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P29

  ..续本文上一页力是能应,这两条线就交集在一起了。众生法界跟佛法界,两个法界就正式地接触,所以叫文成印坏。这个文成印坏就是说,古时候这个印不是铅,也不是铁质,是蜡做的印。这个印里面刻了文字,打在泥土上,这个印坏掉了,同时这个泥土上的文字也显出来了。就比喻说,当我们感应道交的时候,我们前一刹那的色身败坏了,下一刹那我们的神识同时在莲花化生。所以这个叫作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阿弥陀佛的法身是不来,但是他的应化身来,接走了;我们临命终的人,法身也是不动,但是我们的一念神识到了净土去了,这个是叫感应道交。

  那么这个地方值得我们一提的,就是这个执持名号这句话。当然昨天有个问题提到说,我念阿弥陀佛来庄严净土,跟念观世音菩萨、跟念六字大明咒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我对净土的信心是不变的,我对净土的愿望也不变,但是我想要念六字大明咒,跟念观世音菩萨,来庄严我未来的愿景,那么跟你念阿弥陀佛有什么差别?这个地方我们要说明一下,有需要说明一下。

  每一个咒语,它产生的灵动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有咒语?为什么会有名号?只要你有得到禅定以上,你有三昧力,你就有资格创造一个咒语,赋予这个咒语一个力量。你看印度很多的蜜蜂咒、毒蛇咒。在印度很多的禅定人,他发慈悲心,看到很多人被毒蛇所咬,他入禅定以后,他就念一个咒。念这个咒,谁要是持这个咒,毒蛇不能咬他,他咒是发这个愿,只要这个人的禅定不失,这个咒你持下去,你都不要穿什么鞋子,你就打赤脚,蛇都不敢咬你。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咒的力量在加持他。当然这个对佛法来说是小伎俩,对不对?阿弥陀佛的圣号,你一持的时候,四十八种力量来加持你,四十八愿。也就是说,每一个佛菩萨他在给这个咒语的时候,他因地所发的愿是不一样的。你念药师咒,你跟药师佛感应道交,你启动了药师佛的十二愿;你念观世音菩萨,你启动了观世音菩萨因地所有的愿。所以,我们要讲深刻一点,一切法因缘生,有无量的差别因缘,这个法界有太多力量等着你去感应。你念观世音菩萨,你的心是跟观世音菩萨的灵动感应;你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感应,是这样子的。我们先讲缘起法。

  好,那我现在假设我念观世音菩萨,我跟观世音菩萨感应,我要把这个力量转到净土,可不可以?可以。印光大师说叫至心回向,因为你念观世音菩萨,跟弥陀的本愿不相应,所以你要经过一段的transform,这样子就要扣一点所得税了,这是印光大师说的。印光大师说,你不念佛,念观世音菩萨是可以求生净土,但是你要至心回向。但是印光大师后面说,至心回向不容易做到,我们在回向的时候都会打妄想,所以就会打一点折扣,但是可以,可以的。但是你念一百句观世音菩萨,跟他念一百句阿弥陀佛,从今生的消业障是完全一样的,消业障完全一样;但是从临终的时候,去感应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不一样的。他念一百句他全部都是感应,你念一百句,可能有一部分会流失掉。但是从消业障的角度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当然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心中都还没有一个归依境,那最好,你现在是一张白纸,那你就好好地念阿弥陀佛。如果我现在观世音菩萨已经念了二十年了,我跟观世音菩萨情深义重,你要我改念阿弥陀佛没办法,这个太残忍了。印光大师说,没关系了,你就念观世音菩萨,但是你念完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念十句到一百句的佛号放在后面回向。你念六字大明咒也可以,因为你念六字大明咒,也是观世音菩萨本尊嘛,跟他感应,然后你把这个资粮力,最后再念几句佛号,再把它转过去,再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后面一定要再加几句佛号,可以的。因为你改不过来那就不要改。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临终来跟你助念的人是念阿弥陀佛,因为很少人看到临终助念念观世音菩萨,因为要与本尊相应。你要跟某甲感应,你念某乙的名号,你不觉得很奇怪吗,是不是?因为这个是他力的法门。所以说,你念观世音菩萨没关系,但是你一定要最后加一句阿弥陀佛,而且你要有心理准备,临终的时候人家是为你念阿弥陀佛,你要接受。所以说你自己的心理准备一定要做好。但是,你念阿弥陀佛的话,你都不要回向,印光大师说,这是直接与佛本愿相应故,所以你念阿弥陀佛你就不用再回向了,直接跟本尊的功德相应,因为他这个四十八愿本身,就是跟阿弥陀佛同一条线。所以这个地方有关执持名号,它产生的灵动,它是直接地去跟四十八愿接触,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第十卷

