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我等无始以来,或以贪爱嗔恚愚痴,或杀害牛羊飞禽走兽、食众生血肉,或为田业舍宅财物等,起诸怨结,今日忏悔,忏悔除灭。或夺人粮食饥饿众生,或断人饮水,或不敬、取笑、愚弄、侮辱、剥削、鞭打、虐待众生,或远离明师,亲近恶友等等,起诸怨结,今日忏悔,忏悔除灭。
最后,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祈願诸佛菩萨慈悲,普摄十方众生,长辞六道八苦,来到菩提故乡。
第七卷大意
人生在世有许多烦恼痛苦,但是,我们不幸中仍然有大幸。本卷就是先从我们自己本身生在这个世界有许多荣幸的事说起,接着再谈值遇三宝胜缘、三宝功德难量,谈发願,接着为忏主、天道、诸仙、梵天等礼佛求忏发願。我等罪业深重,必须至诚忏悔。修忏者本人修忏求忏悔,当然也不能忘记没有参加法会的众生。这里也要代四生六道一切众生求哀忏悔。这也就是本忏最核心的思想--慈悲二字的体现。
自庆第十
自庆,就是指我本人非常庆幸,有许多值得欢庆的事。人们痛苦烦恼,原因很多,但物质文明的现在,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大多数人烦恼,都是因为“迷失”而深感烦恼痛苦。经法师一讲,一点拨,回光返照,真的发现周身都是福报,当下从地狱来到了天堂,快乐起来。忏文总结地告诉我们拥有十五项“自庆”快乐事。
今生未堕地狱受苦,此谓一庆。今生未堕饿鬼受难,此谓二庆。今生未堕畜生,此谓三庆。今生生中国,闻仁义,此谓四庆。开化国家的中心区域,称中国。也指有佛法的国家的中心区域。今生未生长寿天,此谓五庆。寿命太长,是个灾难。今生得人身,此谓六庆。六根具足,此谓七庆。不是世智辩聪,此谓八庆。看到圣贤尊像,此谓九庆。听闻佛法,此谓十庆。辞亲离欲,归向佛道,此谓十一庆。修善去恶,利益众生,此谓十二庆。为善不懈,吃苦耐劳,此谓十三庆。读诵经典,阅览佛书,此谓十四庆。禅修息心,致意行持,此谓十五庆。能够用功办道,是最荣幸的事。
我想,值得我们庆幸的事,还有很多,随手拈来便是:思量饥饿苦,有食就是福;思量无衣苦,有衣就是福;思量露宿苦,有房就是福;思量走路苦,有车就是福;思量残疾苦,健全就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思想牢狱苦,自由就是福;思量死亡苦,活着就是福。无量庆幸,难可尽述。我们非常幸运,幸福就在身边。忏文说,此“一欣一喜”,“皆是十方三宝威力”,所以,宜各至诚,怀感恩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奉为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归依三宝。并願三宝慈悲救拔一切众生“越生死海,到于彼岸……成等正觉。”
警缘三宝第十一
在第一卷中,讲到三宝功德,以及归依三宝的利益。由于三宝在佛教中的地位太重要,是修学佛法的第一门必修课,所以,这里再次提出三宝,希望行者加强加深认识体会,忆念不忘,反复熏修,巩固道心,助长菩提。
忏云:“若使不知三宝,云何得起慈心、愍念众生?若使不知三宝,云何得起悲心、救摄一切?若使不知三宝,云何得起平等心、怨亲同观?若使不知三宝,云何得妙智、证无上道?若使不知三宝,云何明了二空、真实无相?”总之,了解三宝,对我们断恶修善,利益众生,修证菩提等等,都有重大意义。
了解归信三宝后,供养三宝也很重要。但是“供养,非报佛恩。欲报佛恩,唯发菩提心,立四弘誓……是为智者知恩报恩。”这几句话极为重要。报答佛恩,不是供养些水果鲜花就算谢恩了。真正的报答佛恩,是依佛法,发菩提心,立四弘誓……,依教义一一去实践。
诸佛慈悲,对众生有广大恩德,众生难以报答,就是菩萨摩诃萨以舍身相报,犹不能报万分之一。虽然如是,我等还是唯以“利人为上,各各至心,五体投地,普为十方无穷无尽四生众生,皈依世间大慈悲父。”皈依三宝,自利利他报佛恩于千万分之一。
忏主谢大众第十二
修忏,需要一位主持人,或若干主持人主持法会。主持人就是忏主。有时法会功德主也称忏主。这章节,是表述忏主感谢参加法会的每一位行者。忏文说:“仰屈大众,降德道场”,参与胜会,共修忏法。願大家于未来世,再得相聚,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直至菩提,还为法眷,慈悲相助。大众礼佛,致谢互勉。
总发大願第十三
在第二卷中,已讲过发願,但作者觉得还需要补充,所以,再来一个总结性的或是全面性的发願。重复强调发願,说明了“发願”在修学佛法中的重要性。这里的总願,主要是願众生有超能力的身口意业。本章願力宏大,条文繁杂。归纳起来有:
一、願一切众生“具足功德智慧”。智慧是万行之导向。
二、願慈悲道场力,皈依三宝力,断疑生信力,至诚忏悔力,解怨释结力,功德善根力,发愿回向力,令一切众生得如所愿。
三、願诸佛大慈悲力,诸佛大神力,十二菩萨护众生力,令一切众生各得说法无穷金刚身、拔一切苦大慈身、不舍众生大悲身,饶益众生智慧身、物不能坏净法身、远离生死方便身、诸佛菩萨广大智慧神力身。
四、願一切众生各得柔软口、无虚言口,说真实法口,庄严辩才口,安乐一切甘露口。
五、願一切众生拥有坚强精进心、求善心、明慧心、庄严心、广大心、清净心、不退心、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心。
