女、有富贵有贫穷,这个世间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怎么说是常自寂灭相呢?他就不明白。不明白,所以他请问他师父:「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怎么回事呢?他师父就说:「且去,我不与汝道。」我不跟你讲,你自己去体会吧!这个禅师他善根强,他就自己去打坐,从冬天到春天就这么打坐。这么一天,春天到了的时候,他寮房前面有黄莺在叫,他听到黄莺叫声的时候,他开悟了,他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他明白了。明白了以后,他讲了一句偈颂来表达他的心情,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他说:从本性上来观察,「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个的确是真实的。就是当我们每一个人,回归到原点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清净本然的,是非常公平的。这个差别是怎么来的呢?「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春天的因缘百花盛开,「黄莺鸣柳上」,黄莺在柳枝上叫。冬天一到的时候,肃杀之气,黄叶就掉落了。这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果报是你所依止的因缘不同。你这一念心依止了杀盗淫妄的因缘,你就创造三恶道的果报;你这一念心依止了三归五戒的因缘,创造出人天的果报;你这一念心依止四谛、十二因缘、我空真理的因缘,现出了二乘的涅槃;你这一念心依止菩提心、六波罗蜜的因缘,创造了未来的大般涅槃;你这一念心依止弥陀的名号,念念成就无量光、无量寿的依正二报。从这句话来看它的意思,你所依止的因缘非常重要。就是说你能念的心,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的确每一个人的自性都不可思议。但是不可思议当中,有二种情况:杂染法不可思议、清净法不可思议,二个都不可思议。你这一念心能够创造那么广大的刀山油锅,那么长的刀山油锅寿命,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怎么你在人间才短短的七八十年,你就能够创造地狱那么几劫刀山油锅的寿命,这件事情你也真是不可思议、这也不可思议。(哈──)你在短短的寿命当中,你念佛念了几年,能够成就极乐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寿命,这件事情,你这一念心也不可思议。这二个差别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这一念心所依止的因缘非常重要,「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为什么百花会开?为什么黄莺会高兴的叫呢?因为有春天的因缘。这个世界上就是因缘所生法。所以说「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呢?面对我们这一念凡夫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今天如果放弃了弥陀名号,这样子如何「彻证」我们的真如本性呢?如何去开显我们未来依正二报的国土呢?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冷静的想一想,「愿深思之,愿深思之!」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弥陀名号的因缘,假设我们放弃了,就意味着,等待你的是一个无量无边的、充满血类的一个菩萨道。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想一想,去考虑一下,就是我们的抉择。

  第二七卷

  《佛说阿弥陀经》,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七页,「丁二、别释主伴」。

  这一大科是说明「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在建立信心的这一科当中,分成二部分:前面的一科是「依报妙」,所谓依报国土的庄严;这一科「正报妙」,是说明极乐世界正报身心的庄严。本经介绍极乐世界正报的庄严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先「征释名号」,先作一个总说;其次,再「别释主伴」。这个名号,当然名以召德,一个名号成立的背后,是有它的功德来支持的。本经释迦牟尼佛在介绍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当中,他举出了二个特色:第一个是「无量光」,第二个是「无量寿」。蕅益大师的解释,所谓的无量光义:所带表的是极乐世界的身心,在空间上是无障碍的。我们娑婆世界的身心果报,是一种业报身,有这个业力,会障碍我们在空间上的活动。比如说我们是个人,我们要到天上去、到十方佛土去活动,这是不可以的。我们一个人的果报在空间上活动,有一定的范围,这空间有一定的障碍。但极乐世界的正报,他有神足通,能「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能够到十万亿的佛土之外见佛闻法,乃至到十万亿佛土外救度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极乐国土的无量光义,使令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在空间上是没有障碍的。其次,由于无量寿义是说明极乐国土的身心世界,它在时间上是无障碍。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夫菩萨,要行菩萨道,我们的身心有世界有老病死的障碍,老会障碍你、生病会障碍你,死亡会破坏你。在极乐世界,我们得到这样的果报体,他没有老病死的问题,你能够受用无量无边的寿命,这个是时间的无障碍。从无量光、无量寿这二个义理,我们也看出了极乐世界正报身心一个大方向的情况,所以这个叫做总相。这以下「别释」,别释极乐世界正报的情况。前面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一个总相,这是一个别相。