  请大家打开讲义,《补充讲表》第12面,《附表第十三》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我们前面讲到无上的因果。什么叫无上因呢?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是无上因;无上的果,就是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而往生。前面我们是偏重在一个观念的理论的说明,这个地方就讲到实际的修学的操作,怎么样能够执持名号,怎么样达到一心,怎么样达到不乱?如果诸位有参加佛三的人,这个讲义要注意听,这以下是实际的方法。我们看讲义: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那么这个执持名号当然是你最初的下手,一心不乱是你的目标。净土宗是一个他力法门,也就是说今天你能够往生,并不是你的力量,而是弥陀的本愿摄受,而弥陀的本愿你要跟它感应,你必须靠这个佛号,它是我们众生的心跟佛的本愿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就这个佛号。所以你事实上在修行的时候,你不是在观想弥陀的本尊功德,而是观想佛号,因为这个佛号就代表本尊的功德。所以在修净土当中,你实际操作的时候,你真正心中的一个归依境是万德洪名。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样来执持这个名号呢?印光大师说,一句弥陀念诵听。这个佛号你怎么能够跟它感应呢?你必须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念,念从心起。你要看看你这个佛号是从哪里生起的,你从什么地方来?很多人佛号是从嘴巴生起的,这就不对了,这个佛号要从你的心生起。你嘴巴念佛,心打妄想,佛号从嘴巴出来是不对的。你要从你归依的心,创造一个要念佛的念头,叫念从心起,这个时候还没有佛号的声音,但是你一定要整个佛号的起源,要从内心生起,这才对。第一个探讨它的根源。第二,它的过程,诵,声从口出。你要打佛七,你完全都不出声,嘴巴都不动,你没办法打佛七的。你是在打妄想,不是打佛七。你一定要创造一个声音,因为整个净土宗它是听,说是一心归命阿弥陀佛,谁代表阿弥陀佛?就是那个声音嘛。你念阿弥陀佛,那个曲折,阿—弥—陀—佛,那个高低的曲折,创造那个声相,这个声相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名以召德,以名号的声音总持本尊的功德,本尊的功德本来是可以是以所有的相貌出现,本尊的功德是无障碍的,它要用声音出现也可以,用形状出现也可以,但是它这个地方的重点在声音。本尊的功德是声音,你自己不创造声音,你怎么去缘本尊的功德呢?所以第二个,,最低的标准嘴巴要动,金刚持,念佛的最低标准。因为你不念声音,它变成法尘,第六意识所缘,就不是耳根所缘,那跟净土法门就不相应了。净土法门的归依境是声音,不是法尘。因为你不创造声音,变成第六意识的法尘,那是你心中在想的,那就不对了。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听,你创造声音以后,这个声音跑哪里去,你要把它听回来。当这个佛号的操作,你具足了三个条件,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说,你跟你当下的这句佛号已经是感应道交了,你建立一个一句佛号的功德。

  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打佛七的时候,当然你创造一个声音,他也创造一个声音,两百多个都有声音,那你说谁的声音是你的所缘境呢?你只能够听你自己的声音。当然我们不要排斥其他的声音,把旁边的声音当助缘,但是,你要记住,你只能够听你的声音,你创造的声音,不管你的声音是大声、小声。你听别人的声音,这个就是心随境转。别人的声音对你来说是个外境,你创造的声音是你的归依境,这是不同。所以你听别人的声音,越听你就心越散乱。所以你只能够听你自己创造的声音,创造一个点状的相应,点状,point。那么,我们把这个点状再把它扩大,要达到一心不乱十句成片三三四。本来我们念佛是没头没尾的,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印光大师说这样念不好,很难摄心,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有一个节奏,先把十句佛号,找出十句佛号,我们的心一定要有节奏有韵调,这个样子才能够摄心。你这样的佛号,每一句佛号都很平淡,你很难把心安住在这个佛号上。所以印光大师说,你把这个佛号拿出十句出来,要创造一个循环,三三四,三三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必须把佛号在心中创造一个韵调出来。…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