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P31

  ..续本文上一页

  四、 鬼神魔相,此事须知,今当略说。

  ‧ 鬼神魔有三种:1. 精魅 2. 堆愓鬼 3. 魔恼。

  

  戊二、别明魔相

  一者精魅:十二时兽,变化作种种形色。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等非一,恼惑行人。此诸精魅,欲恼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于寅时来者,必是虎兽等;若于卯时来者,必是兔鹿等;若于辰时来者,必是龙虌等;若于巳时来者,少是蛇蟒等;若于午时来者,必是马驴驼等;若于未时来者,必是羊等;若于申时来者,必是猿猴等;若于酉时来者,必是鸡乌等;若于戌时来者,必是狗狼等;若于亥时来者,必是猪等;子时来者,必是鼠等;丑时来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见常用比时来,即知其兽精,说其名字诃责,即当谢灭!

  ‧ 精魅:“魅”,鬼怪;“精魅”,由于吸收精气而成之鬼怪。一般畜牲内心昏暗,精魅虽有动物之果报体,但内心明了性强,长时间吸收日月精华,稍有神通,而变现为各种形态。

  ‧ 十二时兽,变化作种种形色。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等,恼惑行人,破坏其止观。此诸精魅,欲恼行人,各有相应的时间而来,善须别识!

  ‧ 可于时间判断此精魅为何种动物。若经常于寅时(早上三至五时)见到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等出现,此等必是虎兽等类所变现;若于卯时来者,必是兔鹿等;若于辰时来者,必是龙鳖等;若于巳时来者,少是蛇蟒(大蛇)等;若于午时来者,必是马驴驼等;若于未时来者,必是羊等;若于申时来者,必是猿猴等;若于酉时来者,必是鸡乌等;若于戌时来者,必是狗狼等;若于亥时来者,必是猪等;子时来者,必是鼠等;丑时来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见常用比时来,即知其兽精,说其名字诃责,即当谢灭!

  ‧ 修行人若经常于同一时间见到各种形相而破坏止观,则此必为精魅,可说其名字诃责:「你这老鼠精!你怎么敢干扰修行人!」,由于精魅害怕以本来面目出现,若能说出其本来面目,则精魅内心恐怖,并严厉诃责,则此精魅即可消失。【摩诃止观】打坐时若常受精魅干扰,可于头后置一镜子,精魅若见镜子则现出本来面目,即刻离去。

  

  二者堆惕鬼:亦作种种恼触行人,或如虫蝎缘人头面,钻刺熠熠;或击枥人两腋下;或乍抱持于人,或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来恼行人。应即觉知,一心闭目,阴而骂之,作如是言:「我今识汝!汝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若出家人,应诵戒本,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等,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种种留难恼人相貌及余断除之法,并如禅经中广说。

  ‧ 堆惕鬼:“堆惕”,鬼之名称。此鬼于拘那含佛之时(末法时代),有一破戒比丘,由于烦恼粗重经常干扰大众师,因而遭到摒除。于是心恨作愿生生世世障碍修行人,因此而为“堆惕鬼”。

  ‧ 宝静大师认为此鬼由拘那含佛时至今,已过多时,也许此堆惕鬼已不在,而今人所见也许是其相应之眷属。

  ‧ 堆惕鬼亦作种种境界恼触行人,例如变成蜘蛛虫蝎,爬上修行人之头面,又钻又刺,闪烁不定(熠熠),若有若无;或用手指搔痒(击枥)修行人两腋下;或现出父母形相,抱着修行人哭;或在修行人耳边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来恼行修行人,破坏止观。

  ‧ 若遇见堆惕鬼,则应即觉知,一心闭目专注,内心骂之(阴而骂之),作如是言:「我知道你是谁!你是阎浮提中,曾经偷鬼神祭品(食火嗅香偷腊)的吉支(堆惕鬼),于过去做比丘时起邪见并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惧你!」若出家人,应诵戒本(【释禅波罗蜜】指戒的序文,说明破戒的过患),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等,增强正气,此时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种种留难恼人相貌及余断除之法,并如禅经中广说。

  