六、願一切众生有大智慧,有所闻法即得开解,常怀羞耻惭愧,去除骄慢,不计人我是非,不说是非,不出恶词,所言柔软,与人为善,不结怨仇,爱护众生,怨亲平等,叹佛功德,乐学经法,同诸菩萨,成等正觉。
为天道礼佛第十四
从本节“为天道礼佛”开始,至“为六道发願礼佛”,每一章节都讲述两层内容:一、为该章节主人翁礼佛,皈依三宝;二、願三宝慈悲摄受该章节主人翁达成某些美好的願望。
这一节,说到天人众等,时常护助我们,对我们有恩德。我今为报答他们,特代一切天主、诸天眷属礼拜诸佛菩萨、“皈依敬礼世间大慈悲父”;然后,祈願三宝慈悲摄受一切天主、诸天眷属发四弘願,行菩萨道,利益众生,登法云地。知恩报恩。
为诸仙礼佛第十五
本段也是讲述两层内容:一、我等同业大众,代一切仙人“皈依敬礼世间大慈悲父”;二、願三宝慈悲摄受一切仙人解脱客尘,清净罪障,修四无量,行六波罗,游戏神通,菩萨境界,入法云地。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说法,仙人居住山河、森林清净处,食水果野菜,修习苦行禁戒,具足威德,有五神通。仙人种类众多。
为梵天等礼佛第十六
梵天,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神。佛教创立后,梵天成为佛教护法神,居住色界初禅天。大梵天天王统御梵天。又佛经一般讲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本节讲述两个内容:一、我等至诚代梵王帝释、护世四王,以及眷属“皈依敬礼世间大慈悲父”;二、願三宝慈悲摄受梵王帝释、护世四王,以及眷属,发广大心,修菩萨法,三昧总持,神通自在,摄化六道。
第八卷大意
本卷主要为阿修罗道,还有龙王、魔王、国王、王子、在生父母、过去父母、师长、比丘和比丘尼虔诚礼佛求忏,并予美好祝愿。
为阿修罗道一切善神礼佛第十七
我等至诚为一切阿修罗、八部神王神将,以及有大威德者礼佛“皈依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一切阿修罗、八部神王神将,以及大威德者,“解脱客尘,清净缘障,发起大乘”,修四无量,行六波罗,入佛智慧,成无上觉。阿修罗,意思是非天。属于好斗的一类鬼神。神通很大,性喜恶斗。据《起世因本经》载,四大阿修罗王各及百千眷属形成四大王国,分别住在须弥山东西南北千由旬处的大海深处。八部神王,统领八部鬼众守护佛法。八部神王隶属四大天王管辖。
为龙王礼佛第十八
我等至诚为一切龙王眷属礼佛“皈依敬礼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一切龙王眷属智慧增明,神力强大,断除障缘,永离恶趣,修六波罗,妙行庄严,神通自在,拯救众生,成等正觉。龙,蛇形鬼类,有呼风唤雨能力,住地下或地下龙宫,统领者称龙王。
为魔王礼佛第十九
魔,梵音全称魔罗,意为杀者、夺命、障碍。住于欲界他化天之高处。又,烦恼、疑惑等扰乱众生身心的也称为魔。我等至诚为一切魔王眷属礼佛“皈依敬礼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一切魔王眷属断除障缘,息灭罪业,众苦解脱,修大乘法,先度众生,然后做佛。
为国王人道礼佛第二十
我等至诚为所有国家领导、一切民众礼佛“皈依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所有国家领导、民众身体健康,慧命无穷,政策英明,慈悲济世,修菩萨道,神通自在,恩遍六道,速登正觉。
为诸王子礼佛第二十一
我等至诚为一切王子殿下、文武百官,以及眷属礼佛“皈依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王子殿下、文武百官,以及眷属,身心安乐,发四弘誓,行大乘道,福慧庄严,摄化众生。
为父母礼佛第二十二
佛言:天下之恩,莫过父母。我们时刻不能忘怀。今日,我等至诚为现在父母、现前亲朋礼佛“皈依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父母亲朋罪障除灭,修六度诸行,长辞六趣,众苦解脱,自在往生,得佛十力,成等正觉。
为过去父母礼佛第二十三
我等至诚为过去生生世世父母、历劫亲缘礼佛“皈依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过去父母、历劫亲缘罪障除灭,永离六趣,解脱众苦,修菩提道,广化众生,面见慈颜,速登正觉。
为师长礼佛第二十四
报父母恩后,应报师长恩。佛言:天下善知识者,莫过师长。教我一言一字,恩如大海。我等至诚为一切师长礼佛“皈依世间大慈悲父”。願三宝慈悲摄受一切师长,以及眷属,罪障清净,众苦消除,修菩提道,行六波罗,誓度众生,得成正觉。
为十方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五
我等至诚为现在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信施檀越、善恶知识、有缘无缘人士,以及人类所有民众礼…
《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