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二十五卷▪P3

  ..续本文上一页出来,哦,原来是我一念清净心在念佛。所以这个禅宗它的“念佛是谁”基本上他是注意那一念心,不是注意那个佛。

  予谓苟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而更参“谁”字,可令人捧腹大笑。如果我们今天明白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你要参禅这个念佛,那真的是多此一举。

  以下蕅益大师引证,为什么这样多此一举呢?

  第一个,《大集经》偈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那么蕅益大师首先引用《大集经》。说有一个人,“但念弥陀佛”,当然这个“但念”就是他不修其它的方便法门,他也没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就专修一心三昧,专心地忆佛、念佛,有时候念阿弥陀佛名号,有时候观想弥陀的功德等等。这样子呢,“是名无上深妙禅”,这个是无上深妙禅。这个地方的禅是一个般若波罗蜜,不是禅定,是一个智慧。这个“深妙禅”一般指的是一个无漏的出世间的智慧。一般这个出世间的智慧我们分成两种。二乘人的智慧是观一切法空,他认为一切的有为法是没有价值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些依他起的有为法是没有价值的,完全没有价值,只有空性才是真正的归依处,就是什么是修学的最圆满的境界?就是安住在毕竟空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归依处了。当然这样也好,解脱了三界的生死,这也是深妙禅。但是大乘的禅法呢,它观一切法空,它还要生起妙用。所以你在念佛的时候你能够念念知道“能念所念性空寂”,能念的心、所念的佛从本性上来说都是毕竟空,但是“感应道交难思议”,这句佛号无量无边的庄严在这个地方、在空性当中念念念念地流露出来。那这样子呢,大乘佛法的禅呢是以妙有为禅。大乘佛法认为说,空只是一个方便,以无所得为方便,是为了要解脱这个执着的方便,生命的最高目的是妙有,是有依正庄严的。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它是无上的深妙禅,超越二乘的智慧。“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就是说我们在想像,或者是观想、或者是观像,这样子就是契入了不生不灭法。这“不生不灭”这句话要分开来读,它是不生,可也不灭。不生呢,它是赞叹它的真空的体性,就是它不落凡夫的自性执;但是它不灭,它也不断灭,简别二乘的偏空。所以我们在忆佛念佛的时候呢,这个境界是跟诸法实相相应,因为它是不生、它也不灭,它不灭、它也不生,是真空妙有的境界。所以你念佛就是无上深妙禅的,你还参念佛是谁,这多此一举了。

  大势至法王子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说我们一个生死凡夫,能够见佛闻法,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那么现前当来要能够见佛的因缘啊,你的因地是忆佛、念佛。有些人他能够生在佛的世界,有些人生生世世见不到佛。这不是佛陀的安排,这也不是上帝的安排。你因地的时候你都不忆佛、念佛,你的生命体不能跟佛感应道交,不能跟佛这个接触的。所以这个地方呢,你一定是忆佛、念佛的因地,才有可能在你生命的现前或者当来、当中见到佛陀。《小止观》说有些人修空观,他观一切法空,他突然间见到佛。这要注意了,这有问题。因为你因地没有忆佛、念佛,你怎么在果地上、得到三昧的时候怎么会有佛像出现呢?那一定是有魔来干扰你。但是你因地的时候有忆佛念佛,你成就念佛三昧的时候你自然可以跟弥陀见面,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蒙十方诸佛的说法而解脱的。所以这个地方讲我们能够见佛的因缘,一定是因地忆佛、念佛。

  永明禅师云:“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就是说我们内心当中跟一句佛号的相应,我们就一念佛,当下就契入了佛的功德法界。那么把这个一念的境界再把它扩大、相续,一日相应一日佛,就是这个意思。

  寿昌禅师云:“念佛心,即是佛。”什么是佛?我们身为佛弟子经常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佛乃至于要成佛,到底什么是佛,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呢?这个寿昌禅师讲出一个消息,他说你念佛的心、那一个心就是佛,你不必向外追求,你在念佛的那个心就是佛。

  这一句话我们可以从两个部分来说。

  从自力的角度,这个念佛心他所念的佛,要以禅宗的意思这个是自力法门。他应该是忆念实相佛,就是——什么是佛?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我一念心生起的时候,观一切法空,不生起自性执,这就是佛。当然这个也是佛,但是这个佛呢,你只是一个因地的佛,你因地当中念念地积功累德趋向于佛道,这个应该这样解释。那么如果从他力的角度,念佛心即是佛。这个有他力加被,就是你念阿弥陀佛,观想、观像、持名,这个时候你是直接契入佛的功德大海,那是一个果地教,不是你现在成就,你是跟弥陀感应道交,是果地教。

  这个我前阵子我看一个念佛感应的故事。说这个大陆西安的地方有一个竹林子,住一个老人家。这个老人家在竹林当中,他编竹器过活的。那么这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看到他前面有一个溪,一个清澈的溪水,走出两个小鬼,走到他的屋前讲话了。一个小鬼说,唉呀,看见你最近好像很欢喜,是什么事呢?他说是啊,明天晚上有一个卖煤炭的人,他刚好会到我这个地方来,他可能会来这个溪水喝水,我可以趁他喝水的时候把他给抓下来,当我替身,我明天就可以解脱鬼的身体了,非常欢喜。唉呀恭喜你了!到明天的时候,这个老人家听了以后,哦有这件事情!他第二天就特别注意。到傍晚的时候,果然有一个人,一个做生意、做买卖的,两肩担着这个煤炭呢摇摇晃晃地走过来,走过来呢到溪边的大石头他就休息了一下,歇歇脚。那么渴了以后呢他就到那个溪,那个溪水很清澈嘛,他就要去喝那个溪水,他把那个溪水一喝啊,哎呀!这个溪水真是甘美啊!阿弥陀佛!喝了一口不够,他又再喝一口,哎呀!这个溪水真是甘美啊!阿弥陀佛!也没事,没事了以后就走了。走了以后呢,到了晚上,那两个鬼又出现了。那个鬼心情很沮丧,心情很懊恼。唉,你不是说要解脱鬼的这个身体吗?他说是啊,本来是可以解脱的,但是这个人哪,他喝水就喝水,他又念阿弥陀佛。他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放大光明,我都不敢靠近他,他第二次要喝的时候我心里有准备,早点去抓他,他一喝又念阿弥陀佛,糟糕了,那个光明一现出来的时候,又把我抗拒掉了,我根本没有办法靠近,就白白错失一个机会。

  所以讲“念佛心,即是佛”。就是说啊,弥陀的广大功德大海,他是已经成就的功德,问题是我们怎么样把佛的功德转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呢?“念佛心,即是佛”,就是说我怎么样能够跟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呢?就是你忆念弥陀的功德。印光大师讲:“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忆念这句佛号,你当下就契入佛的功德,你不要再问说是怎么样成佛,你现在就是站在佛的功德上,你现在就是在佛的功德里面,你还问说:唉,我怎么能够成佛呢?你现在就跟佛相应了。“念佛心,即是佛”,你在忆佛念佛的时候你就跟佛的功德相应了,你还在想说“念佛是谁”,那这个是有一点多此一举了。

  那么这个地方蕅益大师作出一个结论:夫何疑哉?夫何疑哉?净土法门要紧——你一种直下承当。承当——能念的心力本身不可思议,你相信能念的心你具足弥陀的功德,又相信所念的佛号也不可思议,内因力也不可思议、外缘力也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百千万句皆是不可思议。所以净土法门要紧就是一种直下承当。

  好,我们先讲到这个地方,休息十分钟。

  

  


  

   [真如1]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四

  序四

  赠郑完德念佛序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二十五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