  三者魔恼:是魔多化作三种五尘境界相,来破善心。一、作违情事,则可畏五尘,令人恐惧。二、作顺情事,则可爱五尘,令人心着。三、非违非顺事,则平等五尘,动乱行者。是故魔名杀者,亦名华箭,亦名五箭,射入五情故,在名色中作种种境界,惑乱行人。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着。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剎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作非违非顺境界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或作种种好恶之音声;作种种香臭之气;或作种种好恶之味;或作种种苦乐境界,来触人身;皆是魔事,其相众多,今不具说。

  ‧ 魔恼有二义,一为一般鬼神,另为魔王。

  ‧ 总说三种魔恼------此魔多化作三种五尘(色声香味触)境界相,来破止观善心。一、作违情色声香味触之事,即可畏五尘,令人内心恐惧。二、作顺情事,现出可爱色声香味触之事,即可爱五尘,令人心爱着,干扰止观。三、非违非顺事,则平等五尘,使令分心,动乱行者。是故魔名杀者,亦名华箭,表面看似花,其实为利箭,射其法身慧命;亦名五箭,利用色声香味触五尘,射入五根,在名(心法)色中作种种境界,惑乱行人。

  ‧ 别说三种魔恼:

  1.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着。故印光大师要念佛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若能如此必能见佛,若未达一心不乱而欲求见佛者,则易见魔王所变之佛境。

  2. 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剎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

  3. 作非违非顺境界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使会分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

  ‧ 或作种种好恶之音声;作种种香臭之气;或作种种好恶之味;或作种种苦乐境界,来触恼修行人;皆是魔事,其相众多,今不具说。

  

  举要言之,若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恼,皆是魔军。以能破坏平等佛法,令起贪欲、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如经偈中说:

  

欲是汝初军 忧愁为第二 饥渴第三军 渴爱为第四

  

睡眠第五军 怖畏为第六 疑悔第七军 瞋恚为第八

  

利养虚称九 自高慢人十 如是等众军 压没出家人

  

我以禅智力 破汝此诸军 得成佛道已 度脱一切人

  ‧精魅及堆惕鬼之神通较小,所现多为固定之相,而魔王则可不断变化,其相众多。举要言之,若魔王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恼,皆是魔军。魔必先令修行人忘失所缘,才能干扰修行人,例如念佛人,魔王必先令念佛人丢掉佛号(忘失所缘,令失善法),才能令修行人起诸烦恼,破坏修行。

  ‧ 智者大师于【释禅波罗蜜】指出,多数由于“邪想坐禅”才会受魔军干扰。

  ‧ “邪想坐禅”有二:1. 初修止观之因地发心不正,例如欲追求神通。因地不真,果遭亦曲,则与魔王感应。2. 于修止观内心专注之时,突然心生邪念。由于内心专注,而堪能性强,此时起邪念之力量比平时强大,例如开车时方向盘有偏差,若速度不快,则易调整,若速度很快,稍有偏差,则不可收舍。【楞严经】亦指出「内魔不生,外魔不起」。故欲对治魔王,必先调伏内心。【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将内魔分为十种,若能消除此十种内魔,则魔王无法干扰:

  1. 欲是汝初军(头号敌人):凡夫过去被欲所控制,为满足欲望,而受诸苦,故“欲”为第一号敌人。特别是男女欲望,故蕅益大师云:「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生,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认做真」,修行人不能一昧压抑逃避爱欲,而应以理性智慧观察所爱着之境界,其实此境界外相不净、内相不净、死后亦不净。男女之色身,九孔常流不净物,故外相不净;除去外皮后,无非白骨、并塞满脓血屎尿等三十六种不净物(内相不净),而往往凡人易被此层外皮所迷惑;死亡后,色身膨胀、破裂、腐烂、被尸虫食尽,而仅剩一堆白骨(死后不净),由此可知色身不过是未烂将烂之骷髅。

  2. 忧愁为第二:许多修行人,由于尚未调伏欲爱烦恼,又不敢放逸,因此而终日闷闷不乐,故应时时思惟欲爱之过患,思惟佛法僧之功德,以法喜取代忧愁。

  3. 饥渴第三军:应调伏饮食。

  4. 渴爱为第四:贪求生活之资具。

  ‧此四种属贪烦恼。

  5. 睡眠第五军:应调和睡眠。

  6. 怖畏为第六:由于过去造诸罪业,虽如法忏悔,心中仍存怖畏,因此而障道。

  7. 疑悔第七军:怀疑师长之功德、怀疑法…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