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此身病、心病皆可治愈。
‧ 中國醫學認爲身、息、心叁者不可分。亦提出調身之法爲「君(心) 逸,臣(身)勞」,即心要寂靜(逸,安閑),少欲少惱,而身體要勞動,例如拜佛即是「君逸臣勞」內心安住于佛號,身體一次又一次禮拜。氣息則與色身有關,亦與明了性有關。
‧ 初學止觀者,修止時間宜長,例如叁十分鍾修止,十分鍾修觀,則心較容易寂靜,較易深入觀察,由于心寂靜,則所觀察到的覺受亦較深刻。若初學修觀時間過長,則心易波動,甚至火氣上揚。
【15】
庚二、明修觀治病
次明觀冶病者:
有師言:但觀心想,用六種氣治病者,即是觀能治病。何等六種氣?一、吹。二、呼。叁、嘻。四、呵。五、噓。六、呬。此六種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轉側而作,綿微而用。頌曰:
心配屬呵腎屬吹 脾呼肺呬聖皆知 肝髒熱來噓字至 叁焦壅處但言嘻
有師言:若能善用觀想,運作十二種息,能治衆患。一、上息。二、下息。叁、滿息。四、焦息。五、增長息。六、滅壞息。七、暖息。八、冷息。九、沖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補息。此十二息,皆從觀想心生。今略明十二息對治之相:上息治沈重;下息治虛懸;滿息治枯瘠;焦息治腫滿;增長息治羸損;滅壞息治增盛:暖息治冷;冷息治熱;沖息治壅寒不通;持息治戰動;和息通治四大不和;補息資補四大衰。善用此息,可以偏治衆患,推之可知。
有師言:善用假想觀,能治衆病。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氣起,即能治冷。此如雜阿含經治病秘法七十二種法中廣說。有師言:但用止觀檢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衆病自差。
如是等種種說,用觀治病,應用不同,善得其意,皆能治病。當知
止觀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則無病不治也。但今時人根機淺鈍,作此
觀想,多不成就,也不流傳。又不得于此更學氣術休糧,恐生異見。
金石草木之藥,與病相應,亦可服餌!
1. 用假想觀治病:智者大師此處主要以觀氣息之聲相變化爲主。
‧ 有師言:但觀心想,用六種氣治病者,即是觀能治病。何等六種氣?一、吹。二、呼。叁、嘻。四、呵(音喝)。五、噓(音虛)。六、呬(音細)。此六種息,皆爲觀想而有。吸氣時,氣由鼻入丹田,停留于丹田數秒,吐氣時則觀想此六種息唇口之聲相,例如觀想“吹”氣時,口之造形音聲,但耳不聞聲,吸氣吐氣時皆不能出聲,完全用心觀想(想心方便),重複此六種氣六~九次,轉側而作,綿微而用。用心觀想此六種氣,則可配合治五髒病,頌曰:
心配屬呵腎屬吹 脾呼肺呬聖皆知 肝髒熱來噓字至 焦壅處但言嘻
‧若心髒不好則觀想“呵”;腎髒不好則觀想“吹”;脾髒不好則觀想“呼”;肺髒不好則觀想“呬”;肝火上升則觀想“噓”;叁焦上火壅塞則觀想“嘻”。
‧叁焦:消化系統分爲上、中、下叁焦,飲食入口爲上焦(進),食物有進有出之部分(腸胃消化系統)爲中焦,只出不入之排泄系統則爲下焦。
2. 觀想十二種息之功能治病:
‧ 有師言:若能善用觀想,運作十二種息,能治衆患。一、上息。二、下息。叁、滿息。四、焦息。五、增長息。六、滅壞息。七、暖息。八、冷息。九、沖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補息。此十二息,皆從觀想心生。今略明十二息對治之相:1. 上息治沈重----若色身沈重,懶洋洋走路時腳步沈重,則觀所吸之氣上升,;2. 下息治虛懸-----若頭重腳輕,走路時虛懸欲倒,則需觀所吸之氣息下降;3. 滿息治枯瘠-----若內心枯竭虛弱,則需觀所吸之氣息飽滿;4. 焦息治腫滿-----若身體腫滿,則觀所吸之氣息散發(焦);5. 增長息治羸損-----體力不好(羸損),則觀所吸之氣息增長;6. 滅壞息治增盛-----身體四大增盛,則觀所吸之氣息滅壞:7. 暖息治冷----身體寒冷,則觀所吸之氣息攝持周圍之熱量,將身體之冷氣逼出;8. 冷息治熱-----身體燥熱,則觀所吸之氣息攝持周圍之冷氣,將身體之熱氣逼出;9. 沖息治壅寒不通-----身體氣脈不通,則觀所吸之氣息有沖力;10. 持息治戰動-----身體戰動,則觀所吸之氣息穩定(持);11. 和息通治四大不和----四大不調和,則觀所吸之氣息調和地水火風;12. 補資補四大衰----四大衰弱,則觀所吸之氣息可滋補。善用此息,可以偏治衆患,推之可知。
