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此身病、心病皆可治愈。
‧ 中国医学认为身、息、心三者不可分。亦提出调身之法为「君(心) 逸,臣(身)劳」,即心要寂静(逸,安闲),少欲少恼,而身体要劳动,例如拜佛即是「君逸臣劳」内心安住于佛号,身体一次又一次礼拜。气息则与色身有关,亦与明了性有关。
‧ 初学止观者,修止时间宜长,例如三十分钟修止,十分钟修观,则心较容易寂静,较易深入观察,由于心寂静,则所观察到的觉受亦较深刻。若初学修观时间过长,则心易波动,甚至火气上扬。
【15】
庚二、明修观治病
次明观冶病者:
有师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有师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能治众患。一、上息。二、下息。三、满息。四、焦息。五、增长息。六、灭坏息。七、暖息。八、冷息。九、冲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补息。此十二息,皆从观想心生。今略明十二息对治之相: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羸损;灭坏息治增盛: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寒不通;持息治战动;和息通治四大不和;补息资补四大衰。善用此息,可以偏治众患,推之可知。
有师言:善用假想观,能治众病。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气起,即能治冷。此如杂阿含经治病秘法七十二种法中广说。有师言:但用止观检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众病自差。
如是等种种说,用观治病,应用不同,善得其意,皆能治病。当知
止观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也。但今时人根机浅钝,作此
观想,多不成就,也不流传。又不得于此更学气术休粮,恐生异见。
金石草木之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1. 用假想观治病:智者大师此处主要以观气息之声相变化为主。
‧ 有师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音喝)。五、嘘(音虚)。六、呬(音细)。此六种息,皆为观想而有。吸气时,气由鼻入丹田,停留于丹田数秒,吐气时则观想此六种息唇口之声相,例如观想“吹”气时,口之造形音声,但耳不闻声,吸气吐气时皆不能出声,完全用心观想(想心方便),重复此六种气六~九次,转侧而作,绵微而用。用心观想此六种气,则可配合治五脏病,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 焦壅处但言嘻
‧若心脏不好则观想“呵”;肾脏不好则观想“吹”;脾脏不好则观想“呼”;肺脏不好则观想“呬”;肝火上升则观想“嘘”;三焦上火壅塞则观想“嘻”。
‧三焦:消化系统分为上、中、下三焦,饮食入口为上焦(进),食物有进有出之部分(肠胃消化系统)为中焦,只出不入之排泄系统则为下焦。
2. 观想十二种息之功能治病:
‧ 有师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能治众患。一、上息。二、下息。三、满息。四、焦息。五、增长息。六、灭坏息。七、暖息。八、冷息。九、冲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补息。此十二息,皆从观想心生。今略明十二息对治之相:1. 上息治沉重----若色身沉重,懒洋洋走路时脚步沉重,则观所吸之气上升,;2. 下息治虚悬-----若头重脚轻,走路时虚悬欲倒,则需观所吸之气息下降;3. 满息治枯瘠-----若内心枯竭虚弱,则需观所吸之气息饱满;4. 焦息治肿满-----若身体肿满,则观所吸之气息散发(焦);5. 增长息治羸损-----体力不好(羸损),则观所吸之气息增长;6. 灭坏息治增盛-----身体四大增盛,则观所吸之气息灭坏:7. 暖息治冷----身体寒冷,则观所吸之气息摄持周围之热量,将身体之冷气逼出;8. 冷息治热-----身体燥热,则观所吸之气息摄持周围之冷气,将身体之热气逼出;9. 冲息治壅寒不通-----身体气脉不通,则观所吸之气息有冲力;10. 持息治战动-----身体战动,则观所吸之气息稳定(持);11. 和息通治四大不和----四大不调和,则观所吸之气息调和地水火风;12. 补资补四大衰----四大衰弱,则观所吸之气息可滋补。善用此息,可以偏治众患,推之可知。