  ┌己初主

  ┌戊初别释┤

  │  └己二伴

  ○丁二别释主伴┤

  └戊二结示

  今初─此亦释别序中今现在说法句。

  别相当中有这个「主」,这个「主」是佛的庄严,这个「伴」是菩萨的庄严。就是说不管是佛、不管是菩萨,都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这二个地方,我们还是把他简别出来介绍。这当中分成二科:「初、别释;二、结示」。在「别释」当中又分二科:「初、主;二、伴。」「今初」。这当中强调「别序」中的「今现在说法句」,看经文:

   丁二、别释主伴二

  

  戊一、别释二

  

   己一、主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这个地方是解释极乐世界的「主」庄严,就是佛的庄严。这个地方佛陀说明「阿弥陀佛成佛以来」的时间,已经是「十劫」的时间。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先看第一段「论三身成劫」:

  论三身成劫二

   总标

  这个「劫」,到底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这个成佛指的是法身佛、报身佛、或者是应身佛?这个地方「佛」指的是什么?这以下是蕅祖的说明,看「总标」:

  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

  说「明极乐世界教」化「主」他「成就」的时间。

   别论二

  论劫

  ┌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

  │

  ┌然┼报身─因圆果满名成┐

  │ │  ├皆可论劫。

  │ └应身─为物示生名成┘

  这个「劫」是一个时间相。佛的三身当中,这个「法身」指的是我们现前一念的清净心。古德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在打妄想当中,我们也具足了清净法身,只是我们当面错过,没有回光反照而常寂已。所以说法身在我们的身心世界,是无始、无终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去承当、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回家,他是经常存在的。所以他没有所谓的「成、不成」这个事情。这个地方不是指阿弥陀佛的法身,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报身因圆果满名成」,报身的成,这个报身是有始无终。你这个因地主要的是智慧,你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你的我空、法空的智慧圆满以后,这个功德果报现前,这报身是有所谓「成」的情况。「应身为物示生名成」,应化身是有始有终,为凡夫众生「示」现出「生」的事情,这个有「成」。「皆可论劫」。这个地方「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这个「成佛」,如果就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这个地方的「佛」是应化身佛;如果是约着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指的是报身佛。有这样的差别。这个地方是讲这一种情况。蕅益大师又换一个角度来解释三身,从另外一个角度:

  │ ┌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

  │ │

  └又┼报身─别无新得┐  ┌成─┐

  │  ├亦无┤  ├不应论劫。

  └应身─如月印川┘  └不成┘

  从相反的角度,「法身」的开显,前面是讲一种本性的具足,这个地方是就着法身的显现跟受用,「因修德显」,假藉这六波罗蜜的修行,这自性的功德开显,这样子来说,也可以说是「成」,也可以说是「劫」。「报身别无新得」,「报身」当然只有一个,没有二个。「应身如月印川」,就像是月亮印在水上,也没有所谓「成、不成」的问题。这个应化身如梦如幻,如梦如幻的角度,从本性观察,就没有所谓的成、不成的事,这是另外一个角度。不过蕅益大师把前面这二个观念作一个总结。这个「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应该如何理解呢?

  论成

  ┌本┐本地並不可測,且約

  但诸佛成道,各有┤ ├  ─

  └迹┘極樂示成之跡而言

  ┌一成一切成

  │

  ─即是三身┤  ┌非成─┐

  └亦是┤  ├而论成也。

  └非不成┘

  「诸佛」在「成道」的因缘,根据智者大师的解释有「本」门跟「迹」门的差别。这个本门指的是法身、报身,这个迹门指的是应化身。佛的法、报二身是不可思议的,这本地方光不可思议。这个地方「且约极乐」世界的应化身,这种示现的「迹」门而说,这个「三身」是「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从因缘的修因证果这方面来说,是「一成一切成」。「一成一切成」怎么说呢?这个「一」指的是法身,这三身的开显第一个要成就法身。你没有修我空、法空的智慧来破除无明妄想,证得法身,不可能有报身、不可能有应化身。所以这个地方的「一」指的是法身…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