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灵的修炼
2010.9.13
问:关于“男女双修”,能否请您再进一步谈一谈?
师:“男女双修”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错误,传统佛教里并没有这种表达方式。传统佛教是怎么表达的呢?叫做“阴阳双修”。何谓阴?何谓阳?阴阳遍及宇宙虚空,世间万事万物都由阴阳和合而成。天地之间,男为阳,女为阴。男同志左边为阳,右边为阴。女同志左边为阴,右边为阳。我们的身体为阳,心为阴。远古的时候,人的身体前面为阴,背面为阳。我们现代人,前面为阳,后面为阴。有形有相的为阳,无形无相的为阴。万事万物皆是由阴主宰阳。也就是说,是无形无相的力量主宰有形有相的力量。道家讲的“性命双修”,指的就是“阴阳双修”,只是后来别有用心的修行人因为另有所图,把它篡改了,所以就成了现在所谓的“男女双修”。佛在《椤严经》里讲得很清楚,修行,就是把我们身体的阴阳修和谐,修统一,再把我们这个一和大自然合二为一——与万物一体。如果说修行一定要男女双修才能成就的话,那么我们汉传佛教从古至今那么多的高僧大德都是孤家寡人,独自清修,岂不是说他们都不能成就,只有用藏传佛教男女双修的方式才能成就?在古印度修行的教法里,尤其是佛教,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修法,而且还以戒律的方式严禁这种行为。一个修行人连最基本的生理欲望都超越不了,还谈什么修道?
“男女双修”不是双修道,而是超越不了生理的欲望,留恋这个东西,才去尝试。通过尝试,明白以后就超越了。这不是修道,而是破除神秘感,破除我执。出家人里的确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些人从小出家,从没有体验过男女之间的感情,无法超越,因此才舍戒还俗去尝试。最终了解了,不迷惑不留恋了,也就超越了。这不是别人需要,是自己需要。并不是通过男女双修能达到多高的境界,而是超越那些不该留恋的事情。如果一个修行人已经超越了,他根本就不需要再去尝试,为什么还要走回头路呢?
我们身体腰部以下为欲界;腰部以上,咽喉以下为色界;咽喉以上为无色界。过去的祖师曾经讲过,把腰部以下空掉,就超越了欲界;中间空掉,就超越了色界;上面空掉,就超越了无色界。把身体分为三部分,针对的就是三界。如果你超越了三界,就会发现其实只有一界,乃至一界都不存在,中间只是一条通道,古人造的丰收的“丰”字就是这个意思。对世俗人来讲有三界可出,有佛可成。对圣人来讲,无三界可出,无佛可成。如果一个人没有超越生理的欲望,过度地压抑,就会变态;过分地克制,生理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三四十岁的身体就会如同六十岁的身体,像枯木一样。当修成这种状态,不要说成就了,就连生命都无法持久。
修行,首先要把生理的机能修活,而又不落俗。但是一旦生理的机能修活了,在某个阶段会非常旺盛,欲望会非常强烈。如果这时候不适当地加以调整,心态不及时转变,很多人,甚至每一个人,都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无法超越。古时候的人到了这个阶段是如何超越生理的欲望的呢?他们往往过午不食,夜不倒单,把意念放在头顶上,甚至把意念放在呼上,不放在吸上。因为当意念放在“吸”上时,会增加生理的欲望;当意念随着“呼”,就把生理的欲望排除了。当男同志生理欲望强烈的的时候,就不要在地上打坐。古人是坐在高高的山顶上,或者楼顶、房顶上。因为这时候身体的气很足,能量很强,地球的引力会把身体的能量往下吸,生理的欲望就会特别强烈。当坐在远离地面的高处,地心引力减少,气就不会往下沉入丹田,而是往上升,生理欲望就会减弱。所以古印度有一派修行人天天在树杈上打坐,或者在屋顶上打坐,被后来的佛祖斥为外道。古人这样做有他的道理。但是,如果你把这种方法当作究竟的方法,那又是错误的。在不同阶段,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治。
道教、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都谈到过“降白虎,斩赤龙”,这是真实不虚的。如果你们细心留意的话,会发现在修行的这个团体里,有一小部分很刻苦用功的人,他们面黄肌瘦,身体非常虚弱,一看就知道生理的机能压死了,枯萎了,没有修活。一个生理机能修活的人,额头一定是开阔,发光,饱满的,脸上会透出一种油光,根本不需要用什么润肤霜,身体的精气神是最好的润肤霜。为什么修行能让人返老还童呢?透过修行,即便你的生理年龄已经很大了,细胞仍然可以处于很年轻、很旺盛的代谢状态。
常人的细胞,尤其是运动员的细胞,代谢得比较快。修行人的细胞代谢得比较慢,也就是修行人细胞的生命期比不行修人的长。原因有两个,一是修行人的身心很宁静、和谐、统一。比如修行人的细胞十天代谢一次,也就是十天死亡一次。不修行人的细胞七天就死亡一次。假设不修行的人,一生之中细胞要代谢3600次,那么修行人的细胞可能只代谢2500次,乃至更少。细胞代谢得少,使用的时间长,所以人就长寿。还有一个原因跟饮食有关。肉食产生的能量为阴性,它往下沉,不容易往上升。而素食产生的能量为阳性,它往上升,不容易往下堕。往上升为神,往下堕为气。一个人身体的气足就有欲望;而神足就脱俗,就有智慧。当一个人的心完全停留在修道上,生理上的困扰怎么可能不能超越呢?