‧ 四大可分内四大及外四大,内四大为色身,外四大则为外在之环境,内四大失调之时,可利用气息与外四大沟通调和之,气息为内外四大之桥梁。故观息之上升、下沈、冷、热……….可治内四大之病。善用假想观,观想气息之声相功能,能治众病。
‧ 另有师言:若不假藉气息,亦可善用假想观,治众病。例如人患冷,想身中丹田有如太阳,热气散发至四肢五脏,即能治冷。可见万法唯识,五蕴色身以心法为主,心法可创造色法,例如望梅止渴,此如杂阿含经治病秘法七十二种法中广说。
‧ 除假想观外,亦可修空观治病,有一禅师言:但用止观检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为因缘所生法,空无自性,剎那生灭,变异无常,色身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众病自然好转。即【楞严经】所言:「不随境转,则能转物。」
‧ 根据西藏医学,人体内有三种液体(毒素),若内心平和,则此三种液体平衡,身体健康,若身体有贪、瞋、痴….等诸烦恼活动,则此三种液体失调而生病。故西藏医学认为内心平和为身体健康之根本因素。
‧ 如是等种种说,用观治病,应用不同,善得其意,皆能治病。当知:止观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也。但今人根机浅钝,作此观想,多不成就,也不流传。又不得于此更学气功(气术)断食(休粮),否则生身见(异见)。以金石草木之中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 智者大师于【释禅波罗蜜】中同意气功(气术)断食(休粮)可治病,但此非究竟之法。而道学则以“气”为本命元辰,智者大师此“气”仍为无常败坏之法,而非究竟皈依处,以气息为治病之方便即可。
‧ 佛陀同意比丘接受适时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故佛陀同意比丘生病时应服药。忏公师父亦指出,单车坏了应牵去修理,不能只持大悲咒而希望单车恢复。故色身不调时,一方面修止观,一方面仍须服药。
己二、鬼神业报病治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
患则消灭。
二种治病之法。若行人善得一意,即可自行兼他,况复具足通达。
若都不知,则病生无治,非唯废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岂可自行
人?是故,欲修止观之者,必须善解内心治病方法,其法非一,得意在人,岂可传于文耳!
‧ 若四大五脏因鬼魅干扰而生病,此时服药无效,当强心专注(强心)持大悲咒、楞严咒等,藉咒之正气对治鬼魅病。持咒时必须慈悲,可观想此咒放光,此光罩住保护自己,而非欲以咒伤此鬼魅,若心存对立,则结恶缘。若是由于过去造恶业,在尚未堕恶道前,花报现前,此种业报病,服药无效,必须要修福忏悔(如礼拜八十八佛),病患则消灭。做人所不欲做之事,为修最大的福报。此二种治病之法(强心加咒、修福忏悔),若行人善行一法,即可自行兼他,何况二者具足通达。若都不知此二法,则病生无治,非唯废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岂可自行教人?是故,欲修止观之者,必须实际善解内心治病方法,其法非一,得意在人,非在文字上分别!
己三、结示治病十法
复次,用心坐中治病,仍须更兼具十法,无不有益。十法者:一、信,二、用,三、勤,四、常住缘中,五、别病因法,六、方便,七、久行,八、知取舍,九、持护,十、识遮障。云何谓信?谓信此法必能治病。何为用?谓随时常用。何为勤?谓用之专精不息,取得差得度。何为住缘中?谓细心念念依法,而不异缘。何为别病因起?如上所说。何为方便?谓吐纳运心缘想,善巧成就,不失其宜。何为久行?谓若用之未即有益,不计日月,常习不废。何为知取拾?谓知益即勤,有损即舍之,微细转心调治。何为持护?谓善识异缘触犯。何为遮障?谓得益不向外说,未损不生疑谤。若依此十法,所治必定有效不虚者也。
‧ 不论修止或修观(用心坐中)治病,仍须兼具十法,无不有益。十法之次第为:
一、信-----相信此法一定可以把病治好。龙树菩萨【智度论】譬如宝山内有诸珍宝,有二人同入宝山,其中一人双手捧珍宝满载而归,另一人无手(无信心),虽入宝山,但空手去空手回。修行亦然,虽每日做早晚课、念佛、拜佛,为何有些人业障消除,有些人却无法消除业障?对所修之法无皈依信心,故法之力量无法加持到内心,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为一切功德之母,持咒、念佛、拜八十八佛…….之功德,若无信心,则无法受用此功德。
二、用--…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