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净界法师)▪P56

  ..续本文上一页水流。这样子我们认为说,临终的关怀不但要使令他安详往生,重要的是要提起他的正念,念佛、念法、念僧的心,依止这种善念,能够往生到佛国去。所以我们的临终关怀是做得比较彻底,还注意到他未来生命的一个去处。这个理论,我们看《瑜伽师地论》,讲到我们临命终的情况,我们看附表第十三。我们把临命终的情况,做一个解释,根据《瑜伽师地论》跟《大智度论》。附表第十三、临终一关,最为要紧。我们临命终的往生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随业,或者我们讲「随习」的往生,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在附表第十六面,二、随念往生。随着临命终起

  什么念头而往生。先看第一个随业或者随习,这个业就是重大的业力。我们看《瑜伽师地论》的说法。

  附表第十三 —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一)随业(习)往生: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不善,或他令忆。彼于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于尔时,随初自忆,或令他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彼于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谓乐着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

  好,我们加以解释,讲到这个行善不善的补特伽罗。这个补特伽罗就是有情众生,这个补特伽罗指的是「数取去」,就是这个有情,什么叫有情呢?就是他在生命当中数数的「取」,这个「取」就是造作业力,他的生命是不断的造作有漏的业力。造作有漏的业力以后,怎么办呢?「去」,不断的去,根据他的业力去得果报,永远不能够离开三界的轮回,没办法,这个补特伽罗。这个补特伽罗他的情况,有善业跟恶业的情况,这个不善就是恶业。这个人总是要死的,「将命终时」,他死的时候,这个死的时候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他恶业起现行。我们看第一个「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不善,或他令忆。」「自然」就是说,自然能够忆念过去,在生前所造的善业,或者是不善业。这种情况是这样子,假设我们在一生当中,曾经造作一个很重大的善业或者是恶业。这个重大的业力的定义,一方面是从他的境界,就是你所面对的境界是父母、是师长、是三宝,业力就特别重,不管是造善、造恶,业力都很重。第二个约你这一念心,心力的强弱,我们可以分成三

  个阶段:「方便时」,你在造这个业力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期待,还没有做之前,内心当中充满了期待,这个叫方便时;「根本时」,正在造作的时候,有很殊胜的意乐,不管造善、造恶,都是殊胜意乐;造了以后「成已时」,你念念的随喜,没有一点后悔的心,内心非常的坚固,不可以转变。你依止这样子的心情,就是在造作之前的心是很坚固;造作的时候也很坚固;造作以后也很坚固,这样子的业力就是一个重大的业力,不管是善、是恶,都重大业力。

  你造这样重大业力,你到临命终的时候,这个业力就在心中浮现出来,你就忆念到:喔!我曾经在某一个时候,造作一件事。在经论上说,就像看电影一样,在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把你过去所造的善业跟恶业,好像看电影,你看到你就是主角,这整个造业的过程,你就看。看到了以后,这个地方就有事情,就影响到你临终的情况,或者是善,或者是恶,这个是「自然」,你自己忆念。或者是「他」人,他人,就是在当时的环境,触动了你当时的一种情况,使令你回想到,你某一个时候,曾经造善、造恶,这个是有「他」,外在的因缘。

  这个时候呢,「彼于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浮在心中的事情可能很多,这一生当中,造过几个重大的事情,都从此浮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就是「曾习力最强」。就是说,你这种事情不是造一次,你有重复好几次的经验,就有串习,你这个次数造的特别的多,力量也特别强。这个时候「其心偏记,余悉皆忘」。这件事情在你的心中,就这样子决定下来,其它的就消失掉。这是讲到有重大的善业跟恶业的情况,就是一开始会浮现好几个,但是最后会有一个决定下来,在你的心中决定下来,就是你曾经重复造作的业力会留下来,这是第一种情况。

  「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于尔时,随初自忆,或令他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有一种人,他一生当中,也没有造很特别的善业,也没有造很特别的恶业,就是「平等」,他就是很平淡的过一生,也没有造很大的善,也没有造很大的恶。临命终的时候,随着他最初所忆念的,或者「自忆」,或者外在的环境使「令他忆」,这个境界就在心中决定下来,「唯此不舍,不起余心」。总之他临命终,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境界,会在心中出现,可能是善的境界,也可能是恶的境界。