古时候的修行人很少讲身体上的反应,和身体上的功夫,很少提出身体上的问题。对他们而言,身体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因为百日之内就突破了,所以他们从来不会把心放在身体的反应上。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的身体那么难以突破呢?因为我们过于在意身体的反应,把心都放在身体上。过去的修行人谈境界的时候,多数是谈心灵的境界。即便是谈心灵的璄界,禅堂的祖师也会拿香板打你,不允许你谈,怕你执着。一个人的心放在境界上,怎么可能继续往前走呢?所有的境界都不过是沿途风光,而修行的道路上有无数的风光。所以古时候只要你没有明心见性,就不允许你停留在境界上。古人一再强调,身体不空掉,无法入道;世俗的功名利禄、七情六欲不空掉,无法修道;心不空掉,无法证道。试问大家空掉了哪一层?都是知觉跟着感觉跑!身体一有感觉,知觉就跑过去了。谁能做到觉知高高在上,不管身体的感受呢?本来打坐就应该把心抛到身体之外。我们现在倒好,整个心都放在身体的反应上,这里痛,心就跑到这里;那里麻,心又跑到那里;肚子饿了,心就跑到肚子上去了;腰酸了,心又跑到腰上去了……心始终在身体上打转。以这种方式怎么可能修道呢?古人一坐就是几天,身体都坐忘了,甚至连心都忘了,进入一种无记的状态,身心都忘掉了,正念也丢失了。我们现在,放120个心,绝对不会进入无记状态,身体空不掉,心也空不掉。但是,在刚盘腿的前30分钟,这时候心是没有了,不是空掉,而是跑掉了。半小时后身体开始痛了,心又回来了,回到身体麻痛的点上去了。
在尝试了生理的快乐之后,真的就能超越生理的欲望吗?答案是否定的。身体没有转化,无论你怎么尝试,都超越不了生理的欲望。正如我们昨天所讲,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欲望和合的产物,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是极难超越的。只有当你明心见性了,心灵高高在上超出你的身体,心念不住在身体上了,欲望才不会左右你。
为什么我们主张修行要盘腿打坐呢?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盘腿的时候,脚、小腿、大腿、盆骨和腰这些部位是一节一节地往上麻,往上痛。如果你能坚持不动,就一节一节地往上疏通,也就是从下往上一节一节地空掉。之所以能空掉,说明它通了。当下面通了,才能一节一节地往上通。当下面空掉,力量被逼上来,生理欲望就没有了。当生理的力量从下往上升的时候,它自然就变成了光体。能量往上走就是智慧,往下走就是欲望,人的兽性就会显露出来。所以祖师讲“顺则凡夫,逆则圣”。盘腿打坐就是要改变我们生理能量的流向,让它从下往上走。这方面我已讲过多次,在此不再赘述。
莲花生动功的“河住江翻”就是帮助解决男女生理欲望的问题,帮你打通任督二脉,让能量从下面走到背部,从背部升到头顶,然后再出去。为什么叫“河住江翻”?仔细体会一下它的意思:河里的水停住不流了,江里的水从下面翻到上面,翻了个个,水逆流而上。当你完成“河住江翻水倒流”的时候,生理的风浪自然就平静了,这时候你的眼前才会大放光明。这时候你的睡眠是很少的,因为下面的能量全部升上来,聚集在头部,头脑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不会昏沉。即便昏沉,也是短暂地犯困,休息半个小时,最多一个时辰,就有精神了。
为什么一般人一天睡那么多个小时还睡不醒,而且睡得那么死呢?因为欲望太重了,头脑的神变成气,气变成精,往下走了,也就是上面的能量降下去了。你什么时候把下面的能量修到中间,把中间的能量修到上面,头脑的能量足了,就不会昏沉,不需要睡觉了。所谓的睡觉,只是让身体休息,头脑仍然保持灵明、清醒的状态。这时候仍然可以看到第六意识的起心动念。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妄念呢?因为头脑的神不足,被浊气和欲望覆盖了。为什么一个人修到一定程度,会特别聪慧,看问题的角度和起点会那么高呢?因为他用的是神,不是气。为什么佛教强调:临终时从头顶出去,就与佛相应;从肚子出去,就与饿鬼相应;从肚脐眼出去,就与畜生相应;从脚下出去,就与地狱相应呢?
所以修行要关闭六根。六根一关闭,身体先天的门自然打开。我们先天的门是什么时候关闭呢?当我们的六根开始起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美其名曰长大成熟了,眼睛会观察事物了,头脑会思考问题了,嘴巴会说话了,身体会做事了,六根都起用了,这时先天的门就彻底封闭了。六根用得越多,后天的门用得越多,先天的门就封得越死。所以我们要修练,要打坐,…
《身心灵的修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