‧ 四大可分內四大及外四大,內四大爲色身,外四大則爲外在之環境,內四大失調之時,可利用氣息與外四大溝通調和之,氣息爲內外四大之橋梁。故觀息之上升、下沈、冷、熱……….可治內四大之病。善用假想觀,觀想氣息之聲相功能,能治衆病。
‧ 另有師言:若不假藉氣息,亦可善用假想觀,治衆病。例如人患冷,想身中丹田有如太陽,熱氣散發至四肢五髒,即能治冷。可見萬法唯識,五蘊色身以心法爲主,心法可創造色法,例如望梅止渴,此如雜阿含經治病秘法七十二種法中廣說。
‧ 除假想觀外,亦可修空觀治病,有一禅師言:但用止觀檢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爲因緣所生法,空無自性,剎那生滅,變異無常,色身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衆病自然好轉。即【楞嚴經】所言:「不隨境轉,則能轉物。」
‧ 根據西藏醫學,人體內有叁種液體(毒素),若內心平和,則此叁種液體平衡,身體健康,若身體有貪、瞋、癡….等諸煩惱活動,則此叁種液體失調而生病。故西藏醫學認爲內心平和爲身體健康之根本因素。
‧ 如是等種種說,用觀治病,應用不同,善得其意,皆能治病。當知:止觀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則無病不治也。但今人根機淺鈍,作此觀想,多不成就,也不流傳。又不得于此更學氣功(氣術)斷食(休糧),否則生身見(異見)。以金石草木之中藥,與病相應,亦可服餌!
‧ 智者大師于【釋禅波羅蜜】中同意氣功(氣術)斷食(休糧)可治病,但此非究竟之法。而道學則以“氣”爲本命元辰,智者大師此“氣”仍爲無常敗壞之法,而非究竟皈依處,以氣息爲治病之方便即可。
‧ 佛陀同意比丘接受適時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故佛陀同意比丘生病時應服藥。忏公師父亦指出,單車壞了應牽去修理,不能只持大悲咒而希望單車恢複。故色身不調時,一方面修止觀,一方面仍須服藥。
己二、鬼神業報病治法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業報病,要須修福忏悔,
患則消滅。
二種治病之法。若行人善得一意,即可自行兼他,況複具足通達。
若都不知,則病生無治,非唯廢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豈可自行
人?是故,欲修止觀之者,必須善解內心治病方法,其法非一,得意在人,豈可傳于文耳!
‧ 若四大五髒因鬼魅幹擾而生病,此時服藥無效,當強心專注(強心)持大悲咒、楞嚴咒等,藉咒之正氣對治鬼魅病。持咒時必須慈悲,可觀想此咒放光,此光罩住保護自己,而非欲以咒傷此鬼魅,若心存對立,則結惡緣。若是由于過去造惡業,在尚未墮惡道前,花報現前,此種業報病,服藥無效,必須要修福忏悔(如禮拜八十八佛),病患則消滅。做人所不欲做之事,爲修最大的福報。此二種治病之法(強心加咒、修福忏悔),若行人善行一法,即可自行兼他,何況二者具足通達。若都不知此二法,則病生無治,非唯廢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豈可自行教人?是故,欲修止觀之者,必須實際善解內心治病方法,其法非一,得意在人,非在文字上分別!
己叁、結示治病十法
複次,用心坐中治病,仍須更兼具十法,無不有益。十法者:一、信,二、用,叁、勤,四、常住緣中,五、別病因法,六、方便,七、久行,八、知取舍,九、持護,十、識遮障。雲何謂信?謂信此法必能治病。何爲用?謂隨時常用。何爲勤?謂用之專精不息,取得差得度。何爲住緣中?謂細心念念依法,而不異緣。何爲別病因起?如上所說。何爲方便?謂吐納運心緣想,善巧成就,不失其宜。何爲久行?謂若用之未即有益,不計日月,常習不廢。何爲知取拾?謂知益即勤,有損即舍之,微細轉心調治。何爲持護?謂善識異緣觸犯。何爲遮障?謂得益不向外說,未損不生疑謗。若依此十法,所治必定有效不虛者也。
‧ 不論修止或修觀(用心坐中)治病,仍須兼具十法,無不有益。十法之次第爲:
一、信-----相信此法一定可以把病治好。龍樹菩薩【智度論】譬如寶山內有諸珍寶,有二人同入寶山,其中一人雙手捧珍寶滿載而歸,另一人無手(無信心),雖入寶山,但空手去空手回。修行亦然,雖每日做早晚課、念佛、拜佛,爲何有些人業障消除,有些人卻無法消除業障?對所修之法無皈依信心,故法之力量無法加持到內心,所謂「信爲道源功德母」,信心爲一切功德之母,持咒、念佛、拜八十八佛…….之功德,若無信心,則無法受用此功德。
二、用--…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