  「彼于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谓乐着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这个地方讲,这个事情就是要二个因缘才能够去得果报的:第一个,我们先讲净不净业。这个净业就是善业,你曾经在人的时候,有布施,或者持戒,种种的善业,或者你做人的时候,曾经有杀盗淫妄的这样子的罪业,这个就是业力,异熟习气,这是我们未来去得果报的一个因素。其次,「乐着戏论」。什么叫戏论呢?就是不称合诸法的实相。我们这个生命体,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常一的主宰,这个是诸法实相。但是我们认为有一个「我」,这个就是戏论,你这样子的认识、分别,跟诸法的真实相是相违背,这个叫戏论。换句话说,单单只有有漏的业力是不能得果报,你要有这种无明的滋润。所以在《瑜伽师地论》简别说,为什么初果他不到三恶道呢?因为他的我空的智慧特别的坚固,他这个我空的智慧现前的时候,他这一念心力,不再去滋润三恶道的业力。就好像这个种子丢到一个干的地方去,这个种子不能得果报,它没有阳光水分的滋润这种助缘,不能得果报。所以我们要能够得果报,除了我们的业力以外,你的「无明」也是一个增上缘,这两个和合,无明跟业力的和合,就使令我们得果报了,可能是得善业,可能得恶业的果报。这是一个总说。

  我们看别释。这以下分成有善业的情况,跟恶业的情况。先看恶业得果报的情况。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说: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偏覆、极覆。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明趣闇。」

  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恶业起现行。好,我们看,「若行不善业者」,这个人生前造了很多的恶业,这恶业的势力造得太强大,临命终的时候,他就要去受,「先」,就是他平时所作的恶业,这种业力的牵引,「所得不爱果的前相」。就有地狱、恶鬼、畜生的果报要现前,它有一个征兆叫前相,什么前相呢?这以下说明。

  「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就是这个人他在临命终的时候,昏迷状态,就好像做梦一样,在梦中他看到很多的恐怖的境界。这恐怖境界在《瑜伽师地论》讲很多,我们简单讲一下。这个人假设要到火烧地狱的话,他全身就发冷,他觉得整个身体发冷。发冷的时候,他在梦中看到一堆火,他就要去取这个火,这个念头一动,就在这个火烧地狱里面受生。假设这个人是要到寒冰地狱,他全身发热,这个时候他看到这个冰的境界,他欢喜,他就动了一个爱取,就在寒冰地狱得果报。如是类推。就是有种种的境界,使令他产生「爱取」的心,来滋润他的业力。但是这种境界,都是恐怖颠倒的「无量种变怪」的色相。所以我们看恶业起现行的人,他临命终的时候,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张得大大的,这是他在心中看到很多的事情,我们是没看到,他心中看到很多事情,就是他见到「无量种变怪色相」,他的恶业太重了。

  这个相状表示什么呢?「依此相故,薄伽梵说: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这种相状就是,「薄伽梵」就是佛陀,说这个就是在先前造了很多的恶业,造了恶业以后,他也没有忏悔,「增长已」,不断的加强它的势力。

  这个时候呢,「彼于尔时,如日后分」这种变怪的色相会出现,都是在一种黑暗的状态,所以临命终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是恶业起现行,他看到都是昏暗的状况,没有光明的,就是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

  「或山山峰影」,或者是有太阳,但是有山,或者山峰,山峰是比较高大的山叫山峰。虽然有太阳,但是有山峰的遮蔽,怎么遮蔽呢?这以下有三种状态,随着恶业的深重、浅薄有三种状态:第一个是「悬覆」,就是高高的,有山,但是挡到一点光明;第二个是「偏覆」,就是从旁边挡到;第三个「极覆」,就完全挡到了,这个人就是罪业很重,完全黑暗。就是说,这种补特伽罗在临命终的时候,恶业起现行,不但是有变怪的色相,而且看到都是昏暗的状态。

  这样判断这个人,「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明趣闇。」这个人就糟糕,这个有情众生,是从比较殊胜的光明法界往下堕落,多数到三恶道去。就是他临命终的时候,看到一些变怪的相状,而且内心是一片黑暗。这个事情当然讲因果,因为你平常造业的时候,你就是依止那个黑暗的心在造业,依止黑暗的心在造业,得果报的时候,内心就一片黑暗,就是这样子的。这个是讲到临命终,恶业起现行的情况。

  我们要是布施、持戒的人,临命终是什么情况呢?看善业起现行。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闇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 —《瑜伽师地论》—

  假设这个人,他已经「受尽不善业果」,他过去的恶业都已经把它偿尽了。就是他这个阿赖耶识当中,这种强大的恶业,他或者是受尽了,或者已经忏悔清净了,而且他今生做了很多的善业,布施、持戒、护持三宝…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